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一、鸟是花鸟画的重要题材</b></p><p> 花鸟画是以花和鸟为主要题材的。由于鸟是动物,比花更为生动、活跃,故鸟常常成为画面的中心和主体,历来花鸟画中以花为主、鸟为辅的不过占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而以鸟为主、花为辅的却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多。因此以鸟为题材的画成了一个单独的画科,古人称之为“翎毛”。</p> <p> 画鸟,首先要深入细致地观察鸟的生活习性、生长结构,熟悉鸟在飞、鸣、食、宿时的举止动态,然后结合某些鸟的性格,加以人格化的描写,缘物寄情,通过画鸟抒情言志。比如画小巧玲珑的鸣禽,表达作者对大自然“鸟语花香”的无限热爱;另外在民间,长期以来还流传着许多与花鸟名谐音而构成吉祥题材的花鸟画:如画牡丹、白头翁,称为“富贵白头”;画竹子、寿带鸟,称为“祝寿图”;画芙蓉、鹭鸶,称为“福禄图”;画喜鹊、梅花,称为“喜上眉梢”等等。由于这些花鸟形象美丽,寓意喜庆,多年来成了花鸟画、年画和工艺美术装饰的传统题材,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所以学习画鸟是画好花鸟画的重要课题。</p><p> ▽禽鸟卵形造型</p> <p> <b>二、鸟的结构特征</b></p><p> 鸟体结构的一切特点都围绕其善于飞翔的需要。如鸟的躯干部分形成一个梭形,在飞行中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鸟类的骨骼薄而中空充气,在飞翔时可以减轻体重;为了飞翔,鸟的前肢形成一对翅膀,为了保护体温,鸟的全身遍被羽毛,毛中含有油脂,因而飞行中不怕雨淋。</p><p> ▽常见禽鸟头部结构</p><p><br></p> <p> 以下对鸟的骨骼,各部位名称,羽毛、翅、尾的组织,以及形象、体面,分别作一些介绍:</p><p> 1.骨骼</p><p> 2.鸟体各部名称:</p><p>尾以上称“尾上复羽”或称“上尾筒”,鸡类尾上复羽最发达,如孔雀开屏的花翎就是尾上复羽发达而成;身体下面前颈以下依次为“胸”、“腹”、“尾下复羽”或称“下尾筒”,这些部分多为浅灰白色,</p><p> ▽禽鸟飞羽尾羽</p> <p> 3.鸟体羽毛的组织结构</p><p> 鸟体全身遍被羽毛,这些羽毛从外形上大体分为两类:一称为“翎”,一称为“毛”。</p><p> ▽禽鸟毛的生长规律</p> <p> 翎:指比较硬挺、较大的羽毛,中间生有明显的“羽轴”,与两侧生的“羽枝”区别分明。翅膀约二分之一以上部分由许多小羽毛包覆着,统称“覆羽”,从上到下又分为“小覆羽”、“中覆羽”和“大覆羽”。飞羽可以折叠、展开,其最外侧部分称“一列飞羽”又称“初级飞羽”,中间部分为“二列飞羽”又称“次级飞羽”,另外在一列飞羽的上部和翅膀边缘部分。鸟的翅膀背面一般色彩比较重,形体是凸起的。</p> <p> ▽翎和尾羽</p> <p> 毛:指比较柔软细小的绒毛,羽轴和羽枝区别不明显,它们遍布鸟的全身,起保护身体和保持体温的作用。小毛的生长有一定的走向,大体上是从头至尾,从前向后一片压着一片,严密地包覆着身体。</p><p> ▽头部结构及毛的走向</p> <p> 4.鸟的形象和动态</p><p> 鸟的躯体是一个梭形,韧学时起稿一般常以一个小的卵形代表头,以一个大的卵形代表身躯,然后连上颈部,加上嘴、眼、尾、翅、爪,就形成了一个鸟的形象。鸟的头部,嘴缝约在鸟头靠下方三分之一处,口裂深度恰在眼前缘的下方。</p><p> ▽各种鸟嘴</p><p><br></p> <p> 鸟尾的形象变化较多,如平尾(鹭、鸥等)、尖尾(如雉、锦鸡等)、楔尾(如啄木鸟)、圆尾(如鸠、鹊等)、燕尾(如家燕)。一般鸟类背部色彩浓重多变,比较好看,画鸟忌画正前方、正后方和正侧面的角度。</p><p> ▽鸟尾的各种形态</p> <p> 历代画家画鸟,都要对真鸟长期地认真地观察、记忆、想象,并进一步揣摩鸟的生动传神的形象。</p><p> ▽鸟眼及嘴关系</p> <p> <b>四、禽鸟的分类</b></p><p> 我国地域大部分处于温带,各种鸟类有一千多种,按照生活习惯可以分为留鸟和候鸟两大类。鸟类按生活习性和形体特征可以分为走禽、游禽、涉禽、鸠鸽、鹑鸡、猛禽、攀禽、鸣禽等八大类。不同种类的鸟,由于栖息地不同,食性和觅食方式不同,因而在外形上也具有不同的特征。</p><p> ▽群鸟动态</p> <p> 1.走禽:包括鸵鸟、鸸鹋、食火鸡等,很少入画。</p><p> 2.游禽:包括鸳鸯、鸭、鹅、雁、鸬鹚、海鸥等。体形中到大型。</p><p> 3.涉禽:包括丹顶鹤、白鹭、鹳、鹬等,体形大或中型。</p><p> 4.鸠鸽:包括岩鸽、家鸽、斑鸠等。</p><p> 5.鹑鸡:包括鹌鹑、石鸡、家鸡、锦鸡、雉鸡、白鹇、孔雀等。 </p><p> 6.猛禽:包括、雕、鹫、猫头鹰等。</p><p> 7.攀禽:攀禽以善于攀缘树木为特点,常画的有啄木鸟、杜鹃、鹦鹉、翠鸟等不同类型。</p><p> 8.鸣禽:包括喜鹊、山鹧(红嘴蓝鹊)、画眉、百灵、八哥、鹩哥、黄鹂、蜡嘴。 </p><p> ▽常见鸟头部</p> <p> <b> 五、禽鸟的表现技法——勾勒与着染的要点</b></p><p> 鸟类和花卉的勾染技法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但是花卉是植物,鸟类是动物,同时鸟类的质感也不同于花卉,所以在勾勒与着染上有许多不同的要求与特点。</p><p> ▽鸟外形刻画</p> <p> 1.质感</p><p> 画花卉要注意表现花瓣与叶片、嫩茎与老干的不同质感;而画鸟则应注意表现鸟体不同部位的不同质地感觉。如鸟嘴是坚硬的角质,勾线要挺拔,渲染要光亮;鸟眼是水晶体,用水要足,以表现出透明感;鸟的跗与爪是在鳞甲下面包着骨头的形象,要画出这种特殊的感觉;此外鸟类全身都披覆着翎与毛.大翎硬挺而小毛松软,要求勾线要虚入虚出,着染时水分要小,要画出翎毛蓬松的感觉来。</p> <p> 2.整体感</p><p> 画花卉时,花瓣、叶片都是片状的,一片一片之间层次分明,越离开越好;但画鸟时,鸟体是一个圆梭形的整体,鸟的羽毛、翎片虽然也是一片一片的,有规律,有层次排列分明,但它们又都统一组织在翅、尾、头和躯干的整体上,要给人以整体感。</p><p> ▽鸟的动态图</p> <p> 3.虚实的处理</p><p> 在注意鸟体的统一感和整体感时,还要注意鸟体各都之间的虚实处理。鸟的动作很灵活,画其主要运动关节的地方时要做虚处理。如画鸟的头部要实,颈部要虚;尾尖部要实,尾筒部要虚;嘴尖部要实,嘴基部要虚;张嘴的鸟舌头要虚;跗跪与爪要实,与生毛部位相接处要虚;翅尾的背面要实,里面要虚。注意了鸟体各部的虚实处理,画出鸟来才不会平板呆滞,才能灵活而生动。</p><p> ▽画鸟用笔虚实与方向</p> <p> 4.神态的刻画</p><p> 鸟的飞鸣食宿动作表情十分丰富,画鸟耍特别注意神态的刻画,除了画好鸟的全身动态以外,特别要注意眼、嘴、爪的刻画。鸟嘴突出在鸟头的前方,通常以鸟嘴表示鸟所关注的方向,要留心观察和表现鸟嘴在啄食、理毛、呜叫、休息等各种情况下的表情变化。鸟爪在鸟的动态中有重要表情作用,如起飞、降落、剔毛、搏斗时产生种种变化,同时不同类群的鸟,有蹼或无蹼,锋利或秃钝都具不同形态,所以描写好爪的动态举止也是加强鸟的性格神态的重要环节。眼睛是画好鸟的神情最关键所在,鸟类点睛和人物点睛一样重要,自古以来画家都把点睛放在鸟体全部画完之后,根据鸟的全身动态,鸟与环境的关系把眼睛点到适当的位置上,以突出鸟的精神状态。我们应经常观察体验鸟在注视、呼应、休息、警惕等各种情况下眼神的变化,在创作中加以揣摩和刻画,做到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p><p> ▽鸟神态刻画</p> <p> <b>六、勾线与着染要点</b></p><p> 工笔双钩重彩画鸟的基本画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即白描勾线、墨染打底、着染色彩、收拾完成(包括丝毛、画爪、点睛)。以下分别说明:</p><p> ▽分染复羽尾羽</p> <p> 1.白描勾线</p><p> 画鸟的第一步是根据鸟体羽毛各部固有色的深浅,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勒轮廓。勾线顺序一般从口缝、嘴上线、嘴下线、眼皮、上头部、喉部、背部、翅膀、腰、上尾筒、尾巴,然后胸、腹、跗踱、爪的顺序勾下来。</p><p> ▽鹰的白描勾线</p><p><br></p> <p> 嘴:勾鸟嘴要用细挺的中锋,弧线劲挺而饱满,笔锋光而有力,以表现出角质的硬度与圆锥体的厚度。勾宽厚型的鸟嘴,尖部要虚合;勾尖锐带钩的鸟嘴,上下两笔要重合弯转而带回锋,才显得有力。口缝的线最长,嘴上线最短,嘴下线居中,这是由于上额和喉部生毛的部位前后不同的缘故,如果口缝线短于嘴上、下线,嘴就张不开了。</p><p> ▽鸟嘴的勾法</p> <p> 眼:鸟眼和人眼不同,鸟眼圆形窄而高,从上侧或下侧看,鸟眼圆形扁而宽,但是不要画成长梭形,只有人们想象创造的凤凰的眼睛才是细长的,像人的眼睛,俗称丹风眼。</p><p> ▽眼的勾线与分染</p><p><br></p> <p> 毛:鸟体身上的小毛要用细笔中锋虚入虚出勾成两头尖的弧线,勾小毛时不要一笔一笔孤立地勾,而应用力均匀,线条长短、间隔、弧度都形成规律,一笔挨一笔地一气勾下来。要注意羽毛生长顺序.向前向后次序不能相反。</p><p> 翎:翎的质感比毛硬挺,勾线可以比毛略粗。勾羽轴时也用中锋虚入虚出,靠根部略粗,靠羽尖端略细。羽轴不是直线,勾时略向下扣,有一点弧度。勾羽缘线要细,用笔要虚,开始练习宜从根部勾向尖梢两笔相合,熟练后也可以一笔回转勾下来,但要注意羽尖端不要出现侧锋折笔。羽片大小、宽窄既有规律又要自然,不要呆板地画成鱼鳞状。</p> <p> 跗嗻与爪的勾法:大鸟或浅色鸟的跗踱与爪常用双钩法。可以用断续的线勾点,要虚虚实实.不必抠得太细。爪尖为骨质,可参照勾嘴的用笔。</p><p> ▽鸟爪子动态刻画</p> <p> 爪的点法:小鸟爪或深色的跗嗻与爪,常如写字一般,一笔成形写成叫点。</p> <p> 鸟体软毛的画法有两种,称为批毛与丝毛。以下分别做一介绍:</p><p> 批毛:批毛方法是将白云一类的笔蘸上墨或色后用手将笔尖捏扁,使之平均分成多个尖叉,画一笔即形成一组毛,这种方法习惯称之为“批毛”。然后向两侧逐渐岔开角度。批毛忌平行,平行就没有背部半球形的体积感。批毛忌顺接,批毛还忌相互交叉,一交叉就乱了,脏了,成为败笔。</p> <p> 丝毛:用细笔中锋,虚入虚出地一根一根地勾出大片软毛的方法叫“丝毛”。丝毛适用于较大形鸟和特小形鸟,或是用白粉等石色勾勒小毛都要用丝毛方法。因为是一根一根地勾描,所以要注意统一和柔细的感觉。丝毛的方向和注意事项与批毛法相同。</p><p> ▽ 丝毛样版</p> <p> 2.分染:墨染底色也和花卉的分染、统染等方法一样,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把鸟体上深浅不同的色彩与体积的凹凸起伏关系搞好,然后再进行着色。</p><p> ▽鸟嘴的分染</p> <p> ▽飞羽分染效果</p> <p> 3.罩染色彩:勾线、分染、统染墨后即可罩染色彩。</p><p> 4.收拾完成</p><p> 画鸟最后步骤是批毛、画爪、勾鼻须、点睛等,这是最见工夫的地方,关系到最终的成败,必须专心致志地画好。</p><p> 画爪:深色鸟爪画法可用墨勾线、填色、积水点鳞甲,小鸟深色爪可用墨或赭墨、花青墨等一笔点成。</p> <p> 点睛:为了使眼神突出并有透明感,一般先在眼眶内周围染一圈水色,根据鸟眼的固有色,如赭墨、曙红、赭黄等等,中间空白,干后甩最焦浓的墨点睛。留高光的形状有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等。</p><p> ▽鸟眼的刻画</p> <p> 勾须:某些鸟类鼻须明显,特别是猛禽类,勾上鼻须,可以加强其气势。勾鼻须要选细而劲健的小笔,从鼻孔部向斜下方以犀利的笔锋勾出,不可拖泥带水,不能粗滞,鼻须的色彩多以赭墨为之。</p><p> ▽鼻须勾法</p> <p> ▽<b>作品赏析1</b></p> <p> <b>▽作品赏析2</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