枇杷行

二月春风

<p>五一相聚时,胡树中拿出几包私人订制的碧螺春茶让大伙品尝,看着那嫩叶在水中舞动,淡花香散开,话题也围绕着让老胡带咱们去苏州西山走走而展开。品新茶是赶不上了,掐指一算可以去吃枇杷。</p> <p>五月初夏,三辆车十二人在老胡指引下直奔西山。</p> <p>风啊 水啊 花啊……来不及欣赏了,关键是枇杷正等着咱们😄</p> <p>公路两侧成片的枇杷树</p> <p>屋前屋后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p> <p>老胡的挚友戚公,五十多年的友情</p> <p>戚公家.庭院一角</p> <p>豪爽好客的戚公拿着刚摘下的一筐又一筐的青种和白玉枇杷让咱们品尝,啧啧,薄薄的果皮下包裹着黄灿灿的果肉,一口咬下,肉质细腻,清甜到肺里,清甜到心里……</p> <p>吃吧</p> <p>再来一筐</p> <p>吃枇杷要紧 来不及说话呢</p> <p>垂涎三尺的果实,让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放下背包,摘下口罩,洗净双手的去品尝。一眨眼功夫,吐出的核和果皮堆成小山。唉~你们不能假借补肺之名这样风卷残云般的消灭一筐又一筐的枇杷😂😂😂</p> <p>咱住的特色民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美食。</p> <p>用餐都在山居中。湖鲜。具体吃的是啥不重要了</p> <p>青梅酒 桑椹酒、杨梅酒……老板说:你们是戚公朋友,随意喝</p> <p>老板还说:枇杷随便拿着吃😄。从未吃到这么好吃的品种且吃这么多的枇杷😄😄😄,全没有了以往矜持和客气</p> <p>傍晚。老胡手一挥 太湖边走起</p> <p>太湖边的风还有一丝丝的清凉</p> <p>眺望波光粼粼的太湖水</p> <p>老胡说:明月湾古村落一定是要去走走看看的</p> <p>随处可见的枇杷树,民风淳朴,金灿灿的果实也无人随意采摘</p> <p>村口一棵千年古银树</p> <p>一部电视剧《都挺好》,火了苏州各地,明月湾到处都是网红打卡地</p> <p>休闲的第二天。山居的对面禹王庙,纪念大禹治理太湖水患而建。</p> <p>文人墨客留下的字迹研讨一下</p> <p>继续行走中…西山雕花楼值得一看</p> <p>徐氏人家,非一般民宅,占地3亩,曾有五进七落七天井,始建清康熙年间。现门楼被爬山虎占领了。</p> <p>其门楼和照壁、墙体,则是用沉稳厚重的砖雕而成。再加上3000多件雕刻,从大的砖雕匾额,到小的木雕花窗,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绝无雷同。非常遗憾的是有许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了。著名的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曾说过:“非一般民宅,具有皇家气派!”</p> <p>梁柱 门窗 都是精美雕刻</p> <p>某人迟迟不肯离开,望窗外长叹一声:生不逢时……</p> <p>走出楼房进入花园。曲桥相连,湖石交叠……</p> <p>来来来,最佳角度 最佳姿势……</p> <p>  感谢老胡带领咱们西山枇杷行,认识了豪爽好客的戚公,享受了吃住行优惠及便利😄😄😄咱们完全不顾形象扫荡了戚公家一大匾及一筐又一筐的青种和白玉枇杷,吃爽了,吃畅了,还满载而归的枇杷,枇杷完整的诠释了此行的目的。核雕村、缥缈峰、太湖边、明月湾古村落、禹王庙、雕花楼……一一那都是顺带着。</p><p> 感谢照片提供者;感谢此次结伴自驾的同事,咱们在疫情中又一次放飞了心情,完全摘下了口罩,享受了新鲜空气……老胡说的好:“开心是最主要的,还有更多好玩、好吃的地方待咱们去发掘与享受”。</p><p> 期待下一次的结伴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