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忆流淌在生命里——读杨绛的《我们仨》

荷风细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荷风细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朗诵:荷风细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望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我们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她像一朵幽兰,芬芳寂静,在这个浮躁不安的时代里,她活得平静且温润。</p><p><br></p><p>百年沧桑岁月匆匆流去,剥去历史的斑驳旧迹,她的深厚涵养、人格魅力、渊博学识、温婉如玉的风雅......让后人从心底生出敬意,尊称她为“先生”。</p><p><br></p><p>她就是百岁老人——杨绛先生。</p><p><br></p><p>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百零五年的人生旅程,化蝶而去,扶摇入云了。今年的5月25日,是杨绛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日。</p><p><br></p><p>我从书架上取下这本《我们仨》,这本书出版于2003年。杨绛先生将云谲波诡的世事变化落成一纸的平静如水,平实的文字之间,是经过岁月沉淀之后的沧桑与厚重,恰如先生一生的低调与平静,细品却让人感叹那憾动人心的沉甸甸的智慧。</p><p><br></p><p><b>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b></p><p><br></p><p><b>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b></p><p><br></p><p><b>“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b></p><p><br></p><p><b>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b></p><p><br></p><p><b>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br></p><p><b>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b></p><p><br></p><p><b>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b></p><p><br></p><p><b>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b></p><p><br></p><p><b>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我们仨》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在九十二岁那年完稿的。这是她写给自己的礼物。</p><p><br></p><p>书的封面质朴,没有任何修饰的纯白的颜色,一如杨绛先生的文字,淡如芷兰却饱含着丰富的情感。</p><p><br></p><p>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对一家人的回忆,也是对一家人的思念。家,在她的眼里只是一个人生的驿站。家之所以值得留恋,那是因为有家人存在,有爱存在,有欢笑存在。</p><p><br></p><p>而当至爱的亲人离去之后,家就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客栈而已。在杨绛先生的心里,家庭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有家庭的状态是稳定的。</p><p><br></p><p>一个家就像是一个三角形,三个成员就像是三条边,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可以找到温馨和安定。</p><p><br></p><p>在《我们仨》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一家三口亲密无间的关系。但这幸福的一家三口,到最后只剩下杨绛先生一个人,她一个人守候着三个人的故事,她用文字去演奏着三个人的生命之歌,用自己的生命去照亮旧日的时光。</p><p><br></p><p>杨绛先生的文字没有浮华躁动的色彩,只是平静地娓娓道来,<b>“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b></p><p><br></p><p>她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文字记录着生活中的一切,只要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充满爱和欢乐的家,一个让她永远留恋的家。</p><p><br></p><p>她不断地缅怀着父女俩,从梦幻般的场景到朴实无华的回忆,记载着一家三口几十年的苦与乐。</p><p><br></p><p>杨绛先生把晚年的不幸际遇——丧女之痛和丧夫之痛,在《我们仨》里,隐忍并克制地叙述,那些看似平静却情感浓烈的句子扑入眼帘,令人深感钝痛。</p><p><br></p><p>她写看到爱女将不久于人世时的心情:<b>“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b>;送别阿瑗时,<b>“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b>。</p><p><br></p><p>“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别离,还有再相聚的期盼;若生命远去,便是永世无法相见的凄凉。</p><p><br></p><p>在阿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先生也离开了人世,杨绛先生在这世上唯一的依靠也不在了。她知道,这种无助的孤独感,需要用时间慢慢地抚平心中的伤痛。</p><p><br></p><p>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就像浮华世界的童话,伉俪情深,赌书泼茶。纵然世事荏苒,依旧内心安稳,坚守并传承着爱的真谛。</p><p><br></p><p>杨绛先生经历了凄怆的生死诀别,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她还要“打扫现场”。从“我们仨”的失散到最后的相聚,她独自一人又神清气定地走过近二十年。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也是一个爱的奇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杨绛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平淡温情著称,每每阅读能看透一个时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深含一个人生哲理。</p><p><br></p><p>她丰富的经历,拥有了无数可以指导人生的经验。她在漫长人生路上的思考,也使她对人生的理解愈加精深。</p><p><br></p><p>一个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她用手上的一支笔记录一个时代的印记,那些朴素里 ,蕴含着本色的绚烂和华丽,于滚滚红尘中渗透着巨大的表现力。</p><p><br></p><p>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曾经说过,钟书是逃走了,她也想逃,但却压根走不动,她要留在人间清理战场,做好善后工作。</p><p><br></p><p>钱钟书先生留下了繁多的笔记和手稿,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各类书籍,内容之繁杂让人望而兴叹。</p><p><br></p><p>经过杨绛先生辛苦地整理,最终完成了外文笔记一百七十八册,总计三万四千页;中文笔记三万多页;日札二十三册,两千多页,加起来共四十卷之多。这些笔记最后以《钱钟书手稿集》出版发行。</p><p><br></p><p>杨绛先生毕生的努力并不是换取一个流芳百世,她只是活出了自己,在最简单的生活里过着最不平凡的生活。</p><p><br></p><p>在杨绛先生九十六岁高龄时,她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这本著作,在书的前言中,她写道:<b>“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b></p><p><br></p><p>对人生无尽的感叹,也只有在饱尝人生的苦与乐之后才能真正地领悟。在杨绛先生看来,行走在浮华的世界里,有许多可以超越生死的东西存在,这是一种勇敢和敏锐。</p><p><br></p><p>她不急不缓地走到人生边上,边走边思考,参透人生的一些命题。她是智者,用岁月的积淀清澈了自己的心灵,用爱的力量指引了人生的方向。</p><p><br></p><p>什么是智慧的人生?许多人一生追寻,始终没有找到答案。智慧的人生不会在追逐名利中找到,也不会在随波逐流、碌碌无为中找到,它是在历尽苦难磨砺、饱经人世沧桑后才能领悟到的境界。</p><p><br></p><p>智慧的人生是从容不迫的,掌握着时间的脉搏,用有限的生命去绽放无限的精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当我轻轻的合上这本书,抬头望向窗外,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p><p><br></p><p>周遭的一切仿佛变成了一幅山水画,洗涤着内心的繁芜。依稀中,那雨声顺着树叶清晰的脉络缓缓地滴落尘埃,浸润着心灵。</p><p><br></p><p>就像杨绛先生的这本《我们仨》,那些时光走过留下的沧桑和美好,在雨水的浣洗下,如窗前的垂蔓,旺盛成一片葱笼。</p><p><br></p><p>只要心是暖的,明明是生活困苦、身心俱疲,依旧可以是满纸轻松甚至诙谐的话语;那些荒诞与无奈、苦难与疼痛看似轻描淡写地带过,却无意间感动了许多人。</p><p><br></p><p>其实,我们都需要一处角落来栖息灵魂,一盏温暖的明灯,一处旧时光的茶楼 ,还有弥漫着烟火气息的好书......都是抚慰心灵的甘露,都能激起灵魂的悸动。</p><p><br></p><p>在三里河,依然有个宁静的家,三层的旧楼是沉甸甸的回忆。当年,杨绛先生一个人住在里面,她觉得很安心,老房子里有过欢乐,有过悲伤,那些欢声笑语,那些低语呢喃都已成为过往。</p><p><br></p><p>回忆是一杯苦涩的茶,但品尝之后,还包蕴着一缕淡淡的馨香。</p><p><br></p><p>百年风雨,呼啸而过。或许光阴的故事总会老去,过往终是回不去的曾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次的起起落落,这些人生的磨难造就了杨绛先生的超脱。</p><p><br></p><p>她一个人孤独地行走于世间,守候着“我们仨”的回忆,平静而充盈地生活着。那些曾经残忍的时光和波折的岁月,在她的笑容里融化成了一束温柔而智慧的光芒,温暖着整个世界。</p><p><br></p><p>《我们仨》是跌宕起伏的传奇,是宁静的余音袅袅,是饱满的精神沉淀。</p><p><br></p><p>我们虽未参与,却可以在这样一段跨世纪的故事中,汲取无穷无尽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