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术正名

杨明字戴铭 成都

<p>为数术正名 </p><p><br></p><p>2009-02-11 11:13 阅读(119)评论(0)</p><p><br></p><p>一进入中国重点大学--山东大学及其周易研究中心,首家授与中国古典哲学与易学博士的学科教学之地(当然要深研易卦、易断〈含纳甲六爻法〉),就会感到学易、研易的学风非常浓厚.而较之山大,武大,其它文理工大学和社会市井,终也摆脱不了社会上偏执人们投予的不屑目光,并对易与数术赋以封建迷信的范畴阴影.</p><p>一提数术,学友可能误以为又来了一个看卦、算命的.实际上偏见比谎言更荒谬!</p><p>数术,亦称术数(称数术更早),这里指用易理,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数理来推断社会与人事的变化和发展趋向的方法.数,是指宇宙及人事的生灭规则;术,就是方法、技巧。</p><p>数术,即以易理,辩证哲理,以河图、河书,太极与阴阳五行思想,观察自然界变化的客观规律,以感知、推断与预测发展结果的操作方法.这就是数术的定义!它是从实践中形成的.变易是绝对的,不易是相对的,而简易正是国人传统从整体认识自然界变化规律的科学理念.引用中青年周易研究学者张津来先生一句话:“天下不唯物,天下不唯心,天下只唯易.易者,流变不居而又自在自为之主宰者也(《执象乾坤》讲周易时之文).”</p><p>《大六壬》研究学者陈启智先生《术数学新释__读《大六壬》(发文在易学大家刘大钧先生主编之《象数易学研究》)中写到:“术数学将一切事物都约化统一为象数符号,使自然与人事所具备的象数与天时流行的干支象数相遇合,便展现出千变万化而又有一定之则的运程及结果.自古以来,占筮或数术无论作为预测军国大事的参考,还是作为知人知天的手殷,一直流行和发展着.”并认为原始卜筮的产生实根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与人事的观察经验,并从而得出两者密切关联的认识.“一自然现象引发另一自然现象,以及对人事活动的影响经反复出现后,便可据以直观地推断其结果,前提便是须有某一迹象出现.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竟直接通过人为手段去取得这种象,以替代自然而产生的迹象,然后据以推断人事活动与自然灾变的结果,这就是最初的卜筮.”这是人类行为的一次难能可贵的飞跃.说它难能而可贵,卜筮是靠人为而不靠天启;这与一切托上天、拜神灵徒然无益相比,这是以自己为主,通过自己力量自为的手段来认知自然,知天、知人,是主导意识的觉醒.</p><p>中国文化的起点,一上来便有摆脱蒙昧,直接走向人文的趋向,先民崇拜的对象是天体星辰、五行元素、阴阳节候,全是客观存在,且内化为知识,随着观物取象,由象生数而奠定象数易学的最初基础,这是何等伟大!</p><p>杜预说:“象、数相因而生,然后有占”,“究易象数之理者,即可谓之象数学,而尚其占者,则谓之数术.然则象数学是数术之原理、学理,而数术是象数之应用方法.”(陈先生语)至汉代,结合天人感应学说,产生了一个以阴阳进退、五行生克、奇偶之数、爻象卦气、纳甲星象等说易,并用以占侯解释阴阳灾变的象数学派,六爻占法采用八宫世应、纳甲之法与月令日辰相参合以断吉凶遂成数术学之大宗.</p><p>进入现代,已故数术学大家陈维辉先生写出《中国数术学纲要》受到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及卫生部中医司专家的肯定与推崇.顾老说:“陈子维辉...凡天文、舆地、医术、音律,卜筮及出土文物诸方面,无不研究而系统序述之,务蕲达于贯通之境,以供作中国科学史之准备...陈子...他时成就之钜,宁有涯量.因书此以励之,愿勿以不知者之妄议,而自弛此伟愿也.”当今研易者,思之、效之!</p><p>《周易.系辞》说:易者,象也.彖者,言乎象者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并指出,圣有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可见《周易》作者将易升阶传后过程中,经文王、周公在撰卦爻辞时,正是保持了古三代圣人及夏、商先人观象系辞内容,又将适合于文王奠定建周基业和武王建周历史的卦、爻以象著史,“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隐密又公开地升阶旧易,形成了新易__《周易》!以上写法,我用到了搜狐网博客周易通话天下的研究成果,并以此讲授给学友和入门弟子.</p><p>自春秋战国起,经两汉、魏晋、隋唐、宋明诸儒至清和近、现代易家、易者,他们在注《周易和传解卦之术时都依据卦象.孔子以象写易传,王弼也“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而朱熹、来之德等,更讲究卦象而训诂解易.特别是近代尚秉和及现今刘大钧先生更是在象数易学研究中首屈一指,成为崇易、学易、研究易学与中国古典哲学人们的楷模!刘大钧先生是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周易博士生导师.一九九二年为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全译丛书》撰写《易经全译》并作序言,对《易》象作了全面介绍.这本《易经全译》参考马王堆出土帛书《易经》,对照汉魏古本将东汉或魏晋失传的古《易》之旨及个别卦爻之辞确有错讹与遗失字句进行了订正和翻译,使之成为可靠的原意今本.今天研究象数和卦爻辞应以此书为据方切(书有《易经》原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