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2020年5月Ⅰ9日是中国第十个旅游日,我信步来到了千古名园一一绛守居园池。</p><p> 我与园池结缘是从l958年上初中开始,至今己有六十多年了。、、、</p><p> 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对园池怀着深厚的感情。</p><p> 到园池怀古思旧是我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p> <p><br></p><p> 这个从古城韩家巷抢救下来的门楼,又一次欢迎我的到来!</p> <p><br></p><p> 一进门就看到了熟悉的皂角树,今年雨水好,枝繁叶茂,皂角累累!</p><p> 我们小时候妈妈就是用它洗衣服的,其中的褐色小硬核还是我们儿时的心爱玩具。</p> <p><br></p><p> 今日西花园中最夺目的花卉当属洄涟池北的蔷薇花了!</p> <p>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绛州太守樊宗师在千古奇文《绛守居园池记》中描述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萝蔷翠蔓红刺相拂缀"</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就是如此吗?</span></p> <p> 园中的石榴花红的可爱!</p> <p><br></p><p> 明代绛州太守李文洁书写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动与天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镶嵌在洄涟池的北岸,池内是"小荷才露尖尖叶"!</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洄涟亭</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是绛守居园池内唯一现存的与樊老夫子奇文中能对得上号的古代建筑物,也是整个园池的代表性建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山西省著名书法家徐文达题写了匾额,可惜出现了别字。</span></p> <p><br></p><p> 这座石兽雕刻的维妙维俏,它在此砖台阶旁不知守侯了多少朝代,岁月让它变得斑斑驳驳。我只记得我们上学时每天去食堂吃饭都要经过它的身旁!</p> <p><br></p><p> 这是樊宗师文中描写的<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子午梁贯"</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它把园池分为东西两部分。</span></p> <p><br></p><p> 子午梁的北端紧连着"嘉禾楼"又名"静观楼",这是一座明代建筑。</p><p> 我们在新绛中学的学生却习惯称它为"音乐楼",因为我们上中学时全校各班轮流在此上音乐课,还配有脚踏的风琴,在此环境中伴着琴声唱歌是多么惬意!</p> <p><br></p><p>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复修的"苍塘",原来只留有一座砖拱小桥和石础。</p> <p><br></p><p> 这是修复后的"拙亭"它拙得可爱!</p> <p><br></p><p> 正往回走时我见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县化肥厂的同事赵天才,真是喜出忘外!</p> <p><br></p><p> 赵天才是一个心灵手巧的木工,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全家都记得在那一贫如洗的年代,是他利用休息时间亲手为我家先后打造了"大衣柜""写字台""五斗橱"和"简易沙发"。</p> <p><br></p><p>我们在这座清代遗留的六角砖壁前合影留念!</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谢谢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