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百年古镇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

大禹

<p> </p><p> 在中国东北大地上,有一条<b>“T”</b>字形铁路,穿山越岭,跨江衔海,史称“中东铁路”,全长2489公里,其沿线保留了上千座俄国人设计,利用中国人工、材料建设的火车站舍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建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遗存群体,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b>“中东铁路建筑群”。</b></p><p><br></p><p> 横道河子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是滨绥线上的一个小站,一百多年前因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兴起,它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绥满铁路修建之时,当时中东铁路要穿过张广才岭,而横道河子路段是施工中的一大难点。于是,大批的俄国工程专家和技术人员就云集这里,横道河子就成了铁路施工的指挥和技术指导中心。</p><p> 名不经传的横道河子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聚集了数万劳工,得益于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发展,随之俄国人相应地建起了办公楼、住宅,还有每到一地都要建的教堂,在沙皇经营中东铁路至日伪时期这里一直是军政机关所在地,所以很多外国人在这里开办工厂,当时商贾云集、货铺林立索有“花园城镇”的美誉。</p><p><br></p><p> 远眺横道河子小镇</p> <p><br></p><p> 小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建筑,完全是俄罗斯乡间别墅的布局。</p><p><br></p> <p>  </p><p> 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当地居民称喇嘛台)国家重点保护单位。</p><p> 1902年修建全木制结构的“圣母进堂教堂”。该建筑平面为十字形,是全国唯一的木制约金斯克教堂主体面积614平方米,教堂完全使用木材卡、嵌、镶、雕建成。东南各有一门厅,西北、西南各有一忏悔室,教堂内当时设唱诗班和诵经班,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彩色画、画像等。教堂南侧有一钟楼,当时共有1口大钟,2口中号钟、32口小钟,这些钟有的用手拉,有的用脚踩,敲钟时声音传的很远。俄国人当时建造这座教堂有两重意义,第一做教堂用,第二做学校用,有中国和俄国儿童在此读书。室内可容纳500名信徒进行宗教活动,曾一度成为西起石头砬子、亚布力乃至哈尔滨,东到海林、铁岭河一带东正教的活动中心。</p><p><br></p> <p><br></p><p> 右侧碑文:</p><p><b> 中东铁路建筑群圣母进堂教堂</b></p><p> 左侧碑文:</p><p><b style="font-size: 18px;"> 侵华日军在海林授降地遗址</b></p><p><b style="font-size: 18px;"> </b></p><p> 1918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乌曼斯基曾来到横道河子,宣传十月革命。1926年,七里地村正式成立了牡丹江一带最早的中共党支部。1945年8月13日,苏红军第26军军长斯克沃佐夫中将带领苏联红军解放牡丹江并乘胜追击,在横道河子堵住包围了日军,迫使日关东军第五军军团长及所部四名中将师团长率部投降,苏联红军在横道河子小镇的“圣母进堂教堂”主持了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从这天起,小镇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为东北大地上最早的解放区之一。</p><p><br></p> <p><br></p><p> 2016年的秋天,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来到横道河子,他对教堂的建筑乃至保护完整赞不绝口。</p><p><br></p> <p><b> </b></p><p><b> 蒸汽机机车库</b>(国家重点保护单位)</p><p><br></p><p> 横道河子机车库于1903年建成,位于横道河子镇北,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机车库面积2160平方米。横道河子站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的中心站,又是通向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p><p><br></p><p> 机车库整个建筑平面成扇形,就像拉开了的手风琴形状的机车库是那时的经典建筑,共有15个车库门并列组成,每一个库门为一个单位,离车库30米远的调转机车盘,用15条铁轨通向这15扇拱圆形库门。车库门造型美观,砖墙铁瓦,建筑风格独特,气势颇为壮观,从1号库门开始, 机车库就像一把打开的小扇,15个并列的停车位象扇面,小扇的轴心就是当时调转机车头的大转盘。大转盘伸向每一扇库门的铁轨就是扇骨。大转盘转动,调动各停车位上的机车出入车库。这种"三位一体"的完美组合,体现了独具匠心的设计。当年曾是万箭齐发的蓄势之状,当15辆机车并排而立升起漫天弥散的浓雾那一刻,必是最宏伟壮观的工业奇迹!</p><p><br></p><p><br></p> <p><br></p><p> 1903年7月,中东铁 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日俄战争(1904 年)后,沙俄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p><p> 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方铁路,简 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长春以北段由中苏共同经营。</p><p> 1935年3月,苏联把中苏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作价卖给了日本。1945年8月,中东铁路改称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1952年12月31日,结束中苏共管,中东铁路完全由中国收回,归中国所有。</p><p> 由于建筑坚固、设计科学、布局合理,横道河子机车库自建成以来一直使用到1990年。随着蒸汽机车被内燃机车所淘汰逐渐退出舞台,这个机车库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p> 注:左侧大烟囱处建筑现为“西北歌王”王洛宾纪念馆。</p><p><br></p> <p><br></p><p> 横道河子中东铁路机库遗址是当年修建中东铁路的历史见证,是中东铁路重要的遗址遗迹。它不仅是中国近代九大工业遗迹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p><p> “横道河子镇机车库抢救性保护设计工程”在阿联酋的迪拜市获得了“2018 世界不动产联盟国际卓越建设奖”的文化遗产类金奖。是首个获得该类别金奖的中国大陆地区参赛作品。</p><p>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有一场戏,专门是在老机库内拍摄的。老机车库的身影更时不时地出现在许多时尚杂志的大片里,引领新一轮的时尚风潮,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跑到这里复古与凭吊,他们踩着老铁轨与道板,将岁月的年轮一页一页地翻过去……</p><p><br></p><p><br></p> <p>  </p><p> 如今,机车库已经重新修缮,当地政府将其改造成了一个铁路博物馆,机车库厚实的墙壁,俨然还能感受百年前这个小镇繁忙的场面。后人也只能在这个博物馆里看到当年珍贵的照片、品读整个横道河子的铁路历史,感慨一座小镇的百年沧桑。</p><p><br></p> <p>  </p><p><b> 铁路大白楼</b>(国家重点保护单位)</p><p><br></p><p> 顺着机车库西北行二三百米,是当地人极力推荐的网红打卡地铁路“大白楼”,大白楼和小镇的其他古建筑一样,都是金黄色的外身,白色横条穿行其间点缀。建于1903年,砖瓦结构,建筑面积1038平方米,典型的俄罗斯建筑,东侧3层,西侧两层,前后各有四个阳台,4个老虎窗,有两处弧形的女儿墙,东侧一层为半地下室,该建筑原为俄方专家、技术人员的办公楼及高级技术人员的居住地。也是在横道河子修建中东铁路时期最高级的住宅, 解放后用于铁路职工住宅。</p><p><br></p><p> 大白楼地势较高,当年四周丛林密布,环境清幽,而今它依然在高处凝望着横道河子,凝望着山川与河流,像是守护一个坚定的信念。</p><p><br></p> <p><br></p><p> 暖窖</p><p> 砂石建筑, 沙皇时期所建,坐落于大白楼门前十米处,冬暖夏凉,用于冷藏啤酒和冬季储藏食物,现已废弃成为居民堆放杂物的棚子。</p><p><br></p> <p><br></p><p><b> 铁路治安所驻地</b>(国家重点保护单位)</p><p><br></p><p> 地理坐标东经129°04′,北纬44°61′,海拔在500米,面积344平方米。该驻地是一典型的俄式建筑,双坡屋顶,石砌抱角,二层楼房,一侧有外入式地下室(日伪时期设为水牢)。</p><p> 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俄国人为加强对铁路沿线和本地的治安专设的机构。驻地建在位于镇内较高的台地上,是控制和观察全镇百姓进山的瞭望据点。1921年,俄国人在阿城至绥芬河沿线设立东省特别区第三区,横道河子警察署分管铁路沿线和本镇所在地的治安任务,隶属东省特别警察管理处领导。</p><p> 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加强殖民主义的统治,将原横道河子警察署变为横道河子警备队专政机关,在周围新设了狼狗圈、水牢、马棚等建筑。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强化法西斯的统治。</p><p><br></p> <p><br></p><p> 侧门入地下室日伪时期设置的水牢</p><p><br></p> <p><br></p><p> 1945年8月光复后,回到人民手中,改为铁路职工住宅,后被用做铁路子弟学校、木器厂、矿泉水厂等。</p><p> 如今是: 黑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p><p> 黑龙江省当代艺术研究院一一横道河子创作中心 </p><p> 黑龙江省漫画馆</p><p> 黑龙江省龙台文化艺术交流中心</p><p><br></p> <p><br></p><p> 中东铁路木屋(国家重点保护单位)</p><p><br></p><p> 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沙俄强迫清政府获得在东北铺建中东铁路权, 横道河子中东铁路木屋建于位于海林市横道河子镇北,现301国道西侧路基下面,为一排四栋783平方米,原木木楞房结构外丁木板,俄罗斯式建筑的木房。木屋是当地优质木材建造的俄式房屋,外观给人以一种美观大方冬暖夏凉的感觉,结构卯榫间非常严密,雕刻工艺也较为少见。木屋的前后左右均为铁路住宅,该木屋起初供中东铁路东段筑路指挥中心使用,居住办公者为工程技术人员,俄国人迁走后,一度为横道河子铁路管理机关所用,后改为铁路职工住宅。</p><p> </p><p> 百年前俄罗斯在横道河子修建许多住房,目前这些百年俄罗斯建筑正在验证横道河子曾经的辉煌。这些纯粹的俄式古典建筑,就是在今天的俄罗斯也很难见到。</p><p><br></p> <p><br></p><p> 5月4日清晨,开始采风的第一天下起了雨夹雪,这给横道河子小镇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p><p><br></p> <p>  </p><p> 横道河子镇是我国30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也是东北三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p><p><br></p> <p><br></p><p> </p><p> 横道河子机务公寓旧址(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p> 横道河子机务公寓旧址,为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组成部分之一,位于横道河子镇学宇路127号,机车库院内,建于1900~1935年,建筑南北长21.25米,东西宽11.3米,高9.5米,建筑面积为480.25平方米,砖石结构,二层。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用中东铁路时建造的司乘人员休息公寓,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p><p><br></p> <p><br></p><p> 王洛宾纪念馆</p><p> 也许你听说过这个因中东铁路而诞生的小镇,但你知道"西北歌王”王洛宾16岁时曾经是横道河子车站上打着小旗迎送列车的连接工,他在这里生活了3年多。而他的音乐起步就是在横道河子!</p><p><br></p><p> 王洛宾纪念馆就建在老机车库院内,1913年12月28日,王洛宾生于北京一个油画匠家庭,爷爷是京城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匠,还非常喜欢音乐,组织家庭乐队自娱自乐。父亲王德桢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在家庭的影响下,王洛宾自幼喜好音乐。1928年7月,青春懵懂的王洛宾经人介绍来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镇横道河子镇当了一名铁路工人,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和他们成为了一辈子的知己,也是在这里他成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支乐队,并通过音乐传播积极向上,发愤图强的思想奠定了中西结合生动优美的音乐风格。</p><p><br></p><p> 纪念馆的墙上有一段王洛宾的感言:“横道河子是我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秋天很美,冬天风很大……住在俄罗斯民房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畅所欲言,聊音乐,谈理想,他们对我帮助很大……我学会了俄语,接触了外国民族音乐……极大丰富了我的音乐视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横道河子站无比的眷恋之情。可以说横道河子是王洛宾成为享誉世界音乐巨人的摇篮。</p><p><br></p><p> 王洛宾先生拥有一个强健的、壮大的、完善的人格世界,有一个跨越地理界限的开放的心灵,有一种对人类美好感情的真挚的永恒的爱,王洛宾先生是一个以四海为家的人,是一个把整个世界看作异国他乡的人。</p><p><br></p> <p><br></p><p> 铁路服务所</p><p> 东山街14号建筑,此建筑砖石结构,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铁路服务处所。</p><p><br></p> <p>  </p><p> 铁路员工浴池 </p><p> 东山街16号建筑,为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组成部分之一,建于1900年至1935年,建筑东西长32.5米,南北宽12.35米,高7米,建筑面积401.38平方米,砖石结构。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是建造的员工浴池,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p><p><br></p> <p><br></p><p> 铁路俱乐部</p><p> 该建筑建筑于1900~1935年,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铁路俱乐部,听当地的老人讲,里面当时的座椅非常豪华,还有大戏台,我从围板的板樟子钻进去,想看看他曾经的繁华,可惜只感看到是他的哀怨而孤寂的一幕,曾经是横道河子具有代表性俄式建筑历经磨难与沧桑,已经变得破败不堪……如今是一家已经歇业的白酒厂。</p><p><br></p><p><br></p> <p><br></p><p> 铁路娱乐所</p><p> 闰土巷12号建筑,建于1900年至1935年建筑东西长13.85米,南北宽7.85米。高6.5米,建筑面积180.72米,砖木结构。是俄国人在经中国境内修筑中东铁路和运营时的铁路娱乐场所。</p><p><br></p> <p> </p><p> </p><p> </p><p> 横道河子火车站</p><p> 横道河子火车站始建于1901年,二战后,从1945年8月14日起,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统称为中国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1952年9月15日中长铁路及该铁路全部财产无偿交给中国。</p><p><br></p> <p><br></p><p> 铁道和301国道穿镇而过</p> <p><br></p><p> 1897年,东清铁路在东宁县三岔口建起了一条横跨边界的路基,作为清东铁路的开工奠基。从此东清铁路破土开工,以哈尔滨为中心,沿东、西、南开始施工,到1903年全线运营通车,在东三省境内形成“丁”字,全长2489公里。</p><p><br></p> <p><br></p><p> HD一1号建筑</p><p> 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1号建筑,此建筑的主人看到我拍此建筑说拍100多岁的老建筑此建筑必须拍,因为它是我们横道河子小镇文物保护1号建筑。<b>于是我从1号文物保护建筑依次往下拍,从东拍到西。</b></p><p><b></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r></p><p> HD一3号建筑</p><p> 8年前被个人买下正在装修中,将打造小镇一流的俄式民宿,不久的将来即将开业。</p><p><br></p><p><br></p> <p><br></p><p> 酒窖</p><p> 这个酒窖位于横道3号建筑左侧10米处,说是当年是两座精美漂亮的俄式原木木楞木屋,一场大火烧为灰尽,只剩下两座地基了,现在3号建筑的主人利用原地基改造成酒窖了。</p><p><br></p> <p><br></p><p> 俄式7号木屋</p><p> 位于横道镇水满路17号建于1900年至1935年,建筑东西长17.3米,南北宽13.65米,高6米,建筑面积236.15平方米,木结构,雕刻工艺精美,冬暖夏凉,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住宅,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p><p><br></p> <p><br></p><p> 邮电路29号建筑</p><p> 建筑于1900年~1935年,东西长12.85,南北宽10.8米,高9米,建筑面积212.14,砖木结构,两层。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建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住宅,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p><p><br></p> <p><br></p><p> 铁路卫生所</p><p> 该建筑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是铁路卫生所,现为中国横道河子油画村,内设俄罗斯油画展厅,中国油画展厅和油画家创作室。开馆时间早8:30闭馆时间晚4:30。</p><p><br></p> <p><br></p><p> 铁路服务所HD-6号建</p><p> 邮电路13号建筑该建筑建于1900~1935年,建筑东西长23.30米,南北宽7.8米。高5.5米,建筑面积181.74平方米,钻石结构。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建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铁路服务所,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p><p><br></p> <p><br></p><p> 邮电路21号建筑,建于1900年至1935年,建筑东西长14.5米,南北宽10米,高13米,建筑面积291平米,砖木结构,两层原是俄回人在中国境内修建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住宅。</p><p><br></p> <p><br></p><p><b> 修整过的俄式老建筑</b></p><p> 修整过的俄式老建筑在阳光照射下别有风情。</p><p> 横道河子镇老房子部分保留完整,不仅有北国风情,更具欧陆风光,是俄罗斯建筑和中东铁路的交叉产物,是中俄文化相互浸染的结晶。</p><p><br></p> <p><br></p><p> 俄式民居</p><p> 位于模道河子镇佛山路70号,建于1900年至1935年,建筑为两栋单体建筑,砖木结构总面积471.25平方米。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住宅。</p><p><br></p> <p><br></p><p> 此建筑位于横道河子镇铁路治安所驻地东150米东山角下,海拔500多米是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建筑群地处最高的建筑。是当年圣母进堂教堂设计者的住处。</p><p><br></p><p> 站在这里展望小镇全景时有种时空倒流的感觉。</p><p><br></p> <p>  </p><p> 老房子的今昔</p><p> 由于岁月更迭,时代变迁,部分建筑己废弃,或者被城镇化吞噬。</p><p> 残缺的门窗,掉落的墙泥,斑驳的壁色,干枯的树枝。尽管眼前凄凉,凋零、破败不堪,满目荒芜,但仍能感觉到它当年的繁盛景象。</p><p><br></p> <p> </p><p> U字形老宅</p><p> 拍照的同时不禁赞叹这些建筑的精美,简直就是一组精湛的艺术品, 又不仅被这满目疮痍、千疮百孔而叹息……</p><p><br></p> <p>  </p><p> 油画村</p><p> 从上个世纪五十代开始,就不断有独具慧眼的画家踏进这个小镇。近年海林市在小镇里专门为各地来的画家建立了中国横道河子油画村,现已建有大型展厅4个,画家创作室23间,画家宿舍13间,可同时接纳100名画家入驻创作,挂牌入驻知名画家达100多名,成为鲁迅美术学院等7所高校美术实训基地。</p><p><br></p><p><br></p> <p>  </p><p> 铁路供水所</p><p> 在停车场附近,是一处漂亮的俄罗斯小木屋,当时是铁路的供水所,建于1900年,现在是俄罗斯后裔田牧明先生的"牧明跟艺"树根艺术创作室。田先生49岁就放弃了铁路工作,4000元钱买下这座小木屋,专门从事他酷爱的根雕艺术创作。中国艺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曾为其题名“牧明根艺"。</p><p> 相传田先生的这座房子是专为一位俄国女设计师而建的,这座褐色的小屋柔和而又有张力,色彩更加温婉。当地人说,女主人屋前有一口甘甜的井,她经常用甘泉周济四周乡邻,一时传为佳话。令人惊奇的是屋子里竟然保留了从前的壁炉和地窖,壁炉颜色光鲜,地窖是用来冷藏啤酒和食物的。他的根雕创作工作室里也是收藏了各国的工具,井然有序,作品抽象而又有生命力,他说他想将那些没有的树根“化腐朽为神奇”。</p><p><br></p> <p><br></p><p> HD一7建筑</p> <p><br></p><p> 邮电路29号 HD一12建筑</p><p><br></p> <p><br></p><p> 1903文化传播 </p><p>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实习实践基地</p><p>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学实习基地</p><p><br></p><p><br></p> <p><br></p><p> 邮电路11号建筑</p><p> 该建筑建于1902年,东西宽7.9米,南北长23.60米建筑面积186.44平方米,是俄国修建中东铁路时专家的住所。1918年俄国人乌曼斯基曾居住此地。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什尔维克党, 现为尚儒美术馆和绘画室。</p><p><br></p> <p><br></p><p> 油画一条街的停车场</p><p><br></p> <p><br></p><p> 俄罗斯老街</p><p> 是牡丹江地区唯一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俄式建筑群,这里有俄式建筑50多栋,均为1903-1904年间修筑中东铁路时所建,其中代表性建筑为东正教堂(全木结构)和中东铁路机车库。在解放前这里是军政中心战略要地,交通要塞,横道河子在那时获得了花园城镇的美誉,这里的遗迹有着珍贵的历史见证价值。 </p><p><br></p> <p><br></p><p> 山弯路11号HD一23号建筑</p><p> 建于1900年-1935年。砖木结构,东西长15.58,南北快12.25,高6.5米,建筑面积190.86平方米,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住宅。</p><p><br></p> <p><br></p><p> 学宇路78号建筑</p><p> 1900 年一1935年,建筑面积南北长12.75米。东西宽11.42米,高6.5米,建筑面积145.38平方米。砖木结构。原是德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营中东铁路时建造的住宅,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p> <p><br></p><p> 雕刻精美原汁原味的老烟囱</p> <p><br></p><p> 俄罗斯住宅最大的特点是墙厚,有的墙能达到一米厚,门高,窗窄,这样的设计是就东北天气寒冷,能起到冬暖夏凉作用,地上大多铺的是原木木板,又宽又长又厚。有地窖,冬天放白菜土豆和萝卜,夏天放啤酒汽水和果蔬等。</p><p><br></p> <p><br></p><p> 俄罗斯老街一角</p><p><br></p> <p><br></p><p> 塔山巷7-2号建筑 HD一83号建筑</p><p> 该建筑建于1900年至1935年,建筑南北长33.1米,东西宽9.6米,高5.75米,建筑面积317.76平方米,砖木结构。原是俄国人在中国境内修筑和运用中东铁路时建造的住宅,是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p><p><br></p><p><br></p><p><br></p> <p><br></p><p> 院落和建筑都荒芜着</p><p><br></p> <p>  </p><p> 振兴路25号</p><p> 振兴路25号偶遇俄罗斯后裔伊万,伊万是电影演员,曾拍过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他热情的邀请我们去到他家做客,还送给我们礼物万圣彩蛋作纪念,在他家众多影视剧照片中发现了三张极为珍贵的老照片儿。</p><p><br></p><p><br></p> <p>  </p><p><b> 1902横道河子圣母进堂教堂</b></p><p><b> 1901年横道河子站全貌</b></p><p><b> 1903年横道机车库全貌</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b></p> <p><br></p><p> 振兴路100号</p><p> 振兴路100号是一家新开的俄式民宿,很有老苏联人家的味道。有三个套房,优雅舒适温馨,还有一些中东铁路珍品的展示。这里将是横道河子的又一旅游亮点。</p><p><br></p> <p><br></p><p> 真的希望小镇能够打造更多符合小镇历史文化气质的民宿,能够让人停下脚步,静心的在这里住上几日,更好的感受小镇风情。</p><p><br></p> <p><br></p><p> 古井</p><p> 100号主人介绍这是一个口沙皇时期的古井,她接手100号的时古井已经被填死,接手后又重新的清理了一下,井水清澈甘甜。</p><p><br></p> <p><br></p><p> 客房内部</p> <p><br></p><p> HD一81号建筑俗称28家子 </p><p> 小镇西侧,发现了一处俄式老房子,打听当地人他们称为“28家子”,细数确实是28户门斗 ,是中东铁路最长的建筑,解放后用于哈尔滨市铁路技工学校,后改为铁路职工住宅。</p><p><br></p> <p><br></p><p> 俄式石头房子</p><p> 和28家子相连的是一座石头结构的当地人叫他石头房子的建筑。</p><p><br></p><p><br></p> <p>  </p><p> 米黄色,是中东铁路沿线建筑群的主流色彩。在天寒地冻的东北,皑皑白雪中除了少许苍松翠柏等常绿植物外,更需要视觉中多些美感和暖意的点缀。建筑外部米黄色的运用,充分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气氛,以对比和互补的方式呼应了寒冷凋敝的冬季景观。</p><p><br></p><p><br></p> <p><br></p><p> 近年来曾经在此生活过的俄罗斯后裔纷纷来祭祖寻跟,参观旅游。小镇上独特俄罗斯文化资源,使横道河子在中俄两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p><p><br></p> <p> </p><p> 小镇还有一个俄国人起的名字——“五恰斯”:在中东铁路设计中,自绥芬河到横道河子是第五站,行程又刚好为5个小时,汉语“小时”被俄文音译为“恰斯”,所以当时小镇被叫做“五恰斯”。</p><p><br></p> <p>  </p><p> 横道河子,因早年有一条南北道路和一条河流横穿小镇故名“横道河子”,隶属于黑龙江海林市管辖,距省会哈尔滨4个小时火车行程。这是一座百年古镇,有1901年至1905年建成的俄式风格建筑近200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上世纪的俄国文化脉络。</p><p><br></p><p> 目前,小镇上现存有256栋俄式古建筑,其中有5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俄风浓郁的建筑构成了一座完整的历史风貌区。 今日的横道河子镇不但陆续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访考察,更成为旅游者、摄影家以及绘画爱好者经常光顾的“网红”圣地,吸引着大批游客来访。</p><p><br></p> <p><br></p><p> 感谢这次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古建筑群”采风中日夜陪伴我的姐妹</p><p><br></p> <p><br></p><p> 横道河子,这座迷人的小镇,这座上帝的后花园,现居住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大都已经外出,它会逐渐随着时间而衰老还是会得到新的发展我们无法得知。但是这座中西结合的百年古镇,它的风韵犹存,它依然静静得站在那里,等待世人去读它的故事,读它当年的繁华。</p><p><br></p><p> 无论是从高处眺望,还是近处驻足,我们都能感受到这座小镇的独特魅力,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很多故事需要我们去静静探索。</p><p><br></p><p><b> 强烈建议政府开发保护这一百多岁的黄房子,留住它吧,这不可复制的珍品!</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b></b></p><p><b></b></p> <p><br></p><p> 注:本美篇文字大部分来源于网络</p><p> 谢谢作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