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地主系列之二——偷豆干吃

火星七号

<p>斗地主系列二:偷豆干吃</p><p><br></p><p>时值初冬,四野里一片荒凉,树上的叶子早已脱得光光的,田埂上的柴禾也被人们割得像剃头匠用刀子剃过一样,光秃秃的。饥寒的孩子一双瘦大饥渴的眼睛四下里瞄,搜寻一切能填肚子的东西。稻田稻茬矮得不能再矮,见不到一绺稻穗。想见野果子更是奢望。</p><p><br></p><p>这天是星期日,尚学申时还不到就肌肠咕噜咕噜叫,中午饭两碗稀稀的米糊早就被两泡尿排得干干净净的。在后园他把猪圈的猪粪收拾好,一抬头张望一下地主家门前。这一望吃惊不小,地主家门前的晒匾居然晒着豆干尔(豆丝)。豆干尔这东西,那时可是奢侈品,是十冬腊月准备着,留着过年(春节)待客的。一般人家很少有余粮去弄它。它大多是用豆子(黄豆,绿豆,红豆都可以)兑米,用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用石磨磨成浆汁。米和豆子的兑配是按一定的比例,在隆隆的石磨声中,淡黄的浆汁从石磨里争先恐后流出来,清香四溢。然后架上大铁锅烧柴火灶,火旺了,师傅(一般家里的婆姨)舀一瓢浆在锅里,向四周撒开抹摊匀,盖上锅盖,两分钟后,一张豆丝面皮就熟了。双手揭起,放在米筛上,置凉后,在案板上折叠成一本书,不消半日,就摞成垛,发出米糕和豆浆的淳香。我们这里制作的豆丝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闻名四邑。地主余幼山常常被挨斗,可没有挨过饥饿之苦。在那个凭工分争口粮的年代,余幼山家劳力多,工分争得多,口粮分得多,生活相对于一般人家阔绰些。</p><p>望着那满匾的豆丝,尚学不住地直吞口水。他终于挡不住豆丝的诱惑,一纵身翻过院墙,溜近那晒匾,抓了两捧豆丝装进裤兜。</p><p>溜回家里,尚学不知道怎么弄着吃好,又担心家里人看见挨骂。忽然他想到了暑假里和几个伙伴烤黄豆吃的事。于是,他迅速准备着:一盏柴油灯,一只陶瓷杯子,几根葱,一勺盐巴。他用书包包藏好,来村外的高坡岗的田埂旁。这里在山岗的掩映下极荫蔽,只偶尔听到村落里鸡鸣犬吠声。尚学浑身像完全被豆丝的香甜浸泡着,感觉格外有劲。他找到一根树枝,几下子就在田后边的土坡掏了个洞,仿照灶台的样子,造了个小土灶。山坡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长年不断流。尚学从河里舀上一瓷杯水放入豆丝和一撮盐巴,然后放在灶台上,再在瓷杯底下安放上柴油灯,用火柴点亮油灯。望着闪烁灯光,尚学如同站在熊熊燃烧的灶堂旁。瞧着那瓷杯中上下翻腾的豆丝,尚学觉得如在大年夜中的火塘边看着奶奶在煮火锅的大杂烩。水沸腾啦!尚学放一匙事先备好的葱花。这没添加食油的豆丝,尚学吃起来,感觉得格外的香甜。此时,天边的云霞燃烧起来了,有如满山的红杜鹃,四野仿佛镀铜一般,显得异样的神采奕奕。尚学觉得自记事起从没见过这么灿烂的云彩,从没吃过这么香甜这么饱足的美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