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军人——中国铁血男儿

貅小貅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红旗</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5月21日</span></p><p><br></p> <p>  今天,我应邀观审渭华干部学院访谈教学课程展示,课程作得非常好。它容影像、文字、革命英烈后裔者叙述、主持人访谈于一体,多层面,立体感,形象、生动、感人,让听者如身临其境,心灵震撼,颇受教育。</p> <p>  特别是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英雄张顺京的事迹,让我感动得泪流不止,心灵得到洗涤。我握着张顺京的手,崇敬之意油然而生。</p> <p>  张顺京在老山战斗中,被炮弹击伤,颅骨迸裂,脑浆流出,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这个连已经牺牲了10名战士,他和牺牲了的战士倒在一起,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副连长忽然发现他还有一点点极极微弱的气息,就和副班长把他从牺牲了的战友尸体中背回来,送进了战地医院。</p> <p>  战争结束了,张顺京是死是活,他的战友们也不得知道。</p> <p>  在战地医院,奇迹在张顺京身上出现了,他有了生命体征,他活下来了。后来,他被安置到华山荣誉军人疗养院。</p> <p>  张顺京成了残疾军人,可他身残志愈坚,始终保持着中国军人—— 铁血男儿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意志。他有了第二次生命,他是在活第二世,他发誓要做两件事,一是一定要找到他的救命恩人副连长和副班长,以生命去回报。再是要以终生去为烈士守陵。</p> <p>  中国军人,铁血男儿,铮铮誓言,说到做到。</p> <p>  39年了,他在为数百名烈士守陵。不管烈日炎炎,不管寒风刺骨,天天如此,扫落叶,除杂草,擦墓碑,向牺牲的战友倾诉情谊,陪伴他们。</p> <p>  在中央电视台《等着你》栏目组的帮助下,他实现了他的又一个愿望,找到了他的救命恩人副连长和副班长。35年了,当张顺京一家人和救命恩人见面时,三个参加老山战斗的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谁说男儿不流泪,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坚强的泪水,这是胜利的泪水。这是战友的情谊,这是兄弟的情谊,这是生与死的情谊。 从战场上下来的人,从死人堆里爬起来的人,他们抱在一起,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p> <p>  倪萍在赞美他们,郁均剑在为他们歌唱!</p> <p>  我站起来了,我向他们敬礼!</p> <p>  今天,我们过着和平的日子,生活静好。可是,有多少人能够知道,有多少个像张顺京这样的英雄为我们负重前行!</p> <p>  张顺京成了家,有了一儿一女,应该是幸福的。可是,在张顺京家里发生了两件事,使我的感情又一次陷入了悲伤,又一次落泪,又一次沉思。</p> <p>  张顺京的女儿上小学,学校开家长会,张顺京高高兴兴地去了。因为他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女儿的同学都围观戏笑,说她爸是个瘸子。还说她家在陵园,她爸是个看墓的。</p> <p>  张顺京女儿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伤害。何止张顺京的女儿,看到这一幕,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都会痛,这是为什么?难道不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严重缺失?难道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严重缺失?</p> <p>  我们小时候最爱听的是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故事,长大的理想是当解放军,当英雄,打敌人。可现在娃们想着当明星,当老板,挣大钱。</p> <p>  拿破仑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还不如商人受人敬仰,那么这个国家离亡国就不远了。”</p> <p>  这绝不是拿破仑在危言耸听!</p> <p>  还有一件事,张顺京家取水的地方到家里有一里路,他老伴挑水,他看着老伴太累,就和老伴抬水,他一瘸一拐,一桶水抬到家里,摇晃得剩下半桶了。有一次,抬水快到家了,他跌了一跤,水倒了一地,老伴气得说不出话来。</p> <p>  我在这里要向天发问,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p> <p>  军人为我们保家卫国,冒着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付出了青春和生命。而我们为军人特别是残疾军人做得多吗?做得好吗?</p> <p>  如果一个国家的广大人民都尊重和爱戴自己国家的军人,这个国家就一定立于不败之地。</p> <p>  爱我军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p> <p>王红旗,华州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就职于渭南市委党校,与校长合编《新时期党的建设教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李广通教授合编《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陈平江教授合编《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读本》(西北大学出版社)个人散文集《绿叶集》《红叶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秦岭的呼唤》获陕西省三秦环保世纪行征文一等奖,刊登在省人大机关报《民声报》。《岁月琴弦上的高塘塬》获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图书馆联盟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陕西省第六届我与改革共奋进读书活动征文三等奖,刊登在《陕西日报》秦(秦岭)副刊。在《渭南日报》《当代陕西》《当代青年》《理论导刊》《陕西党校报》《陕西青年干部学院报》发表散文多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