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智招361」家庭教育你还在随大流吗——是什么在侵蚀孩子的未来?!

David Sun

5.21公益大讲堂:<font color="#167efb">「视频2208-1349」学习能力建设:中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自主自发的学习⑩!</font> (因视频超上限,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到V教授或我们的公益平台、相关负责人朋友圈、网路平台查阅更多视频、经典干货......) “用昨天的教学方式来教今天的孩子是剥夺他明天的机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看似有理有据的“大脑开发”</h3> 很多人被告知:大脑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开发。很多培训机构以这个理论为基础,鼓吹所谓右脑开发、潜能开发。<br><br>唐**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工专业,对这个理论深信不疑的他,早早就把女儿送到了某智力开发培训班。懂事乖巧的女儿没有哭闹,跟爸爸约好接送的时间后,揉一揉眼眶就坐到位子上,在老师的安排下,开始用左手练习画圆圈。<div><br></div><div>培训班的老师却说,孩子来得太晚了,回家得多练习,才能赶得上大家,而他的女儿还不到5岁。唐汉没想那么多,不缺钱的他给孩子挑了这个最贵最有名的培训班,希望通过早期的脑开发,让女儿以后可以学得更好更轻松。<br><br>他还陆陆续续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最后除了钢琴以外,其它都“暂时看不出效果”,但唐汉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br><br>上小学的时候,“效果”出来了。由于长期练习左手写字,孩子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写字都歪歪扭扭的,握笔的姿势不对,而且对写字完全没有耐心。<br><br>心急的唐汉赶紧上网找了一家书法培训班,女儿却朝他大叫“爸爸,我不去!”随后把房门一摔,半天都不跟爸爸说话。唐汉第一次见女儿发这么大脾气,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br><br>“大脑只利用了10%,其他的90%有待开发。”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被许多所谓“智力开发”、“潜能发掘”的培训机构当做宣称语,很多家长深信不疑,成天马不停蹄地接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br></div> 有些谣言真的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br><br>但是追踪这句话的来源,却是20世纪初美国世界博览会上一个摊位的广告语,毫无科学依据。<br><br>一个多世纪后,要反驳这个谬论也非常简单,因为脑科学的研究与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人在思考、记忆、说话、听音乐时大脑的工作情形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脑扫描图像</h3> 在实验中发现,当盲人在摸读盲文点字时,他大脑中的视觉皮质会被触觉召唤过去用。如果把正常人的眼睛蒙住5天,他的视觉皮质就会开始改变,去做听觉、触觉方面的事。大脑的神经是“用进废退”的,常用的区块会因此增大,长久不用的地方会被挪作他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的大脑重约三磅,占我们体重的2%,却用到我们身体20%的能量。当它用到10倍的能量时,它是不可能只有10%在工作,而听任其余的90%闲着没事干的。<br><br>现在不少人打着“科学”的招牌,围绕大脑来设骗局。家长最容易落入这样的陷阱。孩子的大脑在不断发育的同时,通过学习和积累,思维水平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起跑线上的谎言</h3> 除了智力开发,让家长们神经紧张,不假思索地送孩子进培训的理由更是——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br><br>实际上,不存在什么“输在起跑线上”、“三岁定终生”。在她的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br><br>在美国一个实验中,研究者请大学生到实验室来学杂技团的抛球。练习前、练习三分钟后和三个月不碰球后都分别扫描一次大脑。当实验者把三张不同的大脑图摆在一起作比较的时候发现,第二张图的顶叶掌管空间运动的地方特别活化,血流量增多,区域变大。而持续三个月不练习抛球,那些地方又缩小了。而这些大学生早就过了青春期。<br><br>其实,在神经学上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回事,实验已找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这个实验很清楚地指出:人类大脑可以因外在环境的需求而改变内在工作的分配,就像一个成功的企业一样,它内部的机动性很强,会随时因市场需求而调配人力。 大脑是人身上最复杂最精密的器官<br><br>现在看来,过去认为“大脑过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变”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所以,起跑并没有那么关键,重要是良好的心态和习惯,人生是一场长跑。<br><br>像这样不科学的教育观念还有多少?<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哭不能抱”</h3> 有一个妈妈,听亲戚说孩子不能一哭就抱起来,会惯坏孩子,以后难管教。于是,哪怕孩子哭了几个小时,她都坚持到孩子不哭才勉强把孩子抱起来。 三个月过后,孩子晚上根本不要妈妈,妈妈一抱就哭。长到三岁,孩子跟妈妈一点都不亲、动不动就顶嘴,变得越来越孤僻,让这位妈妈懊恼不已。<br><br>老方法早已过时<br><br>孩子哭,如果是吃饱了、尿片是干的,那么他另外的需求是心理需求,是安全感。婴儿哭闹都是有原因的:生理上,饿了、渴了、身体不舒服都会引起婴儿哭闹;心理上,害怕,寂寞,环境嘈杂也会引起孩子的哭闹。0~1岁孩子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妈妈第一时间回应与满足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本要求。<br><br>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有个新的玩具,他全神贯注地在玩,玩着玩着头也不抬就喊了一句:妈妈!<br><br><br>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及时回应:“宝宝,妈妈在”,他就会继续全神贯注地玩下去。如果没有回答,孩子会马上放下玩具来找妈妈,这就是安全感。有时候家长为了逗孩子玩,会躲起来让孩子找不着,看着孩子惊慌失措的样子偷乐,其实这都是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br><br>在真正建立安全感之前,孩子会反复确认:妈妈是不是爱我?妈妈会不会及时出现?而妈妈的回应,是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的前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焦虑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h3> 教育不只是智力的开发、知识的学习。就像古时候士兵上战场前,人们不光为他们打磨武器和铠甲,还要为了他们召开宴会、鼓舞士气。而孩子的人生不仅需要智商、情商、证书、学历,还需要家庭的爱、教养和信念。<br><br>“现在的父母都特别容易焦虑,这种焦虑是会传染的。而焦虑没有任何的好处,只会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然后让孩子急躁不安而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h3> “中国父母的压力源,可能来自于古语里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现在社会不一样了,孩子出社会,是用长处跟人家竞争的。”<br><br>发掘孩子的优势是新时代父母的职责<br><br>在最新的网络讲座里她说:“很多父母很忧虑,她的孩子未来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所取代。2007年第一代iPhone手机面世,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想象到,过了10年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传道、授业、解惑,今天只剩传道这一件事情是父母亲或者老师需要给孩子做的,因为其他授业、解惑都要被电脑等高科技取代掉。在高科技的时代,品德最重要。”<br><br>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2a40zriy?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 猛 🎁 戳 💌 👈</a></h5> <h5>上一篇:<br>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7j9sd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复学伴侣」如何帮助孩子稳定情绪,适应学校生活......</a><br>下一篇:<br>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p0w1qr?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爱幼公益教育扶贫,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品学兼优!</a></h5>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每次打开V美篇 收获有价值的养·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每次拥抱爱未来 赋能于明天的能·力</div></h5>

孩子

大脑

妈妈

安全感

培训班

练习

唐汉

起跑线

哭闹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