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一座从未改过名称的城市!

姜君

<p>【引语】河北有“燕赵大地”之称,有太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故事要讲,最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家乡——邯郸。邯郸是“千年古都”,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是世界黍粟的发源地、农耕文明起源地,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邯郸仅建城历史就有3000多年,历代相沿,几度兴衰,但其名称从未改动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在邯郸疫情降为二级期间,游览了几处著名的景点,借美篇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p> <p>这座“胡服骑射”雕塑,坐落在邯郸东环路和迎宾路交叉口的大转盘的中心上,它是邯郸地标性建筑。雕塑上赵武灵王马前蹄高抬,弯弓射箭,很是威武。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为改变赵国的积弱被动局面,改革服制,穿便于骑射的胡人服装,建立骑兵部队,采用骑马射箭的新战术,这就是“胡服骑射”的典故。细心的观众一定看出来了,雕塑只有弓,没有箭。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一段故事:其实雕像是有弓箭的,所射方向为北——直指邢台(原中山国)方向,邢台人提出意见,最后修改成现在的样子——只弯弓,不搭箭。</p> <p>邯郸市位于河北南部,1.2万平方公里,860万人,辖19个县(市)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以及中国北方现代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是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邯郸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是赵国的都城;秦始皇的出生地、成长地;抗战八年,刘邓大军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半,新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从这里走出;解放后,毛泽东曾24次到过邯郸;名扬世界的太极拳,杨、武两式太极拳发详于此。</p> <p>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里,千年以上的古建筑有很多,其中最著名也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武灵丛台”。它位于邯郸市中华大街中段西侧,“武灵丛台”居中,辟成的一座大型园林,丛台公园始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约360亩,园中亭台楼榭,碧水荡漾,绿树成荫,花朵繁茂,环境十分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p> <p>有位学者将邯郸的名称来历解释为:邯字的甘字边,是旦的反写。日以出升过于地平线曰旦;而日未过地平线曰甘。甘的日随未过地平线,但日的光辉以照射过地平线,说明日即将升起。郸字的单字边,是地平线上有一块肥沃的田原,田字上面的两点是象征着田地生长着茂盛的谷稷和青草。邯郸两字的耳字旁,是象征着这块土地上人丁兴旺,牛羊成群。总起来说,邯郸是太阳即将升起,阳光照耀在这块人丁兴旺,牛羊成群的肥沃土地上。</p> <p>丛台是邯郸市的象征,是国家重点公园,中国百家名园之一。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丛台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历代的修缮和改建,已经失去原貌,但它仍然保存着古代亭榭的独特风格。现存的古丛台,重修于清代同治年间,是一个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8米的三层青砖高台。</p> <p>丛台公园东大门,是一座仿明清式建筑格局的巨大牌坊,飞角的檐壁,雕刻着很多的精美图案,非常的恢弘壮观。进入公园东大门,看到的是一座工农兵塑像,雄伟高大,该塑像于1972年10月建成,高度约11米左右。邯郸市政府于2011年3月,确定了此雕塑为邯郸市第一批历史建筑55处中的其中一例。那一时期的雕塑成为保护对象,比较特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p> <p>除古丛台、望诸榭外,还陆续增建了工农兵塑像、春歌亭、醉月亭、长廊、碑林、二度梅雕塑等,并对原在湖边已破败的七贤祠迁址翻建,选址在丛台的北侧建立了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彩塑了赵国在立国前后树有特殊功勋的七位贤士。</p> <p>“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建筑当时有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赵雍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解放后经过几次大的维修,古老丛台的气势更加雄伟,建筑愈臻精美,犹如一个昂首挺胸,坐北向南,拔地而起的“英雄武士”,耸立在邯郸市中心,为中原地区一处游览胜地。</p> <p>刻有“一枕黄梁”的石块,坐落在邯郸赵苑公园内,“一枕黄粱再现”出于毛主席诗词《清平乐·蒋桂战争》,全诗46字,写于1929年,是在红军占领上杭之后,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时写的。黄粱梦的故事流传很广,也是成语“黄粱美梦”的由来,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邯郸市的黄粱梦镇,“黄粱美梦”成语和毛泽东诗词“一枕黄粱再现”均出于此。毛主席南下巡视曾24次在邯郸停留,说明了他老人家与邯郸的渊源。</p> <p>黄粱梦吕仙祠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建筑,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山门上遒劲有力的“邯郸古观”四个大字,见证了该祠的千余年变迁。依唐代沈既济传奇《枕中记》而建,也称卢生庙,始建于北宋初期,由文人虚构的故事发展成为国家重点文物,真的是个奇迹。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属于闻名的宗教旅游资源,是华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千年古观。</p><p><br></p> <p>黄粱梦吕仙祠的精华所在是卢生殿,殿内供奉的便是做梦的主人公卢生,据依唐代《枕中记》记载:唐开元年间一个骑着青驹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在邯郸一家客栈里遇到了神仙吕翁,向其讲述自己命运不济、屡考不中的境遇。吕翁取出一枕头让卢生枕着睡觉,睡梦中卢生考中进士,娶得娇妻,官至燕国公,全家享尽荣华富贵。待醒来时发现这只是一个梦而已,顿时大彻大悟,便跟着吕翁修道去了,黄粱梦吕仙祠便是依托这个故事而建。一般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受到后来人尊敬和朝拜的,不是神仙就是圣人,只有这位卢生例外,他只不过是穿布衣、骑青驴的一介书生而己,不能不说这是一大奇迹。</p> <p>进入大门后便到了前院,院内的照壁是整个吕仙祠中轴线的最南端,照壁上“蓬莱仙境”四字很有来头。据说前三个字是吕洞宾所写,因是仙笔最后一个“境”字一直无人敢续,直到清帝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此地才给续上。还有一个缘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梦,使卢生一睡便是千年,至今还不愿醒来?这也许是广大游客一直想解的谜吧。唉!他睡他的,我看我的,何必纠结呢。</p> <p>该祠供奉的是道教八位神仙:汉钟离、铁拐李、曹国舅、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荷、何仙姑。八仙故事民间流传很广,刚开始八仙人物说法不一,至明代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小说传世,八仙人物才定型。</p> <p>石葫芦是1999年香港商人捐献,葫芦正面上方刻有太极图,下方以大红的善字为中心,上下刻有糊涂,左右为认真,共计九个字,有箭头标示,告诉人们大事要认真,小事要糊涂,但任何时候都要以善为中心。</p> <p>吕仙祠主体建筑为八仙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著名八仙之一吕洞宾,并根据他引导一位姓卢的书生在睡梦中领悟了人生,决心修道的传说故事而建。祠内还有钟离殿、钟楼、鼓楼、吕祖殿、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另外还有卢生殿,殿内有大青石雕刻卢生睡像和睡床以及墙壁上的壁画。雄伟壮观的八仙阁,是道士们为迎接八仙临莅憩息而筑,建于明代末期。</p> <p>视频中说的是邯郸鸡泽县,据史料记载:毛遂的故乡是鸡泽。鸡泽毛遂与湖南韶山的毛氏是一脉相传的,鸡泽毛遂是韶山毛氏先祖。现鸡泽与韶山结缔为友好城市,毛官营村与韶山村结为友好村。鸡泽还是中国的辣椒之乡,以辣椒为媒,在辣椒产业上大做文章。鸡泽县推介毛遂文化,深度挖掘毛遂自荐的故事,共诞生了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两言可决、九鼎大吕、一言九鼎、三寸之舌、歃血为盟七条成语,被后人所传颂。</p> <p>毛遂故里位于鸡泽县东营村,原名毛官营村,在鸡泽县城北三里处,鸡泽人对毛遂的敬重,推崇,不仅因为毛遂有才,自信,有自荐精神,还有着割舍不尽的情,那就是毛遂是鸡泽人。明、清、民国几部《鸡泽县志》都有记载:毛遂是鸡泽人。鸡泽于隋开皇六年置县,是千年古县。《广韵》载,“毛”姓始于周武王的弟弟毛公,战国时毛遂选择了漳河边上的鸡泽住了下来,鸡泽群众口碑相传,“毛遂是毛官营村人”。</p> <p>鸡泽县花巨资建造了毛遂公园,这是龙湖景观岸畔上的自荐楼。毛遂大约在公元前285年出生在鸡泽,自幼天资聪慧,文武双全。26岁的毛遂从鸡泽到赵国都城邯郸,后经虞卿介绍到平原君赵胜家做了一名食客。共有3000名食客,各食客分工不同,有文武策士、守门人、屠夫、卖酒汉等。虞卿为文策士,毛遂是武策士,练就一套十步穿吼剑法,人送外号“剑侠”,又有“南虞北毛”之美称。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赵胜联楚成功,被升为上客,获“亮剑英雄”称号,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毛遂后来辞官回到了鸡泽老家。</p> <p>本组图片是鸡泽县政府斥巨资打造兴建的毛遂公园上的标志性建筑,毛遂公园占地33公顷,其中水面8公顷,绿化、造景17公顷,文明设备8公顷,成为集游憩、欣赏和水上游玩于一体的休闲公园。建立了晋侯盟台、凤山晓月、古城幻影、名浦春畦、治水新亭、石佛神池、金龙飞阁等鸡泽八景,毛遂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p> <p>永年广府古城景区位于邯郸市东北25公里永年县广府镇,又称广平府城,始筑于隋末,经元明增修而成规模,是我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因明清时期曾为冀南三府之一的广平府治所,故称为“广府”。广府古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广府城的城角景色宛如北京故宫的城角。广府古城坐落在永年洼中央,永年洼位于永年县东南部,洼淀南北长5800米,东西宽4600米,总面积4.6万亩,这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是河北省南部惟一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永年洼南临滏阳河,东有支漳河,东北有留垒河,北有牛尾河,洼淀陆面平均海拔仅41米,比滏阳河河底还低两米。</p> <p>广府古城是四方形,城的外围是一整圈古城墙,墙高12米、宽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东南西北四门之外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周边一整圈护城河,进出城需过桥,再外面是湿地。城内建筑主要有:府署、县署、城隍庙、东宫街、迎春街、县阁里、院前街、城外古建、演武厅等。在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中,广府镇榜上有名。</p> <p>广府城东有保存完好的弘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故为东西横跨桥。广府古城还有很多的历史遗存,有清晖书院、文庙大殿、武氏故居、毛遂墓、黑龙潭、状元楼、太和堂等等。庙宇半城,老街纵横,商贸云集,有三十多条街道,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个小拐弯,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p> <p>广府古城是杨、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诞生了杨露禅和武禹襄两大门派太极拳创始人,并衍生出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两大门派,是闻名遐迩的太极之乡,名副其实的太极圣地。太极拳由不为人所知到为人颂扬,由秘不示人到广为传播,王公贵族、文人学士也纷纷投师门下。太极拳正是以如此气魄,征服了全世界,正是基于广府古城太极拳在国内外的成就和影响,永年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p> <p>在广府古城内,有“武家大院”,其大门上有“广郡三武”扁额。所谓“广郡三武”,即此大院曾经的三个主人:武澄清、武汝清和武河清弟兄三人。广府古城战国时期赵国毛遂封地;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时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p> <p>视频中提到了邯郸的大名县,在宋朝时,曾被称为“北京”。那时,共有东、西、南、北四个都城:东京为开封、西京为洛阳、南京为商丘、北京为大名府。大名府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地方,它自唐朝之后开始兴盛,甚至于北宋时期成为陪都,所以此地在当时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地方,并且经济也是相当繁荣的。但是到了如今,它却没有了一点声名,只是一个小县城罢了!</p> <p>大名府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在春秋时代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三国魏阳平郡;北周魏州;唐为天雄军治,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称“北京”,是宋朝的陪都;金朝时期为大名府路,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元曰大名路,明仍为大名府,清属直隶省,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民国废,解放后即为河北大名县。大名境内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朱熹写经碑、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p> <p>大名府遗址,外城周长48里,宫城周长3里,颇为雄伟壮丽。由于大名府居于当时黄河之北,成为阻止契丹人南渡黄河的重要屏障,契丹人虽擅长野战,却不擅长攻坚。当年宋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没有可守的战略缓冲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在大名府修建都城,大名府的地位上升,被升格为北京,目的是防止契丹入侵。</p> <p>滴溜酒为大名地方名酒之一,其酿造历史至少有一千三四百年。提及滴溜酒,不得不提到大唐名相狄仁杰,狄仁杰曾做过魏州(治所在今大名县大街村一带)刺史,滴溜酒是狄仁杰爱喝的酒,原名狄留酒,后改称滴溜酒。昙花一现的大名府,闪耀了几百年,由于临近黄河,在明朝期间曾被洪水淹没。淹没后明朝重建了大名府,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此后的大名府,再也没有那昔日的辉煌,而大名滴溜酒却永驻中华大地上!</p> <p>在邯郸市大名县孔庄村北,有一座狄仁杰祠堂碑,碑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1982年,狄仁杰祠堂碑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狄仁杰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官至武则天时期宰相,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狄仁杰曾担任魏州(即今大名县)刺史,在州不过一年而已,武周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离开魏州,因其德政为魏州民众所感怀,神功二年(698年),魏州官吏、民众在城西南为狄仁杰立生祠,建庙廊,塑其像,永享魏州民众的供奉。</p> <p>出生在台湾的邓丽君歌后,她的祖籍地是大名县大街镇邓台村。为了纪念曾轰动一时的一代歌后,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大名县利用名人效应,对邓台村进行了美化包装,一个别具特色的丽君小镇已初步形成,成为邓丽君歌迷们前来观光旅游的最佳场所。这四幅图分别是:邓台村村名的标志建筑、在水一方小院、邓丽君祖居老宅及丽君文化广场。</p> <p>临漳县是邯郸市下辖县,地处河北最南端,位居中原腹部,西望太行山,东眺齐鲁地,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称誉。临漳古时称邺,是建安文学发祥地,佛教文化繁荣地,都城建设肇始地,西门豹投巫治水发生地,鬼谷子故里,铜雀台所在地,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名诗佳句传诵至今。为了了解邺城与南北响堂寺之间的关系,踏寻探游了铜雀三台遗址公园、邺城博物馆、鬼谷子故里景区。</p> <p>邺城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位于临漳县古邺镇(原香菜营乡)三台村,距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就距离和方便而言,还是从磁县坐车到三台村比较便利,在磁县南环路等8:00和9:00的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可到达。下车后即可看到村口竖立的“曹魏古镇”建筑物和“曹魏文化广场”上的曹操雕塑,向西走200米的距离,就可看到处在低洼的三台遗址公园。公园内现有金凤台遗址、铜雀台遗址、曹操塑像、文昌阁、转军洞、碑廊、建安风骨馆、邺城遗址及三台模型展示、文物陈列馆等景点。</p> <p>走进公园大门,迎面是一座花岗岩的曹操塑像,后面不远处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文昌阁。文昌阁是三间两层清代建筑风格的阁楼,建于清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二楼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像。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昌星,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功名禄位之神。曹操在这里建有著名的三台: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这三台是中国古代台式建筑的巅峰之作。</p> <p>题写“三圣胜境”的匾额为文昌阁(左下图);碑亭(右上图)北边有53级石阶(右下图),拾阶而上,便可达金凤台顶。金凤台建于公元213年,据记载台高八丈,有屋宇185间,现存古台。历经一千多年历史变迁、泛滥的漳河水无情冲刷,夯土而成的台基如今依存,堪称奇迹。台顶现有文物陈列室,陈列着邺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贵文物。</p> <p>转军洞(左中图)是曹操出于战争需要修建的一个秘密地下通道,原来一直通到磁县讲武城,长6公里,现存83米。铜雀台在金凤台北,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为曹操与文人骚客宴饮赋诗,与姬妾宫女歌舞欢乐之所,也是兵家战略要地,目前,地表尚存高度约五米的东南角部分。</p> <p>冰井台,位于“三台”之最北端,建于建安十九年(公于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时台上建筑被焚,明末时又被漳河水冲毁,地上遗迹无存。</p> <p>邺城博物馆在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之北的不远处,在磁县方特公园的正东方,顺着大路朝东走即可到达。左上图是馆大门;左中图是六根成语景观柱,表现的内容为“窃符救赵”、“曹冲称象”、“下笔成章”、“文姬归汉”、“快刀斩乱麻”、“空城计”的故事;左下图是馆内广场景色。</p> <p>进入邺城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主馆大楼,楼前广场非常宽阔,广场两侧建有六面黄沙岩浮雕墙,分别雕刻着曹魏都邺、石虎阅兵、冉闵都邺、慕容三杰、东魏高欢、北齐高洋等与邺城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主馆厅内为六个展厅,分别是“序厅”、“中原要地、富庶粮仓”,讲述史前至秦汉时期的邺地、“魏武雄才、崭新都城”,讲述曹魏时期的邺城、“民族融合、文化激荡”讲述十六国时期的邺城、“隋唐文明之前奏”讲述东魏北齐的邺城、“中国北方佛都”讲述六世纪邺城佛教。在这里找到了邺城与南北响堂寺的关系,东魏北齐时期佛教达到顶峰,名僧先后赴邺,都城内寺院林立。都城西北的山地,即太行山鼓山滏口陉处,还开凿了大型的南北响堂山石窟寺。</p><p><br></p> <p>上图为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大门外的半人面瓦当照壁墙,造型系仿照邺城遗址出土的前燕时期半人面瓦饰件,按1:50等比放大建成;中图是广场两侧其中的一面黄沙岩浮雕墙;下图为首次展示的邺城遗址1:600沙盘。邺城遗址原貌首次以实物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沙盘是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邺城考古队近30年的考古勘探成果制作,展现了当时邺城内廓城的全貌以及部分外廓城,沙盘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彰显出邺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p> <p>邺城博物馆采用汉代建筑风格,占地65亩,共展出陶器、瓷器等各类珍贵文物300件。东魏北齐时,邺城是中国佛教文化中心,仅邺城周边就有大型寺庙4000余座,僧尼8万多人。这其中就有太行山滏口陉的南北响堂寺,出土佛像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历史地位。</p> <p>在邺城博物馆东边,又在建造一座西门豹文博馆,其实邺城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春秋时齐桓公纳管仲之谏始筑,战国时属魏,西门豹为邺令投巫治水。证明了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临漳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p> <p>鬼谷子姓王名禅,不仅是中国历史纵横家的开山鼻祖,也是历代兵家崇拜的谋略大师,被世人誉为千古奇人。经专家考证:鬼谷子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谷子村和盐食村一带,为啥说两个村呢?据当地人讲:鬼谷子父亲为谷子村人,母亲为盐食村人,这两个村又紧挨着,不好分辨。两个村都打起名人效应,谷子村建立了“鬼谷子祠堂”,盐食村筑立起“鬼谷文化园”。两个村都在邺城博物馆的北边,我也顺道参观了一下。</p><p><br></p> <p>在盐食村,原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王圣母(鬼谷子的母亲)庙,解放初期,该庙被拆除。1991年,临漳县在原址上修建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鬼谷子诞生地纪念馆,并于2000年出土记载修建王圣母祠堂的明代古碑,这也证明了鬼谷子的母亲是盐食村人。鬼谷子是一位极富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民间又称为王禅老祖。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军校,并且培养出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一批闻名于世的军事家、纵横家。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p> <p>鬼谷子文化园由中国美术学院规划设计,占地面积166亩,主要包括入口服务区、原始祭祀区、项目核心区、绿色生态农业观光种植区四部分。核心区域建筑为明清风格,外围仿古一条街等景点系秦汉特色。值得惊喜的是,这里用陶瓷酒瓶堆成景物,是我第一次看到,也许是我去的地方少,有点少见多怪了吧。</p> <p>视频上说的吊庙其实就是邯郸涉县的娲皇宫,位于风景秀丽的太行山支脉唐王姣山上,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与南北响堂寺属于同一时期的产物,都是同一路线上的离宫,了解古都邺城,就知道了这段历史了。</p> <p>在我国众多的寺庙中,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一绝。坐落在河北涉县的娲皇宫,即属于此种建筑。它用九根铁索将四层阁楼挂上悬崖,至今已有1450多年,娲皇宫有吊庙和活楼之称,被誉为华夏祖庙。当地人用9个数字形象地概括了娲皇宫特点:1座吊楼,2种宗教,3个石窟,4组古建,5种刻经,6部经文,7尊塑像,8大功绩,9根铁索。</p> <p>游娲皇宫是要花钱的,左上图是景区大门,票价为60元;一进门就有人忽悠:到景区路途遥远,而且一路还是上坡,坐上每位10元的游览车舒坦。半路上看到了一组女娲雕塑(右上图),也就是五分钟多点的时间就下了车,看到了补天湖(左下图)。最坑人的是坐缆车🚡上山,白花45元。因为我胖,只要是上山一般都选择坐车上,步行下。说它坑人,关键是坐缆车与娲皇宫不是同方向,缆车翻过两个山头,到达了另外的山坳里,还得绕啊绕,费了很多脚力!但却看到了“无量”二字(右下图)。</p> <p>下游览车后,不朝缆车方向走,反方向穿过广场,走到尽头就可看到这座牌坊。石牌坊高9米、宽12米,“娲皇宫”三个镏金大字是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进入此牌坊,才算是进入娲皇宫景区,景区分为山下和山上两组建筑群。娲皇宫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是涉县的一个著名景点!</p> <p>本组图片是山门和南北两座鼓楼,绕山登上十八盘,便可见到最高处的这座山门牌坊。牌坊两侧有两副楹联,其中的一副写到:“凤山名隆三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曰:“蓬壶仙境”。牌坊上檐的两端,分别配图刻写着“断鳌”、“立极”,背面则是“炼石”、“补天”遥相对应。这座山门犹如泰山的中天门,为人间与仙境的一道界限,过了山门就到达了所要探寻的娲皇阁了。</p> <p>未进北鼓楼的陡峭石壁下,巍然矗立着一通古碑,碑正中“古中皇山”四个大字为北齐时镌刻。据记载,远古时风凰山叫中皇山。紧靠鼓楼的山崖上刻有摩崖佛经6部,13万余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是我国佛教典籍中 的无价之宝。岩壁上,北齐摩崖石刻的《法华经》、《深密解脱经》,字迹清晰,字体苍劲挺拔,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研究价值。</p> <p>主体建筑娲皇阁依崖而建,为歇山式琉璃瓦顶,共分四层,从下向上依次为拜殿、清虚阁、造化阁、补天阁,建筑高层中央,镶嵌着“娲皇阁”三个大字的匾牌。该阁通高23米,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设深壑,金碧辉煌,望若霞蔚。后墙与岩间有九根铁链相连,每逢游人云集,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其建筑在地势利用与设计布局上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故又有“活楼”、“吊庙”之称。主阁两厢的钟鼓楼、梳妆楼、更爽楼、灵官亭等依次挺立,各具风采,每座殿宇亭台古色古香,雕梁画栋,体现着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p> <p>娲皇宫在当地也称奶奶顶,是全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始建于北齐,也就是公元550年到公元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是我国最早的祭祀上古天神女娲娘娘的庙宇。</p> <p>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华夏始祖女娲的诞辰,女娲祭典之日,全国多地尤其是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的人以及海外华侨前来祭拜华夏人文先始。也有方圆数百里的人们,多为不孕妇女求神拜佛的。被誉为“华夏祖庙”的娲皇宫,名气越来越大!1990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10月15日正式成为国家5A旅游景区,同时,涉县被授予“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女娲祭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娲皇宫建筑群分为山上、山下两组,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据《涉县志》记载:高洋皇帝看中这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中皇山圣地,又有美酒相伴,遂建起一座离宫----就是现在的停骖宫。将送子殿扩建为广生宫,在女娲当年居住的天然石窟上兴建了气势恢宏的娲皇宫,源远流长的赐醪宫酿酒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 <p>补天湖的水是在娲皇宫河谷地带引入的清漳河生态水,库容达98万立方,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渠、景观平台等组成。补天湖不仅可以恢复娲皇宫当年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优美生态格局,而且还可以使游客,能够切身体会到女娲当年在清漳河畔抟土造人,取清漳河水的五色神石补天的故事氛围。遥望补天湖,仿佛一面镜子,又恰似女娲补天的神石,衬托着天地人和,召唤者人心善恶!</p><p><br></p> <p>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中央,由上、下、后三个农家四合院和一个防空洞组成,是一座红色旅游胜地。我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去的,还凭吊了左权墓。记得司令部旧址就是一座农家小院,前临清漳河,宽宽的河面很开阔;后靠太行山一座山头,与鬼子好打游击战。</p> <p>武安是涉县东边的县,都是邯郸市下辖的太行山区县。我于2018年8月份在武安长寿村消夏避暑期间,游览了京娘湖、七步沟、东太行及太行花溪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京娘湖和七步沟,我替当地人代言一把,京娘湖和七步沟值得你去游览一番,如果你想了解具体情况,请打开我的美篇《武安长寿村,养生又避暑》和《游京娘湖,传旷世爱》。</p> <p>视频是自拍的,是站在太行山滏口陉的滏山顶上响堂元顶庙旁下,拍摄的峰峰矿区西纸坊村一段,有南响堂石窟寺、玉皇阁等。北齐时期,以邺为都城,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鼓山地处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这里山清水秀,石质优良。崇尚佛教的北齐皇帝高洋便下令在此地开凿石窟,修筑行宫,兴建寺院,以便于他来往于晋阳和邺城时避暑、游玩和礼佛。现今,皇帝的行宫早已荡然无存,寺院也残破不堪,而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佛龛雕像却保留了下来。</p> <p>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滏山脚下,有一寺院名曰南响堂寺,寺西面有一座八角七级的宋代古塔,俗称红塔。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各层出檐,檐下仿木斗拱,逐层收分,高度约40米。塔的南面各层均有塔窗,东面、西面只有三四层有塔窗,塔刹基座还算保存较好,为五层莲瓣。群山险峻 ,石窟幽深,做一次虔诚的朝圣聆听,数千尊佛像对你倾诉那段古老的传奇。</p> <p>左图是滏阳河的天鹅桥;右图是坐落在北留旺村圆盘上,代表峰峰的标志性建筑物。我的家乡就坐落在峰峰矿区,昔日域内的煤炭,水泥,陶瓷三大支柱风声水起,一片大好,响誉全国,也曾被列入环保黑名单名闻天下。那时灰蒙蒙的天,黑黑的水,光禿秃的山,不是视而不见,只能默默地忍着。现在来过峰峰的人都会惊喜的发现,峰峰变了,真的变得是一个天空晴蓝无雾霾,鲜花盛开成片成带,绿树浓郁成荫成线,峰峰矿区 “煤城”换新颜,“污区”变景区!</p> <p>峰峰元宝山位于滏阳河畔,是个依山傍水的地方,这里的山叫鼓山,是太行山一支脉,山体并不高,海拔在200米上下,但是山体的形状却十分奇特,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三峰相连,形似元宝,因此,当地的老百姓给它取名:元宝山;在右峰山头上有一座风车亭,它与对面的滏山形成一个狭口,穿越整个河北境内的滏阳河就从中流过,这个狭口就是太行山的滏口陉。</p> <p>峰峰矿区是有着百年矿业开采历史的老工矿区,由于长期的地下挖煤、山上采石,留下了难以抚平的生态“疮口”。峰峰矿区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逐步实现“矿区变景区”的绿色转身,将原来的采煤沉陷区改造成一座清泉公园。</p> <p>漫步走在清泉公园木栈之上,眼望着湖中潺潺河水,绿树成荫成片,树种有:杨、柳、榆、槐、椿、连树、柏、松、绒花树、桑等;也有经济树种:苹果、梨、桃、杏等。少有一些灌木,荆条、白腊,充在其中;微风徐来,花香满园;四座白玉石拱桥联通了几处不规则的湖面,点缀了园内单一的色调;湖水荡漾,黑天鹅成对嬉戏水间,游人闲散其中,成为一处绝美的休闲之处。</p><p><br></p> <p>清泉公园是峰峰矿区刚刚修建的一个旅游景点,适合大家去那里转一转,放松一下心情。河里的天鹅数量也壮大起来,发展到现在的50~60只,有白的、有黑的,也有灰的但不多,它们有时三、五个聚集在一起,多见一对大的带领五六个小的在一起游耍,给大家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观赏。在晚上,清泉公园打开灯之后,路边,凉亭,小桥上亮着五彩斑斓的灯,也是一种唯美的感觉。</p> <p>龙洞珠泉就是原来的黑龙洞,是滏阳河的源头,源头有黑龙王、黑龙洞群泉眼108口;源头上方是黑龙庙,庙宇建筑群称为“风月关”,又名“滏口祠”;悬壁上留有宋、明文人雅士的多块石刻。黑龙洞群泉翻涌、势如沸水,有些游泳爱好者纵身一跃 ,投入泉水的怀抱;也有些大人小孩正在观赏泉水中游动的群鱼。如今,黑龙洞已打造成一个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乐园。</p> <p>月上柳梢 ,夜幕降临,街道流光溢彩。天鹅桥坐落在峰峰矿区手工业街的最南端,连接了两座滏阳湿地公园,与最亲近的人一起感受一下浪漫。偶尔会看到有人在河畔上垂钓,他们像是在听滏阳河的吟唱,至于钓不钓上来鱼,已无关紧要。</p><p><br></p><p><br></p> <p>响堂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境内,公园总面积6348.8公顷。包括西部山区、中部鼓山、元宝山区、东部岗坡地三部分5个景区。图中显示的就是我的老家,一矿生活区西边的山头,也是世界散打卫冕冠军张伟丽的老家,已开发为峰峰矿区的北城区,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了。</p><p><br></p> <p>视频上说的是流经涉县、武安、峰峰矿区、磁县、邯郸县(今已并入邯郸市区)的跃峰渠,这座横跨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的险峰渡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该渡槽主拱跨长106米、高33米、总长212米,至今仍保持着亚洲单跨最大的纪录。它坐落在邯郸磁县白土镇张二庄东南,飞跨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如今,历经岁月洗礼、地形变动、山洪和泥石流冲击,险峰渡槽仍巍峨耸立、风采依旧。</p> <p>说起跃峰渠,那可是咱们邯郸的一条“人造天河”,可以与林县的红旗渠相媲美。具体来说,跃峰渠在修建过程中共穿过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还要在沿途修建各种建筑物1500多个。跃峰渠干渠长244.98公里,引水流量每秒30立方米,其工程难度,施工规模,直到今天也令人叹为观止。如今,跃峰渠通水已经42年,沿线的大部分百姓生活用水已经不再依赖跃峰渠,但跃峰渠仍是邯郸东部水网和沿渠48万亩农田灌溉以及黑龙洞泉流域水源置换的重要水源。</p> <p>峰峰矿区为纪念跃峰渠修建壮举,弘扬跃峰渠精神,于2017年承办第二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在峰峰药王谷景区跨渠之上建立了跃峰渠纪念馆。来到这里,既能游览药王谷风景,又能感受峰峰人战天斗地的精神。</p> <p>太行药王谷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峰峰矿区义井镇王看村西侧,与邯郸市直线距离约35公里。这里有山有水、有渠有庙,人造天河跃峰渠绕山而过,像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景区之上。这里交通便利,紧邻西部旅游专线,自驾或坐旅游1支线均可到达。下车后便可看到游客中心大厅,不知游客是否明白两个黄色圆形图案的意思?本人的拙见是:图案恰似宝葫芦,正往外倒妙方呢,不能枉来药王谷一趟。</p> <p>太行药王庙遗址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庙宇、九门相照山道和观景亭均保存完好。庙宇坐落在山顶上,犹如戴上一顶官帽一般;九门山道修的结实,没有任何雕饰,台阶较陡,要费很大力气才能登上山顶,进行膜拜。景区还有保存完好的人防洞旧址,筹建了中医药国医博物馆,意在弘扬和传播中国五千年医药文化。</p> <p>进入响堂水镇好似到了北京的古北水镇,游完后觉得这里的规模没有古北水镇的大,线路也没有那里的长。响堂水镇位于峰峰矿区和村镇东和村,地处响堂山脚下,滏阳河源头。水镇按照“旅游+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民俗文化”的模式,按照4A景区标准建设,将河道两侧居民房屋改造成仿古民俗商业坊,对河道水系进行生态治理,使响堂水镇成为集民俗风情、饮食文化、亲水体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特色和厚重的民俗文化水镇。</p> <p>峰峰境内现有名胜古迹120多处,其中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玉皇阁、山底抗日地道、张家楼艺术街区等多处景观受篇幅限制,不能一一再现了。总之,峰峰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人也更和谐了,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峰峰。作为结束语,欢迎各位美友光临我们的邯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