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住尘香花已尽——才女李清照

王者归来

<p>李清照因为那首凄绝千古、惊艳四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被众人熟知。她的词作清新绝美、意蕴深长,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学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索然寂寥,能够很轻易地深入读者心里,牢牢钳住那个最隐幽的自我,她宛然化身千秋忧郁的代言人。今天,我们就循着她的生活足迹,去认识这位才情美女不同凡响的人生。</p><p><br></p><p>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官宦书香门第,父亲进士出身,官位不低,又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学生,母亲身出名门,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清照眼界开阔,气质高雅,早年身为待字闺中的少女时,她就写起了词。</p><p><br></p><p><b>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皮才动被人猜。</b></p><p><b>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b></p><p><br></p><p>深闺之中的少女潜怀迷蒙的心事,寂静又快乐。</p><p><br></p><p><b>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b></p><p><b>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b></p><p><br></p><p>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原本独荡秋千,打发着无聊的时光,突然见客人来了,大家闺秀羞见生人,只得悄悄溜回内室,可来的却是一位翩翩公子,心中好奇,太想打量一番,只能倚靠木门,回头假装轻嗅青梅的芬芳,其实眼神早就停在那少年身上。</p><p><br></p><p>这样活泼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贯穿李清照的整个青少年时期。一位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又饱览家里万卷藏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的鲜液早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兰。</p><p><br></p><p>寂静无虑之后,该迎来爱情了,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李清照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她是幸运的,夫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英俊少年,二人不仅门当户对,男才女貌,对于诗词歌赋都有着执着的雅兴,还特别偏爱金石研究。婚后的李清照,词作不再只有闺阁中的清淡寂寞,而是多了撒娇与甜蜜。</p><p><br></p><p><b>卖花担上,买得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b></p><p><b>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b></p><p><br></p><p>寥寥几句,一个自信活泼娇羞的小女人形象跃然纸上。</p> <p>婚后,除了情投意合,也逃不开微凉的离愁,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会时常寄给他几句抒发思念的词。</p><p><br></p><p><b>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b></p><p><b>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b></p><p><b><br></b></p><p><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b></p><p><b>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b></p><p><br></p><p>这首词将夫妻分离后难舍的境况与满心的挂念刻画得入不三分,忧而不伤,令人动容。在此期间,李清照写了许多词,她把那种琴瑟和谐安宁自足的美好时光用词记录下来,让我们得以分享她甜蜜幸福的生活。</p><p><br></p><p>好景不长,国家发生了动乱,北宋王朝在金国铁骑面前土崩瓦解,宋徽宗宋钦宗及满门皇室满朝文官皆被虏去北方,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京城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仅没有坚守平叛,反而弃城而逃,逃至乌江时,得知这就是当年楚霸王挥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随口吟出一首名垂千古的诗:</p><p><br></p><p><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p><p><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b></p><p><br></p><p>赵明诚站在女词人身后,听她一字一顿的沉重吟诵,面露愧色。第二年,他被召回京,但很快便患疾而亡。</p><p><br></p><p>丈夫去世后,李清照的愁苦开始了。怀着丧父止痛和对朝庭的忠诚,李清照带着几十箱金石古董继续南逃,她想将所有物件悉数捐给朝庭,可惜此时早已国将不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逃亡,古董巳经丢失大半,那是她和赵明诚多少年的心血所得呀,她的心真得疲惫了,不久便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刚开始对李清照还不错,但很快便原形毕露,原来他娶李清照,就是为了贪图她的文物古董,李清照不从,他便拳脚相加,但他太低估李清照的骨气了,李清照决定要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她要离婚。张汝舟曾经告诉过李清照,科举时曾有舞弊行为,但在那时代,妻子告丈夫,即便所诉为事实,也要坐牢两年。经历无数个抱肩而哭痛定思痛的夜晚,李清照最终毅然决然地将丈夫告上公堂,张汝舟被判发配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好在有朝中友人相助,李清照只坐了九天便被释放,但她却背负着沉重的名誉负荷,在她心底撕出无数道无法愈合的伤口。</p> <p>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经历完此番折腾后,李清照悄悄进入了她的暮年,从此孑然一身,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在此终老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女子无才便是德,即便你填词吟诗著书,才情满腹,却只是这个社会的另类,不被人理解。在经历国事衰败君主无能的绝望后,李清照写下了她人生中最好的一首词——《声声慢·寻寻觅觅》:</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b></p><p><br></p><p><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p><p><br></p><p>词中杂糅着国仇家恨、孤苦、无依情绪,她的国愁、家愁、情愁、爱愁,怎么说得完?又如何说得清楚?</p><p><br></p><p>晚年的李清照早已将个人的恩怨得失抛在脑后,而是更关注国家民生的命运了。在浙江金华有座楼,李清照避难此地,登楼遥望南宋残破的半壁江山,有感而作《题八咏楼》:</p><p><br></p><p><b>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b></p><p><b>水通南国山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b></p><p><br></p><p>这哪像一位女人写的,真像一位征战四野忧国伤时的当朝大臣所作。她忧国忧民,振兴大宋的抱负怎能实现,连岳飞陆游这样的男儿都无法舒展壮士的时代,她一个弱女子又有几多能耐?在她的内心深处,时常闪现抗金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p><p><br></p><p>公元1149年,已届花甲的李清照谢绝一切交往,依然尽心尽力地继承着她和赵明诚的文物收藏鉴定事业,这也是对亡夫最好的怀念。</p><p><br></p><p>公元1156年,李清照在孤独、寂寥、对往昔的回忆与对国家的忧思中,走完满是坎坷风霜的一生,享年七十二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