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坞公园

李有芹

<p>中坞公园位于海淀区北坞村路东,颐和园西路以南,面积约46公倾。早期为中坞村外围农田。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演变为各类建设占地。2015年启动园外园整体改造工程,拆迁复绿。</p><p> 历史上,该地区地势平坦,又以地下水丰沛闻名。清代时曾为高水湖的一部份。后广植稻米并形成著名的‘京西稻’品种。随水源减少,逐步退化为旱田。区域内曾存在过两个村庄。中坞村形成於明代永乐年间,曾为仃船修船之地。相邻的后窑村为清光绪年间修建颐和园,设置瓦窰,随着瓦工逐渐聚集和定居形成。</p><p> 公园建设,依托历史风貌记忆,追求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与外围田园环境的和谐统一,‘田园景致,柳林溪田’是公园的主要景观特色。借现有地利,登高远眺,一览三山五园景致的观景台;借助原有樱桃园,实現农园一体的游览采摘;借地形特点,形成梯田景观等。</p> <p>因同学的介绍,说中坞公园是观赏油菜花的打卡地,今日天好,过来转转。</p> <p>梯田里的油菜花,不見了踪影。知情者说,15日就收割了,梯田已开始灌水,准备插秧了。等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时日,也许可听到蛙声一片。</p> <p>倒是这里剪影式的雕塑与北坞公园的相一致,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荷风桥</p> <p>快乐的北京人。</p> <p class="ql-block">亭名还挺富诗意——起云亭。</p> <p class="ql-block">今日天好,玉泉山的玉峰塔清晣可見。</p> <p>这个警示牌有点意思,要赏惜花草。而杜秋娘的《金缕衣》,‘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这就不是护花使者的所为了。</p> <p class="ql-block">黄栌开花很别致。</p> <p>这是整个园子的最高处。不知有多高,未見介绍。</p> <p class="ql-block">画图四面亭。</p> <p class="ql-block">带了吃的,喝的,摆好了阵式,准备开餐了。</p> <p>由高处往下拍。</p> <p class="ql-block">寄舟台。</p> <p>马路一侧的白杨树,粗壮高大,少说也有七八十岁了。</p> <p>西门处,有樱桃园可供采摘,离谱的价格(100元/斤,成年人至少要摘两斤),无人问津。</p> <p>西门处,硕果仅存的油菜花,太不起眼了。倒是金黄色的金鸡菊灿灿地开着,抢过了风头。</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去年做的。今年5月12日再去中坞公园,拍了油菜花,再增加几张油菜花的照片。说心里话,見过南方的油菜花,再看这里的,有小巫見大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与其说是来欣赏油菜花,不如说是来看穿着艳丽的女士们摆拍。</p> <p class="ql-block">在田埂上走猫步。</p> <p class="ql-block">拱形桥后是西郊线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見到这种花,学名怪怪的,叫美丽月見草,俗名倒很好听,夜来香。</p> <p class="ql-block">9月3日与李征再一次进入中坞公园。公园又是另一番景象。大部份地块的京西稻即将成熟,少量的刚抽穗。</p> <p class="ql-block">西门附近的稻子刚抽穗。</p> <p class="ql-block">玉簪花盛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