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原之阿里篇

刘发军

<p>高原,仅从字意上解,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世界上十大著名的高原海拔高度大都在2000米以上,其中超过3000米以上的高原有三个,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玻利维亚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我国另一著名高原帕米尔高原海拔也超过了4000米。我所在的原兰州军区部队就有很多部队常年驻扎在这世界上最高的两个高原上。</p><p><br></p> <p>为了掌握军区驻高原部队一手资料,一九九五年七月,由军区政治部肖怀枢主任带队,司政后机关抽组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赴新疆、青海等地驻阿里、喀喇昆仑山、玉树、果洛等高海拔地区部队进行现场调研,我作为工作组成员全程参见了这次历时半年之久的高原调研。</p><p><br></p><p>工作组出发之前,按照军区首长和卫生部领导的指示,我专门购置了一部分抗高原反应的药品,西洋参含片、红参饮片、红景天胶囊等。我以前曾多次去过新疆和青海等地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但大都是短暂停留一两天,这次是要到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上阿里高原调研,特别是进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地区,同时要承担工作组领导同志的身体保健任务,精神和物资上的准备还是要充分的。</p> 机翼下的天山山脉 <p>七月中旬,我们一行八人到达乌鲁木齐之后,向新疆军区首长通报了此次调研方案和行程,新疆军区干部处长、南疆军区政治主任、干部处长和宣传处一名干事分别加入调研团队。我们首先在南疆军区摩步六师进行了先期调研。考虑到此次调研重点是沿新藏线一路展开,驻高原边防部队和后勤保障系统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对象。在上山之前,我们首先来到驻塔克拉玛干南缘的叶城第32分部,对新藏线沿途兵站、医院、通信、运输和其他承担保障任务的机构设置、编成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先期调研。</p> 南疆雄师 <p>我们到达叶城的时候,正是七月中旬,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叶城非常炎热,白天多数时间气温都在三十多度,这里很少下雨,最常见的就是来自沙漠的干热风。当地维族人住的房子大部分是半地下式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子四周都栽满了各式各样的树木和葡萄架。这里主要的经济林木有石榴、核桃、枣树、沙枣树,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巴旦木树,长得有点像柳树,结的果实是富含蛋白质高营养的干果,在新疆各种水果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的甜,水分充足。我见过很多维族同胞,到了内地吃水果的时候都会摇头,说内地的瓜果都没有新疆的好吃,这真的一点都不假。</p> 巴扎上的水果摊 <p>在叶城的时候,我和《解放军报》驻兰州记者站秦卫东站长做过一次社会调查,了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文化生活对驻军的影响。那天吃完晚饭天快黑的时候,我们两个穿着很随便的便衣就出去了,那时的叶城还没有公共交通,也没有出租车,但是有一种当地特别流行的“驴吉普”,就是维族人的小毛驴车。有的搭个四面透风的棚子遮阳,有的就是敞开的一个平板车,站在路边打个招呼就可以上车,一般情况下他也不停下,车到跟前你屁股一抬就可以坐上去,不管坐多远,下车一块钱。我们站在马路边上,等了一会,就看见过来一辆驴吉普,车上已经有好几个人,这还能坐上去吗?我们正在犹豫的时候,车老板已经赶这车走到我们跟前,看了我们一眼就用很生涩的汉话问我们,车嘛,坐嘛?后来我发现很多维族人说汉语都是用的倒装句,听惯了也就不奇怪了。我们对赶车的人说,我们两个上来不把你的毛驴压趴下了吗?维族赶车人,招呼着我们,来嘛,来嘛,毛驴坏了不要你们陪。我们俩一边一个坐着了车帮子上,那头小毛驴跑的依然很欢快,看来以前也没少拉过人。</p> 叶城特色驴吉普 <p>在车上,我们和赶车的维族老乡聊了起来,我们问他,晚上到叶城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的?维族老乡疑惑地看着我们,玩?你们?我们点点头。他说,巴扎,巴扎很好玩。巴扎在新疆就是集市的意思,但是我还没见过夜间巴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说,好啊,那就把我们送到巴扎去,车上的其维族老乡也都很惊异地看着我们这两个说着一口普通话文质彬彬的汉族人。叶城不大,不一会就到了他们说的巴扎,我下车一看,巴扎就在叶城最大的清真寺广场上,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也熙熙攘攘,各种卖货的摊位大多是地摊,多是买一些内地的生活用品,也有一些卖当地土特产的摊位,最多的还是卖烤肉的摊位,烟熏火燎之下的吆喝声,特别具有维族风情,价格也很便宜,两块钱一串,叶城的烤羊肉都是用红柳枝串起来,肉块很大,一串五块肉,标配都是三瘦夹两肥,我们买了两串尝了一下,又辣又香,浓厚的孜然味道,太正宗了,可惜我们是吃饱肚子出来的。</p> 巴扎上的维族人 <p>广场上人最多的是在清真寺门前跳舞的,很多维族的老乡围在一起跳着一种古老的民族舞蹈,跳舞的以男性老人居多。大家和着手鼓和唢呐的节拍,边唱边跳,歌声时而高亢、时而沉闷,人们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据说这种舞蹈来自遥远的古代民间,又称十二木卡姆,这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史诗巨作,几乎所有的维吾尔族人一生都在传唱,遗憾的是我们一点也听不懂。</p><p><br></p><p>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现代文化特征的文化活动场所,歌舞厅和酒吧,我们走进两家歌舞厅和酒吧,歌舞厅的内部装饰很简单,有的几乎也没有什么内装,没有乐队,只有录音机和功放设备,场地也不大。当我们走进歌舞厅的时候,里面也没有几个人,同样也没有汉族人,几个年轻的维族人用汉语在唱着一些港台歌曲。酒吧里也是人不多,内部设施一般,在这里我们倒是看到了两个汉族人在喝啤酒,我们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才知道他们是支边的基层干部,晚上无聊到这里喝点啤酒,他们告诉我们,这里的维汉关系一般,平时晚上他们也是不会出来的,今天刚好到城里办点事,就在这里喝点酒。简单地转了一圈,我们依然打了一个驴吉普回到分部招待所。</p> 弹唱十二木卡姆的维族老人 <p>上山前,分部给我们每人配发了一件皮大衣,一件毛衣,每台车上都装了一箱烤馕、两箱新鲜蔬菜,每车配一个氧气瓶,另外又从第十八医院派了一名医生作为随行保健医生。</p><p>七月二十日一大早,我们离开了叶城,大约十公里就到了著名的新藏公路的起点零公里,三岔路口正中央有一块石碑标识219线零公里。传统上的新藏线就是叶城到阿里的普兰县,全长1500余公里,也称老新藏线,后来公路延长经普兰到日喀则的拉孜县于国道318线交汇,长度则延伸至2140公里,现在被称为新新藏线。新藏线与川藏线、青藏线、滇藏线并称四大进藏公路,其中新藏线是最难走的进藏路线,全程除叶城零公里至普莎端有五十五公里的柏油路面外,其余都是砂石路面。</p><p><br></p><p>在新藏线零公里处,有负责喀喇昆仑保障运输的汽车第二十九团的营房,近还有阿里军分区汽车营的留守处。部队营房对面则是一排低矮的平房,开着几家不大的饭馆和汽车修理铺子。那时能走这条路的绝大多数是高原汽车兵和部分往阿里地区运送物资的大货车。</p> 新藏线零公里 <p>自零公里向南,我们真正开始了进入西藏的行程,七十多公里到达叶城县普萨村,继续前行三十余公里,汽车就会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爬上新藏线的第一个达坂库地达坂,维语也称阿卡孜达坂,也是正式进入喀喇昆仑的一个标志,达坂高程3250米,从叶城出发,海拔高度由1250米到库地达坂仅仅120余公里,海拔却已经抬高了2000米,这才是喀喇昆仑的门槛。库地达坂长约三十公里,下到沟底库地峡谷继续前行了十几公里就看到路边两排高大的白杨树下掩映着一个小小的村落,库地乡到了,这是我们在进入新藏线上的最后一个维吾尔族村落。库地兵站就在公路边上,库地兵站规模是整个新藏线上除了三十里营房以外最大、生活保障设施最好的兵站了,我们在兵站吃完午饭简单休息了一下就继续出发了。</p> 库地兵站 <p>向前继续行走基本上都是在陡峭的山坡下和怪石林立的峡谷中沿着墨玉河岸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穿行,没走多远就有一处泥石流冲毁的路段,一座简易的钢架便桥被洪水冲的歪倒在湍急的河上,几辆运货的大卡车停在路边,有一些武警交通部队的大型机械正在抢修,看到我们这个小小的车队,武警部队的一个上校走过来问清情况,向军区首长报告说,马上安排紧急抢修一条便道,让我们先过去。大约过了二十几分钟,挖掘机和推土机推出了一短窄窄的路面,然后指挥着我们通过了这段水毁路,我看到断路也就是一二十米长,但是要跨越墨玉河,估计要真正抢通,没有几天是不行的,幸亏遇上武警交通部队,要不我们也得打道回府了。又往前走了一会儿,驾驶员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麻扎达坂了。这里虽然不是新藏线最高的达坂,却是新藏线上最长最险峻的达坂,上下将近四十公里,达坂最高处接近5000米,这一段道路极其险峻,两旁山峰如刀砍斧劈,犬牙交错,远处高山雪峰林立,直入云霄。在这一段路上,时而连续急弯、时而悬崖临空,我们坐在车上紧紧抓住车门上的把手,手心上也沁出了许多汗。一个多小时才下到谷底,海拔陡然又降到3900米,路边有一块牌子用维汉两种文字学写着麻扎。麻扎就是维语坟墓的意思,据说附近有几个维族人的墓,所以这里就叫麻扎。麻扎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的必经之路。乔格里峰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国外又称K2峰,是最难攀登的山峰,被登山者誉为“杀人峰”。</p> 远眺乔戈里峰 <p>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到了麻扎兵站,兵站很小,在公路旁一个不大的院子,几排红砖平房。在麻扎兵站我们稍事休息就又出发了。站长告诉我们,前面有一段路也被水冲坏了,兵站已经派人前去武警交通部队协调,想办法让我们先过去。出兵站大约十几公里,看到武警的几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地施工,他们用推土机和挖掘机急造了一段简易路,因为刚挖出来的路又窄还十分松软,为防止意外,我们都下了车先走过去,驾驶员在武警的指挥下小心翼翼的开过这段极其危险的道路,兵站的同志看我们安全通过就返回了。驾驶员告诉我们说,今天我们很幸运,武警交通支队的领导刚好都在现场,帮我们度过了这一关。</p><p><br></p><p>通过险工路段之后不久,就到了黑卡孜达坂。驾驶员告诉我们这一段路也是很难走,达坂几乎全部是之字形道路,转弯的角度也很小,看似无尽的转弯一个接着一个,沿着一个巨大的扇形冰川冲积坡不断向上,路况很差,路面比较窄,达坂海拔也在5000米左右,远处还可以看到冰川、冰舌。初上高原的人到了这里,被这反反复复左右盘旋的道路一会就转晕了,这里也是高原反应特别是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发生率最高的地段之一。库地、麻扎、黑卡孜这三座几乎连在一起的达坂构成了新藏线上最难走的一段,许多老司机也是对这段路谈虎色变。过了黑卡孜达坂,一路慢下坡,路也慢慢地平缓了,半个多小时,见到路旁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塞图拉哨所遗址。</p> 令人生畏的麻扎达坂 <p>赛图拉是当年左宗堂入疆后为维护国家主权所建的边防哨卡,这里海拔3600米,那时也没有路,就是靠人背马驮到这里。这个哨卡延续到一九五零年仍有边防军人在驻防,现在的塞图拉哨所遗址就是国民党边防部队的哨所营房,也是当时全国最边远海拔最高最艰苦的边防哨所。</p><p><br></p><p>在车上,我问同车的南疆军区干部处长,为什么在这一段仅仅三百多公里的路上就设了三个兵站呢?处长告诉我,你也看到了,这一段路非常艰险,泥石流、洪水、大雪等自然灾害经常会毁坏道路,有时候道路损坏几个月也不通车,经常有车辆被堵在这里,而且这里基本上没有人烟,如果在发生道路损毁的情况下刚好有部队或者军车被堵在这里,一时也是无法救援的,以前曾经就有过车辆在这附近被堵,因无法救援,也无法逃生,驾驶员活活饿死的情况发生。所以在三个达坂之间各设一个兵站,就是以防万一。</p><p><br></p><p>驾驶员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阿里军分区的一个干部请假探亲,那时新藏线是没有公共交通车的,他就搭了一辆路过的地方大卡车,走了三天才走到黑卡子达坂,结果车坏在这里,一时也无法修好,他和司机走了一天到麻扎兵站,谁知那几天这里下了一场大雨,这里的山上一下雨就发洪水,把通往山外的道路冲毁了,他在麻扎兵站整整住了二十多天,一直等到路修通他的假期也过去了一半,幸亏有麻扎兵站还可以吃住,在喀喇昆仑山这一段道路一旦断了,兵站就成了孤岛。听了这个故事我十分震惊,不到这里实地看一看是体会不到这里的艰苦。</p> 塞图拉哨所遗址 <p>过了赛图拉边防哨卡遗址,下午七点多种,我们到了三十里营房中心兵站。这个兵站是整个新藏线上最大的一个综合保障性兵站,也是驻喀喇昆仑山地区边防部队的主要后勤保障基地和上山驻训部队的前进基地,海拔3700米左右。中心兵站设有通讯机务站,汽车修理,官兵住宿,还有一个闻名全国受解放军总部命名表彰的的三十里营房模范医疗站。三十里营房附近附近还有两家汉族人开的小饭馆兼做旅馆。九十年代中期,整个新藏线也是受到严格管制的一条公路,未经特别许可是不允许随便通行的,所以整条线路上除了兵站以外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系统。</p> 老新藏线的三十里营房 <p>三十里营房中心兵站有一栋三层楼房,办公、住宿都在这栋楼上,我们到达以后,兵站安排我们住在三楼,这里条件要好一些,两个人一间。但是经过一整天的颠簸,大家普遍感觉头重脚轻,走路就像踩着棉花,兵站的同志们告诉我们说,你们刚到高海拔地区,都会有这个感觉,虽然说楼上的住宿条件好一些,但是有些领导来过以后,就要求住在一楼,这里空气含氧量是叶城的67%,你在这里相当于负重20公斤。我一听说怪不得啊,扛着一袋面天天上下楼是不舒服。</p><p><br></p><p>吃完晚饭,我们在兵站的院子里散步,我看到旁边正有一个施工工地在施工,兵站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要建一个新的综合楼,现在正在挖基坑,我看到几个工人正在往坑里搬运石料,几个人慢慢腾腾的搬一块石料走到基坑前扔下去,站着看一会,再懒懒散散的往回走,全没有内地施工工地上紧张繁忙的景象,我问兵站的同志,他们这样懒散的干活,什么时间才能完工啊?兵站的同志告诉我们说,这已经很不错了,这里的工人干活是按天结算,每人每天100元钱,当天干完当天结账,这里条件太艰苦,氧气都吃不饱,他也干不动啊。我们一听也就明白了,我那时正团级,工资也就一千多一点,这里的建筑工人每天100元也不想干,可见在这里钱不是问题的关键。</p> 三十里营房兵站 <p>第二天一早,我们分别走访了中心兵站各个部门,进行现场调研。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是解放军第十八医院派驻三十里营房兵站的医疗保障机构,主要负责喀喇昆仑山一线边防驻军和过往部队的医疗保障任务,她前身是六二年中印自卫反击战设在康西瓦的野战医疗所。三十多年来,他们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医疗保障任务。特别在高山病的诊治和预防技术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抢救治愈高原脑水肿、肺水肿患者七百多人,还挽救了2562名危重病人的生命,被誉为"生命禁区的生命保护神"。一九九五年三月,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p><p><br></p><p>医疗站就在兵站对面 ,后面就是喀什喀尔河,院子不是很大,有一栋两层小楼,一半是医疗站的办公和宿舍楼,另一半是门诊、检查治疗室,院内还有一排平房是医疗站的病房。医疗站同时也是兰州军区高原病防治研究所的基地,承担医疗保障任务并开展高原病的防治研究工作。他们在这里掌握了大量的高原病发病机理和救治一手资料,在这里高原脑病和高原肺水肿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三十里营房医疗站也是整个喀喇昆仑和阿里地区高原病防治的唯一医疗机构。</p><p><br></p><p>我和医疗站的同志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重点了解了近年来进入喀喇昆仑地区部队高原病的发病趋势和防治措施,医疗站每年都要派出人员到边防一线巡诊,对超高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驻军的健康状况和部队需求更有发言权,这也是我这次到高原现场调研的重要课题之一。</p><p><br></p><p>我们的随队保健医生就来自于高原病防治研究所,也是多次走进喀喇昆仑的老高原了,在整个调研期间,他给了我许多帮助和提供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一手资料,也为我们最后确定高原卫勤保障基本方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 三十里营房医疗站 <p>在三十里营房休整两天以后,我们继续阿里进发。从三十里营房中心兵站出发,海拔迅速升高,但是路要比前一段好走多了,道路主要是沿着喀什卡尔河向上,七十多公里就到达康西瓦达坂,这里也是当年中印自卫反击战西段的主要后勤补给地,公路南侧还留有野战医疗所的旧营房,公路的北侧上坡上是康西瓦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为祖国的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其中包括中印战争中牺牲的78位战士和以后在雪域高原为国防建设牺牲和病故的27位战士。一个没有围墙、没人看守孤寂的烈士陵园,凡是经过此地的部队和军人都要按例到这里祭奠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我们当然也不例外的专门到烈士陵园进行了简单和又隆重的祭奠活动,以兰州军区的名义向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向每一位长眠在这里的烈士敬献了一杯浓烈的白酒。</p> 康西瓦烈士陵园 <p>康西瓦是一个三岔路口,向南一百多公里就是著名的神仙湾哨所和其他几个超高海拔边防哨所,也是中印两国边界。新藏线继续向东南方向延伸就进入到著名的阿克赛钦地区,公路沿着康西瓦达坂慢慢延伸,大红柳滩兵站就在前面。大红柳滩海拔4200米,距三十里营房120多公里,乍一听大红柳滩这个地名,马上联想到一片一片的红柳丛,可是我们到了大红柳滩兵站以后,举目四望,茫茫一片戈壁,远山近水一棵红柳也没有见到。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大红柳滩兵站,在兵站稍事休息,兵站领导向工作组汇报的时候,有人问起了大红柳滩的地名问题,兵站的同志介绍说,这里是玉龙喀什河和墨玉河两条河的上游源头,以前沿河两岸确实有很多红柳,但是自从修建新藏线之后,在这里设立了兵站,兵站的燃料就只能取自于红柳了,几十年过去了,红柳也烧光了,空留下一个地名时时引起人们的遐想</p><p><br></p><p>大红柳滩兵站附近还有一个新疆叶城公路局的养护道班,这也是坚持在新藏线上的一个神奇传说,大红柳滩是新藏线上新疆境内最后一个养护道班,以前在甜水海还有一个,因为条件实在太艰苦,就和大红柳滩合二为一搬迁到这里了,道班的工人们生活条件不比兵站好到哪里,有时还更差,住房条件更简陋,好的一点是养护工人到了冬季大雪封山之前就全部下山了,而我们的边防和兵站的官兵们是一年四季坚持在这里的。</p> 与李登武部长、秦卫东站长在红柳滩兵站 <p>大红柳滩向东经过缓步上升但又漫长的奇台大阪,奇台达坂没有险峻的高山,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公路在这里好像没有尽头,四周荒凉寂静,据说原来这里曾经有野牦牛和藏野驴出没,现在偶然能看到的却是藏羚羊和旱獭。海拔越来越高,我们这些来自内地的同志大都昏昏欲睡,车上也安静了许多。不知不觉中还把已经升到了5000米以上,路上有一段名叫泉水沟(也有人把这里叫做死人沟,驾驶员说死人沟还在更远的地方),但是泉水呢,毫无踪迹,似乎有过人在这里居住过的痕迹,驾驶员说那是修路时留下的土窝棚。中午一点半钟,我们来到了全军海拔最高的甜水海兵站。</p><p><br></p><p>甜水海,一个多么好听又使人畅想的名字,在茫茫高原戈壁上经受了强烈高原反应的人们,咋一听到甜水海,犹如在荒漠上行走看到绿洲,但是当你真正来到甜水海,举目四望,仍是一片荒漠,兵站在路旁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上孤零零的一个小院子。这就是甜水海?我一直很怀疑自己的眼睛,车到院子门口,大门上挂着的甜水海兵站几个大字,让我们又回到了现实世界里,没错,这就是甜水海。</p> 阿里高原上的藏野驴 <p>甜水海兵站身处西藏、新疆交界处,也是阿克赛钦的腹地,海拔4960米,号称5000米。这里以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时间长、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正常水平的40%左右而著称全军。兵站四周几乎无任何绿色植被,附近有一汪蓝色的湖泊,在雪山印映下不时泛着耀眼的光芒,十分美丽,但是这美丽的外衣下却是苦涩、寂静,毫无生命迹象。当年在这里设立兵站的时候,我们的前辈老兵们苦中作乐,以苦为甜,给这里取名甜水海,可能就蕴含着深深的期望,期望将来这里变成真正的甜水海。</p><p><br></p><p>经历了上午这一段不断攀升的高度,我们大家几乎都是头晕脑胀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兵站的同志把我们集中在一间房子里,打开一瓶氧气,让这宝贵的生命之源在空气中的浓度提升一点,虽然说这不一定能解决多少问题,但至少在心理上让我们感觉到舒畅多了。</p><p><br></p><p>兵站的同志告诉我们,过往部队和运送物资的车队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是不在甜水海住宿的,这里实在是太高了,也是急性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高发地,新藏线上的死人沟离这里就不远,大家也很忌讳住在这么高的兵站里。在甜水海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高压锅煮面条,这是这里唯一能做的最熟的食品,大米饭也可以但是夹生的可能性至少50%,炒菜基本上免谈。兵站的领导给我们安排了午饭,高压锅煮面条加红烧猪肉罐头,再打开几瓶水果罐头当菜、摆上一盘水果糖作为接待我们的丰盛午餐。</p> 甜水海兵站 <p>在和站长聊天的时候我们了解到,这个兵站的指导员今年三十岁了,在家乡陕西汉中有一个对象,去年姑娘到部队来探亲,刚开始住在叶城分部招待所,姑娘说一定要到他工作的兵站来看一看,分部安排顺车把她送到甜水海兵站。颠簸了两天一下车就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躺在床上,恶心呕吐,一口饭也吃不下,吸了两天氧也不见好转,就转到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考虑为应急性高原反应,轻度脑水肿,马上又被送下山住进第十八医院。几天后,姑娘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无奈给指导员留下一封信浸满泪水的分手信就回家了。指导员忍着痛苦把信收起来,仍然默默的坚持工作在这里。</p><p><br></p><p>我们看到坚持在这里的官兵们黝黑的皮肤和坚毅的面孔,油然产生一种敬佩的心情。工作组下山以后根据驻高原部队官兵的实际情况,解决了一部分长期在高原工作干部的实际问题,把他们交流到内地部队工作。这个指导员也被调回陕西汉中军分区工作,两年后我到陕西汉中军分区出差的时候见到了他,他已与自己的心上人成了家。谈及此事,他还是无限感慨的说,尽管已经回到家乡,但甜水海仍然是他心中永远的眷恋。</p> 界山达坂 <p>出了甜水海不远就进入了西藏阿里地界,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段公路,而且是真正的无人区。从甜水海到我们下一个兵站多玛两百多公里完全属于无依托无保障状态,其中要翻越三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著名的界山达坂、松西达坂和红土达坂。这一段就是让所有走新藏线司机们提心吊胆谈虎色变的死亡路段。</p><p><br></p><p>界山达坂号称6700米(实际海拔5248米),很多人一听这个高度就会有高原反应了。当我们到达界山达坂时,大家下车领略了一下新藏公路制高点的风光。这时候正好是七月下旬,内地的盛夏时节,界山达坂附近却依然寒气逼人,陪同我们上山的医生反复强调在这里要慢慢走,切忌跑步和快速登山,他随身还带着一个小氧气瓶以防万一。我们慢慢地走到界山达坂附近的一个尚未消融的冰川,可以看到冰川上一道道裂隙深邃幽蓝。这里的风很大,我下车时穿着毛衣也是感到越来越冷,头又疼起来了,出现了明显的高原反应。在同伴的陪同下慢慢走回了车上,不得不打开氧气瓶吸起了氧气。大家也陆续上车继续往前走,驾驶员告诉我们,这一段路他们平时都不会停车,能尽快下山就赶紧下山,一旦在这里抛锚,后果很严重。这里也是真正的死人沟,他指着路边不时闪过的抛锚的各式车辆说,那些车都是因为故障被扔在这里,一般车要是在这里抛锚,司机都要尽快离开赶到兵站,没有十分把握绝不会在这里修车,惨痛的教训太多了。在路过一处高坡时,我看到高高的玛尼堆和经幡迎风招展,车队的司机们不约而同地按响了喇叭,滴滴滴……</p><p><br></p><p>走过这段路,驾驶员说刚才有玛尼堆的地方旁边就是山神李师傅的坟墓所在,他也是青藏线上的一名司机,当年在这里车抛锚之后因为高原反应死在了这里,后来大家把他就地埋葬,并按照藏族的习俗堆起了玛尼堆和经幡,大家说他是这里的山神,过往的司机到这里都会按响喇叭来祭奠这位山神李师傅。</p> 界山达坂附近的冰川 <p>翻越红土达坂之后,一路慢下坡,道路虽然是简单的砂石路面,但很平整,又长又直,一眼望不到边,直通天际,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天路啊。路的尽头远远望去一片嫩绿色的草场,似乎还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牛羊,驾驶员说,那里就是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的多玛乡,多玛兵站也设在这里。</p><p><br></p><p>多玛兵站海拔4600米,对于刚刚走过界山达坂这一段天路的我们,心理上感觉舒服多了,因为附近有草场,似乎空气中的氧气也浓厚了许多,其实这里的氧含量也仅仅是内地的50%左右,现在是在夏天,绿色植被很多,氧气含量比较高,到了冬季,氧含量会更少。我们当天就住在多玛兵站。这里的环境条件和麻扎、甜水海差不多,首长住单人间宿舍,我们剩下的人就都住在一间大房子里。这里昼夜温差很大,兵站的同志们早早就在屋子里点起了火炉。</p> 多玛兵站 <p>吃完晚饭,天色尚早,我们几个到兵站外面走了走,虽然还是有点头疼,至少这里可以看见藏族同胞的黑色毡房和散落在草场上的牛羊,走到这旷野般的草原,放松一下沉闷的气氛,心情也好一些了。高原的天气,白天还比较热,天一黑气温立刻下降到只有几度。躺在床上,我又觉得头疼欲裂,浑身无力 ,大家开玩笑的对我说,你是来给我们做医疗保障的,自己先倒下了,我们怎么办呢?唯一感到庆幸的是,我还没有发烧,也不咳嗽。高原反应在这里除了持续吸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兵站军医特意给我拿来了几个小氧气瓶,让一个战士专门守在我的床前照顾我,尽管我说不需要,但是确实头疼得厉害,也睡不着,就和那个照顾我的战士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他给我讲了很多兵站的逸闻趣事,就这样迷迷糊糊的熬到了天亮。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离开了多玛兵站前往日土。</p> 多玛草原 <p>日土县城离多玛一百多公里路,公路基本上是在一个峡谷里穿行,途中我们要沿着阿里著名的班公湖畔走很长一段路。班公湖海拔4600米左右,也是中印的界湖,大半在中国,少半在印度,在我国界内湖水是淡水,鱼类很丰富,所以水禽也多;印度境内则是咸水,水草不生。湖上风光旖旎,不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水鸟从水面掠过,湖上有我们的一个边防中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陆军海战队”,大家也称他们为《西海舰队》。</p> 班公湖 <p>日土兵站,这里也是通往阿里且坎和扎西岗两个边防哨所的岔路口,工作组决定并分两路,一路由军区首长带队,前往两个边防连队调研慰问;考虑到我这几天高原反应比较严重,就安排我和工作组的另外三名同志在日土县进行调研后直接赶往狮泉河。</p><p><br></p><p>我们走访了日土县委县政府、人武部和人民医院。日土县城常住人口不到400人,我们去的时候是人最多的时候,也不到一千人,冬季剩下不到200人,主要还是政府机关和相关事业单位的人。全县最高的建筑就是县委县政府大楼,有三层楼,楼里办公的人大概有三十人左右。来自陕西的援藏副县长开玩笑的给我们说,县城里开大会,县长站在楼顶上一喊,全城的人就都听见了,虽然是玩笑,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里的地广人稀和经济落后。</p><p><br></p><p>我重点对人民医院进行了调研 ,日土县人民医院,不大的院子里有一座二层小楼,还有几排平房,科室设置很简单,还不如内地的一个乡卫生院,仅仅开设了10张病床。大的医疗设备就是一台100毫安的X光机,医院有两个内地援藏的医生,其他都是藏族医务人员,平时院内工作人员只有几个人,冷冷清清的,药房的架子上也没有多少药品,一个援藏的医生告诉我,这里的医生每年都要下到牧区去巡诊,整个日土县人口不足的7000人,分布在面积约八万平方公里阿里高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一个人,是绝对的无人区。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除了县医院,牧区各乡基本没有医生,县医院的医生下乡巡诊一次至少一个多月才能回来。援藏医生到这里除了下乡巡诊,医院的条件也很难有所作为。县医院也很少接收住院病人,有大点的病,大都会送到阿里首府狮泉河医院。</p><p><br></p><p>武装部也没有编制医生,只有一个兼职的卫生员,有一个小药箱存储一些常用药品,解决大家的日常用药,如果有了大一点的病,基本上都会去狮泉河军分区卫生科看病。</p> 日土 <p>日土到狮泉河不到一百公里,前半段基本上是沿着班公湖边,一路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湖光山色,湖边水草丰美,这里有阿里地区最大的白山羊养殖基地,日土的白山羊绒是世界上仅次于野生藏羚羊的白色山羊绒,也被人们称为软黄金,是阿里地区出口换取外汇的最大本土资源。班公湖还有一个渔业公司,生产高原裸鲤裂腹鱼,我好像记得藏族同胞是不吃鱼的,这个渔业公司是做什么的呢?不得而知。</p> 班公湖上的燕鸥 <p>两个多小时后,公路在山上转了一个弯后,我们就看到了远处一座形状奇特的山峰突兀的立在那里,形状好像飞翔的燕子展开的尾翼,当地人称作燕尾山,高原官兵们却戏称此山为阳痿山。听起来很好笑,但是真正了解了它的含义我们却笑不出来了。后来我在阿里军分区调研的时候,专门问起了这里的官兵为什么把燕尾山叫做阳痿山的时候,一些老高原用苦涩无奈的语言告诉我,长期在高原缺氧地区生活的人,因为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身体的很多器官都处于代偿状态,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功能明显消退,首先就是生殖功能的退化,很多官兵在山上呆了几年以后都会发生不育,短暂的休假回家时间,夫妻生活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对官兵们的家庭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官兵们戏虐的把这座山称为阳痿山。</p><p><br></p><p>燕尾山也是阿里首府狮泉河镇的标志性地标,狮泉河海拔4273米,北距新藏线起点叶城零公里1058公里,东南距拉萨1655公里,向南距中印尼三国交界的普兰县400余公里。狮泉河镇建于1966年,是阿里地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700米,面积33万平方公里,1995年人口不足五万人,其中狮泉河镇常住人口4000余人。这里最大的机构就是阿里军分区,分区机关下属还有一个汽车营和一个边防营;整个狮泉河镇只有一条不到两公里的柏油路面,从东到西贯穿整个狮泉河镇,道路两旁就是阿里的党政军机关所在。</p> <p>到了阿里军分区后,分区领导热情地接待并马上给我们安排了住宿,我刚进招待所不久,卫生科的同志就来接我到分区门诊部,做了一些检查,X光发现肺部有些阴影,体温偏高,我自己感觉还好,他们怀疑这是肺水肿早期,门诊部的同志们马上给我安排了输液治疗,输入抗菌素和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p><p><br></p><p>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件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事情,当医生们商量着给我输液的时候,我看到药房医生拿着处方在和主任商量着什么,主任也时不时的看看我欲言又止。我就问主任什么情况?主任不好意思的告诉我,药房里准备给我输液用的氨苄青霉素没有了,他们打电话问地区医院也没有了,我知道在内地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很普通的抗菌素,为什么这里还这么缺货呢?主任告诉我,这里的药品都是来自于新疆,部队系统的药品供应也是按计划从叶城送上来,本来今年的药品供应应该前几天就送到的,因为道路不通,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补充。</p><p><br></p><p>在阿里地区,由于运输困难和运费昂贵,很多药品价格至少比山下贵三到四倍,这还是经常断货。这里有效期的药品不敢进太多,进的多用不完就浪费了,所以每次他们申请的药品也不是很多,再加上经费有限,也不能大批量买药。这时,有个医生跑进来说,边防营军医那里还有几盒氨苄,但是已经过期一个多月了,大家都看着我似乎在征求我的意见。我告诉他们,就用它吧,过期一个月问题还不是很大,最多效果差一点,至少比没有要好。就这样,我在阿里军分区卫生所输了两天过期的抗菌素,也使我这次的现场调研掌握了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p> 阿里军分区 <p>我了解到阿里地区所有的医疗机构加起来医务人员不足三百,展开床位大约在150张,最多的是地区医院50张,床位使用率也很低,几个县医院除普兰县医院展开床位三十张,其他几个县医院都是展开床位10张,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整个新藏线医疗技术水平最好的是我们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分区门诊部也展开了三十张床位,主要负责阿里地区边防军人的医疗保障工作,有时地区政府机关的一些领导特别是援藏干部也会到军分区卫生科来看病住院,至少这里的内部环境条件还是要好于地区医院。</p><p><br></p><p>一九九五年的时候,整个阿里地区包括新藏线上的兵站系统氧气供应还是来自于新疆的叶城,在叶城,灌一大瓶氧气价格大约是60-80元钱,但是到了阿里,价格就是300元以上或者更高。有人告诉我他们在新藏线上灌了一小瓶(便携氧气瓶)氧气就用过350元钱,同样的经费和医疗资源到了阿里地区所要付出的成本远远高于内地的平均水平,即便使这里享有特殊高原补贴,也会因为医疗资源的匮乏而变得杯水车薪。</p> 现在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 <p>我和先期到达狮泉河的几个同志到镇上走了走,九五年的狮泉河镇,主要就是东南西北四条路,镇中心十字街头立着一个石头狮子,围着中心街道四周有阿里贸易公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货大楼),有几家不大的旅店和农贸市场。我到农贸市场看了看,牛羊肉的摊位居多,也有几个摊位卖蔬菜,主要是土豆、洋葱、冬瓜,胡萝卜等耐放的蔬菜和海带粉条,也有一些半绿半红的的西红柿和蒜薹、辣椒以及一些新疆甜瓜、西瓜、苹果类的水果,我甚至还看到了香蕉。打问一下这里的价格,牛羊肉比叶城贵70-80%,蔬菜比叶城平均贵两到三倍,水果几乎就是五倍以上了,一斤香蕉在狮泉河买20元左右。</p><p><br></p><p>这里的农副产品除了牛羊肉以外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新疆,运输费占了价格的很大一部分,到了十月份以后,这里的菜价会更高。在街上的一家国营饭店,几个简单的炒菜和米饭,价格大概在150-200元之间,我在这里竟然还看到了黄河啤酒,8-10元钱一瓶,那时候兰州的黄河啤酒都是1.5元钱一瓶。来这里吃饭的几乎都是汉族人,以货车司机和军人居多,也有一些援藏干部经常到这里改善一下伙食。那时候基本上还没有开放阿里地区的旅游,很少见到游客。</p> 现在的狮泉河农贸市场 <p>阿里军分区卫生科的同志们根据历年的掌握的资料分析,当人们在高海拔地区(3000米以上)连续生活240天左右,人体生理系统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了适应缺氧的环境,心脏会加快跳动,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而这时人体的其他器官就会出现功能下降,以保证重要器官的氧气供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偿功能,这种代偿功能,在离开高原环境以后慢慢的又会恢复。当在高海拔高原连续生活工作超过240天,代偿功能也会慢慢转为器官的变化,例如,心脏的代偿性增大,血液粘稠度明显增加;长期在高原生活超过三年以上,心脏增大将成为不可逆转,其他器官的代偿新损伤也会逐步显现,例如记忆力减退,反映迟钝,消化功能下降,男性生殖功能明显下降,阳痿不育、后代发育迟缓等等。</p><p><br></p><p>在三十里营房和阿里军分区我看了很多高原官兵健康查体的X光片,有很多人心脏影像明显增大,最严重的要比我们正常人的心脏大两倍还多,几乎所有的官兵血红蛋白都明显增高。毫无疑问,高原缺氧环境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生理性损伤,同时这种特定的环境对人体的心理损害也是不容小觑。</p> 雄伟的阿里高原 <p>阿里军分是国内最大也是最高的边防军分区,军事斗争和反分裂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我们甚至看到有的藏族干部家里公开挂着达赖的画像,当你问到为什么会挂达赖画像的时候,他们很轻描淡写的说这是个人宗教信仰问题,还有的乡村领导传达上级指示精神的时候会先到寺庙里请示活佛问该怎么办?阿里地区地广人稀,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而且绝大多数牧民群众依然过着飘忽不定的游牧生活,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按照国际划定的贫困标准,阿里的七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p><p><br></p><p>阿里地区的边防一线哨卡大都在条件极其艰苦的高山雪岭,道路状况极差,后勤保障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官兵长年生活在雪域高原,连队生活单调枯燥,除了高原性疾病的影响,有许多官兵也不同程度的患有心理性疾病。</p><p><br></p><p>在南疆军区的时候,我们就听到有些官兵因为在上山时间长了,下山以后,见到一棵大树也会抱着痛哭,很多人不理解,其实这就是长期的心里压抑带来的感情释放。当然也有很多老高原因为在高原环境下的生活转换到了低海拔地区反而很不适应,出现明显的醉氧状态,有些是一过性慢慢恢复,但确实有少数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阿里军分区卫生科老科长一入伍就到了阿里高原,在上上战斗生活了近三十年,后来军区照顾他把他调到乌鲁木齐工作,但是这种低海拔的富氧环境他已经无法适应,经常处于极度兴奋或抑郁状态,只好长期吃药控制才能保持正常的生活。</p> 边防巡逻的战士们 <p>我们在狮泉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时候,看到了两个只有17岁的小战士的墓,他们来自遥远的贵州铜仁,他们都是刚刚入伍新兵,到阿里高原军营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因为急性高原肺水肿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里太高、太远,至今他们的父母亲人也未能到这里来看望他们,不由得使我们扼腕痛惜。</p> <p>离开狮泉河,我们前往中印尼三国边境重镇普兰县,狮泉河到普兰四百余公里,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相对来说这段路是新藏线上比较好走的一段,路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中午时分我们就到了巴尔兵站,这也是新藏线上最远的一个兵站,海拔4700米左右,也是通往古格王朝遗址扎达县的岔路口。</p><p><br></p><p>我们到兵站的时候,刚好有一个兵站老兵的家属来队探亲,军区首长专门看望了他们夫妇,对这位不远万里来到高原探亲的军嫂给予了热烈的欢迎,赞扬他对边防军人的支持和爱戴,并向他们夫妇赠送了礼物。这是我在整个新藏线上第一次见到军人的家属来队探亲,这位军嫂来自甘肃庆阳,这次来队探亲路上就走了将近二十天,她的来到给兵站的官兵带来了很多欢乐,在这个不到10人的兵站,军嫂几乎顿顿在厨房给大家做家乡的手擀面条。我们在兵站也吃了一碗这位军嫂做的手擀面,真的很地道的家乡的味道。兵站还建了一个小小的蔬菜大棚,战士们从家里寄来蔬菜种子,在这里种上了一些蔬菜,小白菜和菠菜尽管长得很小,但是毕竟是在雪域高原,看着自己亲自动手种的蔬菜、绿色的植物给这里的官兵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欢乐,大棚里有几棵黄瓜秧上已经结出了黄瓜,一个大约三十公分大的小黄瓜,被官兵们视若至宝,天天都来浇水施肥,盼望着它长大。</p> 扎达古格王朝遗址 <p>从巴尔兵站出发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钦 ,冈仁波钦是冈底斯山脉的次主峰,海拔6727米,尽管这在与他相邻的喜马拉雅山脉众多八千米以上的高峰中不值一提,但它却同时是佛教、印度教、原始苯教和古耆那教的圣山福地,藏族同胞视他为佛教的须弥座也称神山,印度教徒尊其为神圣的湿婆住所,把到此朝拜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宗教洗礼,犹如伊斯兰教对麦加天房和基督徒对圣彼得大教堂的崇拜,每年到这里来转山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不计其数,冈仁波钦转山一周大约七十四公里,现在又成了西藏旅游的打卡圣地。出于对神山的敬仰,我们也向冈仁波钦敬献了圣洁的哈达。</p> 神山冈仁波钦 在冈仁波钦山下的留影 <p>冈仁波钦也是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发源地,狮泉河流经印度被称为印度河,也是印度的神河之一;所以冈仁波钦也是印度河的发源地和母亲河。与神山相邻并齐名的西藏四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错离冈仁波钦不远,神湖与神山一样被教徒们崇拜,来此朝拜的信徒们不但要绕湖一周,还要在湖中洗浴接受神的洗礼。神湖玛旁雍错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于神山相映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湖边有一座不高的独立小山包,山上就是著名的寺庙基乌寺。</p><p><br></p><p>玛旁雍错紧邻的是另一座高山湖泊,鬼湖拉昂错,但这里却人迹罕至,过往人们避之不及。两个湖泊两种境遇,也是神奇,宗教的神秘就是这样也会使人难以琢磨。公路在两座湖之间穿过,前方就是喜马拉雅上一座有名的山峰纳木那尼峰,藏族同胞心中的圣女峰,纳木那尼与冈仁波钦遥遥相对,是喜马拉雅与冈底斯两大山脉最近的一次邂逅,故而也形成了阿里高原绝佳的美景。两大山脉之间的孔雀河谷就是普兰县城所在地。</p> 神山圣湖 <p>普兰县城位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之处,纳木那尼峰和阿比峰之间的孔雀河谷,海拔3900米,是阿里地区海拔最低的县城;普兰是半农半牧的县,也是阿里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全县人口接近一万人,地域面积12500余平方公里,旧称普兰宗,历史溯源可以追踪到公元初藏族先祖吉德尼玛衮创建阿里三围之古象雄国的时期,境内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古迹极其丰富,是现今西藏旅游的重要打卡地。</p><p><br></p><p>普兰边防连就在普兰县城外东侧的一片高地上,站在边防连院内,可以俯视整个普兰县城和孔雀河谷,孔雀河谷对面就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普兰边防连也是全军少数同时管控三国边境线的连队,普兰县还是西藏地区两个对外开放陆路口岸之一,所以边防连的任务又多于其他连队。普兰边防连所在地离上级领导机关是全军最远的,(距边防营部400多公里,距上级医疗保障医院第十八医院1500公里,距新疆军区3500多公里。)但由于地处孔雀河谷,海拔反而较其他边防部队低很多,气候也比较好,最重要的是这里至少天天可以看到山下人来人往,偶尔还可以到普兰县城的国际贸易市场转转,这里的生活环境明显在阿里地区是最好的。但是由于地处三国交界,边社情极其复杂,反分裂、反渗透、维护国家主权的任务是连队的重中之重。连队院子外面还设了一个直升飞机停机坪,以备关键时刻直升飞机的降落。</p> 普兰边防连 <p>连队后院还养了几只猪还有一群鸡,山坡上开了一块地种植蔬菜,大棚里的蔬菜生机勃勃,品种也很多,虽不能达到自给自足,但也能很好的调剂和改善连队的生活了,这在整个阿里军分区驻军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了。我们来到之前,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部主任已先期一天到达,对于只有几十人的边防连一下子接待这么多领导确实压力很大,来之前军区首长告诉军分区,尽量不要给连队增加麻烦。我们到了连队,除了军区首长住在连部,我们其他人全都在连队会议室打地铺,吃饭的时候和官兵同桌,吃一样的菜。那天晚饭也是我们上山以来最丰富的一顿了,除了罐头,桌上至少有两个新鲜蔬菜,普兰县武装部的领导也来到连队和我们一起用餐,他们还带来了几箱兰州产的黄河啤酒,这次首长没有拒绝,八一建军节马上就到了,我们就和边防连的官兵们一起庆祝这伟大的节日。</p> 在普兰边防连可以看到孔雀河和对面的喜马拉雅山 <p>普兰是阿里地区乃至西藏自治区反分裂的前哨阵地,我们首先去了孔雀河边、中尼边界的科加寺。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属于藏传佛教萨迦派,这里的活佛和主持很开明,在很多公开场合都是坚决反对西藏分裂势力的,这次我们专程到科加寺就是鼓励和看望寺庙的僧众,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活动。作为中国军方军区级领导到一个藏传寺庙本身就有重大的意义。其实也是给国外分裂势力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对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是我们新藏线之行唯一的一次进入藏族寺庙和宗教人士公开交流,我们的到来也使科加寺的活佛大为感动,亲率众僧到寺庙外迎接我们,并给我们戴上了圣洁的哈达;我们同样也还赠了哈达,并向寺庙捐赠了生活物资,活佛亲自带着我们参观了寺庙并向我们讲解了科加寺的历史发展,军区首长充分肯定了活佛爱国爱教的品德,并赞扬了活佛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分裂的坚决态度。</p> 在科迦寺和活佛在一起 在科加寺和活佛互敬哈达 <p>返回边防连后,我和连队的藏族军医扎西一起,走访了县医院和位于县城边上著名的贤柏林古寺,县医院条件明显好于我们前面去过的日土县,设备也较为齐全,尽管只开展了30张床位,但床位使用率却是阿里地区所有县医院最高的,有一半以上住着病人,这里的住院病人也是基本上是以藏民为主,偶尔还会有到这里来打工的内地人和尼泊尔人就诊住院,医院里有来自陕西的援藏医生坐诊。</p> 和藏族军医扎西在普兰 <p>贤柏林寺是普兰县一个著名的古寺庙,在阿里地区乃至整个拉达克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它曾经是古象雄国的王宫所在,在一面临河的悬崖上,密密麻麻有许多洞窟,虽然大部分已经破败不堪,但依然有几个洞窟经幡高悬,香烟缭绕。扎西带我进到寺庙的主殿,一个要经过很陡峭的木制廊桥才能上去的洞窟,里面数十盏酥油灯把这个深深嵌在悬崖上的洞窟照的很明亮。洞窟大约有百十平米,穹顶很高,典型的藏式寺庙风格,高大的佛像和两边墙壁上洞顶上悬挂的经幡,有些铜铸鎏金的佛像在数百年烟熏火燎之下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色彩,洞壁上的岩石已经被熏得黑亮黑亮的。</p><p><br></p><p>一位年轻的喇嘛漫不经心的敲着形状怪异的羊皮鼓,嘴里含混不清的念着我们听不懂的经文,乜斜着眼打量着我们两个不速之客。穿着军装的扎西用藏语和他打了一个招呼,他这才起身双手合十给我们施了一礼。我对扎西说,别看这个寺看起来不起眼,但这里都是价值连城的佛教文物。扎西告诉我,这个洞窟的隔壁就是古象雄国公主引超拉姆修行的宫殿,公主也就是在这里飞升成仙的,所以这里的香火十分兴旺,很多来自尼泊尔的信众到普兰都会到这里进香。在这个古寺的上方悬崖之上还有大量的古王宫建筑遗迹,到处飘扬着彩条经幡,在夕阳的照耀之下也是异常的壮观。</p><p><br></p><p>在普兰县城的街道上经常可以见到很多赤足的尼泊尔人,还有少数印度香客,尼泊尔人大多是在这里打短工,给到冈仁波钦朝圣的印度人当背夫,或者在孔雀河谷的农耕村给当地的藏民打工干一些地里的活,这些尼泊尔人生活条件很差,居无定所,大都住在废弃的古寺庙山洞里或者在孔雀河边简单搭一个棚子住。</p> 著名的贤柏林寺 走在普兰街头的尼泊尔人 <p>普兰县城还有一个国际贸易市场,说是国际贸易市场,其实就是开市的时候一片半山腰上的羊圈上搭起帐篷,来自内地、拉萨和印度、尼泊尔的客商就在这临时的羊圈帐篷里进行国际贸易,这个市场虽然不大,但是经营的商品却也不少,当时国内比较紧俏的化妆品和来自欧洲的奢侈品和瑞士手表这里都有货,深受军人喜爱的瑞士夜光军表在这里卖得最火,印度商人的各式香料也深受欢迎。很多拉萨八角街上的一些商场也是从这里进货,这个国际贸易市场和旅游业也成了普兰县经济收入的支柱性产业。随着近几年的改革开放,普兰县成了阿里地区第一个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县。</p> 我身后就是普兰国际贸易市场 <p>在普兰边防连的时候我遇到一件事,那天凌晨大约四点钟左右,我因为还是有点高原反应睡得不是很踏实,听到门口有人在走动,我就悄悄披上大衣推开房门,看见门外和院子里有几个战士在站岗,虽然是夏天,但是夜晚还是很冷,那几个战士不停地在院子里踱步驱寒。看见我出来,马上就有人到我跟前问,首长这是要上厕所吗?我点点头,两个战士打着手电陪着我向厕所走,在房头转弯的时候,一个战士突然快步走到我跟前,往我手里塞了一个纸团,马上走开了。我看了看他没有说话,进厕所的时候我向拿手电筒的战士要过手电,自己进去,马上打开那个纸团看,纸团上写了几行字,大意是反映连长管理简单粗暴,有打骂战士的行为,要求军区工作组予以解决。我出来也没有和那几个战士打招呼,直接就回到我们住的会议室,我看到睡在我旁边的任免处长李晓明也醒了,我悄悄地把纸条给他看了,他说天亮以后再向首长汇报,听听首长的意见。过了一会我听到连队厨房里鼓风机响起来,这是炊事员开始做早饭了,我就穿好衣服出来走到厨房,看到两个战士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了。我对他们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做早饭吧,两个战士有点紧张地说那怎么能行呢?我笑着告诉他们,我以前也是做过炊事员的,这点活不在话下。说着洗洗手就和炊事员一起和面,并和战士拉起了家常,慢慢把话引到连队管理上来,两个战士刚开始还是有点迟疑,但聊得多了,也就给我说了一些连队干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p> 古象雄国王宫遗址 <p>起床以后,我陪着军区肖主任和干部部李部长一起在院子散步,向首长汇报了凌晨发生的事情和我在炊事班听到的战士们的反馈,首长听了很重视,吃完饭召集我们开了一个会,要求我们不动声色的分头找连队官兵了解一下对连长的看法。我们了解到,这个连长是从野战部队调过来当边防连长的,个人军事素质不错,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就是管理上缺乏经验,确实有点简单粗暴,对战士动手打骂也是事实,很多战士都对他有意见。</p><p><br></p><p>我们离开边防连的前一天晚上,肖主任召集全体工作组成员和阿里军分区两位领导,普兰县武装部部长一起开了一个会,肯定了普兰边防连这几年边防建设取得的成绩,但是严肃的指出,在边防一线这样的重要军事要地,决不能出现官兵对抗的现象,尽管现在矛盾还没有很严重,但是必须防患未然。决定马上撤销边防连连长的职务,随我们一起返回分区,由分区另行安排工作,在新的连长任命之前,由武装部副部长兼任普兰边防连连长。会后,军分区刘运通司令就找连长谈话,宣布了撤职命令并由武装部副部长连夜交接工作。</p> 工作组在阿里高原上(前排左二是我) <p>第二天一早 ,在普兰边防连全体官兵面前,分区刘司令宣布了更换连长的命令,我看到连队官兵们有的惊愕,有的脸上也留露出一丝兴奋而后迅速消失,也有些官兵看似不解。被解职的连长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提着自己的背包上了车。</p><p><br></p><p>告别了普兰边防连,我们当天就返回了阿里军分区。后来了解到,那个被解职的连长在分区司令部机关当了参谋,也许这就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呢。</p><p><br></p><p>在阿里军分区,工作组对阿里军分区的工作予以肯定但也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的方案,对官兵们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三级军区分别予以现场解决,有些问题涉及编制体制和供应标准需要我们回去后整理上报中央军委及总部。</p> 玛旁雍错湖畔的基乌寺 <p>七月三十一日凌晨不到四点钟我们就出发了,大约一个多小时赶到日土班公湖畔,班公湖水上中队的几艘快艇已经在这里等待我们,军区首长在朦胧夜色中接见了水上中队的官兵 ,对他们坚守在高原湖泊这个特殊的边防线上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予以了高度赞扬和肯定,尽管天仍然很黑,我们看到水上中队的官兵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小小的快艇保养的一尘不染,国旗猎猎飘扬在快艇的桅杆上。短暂的接见很快就结束了,我们站在湖边,目送水上中队的战士们驾驶快艇列队驶向晨光微露的湖心。</p> 凌晨登上班公湖水上中队巡逻艇 <p>经过连续七个多小时的奔波,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位于新疆、西藏交界处的南疆军区红山河机务站。一片茫茫高原戈壁上,连一棵草也见不到,一座孤零零地院落坐落在戈壁荒滩上,如果不是一排黑色的电线杆指引,或许你就和他擦肩而过了,这就是红山河机务站。机务站海拔506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的机务站,主要负责阿克赛钦地区边防一线连队的通讯线路维护,保证军事通讯的安全畅通。机务站的官兵们常年在这高原缺氧,气候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守岗位,巡线维护,甚至有人把生命献给了这片高原。他们多次被上至军委总部、军区各级的表彰奖励和授予荣誉称号。在机务站,官兵们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工作环境,机房和宿舍和生活保障设施。我们向也把节日的祝福带给了机务站的全体官兵,给他们带去了节日的慰问品。简单的午饭之后,我们告别了机务站官兵继续向三十里营房出发。</p> 红山河机务站 <p>七月三十一号下午,经过九天的阿里之行,我们又返回了三十里营房中心兵站,大家已经基本适应了高原的缺氧环境,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兵站的同志们早早就准备好了晚饭,明天就是八一建军节,首长要求把驻三十里营房所有单位的领导都请来,大家在一起会餐庆祝八一建军节。在高原会餐也是很热闹的,三十里营房中心兵站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山下送来了很多新鲜蔬菜,还有酒。我们几个分散坐在不同的桌子,和这里的官兵们频频举杯,庆祝节日。</p><p><br></p><p>晚饭后,中心兵站召开了庆祝八一建军节联欢会,各单位都派官兵代表来参加,还特别邀请了在医疗站住院的官兵和医务人员要参加。当我们来到中心兵站多功能会议室的时候,这里已经被收拾的一派喜气洋洋,大家围坐在会议室四周,参加联欢会的官兵们早已在这里开始了拉歌比赛,歌声笑声欢声笑语一片。肖主任发表了简短热情洋溢的讲话,然后就把会议的的主场交给了这里的官兵。</p> 和原政治部主任肖怀枢在狮泉河边 <p>在热闹的联欢活动中,肖主任向兵站的领导提出,你可以组织医疗站的女同志们和官兵们一起跳个舞。兵站领导一听就愣了,跳舞?还是让医疗站的女兵和官兵们跳舞?这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兵站的领导窘迫的神态让肖主任看出来了。他转身对我说,你去把医疗站的站长叫来,再叫几个女兵一起过来。我马上走到医疗站的队伍前,对医疗站长说你带几个女兵到那边去,首长有任务给你。站长马上叫了几个个女兵过来,首长对站长和那几个女兵说,现在要你们和这里的官兵们一起跳个舞,可以吗?站长一头雾水的看着首长又看看那几个女兵,那几个女兵也是羞羞怯怯的。肖主任对一个叫古丽的维族女兵说,刚才看到你跳的新疆舞很好,你可以给大家带个头吗?维族女兵看了一眼站长,大胆的走出来说,首长,我跳得不好,可以请你跳一个舞吗?主任笑着说,这个女孩子真会挑人啊,你知道我不会跳舞啊。这样,你在前面跳,我们几个跟你在后面学。说着挽起了古丽的手,在全体官兵惊异、羡慕的目光下跳起了交谊舞。主任转过头对站在旁边的领导们说,你们也来跳一跳,你们不跳,谁还敢跳?还是那几个女兵大方,主动走到他们跟前邀请这几个领导下场跳舞,只见这几个人笨拙的挑起不伦不类的交谊舞,全场官兵热烈的给他们鼓掌打拍子,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就烘托起来了,有几个胆大的战士也下场跳起了时髦的机器人舞,联欢会在欢乐的气氛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p> 坚持不住的时候吸点氧气 <p>联欢会结束后,肖主任对几个领导说,在这里高原环境这么差,我们不能光用政治口号来鼓舞官兵,要了解官兵的心理,适当的组织山上的官兵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文化娱乐活动,要发挥医疗站女兵的特长,和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不要怕会出什么事情,有时候一个女兵们给一线官兵们打个电话比你做几天政治思想工作都有效,你说官兵和女兵拉拉手跳个舞就能出事?兵站的领导们说,这我们也知道,但是这是原则问题,首长不说我们也不敢呀。从这天以后,中心兵站就定期开展一些联欢活动,医疗站在组织医务人员到边防一线 巡诊的时候,也会主动和官兵们一起唱歌跳舞,电话指导员也就是在这里出现的新生事物。</p> 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电话指导员们 <p>八月一日,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八周年,吃完早饭,我们从三十里营房出发前往神仙湾哨所,三十里营房到神仙湾往返大约300公里。从康西瓦向南不远就开始沿着无数个之字形路向上爬坡,十几公里的路海拔高度也从4000米到了5000米,这段路非常难走,坡陡路窄转弯急,有些地方还有塌方和滑坡,我们在车上也是紧紧地拉住把手,车子在路上左旋右转的一会就把我搞得头晕目眩的。爬上山之后,就看到喀喇昆仑山雄伟壮丽的身影,尽管是盛夏,山上也是白雪皑皑,一条黑灰色的边防公路一直伸向山脚下。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位于喀喇昆仑山腹地的全军最高边防哨所神仙湾。</p> <p>神仙湾地名的由来据说是当时修建哨所的时候,这里没有名字,一个首长说这里简直就是神仙才能到的地方啊 ,后来大家就把这里叫做神仙湾了。与神仙湾相邻的两个哨所是天文点和空喀山口,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神仙湾哨所5318米的高程,这不仅仅是全军最高的边防哨所,就是在世界军事哨所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p><p><br></p><p>在神仙湾哨所,工作组慰问了哨所全体官兵,并给他们带来了节日的礼物,有电视机,录像机和很多录像带,这里根本就收不到任何电视,只能用录像机放录像带,所以录像机和录像带是哨所官兵最喜爱的礼物;我们还给官兵们带来了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一些生活用品,还有和田地区慰问部队的玫瑰酒。我们登上了那个有着108级台阶的神仙湾哨楼,当我站在这让人倍感自豪的哨楼之上的时候,举目四望,除了一条伸向大山深处隐约可见的巡逻公路以外,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山峰,雪线以下裸露出黑褐色的岩石千奇百怪,就像一个个呲牙露齿的怪兽;这里人迹罕见,除了风声,周围一片寂静,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唯一能听到的可能就是你的心跳了。神仙湾的官兵用这样几句顺口溜形容他们的生存环境: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一年无四季,天天穿棉袄。看着官兵们黝黑的脸庞和坚毅的目光,那握着钢枪粗糙充满裂纹的手,真的是无限感慨。</p> 登上神仙湾哨楼 <p>这里生活的艰苦和环境的闭塞,除了听收音机,他们几乎收不到外界的任何信息,这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简直不可想象。我们问官兵最盼望的是什么?绝大多数官兵说是最盼望收到来信,这使我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但我们现在是在和平年代啊;这里夏天大约每月会有后勤保障车上山来运送物资顺便带来官兵们的信件,如果是冬天,那可能就要等半年了。对外界信息的了解才是官兵们的渴望。我们曾问哨所的战士们,到神仙湾当兵后悔吗?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来当兵肯定后悔,当兵到边防十三团没上神仙湾才是最后悔的。没有豪言壮语,话虽朴实无华,但却震人心魄。为了不给连队带来更多的麻烦,工作组大部分同志午饭前就返回了三十里营房,我和军区作战部副部长楼文伟(后任武警七师师长、武警西安指挥学院副院长)继续留下就相关问题深入调研,就留下来和官兵们一起吃午餐共同庆祝八一建军节。</p><p><br></p><p>连队过节改善伙食,仍然是高压锅煮面条,就是多了几个罐头,上山带的新鲜蔬菜是今天的主菜,玫瑰酒给节日会餐增加了很多欢乐的气氛。饭后,我在连队机要室用刚刚建好的卫星通信电话和军区卫生部值班室打了一通电话,那时的卫星通信电话效果还不是很好,时断时续的,也仅仅限于军事通信使用。在神仙湾我实地观看了连队的后勤保障设施,和连队的官兵就不同的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沟通;楼副部长还专门到边境一线前哨阵地进行了现场考察,这是我几十年从军历史中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建军节。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在全连官兵的欢送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神仙湾哨所。</p> 在神仙湾哨所吸氧 <p>我们的车在回去的路上有惊无险的出了一点小故障,车刚下山就爆胎了。驾驶员快速的补好了轮胎,但要把轮胎充好气全靠人工打气筒,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给轮胎打气想想都恐怖,一次能打二十下就得停下大口喘气,我们三个人轮流打了半个小时轮胎还是没啥大变化,已经把我们累的躺在地上喘大气了。后来还是靠驾驶员爬上电线杆用电话单机呼救之后,兵站派来抢修车把我们接回去。</p> 和军区作战部楼文伟副部长在三十里营房 <p>到了夜里,天气突然变了,山上下起了大雪,温度一下降到零下,我们都穿上了羊毛衫,毛裤和皮大衣。我们在新藏线上的调研工作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工作组决定马上下山。告别了三十里营房的官兵,一路上仍然是大海行船般的颠簸,好在经过十几天的高原生活,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这里的道路和气候环境,在车上大家还是兴致勃勃的谈论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再次翻过三座达坂出了库地峡谷之后,气温也逐渐升高,在库地兵站休息的时候我们就脱下了皮大衣;到了普莎,终于走上了平坦的柏油马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长舒了一口气,我们终于出山了。</p><p><br></p><p>下午三点多钟到达三十二分部的时候,这里的气温已经达到了35度,早上在三十里营房出发的时候-1度,三百多公里温差达到了36度,真是山上山下两重天啊,我们还穿着毛衣毛裤呢,贴身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粘在身上,分部的同志们赶紧把我们带进招待所打开电风扇,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分部澡堂洗个痛快的热水澡,洗去这难忘的征尘。</p> 扎达古迹 黑卡子达坂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