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家大剧院看京剧《赤壁》2012年

济世旧人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恰逢清明小长假,北京一游,来到我们心仪的国家大剧院,正赶上第九轮的第一天上演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早就在一些媒体上读过关于此剧的评论与争论,就想一睹为快。这是一段中国人都能耳熟能详的历史闪烁,京剧早就被盛传,电影《赤壁》也被轰轰烈烈的上映,那么,这一新编的亮点在何处呢?尤其,导演是当今最为著名的大导-张继刚,他是首次涉足京戏啊,又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大剧院戏剧厅上演,无疑,想往,就如同海上七月的风帆一样,被上述多种因素的爱好者强烈的鼓满了。&nbsp;&nbsp;&nbsp;</p><p> &nbsp;晚上7时30分开演,我们提前一个小时就入场了。为了有最佳状态,在咖啡厅喝了一杯咖啡,不仅仅是为了的欣赏大剧院宏伟的风采,更是为了蕴酿充足的情绪,等待大幕的拉开。记得,上一次是在歌剧厅,观看法国歌剧《国王》,但是座位不理想,效果也不好。这次,是买的黄牛的第一排的甲票。稍欠一些身,就可以看到乐池的全部。当然,恢宏的演出也尽收眼底了。&nbsp;&nbsp;&nbsp;当剧场内的灯光转暗时,嘈嘈切切的瑟琶独奏出仿佛十面埋伏的序曲,立刻把人们带入战事的紧张氛围,琵琶的落珠渐缓时,深紫色的大幕缓缓开启,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华美的盛景,竟是传说中的金碧辉煌的铜雀台。只见宫角垂檐,汉朝古韵,只有国家大剧院这种超大舞台,才能有如此气派。汉献帝高座于顶处,两边是玉龙与金凤二桥,下部文臣武将分列左右。挟天子以令诸候的白脸曹操登场,连天子也要欠身相迎。一段西皮唱出曹操的勃勃雄心:俺曹操乱世中马踏蓬蒿,讨董卓平吕布荡涤群枭,追穷寇下江南庭犁穴扫,踏天堑纳四海宇内称豪。</p><p> 可能由于罗贯中的正统思想,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把他当做最大的奸雄,只有在郭沫若的《蔡文姬》中,才为他平反,称颂他平定北方,农耕安居。此剧为北京京剧团演出,唯有曹操这一“净”是由陕西京剧团的王越出演。将一个雄才大奸,演译得唯妙唯肖,大获成功。在曹操的淫威下,汉献帝连连说,下诏,下诏。派出八十三万大军出兵江南。&nbsp;&nbsp;</p><p> 幕间,我认真观察了半圆型乐池里的乐队,指挥是作曲者,共二十人,以民乐为主,京剧伴奏的打鼓佬是第一位的,他是实际的指挥,京胡与京二胡其次,月琴、三弦、大阮、中阮是京剧的必须,又加上笙、竹笛、琵琶、电子琴、唢呐、古筝和西洋乐器的贝斯,打击乐有西洋鼓和中国大鼓。所以音域宽,音色厚,感染力更强,把全剧的气氛烘托得更加生动而丰满。&nbsp;&nbsp;&nbsp;</p><p> 第二幕大幕拉开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简约大气的意境,是江南吴国的窗棂的造型,暗蕴着一场唇枪舌剑。孙吴的文臣武将们为是战是降正争得难分难解,大戏的主角,诸葛亮出场:离江夏一帆风直放柴桑,弃了舟登上岸来至庙堂,要凭我三寸舌驱雾清瘴,说动那吴候他共御强梁。这一场舌战群儒的唱段极为精彩,老生演员张建峰功夫老到醇熟,京剧迷们看了十分过瘾,喝彩声不断。&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第三场的舞美寥寥数笔营造出江南的蕴味,只见青竹婆娑,帘幔轻拂,衬托着英雄美人的情感交织。周瑜身后的屏风不同于传统京戏中的竖向,而是一席横向屏风,上面是黑红相间,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棺郭是同样的花纹,彰显汉朝古风。此剧与传统京剧有所改动,吸取了电影赤壁中小乔的加入与情感纠葛,把曹操诗中的述求,搅动着一代英雄的国是家恨,矛盾更加激化,冲突更显激烈,有旦角的参与也更加好看。扮相俊美,唱腔婉转,舞姿婀娜。那周瑜的演出真是此剧的最大亮点。这位叶派小生,扮相英武俊美,一招一式潇洒大方,嗓音高亢宽亮甜美,文武兼备。令我看得如痴如醉,毫不夸张的讲,这位李宏图表演艺术家,为此剧增色三分!这场叫《结盟定计》,以诸葛与周瑜以火定计为句号。&nbsp;&nbsp;&nbsp;</p><p> 第四场叫泛舟借箭。与传统戏不同的是,不是鲁肃与诸葛同舟取箭,此处没有了周瑜对诸葛的嫉妒与陷害,而是与诸葛同乘一叶小舟,周瑜抚琴,诸葛饮酒,在前台,后部是曹操与一班武将乘高处一艘大船,蒙蒙雾色中,船下是施放的干冰(恕我这种不文艺的词),也是迷雾凄迷。只见这三位枭雄,各怀雄心壮志,同台吟唱,“神州逐鹿,豪杰驰骋,问华夏谁执禹鼎?看今日,风云际会,赤壁鏖兵。大江东去浪千重,多少英雄淘尽,唯有我,千古留名。”这三人的重唱,背唱,独唱,合唱,充分表现了历史舞台上轰轰烈烈的大戏的上演。</p><p> 舞台的调动与对比,巧妙的演译了大战前夕的紧张与松驰,雄霸性与书卷气,曹操高居大船上是一身武元帅打扮,而诸葛与周瑜则是潇洒的文人长衫,上而是汉代花纹,显出仙风道骨,云姿鹤容。这场的舞美很有特点,当表现万箭齐发时,落下一层纱幕,上面是无数支一个方向的箭。&nbsp;&nbsp;</p><p> 第五场是备战借风。传统京剧中,诸葛亮有妖的倾向,而这次是因他了解天文地理与节气,算准了这天的风向。说来,也难为他了,那时也没有气象卫星,自然学问也很了得。他唱到,周公瑾乐鲁子敬且释愁衷,山人我自有那天地神通,你只管安排下硝磺柴苇,三日内包你有浩荡东风。&nbsp;我注意到,服装设计者为诸葛亮设计了多套服装,根据剧情的变化而更换。更显出那仙风道骨,羽扇纶巾。他的服装比传统的要长很多,拖地飘逸,而不像老剧中只是八卦道袍。&nbsp;&nbsp; </p><p> 第六场是全剧的高潮,火烧赤壁。故事情节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加入了女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来参战,小乔与诸女眷也都武装上阵,武艺高强。可能也受了电影赤壁的启发吧,总之,增加了此色彩。CZ说,美中不足的是,火烧战船,应该有火光冲天的舞台效果,此处,显得薄弱了些。这一场表现战事激烈的是一段中国鼓的敲击独奏,这个击鼓者叫张秋月,一位短发的女子,一袭黑装,奋力击大鼓时,低着头,只见到中分柔顺的头发随着鼓点节奏酣畅淋沥的抖动,领口上一圈闪光的亮片与鼓声同时闪耀,真称得上擂鼓助阵了,比当年的梁红玉不知怎样?观众情不自尽的报以热烈的掌声。&nbsp;&nbsp;尾声,甚是意味深长。当战火与硝烟散去,历史大剧的高潮消退,舞台上的大半面积是褚红色的崖壁,孔明立于崖上,手执鹅毛扇,感慨战争带来的死亡与残酷。从乐池中传来吟唱者的歌唱:故垒西边烟尘远,赤壁排空浪如山,多少英雄浪淘尽,万古长新是河山。孔明乘一叶小舟驶出人们的视线。至此,美仑美奂的大剧落幕了,我们意犹未尽的希望再次看到艺术家们的谢幕,竟未如愿以偿。只得走出头顶上水波鳞鳞的大剧院了。</p><p> 这也是我们清明小长假的重头戏了。这部剧中,省略了蒋干盗书,苦肉计等章节,也没有后面的捉放曹,而是增加了小乔和孙尚香旦角的戏份,使全剧更加紧凑与生动,不失为一种尝试。&nbsp;&nbsp;&nbsp;&nbsp;</p><p> &nbsp;&nbsp;我对三国文化一向非常有兴趣,小学时就读过不少三国演义的小人书,长大后,三国演义那部书读过若干次,连外史诸葛亮招亲都看过,京戏失空斩,捉放曹、龙凤呈祥了,不知看过多少遍,吴宇森的赤壁上、下两部都是在影院里正式看的,与三国有关的地方也去过不少,三顾茅庐的河南南阳,刘备招亲的镇江甘露寺,刘备建都的成都武候祠,关云长首级的埋葬地洛阳关林,宜昌长江边上的张飞擂鼓处,岳阳楼边小乔的香冢,洞庭湖上东吴水军操练地,合肥曹操的逍遥津,那一年去武汉,特意去了黄冈的文赤壁,希望有一天再去访一回武赤壁,再访与那部历史大剧上演时有关的故地,凭吊风云变幻的瞬间与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