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100多年,100年足以使我们根深叶茂。100多年的历史车轮告诉我们,自己从何而来;100年的风雨兼程告诉我们,未来将走向何处。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p> <p>走进历史,对话先贤。我们一起去探寻这段光辉的里程。感受42中的精神传承。</p> <p>冯从吾[明](1556-1627) </p><p>字仲好,号少墟,长安人(今西安)。著名教育家,以鲠直著称。生而纯懿。及长,有志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登万历进士,授御史,巡视中城,阉人修刺谒,拒不见。旋抗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杜门谢客,造诣益深。家居二十五年,又起为尚宝卿。累迁工部尚书致仕。卒,谥恭定。学者称少墟先生。</p> <p>少墟书院为晚清时期在西安西关创建的书院。清代西安城西门外原长安县立小学青门学舍旁建有纪念明时关中著名学者冯从吾的冯公祠,后兵燹(xiǎn)被毁。光绪十六年(1890),陕西巡抚陶模奏请重修冯从吾专祠,并在青门学舍旧址附设书院。因冯从吾号少墟,学者称其为少墟先生,故书院名少墟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科举,少墟书院改为长安县高等小学堂。1949年西安解放后,该地又被人民空军部队占用。1955年,邓小平同志视察西安,指示教育部门“收回原属学校房产办学”。西安市教育局收回旧产,着手创建西关学,并于1957年正式开学。1957年改为西安市42中学至今。</p> <p>冯从吾讲学,他对学子开宗明义提出为学的宗旨,“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尽之矣”。清初顾炎武过关中,不无感慨地说道:“关中多豪杰之士,大抵崇孝义,尚节概,有古君子之风。”这正是冯从吾化育的成果。</p> <p>今天站在这片土地上,42中人无比自豪,无比骄傲。抚今追昔,我们传承历史,勇往直前,以新时代的主人翁身份站立在这片厚土之上,为他着色,为他添彩!</p> <p>图片 初二年级</p><p>文字 胡亚宁</p><p>审核 梁震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