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少将,次子中将,女儿少将,亲家上将,这个老爷子更厉害!是谁呀?

八一⭐老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5年5月杨成武参加纪念活动</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成武、杨得志、杨勇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杨成武(前左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成武上将1965年全家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9年下連当兵的杨成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55年授上将軍衔的杨成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美援朝时期的杨成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国大典时的杨成武(右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战争时期的杨成武(前右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解放战争初期的杨成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团大战前舒同聂荣臻杨成武聂鹤亭<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日战争前期的杨成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时期的杨成武</h5> <h3></h3><h3>长子少将,次子中将,女儿也厉害,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唯一的女将军;他的亲家曾经是国防部长、军委常委、政治局委员,88年的上将;老爷子更厉害,革命战争年代,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可是正儿八经、名副其实的开国上将。这说的是谁呀?</h3><h3><br></h3><h3><b>开国上将杨成武</b></h3><h3><br></h3><h3>在共和国的将军谱上,杨成武上将堪称以忠诚、勇敢、智慧而闻名遐迩的铮铮铁骨、彪悍战将!</h3><h3><br></h3><h3>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时,除了寥寥可数的几名红军将领,其余军级干部的平均年龄29岁,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25岁,而杨成武将军当时年仅17岁!</h3><h3><br></h3><h3>他完整经过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突破了国民党中央军和十几个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几乎每天都打一次遭遇战,平均行军365华里才有机会喘息一会儿,休息片刻;即便如此艰苦卓绝,杨成武将军平均日行军74华里!</h3><h3><br></h3><h3>长征途中,跟随大部队横渡了一条条大江大河,翻越了一座座崇山峻岭,完成了这充满艰难险阻的25000里长征历程,胜利抵达陕北延安。</h3><h3><br></h3><h3>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杨成武将军作为军团指挥者带领麾下大杀四方,独当一面,立马横刀打下了无数场硬仗、大战。</h3><h3><br></h3><h3>抗战以来,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日本“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也是毙命于他指揮的战役中。</h3><h3><br></h3> <h3></h3><h3>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参加了抗击日军“五路合击”和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结束后,杨成武率领冀中七、八、九分区的主力和六、十分区一部共11团,组成冀中纵队,杨成武任司令员。</h3><h3><br></h3><h3>1947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建立了新的领导机关,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司令员兼任第二政委,与政委罗瑞卿一同率领野战军取得了许多胜利。清风店战役中一举歼国民党军主力部队1.4万多人,</h3><h3><br></h3><h3>解放战争时期,已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后又担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的杨成武将军,率部有力地配合辽沈战役的进行。</h3><h3><br></h3><h3>著名的张家口围歼战,杨成武将军指挥部队以伤亡2900余人的代价,共歼敌6.5万余人,成为当时华北野战军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当天,毛主席致电杨成武等,称之为“伟大的胜利”!</h3><h3><br></h3><h3>石家庄战役中,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军炮兵营、保安第九团、第十团、保警队和还乡团总计2.4万多人。中共中央特电嘉奖,朱总司令称这一战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h3><h3><br></h3><h3>在华北解放的过程中,杨成武率领部队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后,回师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第二阶段攻打太原时,杨成武指挥部队,采取先穿插、分割,尔后集中兵力歼敌的战术,完成了战斗任务。</h3><h3><br></h3><h3>1950年,杨成武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入朝后的第一轮作战是反击联合国军试探性进攻和“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h3><h3><br></h3><h3>文登川之战是二十兵团在仓猝接防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第六十七军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h3><h3><br></h3><h3>1958年杨成武参与组织指挥了炮击金门战斗;1959年参与组织了西藏平叛作战;1960至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参与组织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战争。</h3><h3><br></h3><h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经历了那样的战火纷飞、流金年代,杨成武将军斩获了卓越功勋!</h3><h3><br></h3><h3>1955年授衔时,41岁的开国上将有三位,杨成武将军赫赫在列!</h3><h3><br></h3> <h3><b>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b></h3><h3><b><br></b></h3><h3>杨成武将军与妻子赵志珍相识、相知、相爱在宝塔山下,延河岸边。共同的革命理想、家国情怀使二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姻并不轰轰烈烈,但却平淡中见真情、朴实里现挚爱。</h3><h3><br></h3><h3><font color="#808080">曾经担任杨成武代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常委、北京卫戍区政治部顾问(正军职)的妻子赵志珍如是说:“多年以后,杨成武是岩上青松般的人物,值得我尊敬,我也愿意为这样的人物付出心血,甚至为他奉献自己的生命。而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把我们的孩子都培养成了将军。”</font></h3><h3><br></h3><h3>杨成武将军与妻子一生共养育了7个子女,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努力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各有建树!</h3><h3></h3><h3>都说父母同心,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家教;在父母关爱滋养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懂得感恩、创造奇迹。那么,在这样的家庭里茁壮成长的杨家子女们将各自有怎样的一番前程呢?</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次子杨东明</h5> <h3><b>长江前浪推后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h3><h3><b><br></b></h3><h3>原生家庭的好,并非物质的无条件满足,而是平等与信任,是与父母间无嫌隙的顺畅沟通。</h3><h3><br></h3><h3>这样氛围下长成的孩子,他们都会相信爱,懂得爱,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做人做事的底气,知道自己无论成为怎样的人、选择怎样的职业,都不会失去被信任的权利。</h3><h3><br></h3><h3>真应了那句“虎父无犬子”的俗語,杨成武将军一生戎马生涯,杀敌无数,战功彪炳,他将自己的人生智慧总结为处世方法,帮助孩子们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打造更受欢迎的自己。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之下,孩子们也出类拔萃,优秀异常!</h3><h3><br></h3><h3>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杨成武将军的孩子们一个赛一个优秀!</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女儿杨俊生</h5> <h3>长子杨东胜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第二炮兵部队某研究所所长,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br></h3><h3><b><br></b></h3><h3>次子杨东明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院和国防大学,曾先后任太原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委、总后勤部物资油料部副部长、部长;199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升任空军副司令员,2007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其岳父是秦基伟上将)。</h3><h3><b><br></b></h3><h3>二女儿杨俊生1996年7月被晋升武警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武装警察部队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将军。</h3><h3><b><br></b></h3><h3>大女儿杨易生、三女儿杨东荣、三子杨东成、四女儿杨扬,也都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医学院或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担任军报编辑、医生或研究所、部队机关的领导工作。</h3><h3><br></h3><h3>后来,三子杨东成转业,到商业部政策研究室任副主任,后下海办公司。</h3><h3><b><br></b></h3><h3>真正是应了那句话:长江前浪推后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br></b></h3><h3><b><br></b></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成武上将全家福(大女儿杨易生去世)</h5> <h3>孩子的志趣犹如一张未经笔墨的白纸,不同的教育方式总会收获不同的成果,但无论如何,殊途同归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先认可他,然后不断激励和放大他的梦想直至最终成功才是真正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教育之道。</h3><h3><br></h3><h3>毕加索的母亲为了让毕加索成为一代大家,曾这样对儿子说:“你若参军,必是将军。”</h3><h3><br></h3><h3>而杨成武将军及妻子一生为了家国奉献了大部分的青春和精力,他们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没有更多的技巧,完全基于一个平等独立人格的信任和尊重以及凡事以身作则。</h3><h3></h3><h3>在家里,在日常生活中,将军及妻子真正带给孩子的从来不是令人玩物尚志的物质享受,而是无限受益的精神品格的建设。并时时用自己的三观、对待生活的态度在无形中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参照,这样的精神传承才是父母能给予子女们最美的家教。</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成武将军雕像</h5> <h3><font color="#808080">“我钦佩这类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font></h3><h3><br></h3><h3>经常有人问到:现今社会下,养儿的目的到底在哪里?</h3><h3><br></h3><h3>迄今为止最令人动容的答案是这样的:为了付出与欣赏!不求其他,唯愿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完美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高贵亦或低贱!</h3><h3></h3><h3>关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杨成武将军家庭给予了一个很好的答案<b>“</b><b>能</b><b>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沉下心来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到极致,无论枯燥无味,亦或兴致盎然。</b><b>”</b></h3><h3><br></h3><h3>这是来自战火纷飞年代的父母亲给出的为人父母的正确心态:<b>不要捆绑孩子的人生,也不要被功名利禄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要让孩子去争取自己的人生,但需要懂得克制。</b></h3><h3><br></h3><h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若天下父母都能如此豁达明理,便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扬帆起航了。</h3><h3><br></h3> <h3>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h3><h3><br></h3><h3>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h3><h3><br></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历任北京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党委书记,副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h3><h3><br></h3><h3>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