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藏

左岸

<p>  那年,格尔木至拉萨的火车通了,被一座建在云里的宫殿吸引,朝她奔去……</p> <p>  过格尔木,千里冻土,渺无人烟。</p> <p>  车上,读完一本诗集,认识了一个叫仓央嘉措的喇嘛,因为诗,那座他曾住过的宫殿也变得有了温度。</p> <p> 仓央嘉措:</p><p>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p> <p>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p>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天,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着你的一丝气息。<br>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br><br>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br>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br>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估你平安喜乐。<br> <p>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p> <p>  年轻的六世达赖,他那撼动人心的,穿越亘古的爱,融化了冰冷的雪域高原。</p><p><br></p> <p>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p> <p>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p>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br><br>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br>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br><br>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br><br>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br><br>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br><br>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br>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br> <p>  相见,相知,相爱;一场轰轰烈烈,悲悲楚楚,生生世世地纠结。</p><p><br></p> <p>  至真至纯的诗;至真至善的爱;引发无数人的共鸣。</p><p> </p> <p>  仓央嘉措,因为那些浪漫、悲剧的传说,他住过的布达拉宫也有了生命、有了灵魂。</p> <p>  回望凡尘</p> 天葬台<div>  藏族天葬习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以前。据《红史》记载: 古代苯教把世界划分为天、地、地下三个部分,其中天神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吐蕃的第一代赞普和他以后的六个赞普都是顺着天梯降到人间的天神之子,并且都是在完成天神授意的人间事业之后,又顺着天梯回到天上,这就是历史上说记载的"天墀七王"。天葬之说也就被人们宣扬得更加神秘了 。</div> 天葬台呈长方形,东西朝向,由一块块厚实的长条形方正花岗石毛坯垒成,西侧有一根碗口粗的石柱,石柱上系着一条哈达,大概是固定死者头颅之用。东侧并列着两块高出天葬台基座约50厘米的大石头,其中一块石头上还置有一把斧子,西侧山坡上散放着尖刀、利刃之类,是天葬师行天葬时用的工具,天葬台上血迹斑斑,透着几分阴森。<br> 到了天葬台,见天葬师首先用随身携带的牛粪生火,火燃着后敷上糌粑,青烟袅袅,直上云天。之后,天葬师盘腿而坐,诵念超度经文,手摇卜朗鼓,吹起人骨做的号子,伏于周围群山之中的鹰鹫得到鼓号声,便纷纷腾空,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陆续降落在天葬师周围,围成一个圆圈,静静地注视天葬师的一举一动。<br> 天葬开始后,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石柱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意思是:"安息吧"接着肢解四肢,割成小块,取出内脏,待这些处理停当,天葬师就向周围的鹰示意。得到天葬师的招呼,鹰鹫纷纷上前,不多时,所有的肌肉和内脏都被子吃得干干净净。天葬师再把余下的骨头砸碎后,拌以糌粑,捍成团团,再把地上的血水粘干,然后扔给鹰鹫,直到没有一点遗漏。做完这一切,天葬师就到山下去洗手和刀具,整个天葬过程宣告结束。 远道而来 八角街 藏民家里有人出家当喇嘛是件光荣的事情。一家三口是来布达拉宫朝圣的。 维修中的大昭寺 当搬运的小喇嘛,也贪玩,知道偷懒。 吃雪糕的孩子们 津津有味 回归 进化 袈裟丛中 脊背上成长 新庄园主 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位于江孜县城西南约4公里的班觉伦布村,是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 时至今日,庄园门外仍旧一派破败景象,可见即使是西藏当年的贵族,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去。 前排,帕拉庄园的主人们,后排,庄园的管家、伺从。 庄园主平时休想地方,又称“日光室”。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卧室中,金银玉器琳琅满目;还有帕拉贵族当年遗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进口酒、进口白醋、珍贵裘皮服饰,墙壁上用数张极为珍贵的雪豹皮作为装饰,极尽奢华之能事,再现帕拉家族当年的豪华生活场景。 因为庄园主的老婆没有生育能力,庄园主就共用了管家的老婆,原庄园酒坊的酿酒女,替庄园主生育了几个小孩。据说这里当时就有共妻的传统,由此可见庄园主与管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图为帕拉庄园里农奴们住的屋子,家徒四壁,房间里除了简陋的炊具,一无所有。 庄园全貌 庄园主的楼 帕拉家族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据考证,帕拉家族的祖先是藏堆王(1618)从年楚河上游强旺地方一座寺院中抽到不丹管理普拉康寺的喇嘛,后来成为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再后,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因率五百户丁返藏有功受封江孜重孜沙鲁地方作为薪俸。帕拉家族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并步入西藏大贵族行列。到十九世纪末,帕拉家族发展到帕拉家族在江孜县、拉萨、白朗县、亚东县、山南等地区拥有37座庄园、1.5万余亩土地、12个牧场、14000余头(只)牲畜、3000多名农奴,成为西藏十二大贵族之一。<div>  图为帕拉庄园庄园主留学英国时的照片。</div> 农奴的屋子 新生代 为了来世 沧桑刻在脸上 惊恐 慈眉善目 辛劳一生 纳木错老妪 盼 融化 印记 高度没有止境 建在拉萨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div>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宫殿由白宫和红宫两座宫殿组成。</div><div> 白宫,因外墙是白色而得名,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br><div>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div></div> <p> 摄影、制作:左岸、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图片库签约摄影师;凤凰网签约作者。</p><p> 行程策划:武汉钢城旅行社总经理黄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