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下午14:40分,贵阳市第九中学语文组全体老师在实验楼二楼新会议室开展教研活动。<div><br></div><div>教研的主题是: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和学校办学理念的贵阳市第九中学特色课程体系。</div><div><br></div> <div>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学校一切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一所学校师生能力与水平最有力的证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br></div><div><br></div>语文组教研组长周研老师主持教研。 <div>本次教研,周研老师交流的内容如下:</div>1.关于课程、特色课程和课程体系的相关概念;<br>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br>3.贵阳九中的办学理念和课程目标;<br>4.贵阳九中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br>5.贵阳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br> 什么是课程?<div>在教育理论界,对于课程概念,目前尚存在着诸多纷争。<br>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br>——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br>——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br></div> <div>课程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划分:<br></div>一是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r>二是从课程形态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又可以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br>三是从课程领域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人文社会课程、语言阅读课程、科学技术课程、艺术审美课程和体育健康课程;<br>四是从课程功能的视角理解,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综合性课程;<br>五是从学习方式的角度,课程可以分为必修课、必选课、自选课;<br>六是从表现形式来看,课程又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br> 特色课程是一条个性化的“跑道”;是一种不一样的“奔跑”;<br>是一段独特的生命领悟!<br> 特色课程有“四个特”,即“特强”、“特需”、“特别”、“特点”。 “特强”指的是学校课程整体发展态势比较好,产生较强的影响力与效果。<br><div>“特需”指的是能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较稳定、较成熟的课程体系。<br></div> “特别”强调的是有着独特的课程育人价值定位,有独特的课程理念与目标。<br><div>“特点”则是要形成与众不同的,可供其他同行借鉴的经验与做法。<br></div> <div>特色课程有三种形态:点状、线状和巢状。</div>点状指的是比较成熟的、较特别的、有一定特点的个别课程;<br><div>线状指的是有一定关联性的科目之间构成一个较特别的课程群;<br></div><div>巢状则指的是经长期实践检验、能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独特课程体系。<br></div> 周研老师以“围棋课程群”为例来重点讲解了“线状”的特色课程案例。比如“围棋课程群”可以分为“围棋历史”、“围棋艺术”、“围棋技能”、“围棋礼仪”、“围棋故事”和“围棋经纬”等维度。 介绍课程规划的几个重要方面。 介绍学校课程体系的各个方面。 周研老师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我们学校正在寻求核心素养培养的几个落脚点:学校文化;课堂教学;课程重建。 基于贵阳九中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主要指向五个关键词,那就是“至善”、“至知”、“至美”、“至真”、“至新”。 周老师系统介绍了贵阳九中目前的课程结构图。 最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备课组成员分别集中研讨,确定各自的校本课程题目。 高一年级校本课程题目为:中国古代传记类文言文群文欣赏。指向关键词为“至善”、“至新”。 高二年级备课组商定校本课程的方向为“诗歌”。指向关键词为“至美”。 高三年级备课组商定校本课程题目为:敢于秀出“至真的你,说出来吧!” 另外,田甜老师和郭旭芸老师组成一个团队,确定校本课程题目为“古典诗词吟唱与礼乐教化”。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语文组三个备课组表示将在教研结束后深入探究相应校本课程的研究方向,争取早日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