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铸魂!打底色!教育部长: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邹老师

<p class="ql-block">自2012年起,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近十年的时间里,国务院两办发文传承传统文化、中高考教育制度改革愈加重视国学,《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诵者》等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种种行动燃起了了中华儿女学习与弘扬国学的热情!</p>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中的“部长通道”,听到央视记者有关中国诗词大会的提问,教育部长陈宝生回应道:“好问题!你的问题正好和我最近关注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表示,中国诗词大会这个原创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激起了对中华诗词的热爱,激活了自己过去诗词背诵的记忆。例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个节目,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党中央讲了很多年,需求很高的,人民群众也有呼声。 教育部陈部长谈优秀传统文化要牢记三句话、做好四件事。<div>牢记三句话:<br>一是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都覆盖,因为这项工作看作固本的工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绵延5000年历史不绝的重大支撑,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融汇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飘移。 <br>二是要融汇到我们的教材体系中去。因为我们把这件事看成是一个铸魂的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的偏离。<br>三是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为我们把这件事看作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怎么待人接物,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丰富阐述。在这个上面发生问题,就会发生底色的亏损。<br></div> 做好四件事:<br>一是建设教材体系。针对各个学段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入教科书。<br>二是拓展校园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的涉及规律性、方法论,有的涉及技术层面,针对不同学段,教材适合什么内容就进什么,在校园文化中,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中医药、传统体育(比如武术、太极)都可以进,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沃土和氛围。<br>三是加强研究和阐释。对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原则,完成现代性转换,在学科建设上也要加强培养人才。<br>四是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要讲好中国故事。 在党中央与教育部双双的大力推动下,我们身边的学校、社区、家庭都已经开始纷纷行动起来了。堂堂老师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文化带进校园、带进社区、带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