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戈视觉——《走进龚砂锅 感受大智慧》

杨戈

听说叙永县两河吊洞龚砂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戈作为一名摄影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用图片记载砂锅真善美,传播非遗正能量。当龚砂锅传承人龚开贵的儿子龚军得知我有这一想法后,就约我4月5日去现场。他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停工3个多月了,4月5日是疫情后复工开窑的日子。<br>  当天早上,我们驱车来到叙永县两河镇的大山深处,在云雾缭绕的山坳上,车载导航告诉我们,龚砂锅就在我们的左前方。 <p>  果然,在丛山峻岭之间,高山环抱之中,一排古朴的瓦房,顺着公路的左边一字排开,左边是龚砂锅陈列馆,右边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砂锅生产示范基地了。</p><p>  现在就请跟随杨戈的镜头,走进龚砂锅前世今生的时空隧道,静下心来去感悟历史文明的大智慧,与龚砂锅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心灵对话吧。</p> <div>  龚砂锅发源于湖北孝感,在明朝末年时期,龚家就在当地开始以砂锅制作维持生计。在十八世纪末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四川屡经战火,人口急剧减少,正如《四川通志》所说:“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举措。就是在这次大移民中,龚家祖先带着砂锅技术来到了叙永县两河镇的吊洞安居乐业,从事砂锅生产,至此龚砂锅就冠以地理标志——吊洞龚砂锅。龚砂锅从第一代制作人龚联斗传至龚开贵已历经七代,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br>  在龚砂锅的陈列馆里有三个展厅,一个厅展示“龚砂锅”文物类展品,一个厅展示龚开贵亲手制作的现代工艺品,一个厅展示“龚砂锅”的历代传承。</div><div> 在装满了祖辈们历史传承记忆的陈列馆里,第七代传人龚开贵带领着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孙子和孙女全家三代人在祖师爷的塑像前合影留念。龚开贵说,龚砂锅有今天的发展,要时刻不忘我们的祖先,要时刻不忘先辈们的嘱托,要时刻不忘龚砂锅的发扬光大。<br></div> <div>  吊洞,其实就是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一个天坑,吊洞内明亮宽敞,冬暖夏凉,干湿度非常适合砂锅生产。但是,因为在天坑里生产地势低洼,又是传统工艺,需要大量笨重煤层粘土为原料,交通十分不便,运输成本非常的高,加之洞内生态严重破坏,龚开贵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几代人劳作、生存和传承的故地,把砂锅作坊搬迁到一里之外的山坳公路边生产。<br>  今天,在这个天坑中的砂锅作坊遗址,我们随处可见烧制砂锅的原材料和残存的砂锅器皿,以及当年烧制砂锅的炉窑,特别是龚砂锅的招牌在这里依然屹立不倒,大有将重新振兴吊洞之势。这些特有的符号让我们穿越时空,触摸到时间的烙印,感受到历史的智慧。<br></div> <p>  8岁时,龚开贵便开始和父亲学习制作砂锅,五十年的风雨兼程,他的双手和泥巴早已有了亲人般的情感。每一件砂锅制品的原型都是他一手一手的揉捏、一刀一刀的削屑、一凿一凿的雕刻而成的。在龚开贵的手里,黑漆漆的泥巴一会儿便成了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如今儿子龚军、女儿龚琴都能独当一面,当他看到小小孙女儿也如此热爱砂锅艺术,心里无比高兴,对龚砂锅的文化传承有了更大的希望。</p> <div>  一颗细腻的心,两只勤劳的手,精雕细琢,砂锅成型。</div> <div>  成型的砂锅轻轻放在阴凉的地上,慢慢风干水分,等待下一个工序的到来。</div> <div>  龚开贵的妻子李成连正带着一个工人给砂锅胚子上釉后放炉边烘烤。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可大有名堂,烘干到什么程度将影响到烧制成品的质量。</div> <p>  烧制的过程更加严谨,也是整个砂锅制作的关键一环。炉内以煤粒铺平作燃料,当炉床的黑炭一点点染上了火红的颜色,渐渐地,渐渐地,汹涌着一股热烈而强大的能量之际,就将烘烤得恰到好处的砂锅整齐的放到炉床上,盖上炉盖,让砂锅经历盖烧的锤炼。</p> <p>  一个个砂锅以矫健的英姿,毅然的投入火海,在烈火中涅槃,又在烈火中永生。</p> <div>  当炉盖孔中的火苗由蓝变红,炉内温度达到1200度的时候打开炉盖,这时炉中的砂锅,就像一个个燃烧的红灯笼放射着金光。工人们以最快的速度用钩子把一个个红通通的砂锅,迅速转移到旁边用稻草铺垫并熊熊燃烧的闷罐里。闷罐中大火熊熊,漫天的火海照亮了整个作坊,吞没了一个个金红色砂锅。当火炉中的砂锅全部转移完毕,立即用盖子把闷罐盖严。整个过程紧张而激烈,一气呵成。</div> <p>  砂锅在闷罐里经过一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后,刚才还红彤彤的砂锅就自动变成了青黑色。砂锅经过第二次雄雄烈火的锤炼,就铸就了它应有的本色,也铸就了它艺术的风骨。一个砂锅的诞生,从选材制坯,到锻烧出窑,前后需要7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非常严谨,需要体力,需要技巧,更需要科学。</p> <div>  砂锅不仅耐酸碱,保温能力强,且透气性能好,适用于炖、煮、煨、煲汤等。龚开贵说他的砂锅具有“烧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盛物不变质,煎药不变性”的特点。烹制的食品味道醇厚,鲜美异常,色香味俱全。</div> <div>  龚砂锅其实不仅仅是烧制砂锅,餐具、茶具、酒具、花瓶、人像、动物等等工艺品一应俱全。龚开贵说,“只要我看到过的,就能用泥巴做成型,烧出来”。</div> <div>  在龚开贵的带领下,一家人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或有过人的传统文化传承见识,或有精湛的砂锅烧制技艺,或有精明的市场经营理念。秉承着祖上传下来的砂锅生产技艺,一方面千方百计创新生产发展工艺;另一方面开辟全新的休闲旅游、网销及观光体验的经营模式。</div> <div>  作为“龚砂锅”的传承人,如今的龚开贵既不忘初心,传承祖辈基业,又创新发展,与时代并进。努力开拓非遗传承的视野,为保护和传承砂锅烧制技艺潜心摸索,利用传统的砂锅制作技艺,制作出更加精美的产品,以满足现代人生活的需求。</div> <div>  愿龚砂锅的生产作坊熊熊炉火生生不息,愿龚砂锅的产品在烈火中闪闪发光,愿龚砂锅的文化在时光岁月里源远流长!</div> <div><br></div><div>杨戈图文原创。</div><div>欢迎品鉴、点赞、打赏、整体转载、分享;</div><div>严禁盗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