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砍柴

士德

<p>作者:孙延春·(清泉)</p><p><br></p><p><br></p><p>1968年11月,我们庆华中学千余名同学们随着潮流来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插队落户,(现在叫五大连池市)。我被分配到了双泉公社、青泉大队二小队。青泉大队在五大连池的药泉山下,在这里开始了我的八年知青生涯。记得我们青泉二小队 的知青同学有:刘继义、张宝山、王喜文、周宝安、冯国友、姜秀琴、孙延春、王淑坤、王淑春、郑立然、张淑琴、王淑琴、崔淑媛等。</p> <p>北大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冷,就是它那漫长而多雪的冬天。那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除了雪还是雪。放眼看去白茫茫的荒原一望无际,就连那早已经光秃秃的大树上,也都挂满了沉甸甸的冰凌和雪花。北大荒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五六个月的严寒冰雪,给北大荒增添了最富有特色的北国风光。</p><p>药泉山是五大连池14座火山中的一座,位于五大连池火山群南部。这14座火山上长满了桦树,柞树和一些不知名小杂木,山脚下是一片片杂草和灌木丛。灌木没有明显主干,从地面开始就会长出很多枝干,杂乱无章成片生长,很多还带着小刺,不好砍,但是很耐烧,当时是农村主要的烧柴之一。</p> <p>记得那是我们下乡的第二年,春节刚过,我们从北安回到青年点才发现没有柴烧了。冬天没柴烧可是大事,不能做饭,不能烧炕,没办法只能先向乡亲们借点了,明天我们全体去老黑山砍柴。北方初春时节,不比冬天好过,寒风刺骨,透心凉!刮在脸上象刀割一样,稍有不慎,冻伤的情况时有发生。</p><p>我们知青点所在的地方,虽然有药泉山,但是能砍柴的地方并不多。药泉山离我们太近了,人来人往的,有林业站的人在看守,不让砍。我们只能去偏远一些的老黑山。那个时候所有的山林都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大队对我们知青网开一面,对知青们砍柴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p> <p>第二天早晨天还没有亮,星光还在闪烁,外面寒气逼人。我们坐在生产队派给我们的马车上,向老黑山方向急驰,不一会儿我们就冻得手脚麻木,浑身哆嗦。实在冷啊!望着眼前银白的世界,树上挂满了形态各异的雪花,微风吹过,象蝴蝶一样,飘飘洒洒,漫山遍野。我们无心欣赏这壮美的北国风光,在那过膝深的白雪里,我们一刀一斧的砍着稀疏的灌木丛。我们在雪中奋力跋涉着,一丛丛,一把把,我们在风雪中寻找着,我们在为生存而努力劳做。直到中午打的柴禾也刚半车,饿了,我们解下围在腰里的玉米面大饼子,就着雪吃起来。</p><p>半天过去了,同学们在深雪中的所获只有小半车,总不能这样返回吧。我们望着老黑山上白桦林和一些矮小的杂木,张宝山说:“我们砍点树枝吧”。我们知道驻大队林业站明文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可我们要生活呀?要烧水做饭,要烧炕,要活下去啊?顾不了那么多了。一时间,我们奔向山边开始砍干树枝和树杈,砍杂木和小树。同学们砍的砍,抱的抱,连拖带拽,撒欢地干。汗水湿透了我们的棉衣,棉裤和棉鞋。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傍晚寒流一点不客气,把我们的湿衣又冻成了铁甲,一走起来,哗啦啦直响,又硬又凉的衣裤撞得浑身肉疼。好在我们砍的烧柴已经装满了一大车,够我们烧些日子了,这点苦和累也值了。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同学们跟在马车后面谁也不说话了。一天下来,我们大家都累得腰酸腿疼,一步一步的跟着马车往前挪动着,完全没有早晨来时那种的精神头了。大家都默默的走着,晚间的寒风带着阵阵凉气。在月光下,回家的路显得漫长而又清冷。</p> <p>拉烧柴的马车刚走到大队部门口,林业站的人已经在哪等着我们了,原来早就有人给林业站的人报信了。林业站的人看了看马车上的烧柴,二话不说给扣下了。我们怎么解释都不行,林业站说我们破坏了森林保护法,还要罚我们,同学们气得半死,差点跟他们打起来。后来,大队和小队的干部都来了,生生的把我们拉走了,把拉柴的马车也赶进了大队部的院子里。</p><p>我们只好拖着沉重的脚步,垂头丧气的回到青年点。女同学们委屈,辛酸的泪水,似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男同学们长嘘短叹,象散了的架子,无力地躺在冰冷的炕上,望着星空,谁也没吃饭。在沉闷中,不知是谁说道:“哎,张宝山,你不是常和大队打更的下棋吗?今晚你想办法拖住他,等他睡着了,我们把烧柴弄回来”。张宝山一听也来劲了,他说:“行,我在拿瓶酒,灌醉他”。这下大家又兴奋起来,赶紧起来烧水做饭,前半夜睡觉,后半夜行动。吃完饭,张宝山提着一瓶酒直奔大队部而去。</p> <p>可是,同学们谁也睡不着,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怎么这么慢啊。好不容易挨到后半夜1点多,张宝山敲着玻璃窗轻声喊道:“快出来,大队干部都走了,打更的也睡着了”。我们全体知青一跃而起,就象打了兴奋剂似的,争先恐后,带着各式各样早已准备好的绳子,一窝蜂似的冲出了知青点大门。我们悄悄地来到大队部堆烧柴垛前,迅速地捆好柴,背起就跑。大队部离我们知青点有半里路远,同学们轻手轻脚的生怕惊醒了打更人。男同学们有劲,专挑大树枝拢在一起抱起来就跑,女同学们也不示弱,背的,抱的,拖的,肩扛手提把烧柴往知青点搬运。我们往返了多少趟,谁也记不清了。有的女同学累得摔倒在地上,男同学也不顾男女有别了,拉住女同学的手,并肩往回跑。那一刻的情景,真是让我们终身难忘!</p> <p>第二天清晨,几名大队干部和林业站的人沿着被树枝拖出的痕迹,直查到我们青年点的院子里。他们看着己堆成垛的树枝,又看看知青们彻夜未眠和红红的双眼,什么也没说,相互望了望,扭头走了。</p><p>五十载沧海桑田,半个世纪的辗转奔波,当年的我们现已庞眉鹤发。垂暮之年的我,希望能把那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记录下来。为此,我也打开尘封的记忆,写写当年我插队时的一点经历。人生的道路非常遥远,风雪雨电随时可见。也许只需要其中的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在药泉山下,在清泉,在广阔的天地里,这就是我,一个北大荒知青遥远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