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永定门广场

老吴

<p>  <b style="font-size: 20px;">永定门城楼是2004年重建的,同时还修建了北广场,2009年在城楼南面修建了南广场,形成了以永定门城楼为中心的南起南二环路北到南纬路(天坛公园西门)的長一公里多的永定门广场。</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据史料记载,明在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时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城市的中轴线南起正阳门经皇宫北抵钟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开始增建外城,兴建了永定门,其名寓意”永远安定“。城楼是座绿琉璃剪边灰筒瓦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五间24米,进深三间10.5米。1554年又增建了瓮城,它东西宽42米南北深36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外城建成,总长28里,共有7座城门,这时中轴线就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长达16里。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建瓮城同时增建了箭楼,面阔三间12.8米进深一间6.7米,单檐歇山顶灰瓦,城台下有单孔券门。</b></p><p><b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开始拆除瓮城城墙,1957年又拆除了永定门城楼和箭门,至此永定门全部被拆除。后来“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保留下来的仅有正阳门城门、箭楼和德胜门箭楼,外城7座城门无一遗存。</b></p><p><b style="font-size: 20px;"> 2004年复建的永定门城楼城台东西长31.4米,南北宽16.96米,高8米,城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城楼(脊)总高26.04米,比原来的城楼要小些,但它是16座老城门中唯一被复建的城楼,但是原来的瓮城和箭楼没有重建。</b></p> <p>老的永定门城楼(网摘照片)</p> <p>灯光秀(网摘照片)</p> <p><b>  </b><b style="font-size: 20px;">永定门南广场是2009年9月完工建成的。广场南紧邻南二环路,它跨越南护城河和南二环路,是用長120米宽69米的大型桥梁蓋板覆盖而成,并以此为主体兴建了2.2万平方米的广场。现在南广场已全部封闭施工,听说明年7月才能再开放。</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广场西南角有个燕墩,传说元明两代京城有”五镇”之说,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在此建烽火台以应之。这座墩台在元代时是个土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修外城时才包砌以磚。现在台上有一座石碑,高8米,碑上镌刻有乾隆十八年(1753)用汉、满文书写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墩台下可拾阶而上,但是不开放,没有看到碑文。</b></p><p><br></p><p><br></p> <p>南广场跨越南二环和护城河</p> <p>永定门</p> <p>门洞上方的石匾是根据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始建时的原石匾复制的</p> <p>(网摘照片)</p> <p>燕墩</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永定门北广场建于2004年,南起城楼北至南纬路(天坛公园西门),長1000余米,是个带状公园,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广场中轴线上有新修的御道,两侧部分路段还复建了原来的石板路。中轴线东侧是天坛公园西侧是先农坛。城楼南侧有一座中华昆仑玉,它取自海拔4300米的昆仑山上,重30吨。中间步道两侧种植许多花草树木,是休闲、健身、休息的好地方。</b></p> <p>中华昆仑玉</p> <p>红门处是先农坛,但门后院内是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保留下来的先农坛已辟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p> <p>佑圣寺,现在是保洁员休息的地方</p> <p>铜制龙首里程星</p> <p> (2020/5/13游,5/20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