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何太急

一夫

<p>太极,太急</p><p>松荫竹篱杂谈 (155)2020年5月18日星期一 阴雨</p><p><br></p><p>昨天,百无聊赖的,在网上浏览,无意中看到了一出‘太极对搏击’的短片。本人当年在中科大,学过几招太极,本人的好朋友,在家乡是太极拳师,太极协会的主席,故而,怀着极大的兴趣,想看看面对攻势凌厉的拳击手,太极大师是如何的驾轻就熟地使用太极套路,稳操胜券,克敌制胜,最终击败对手的。</p><p><br></p><p>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nbsp;&nbsp;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p><p><br></p><p>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p><p><br></p><p>早在20年前,美国的卫生部(Health Department)正式向美国的中老年人推荐太极拳,因为练太极,对锻炼人的平衡力极有好处。</p><p><br></p><p>许多老年人,平衡能力衰退,经常摔倒,造成骨折,以至于卧床不起致死。本人的博士导师Dr. Shrade的老母亲,就是不慎摔倒,跌碎了盆骨,先是上了不锈钢金属架,捱了三个月,终于不治而作古。一位极好的老太太。</p><p><br></p><p>随着官方的推荐,太极最先在美国的校园里兴起。有一位在餐馆当bus boy(收拾锅碗瓢勺的)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太极拳师,摇身一变,在当地的大学某到一份体面的教职,教授太极拳。学以致用。真正的应了那些家乡的村话:学会猪头疯,好过扬子江。技不压身,书到用时方恨少。</p><p><br></p><p>太极术语中,讲究掤、履、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定、盼;手、眼、身、步、心、神、意、念;注重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p><p><br></p><p>我觉得,面对以快攻为主的拳击,太极大师要么就采取闪战,"闪避彼实,迅击彼虚",虚与委蛇,料敌漏眼,最终一举而击退之。</p> <p>顾留馨《太极拳术》云:"闪战是动度极小的避实就虚之法,方向、角度、力点突然转换,迅速发劲,谓之'闪战',也就是富于弹性的一种抖劲"。郝月如《武式太极拳》云:"身、手、腰、腿相顺相随,一气呵成,向外发出,劲若放箭,迅若雷霆,一往无敌,谓之闪战"。</p><p><br></p><p>或者,采取‘双重’定力,以不变应万变。推手时两力顶抗,僵滞不动。"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譬两处与彼相黏,其力平均。彼此之力相遇,则相抵抗,是谓双重"。两手不分虚实为"双重"; 双足不分虚实,行为虚,神聚实,成为双实,成为双重。</p><p><br></p><p>或者……</p><p><br></p><p>竞赛开始了……</p><p><br></p><p>山东临淄著名太极掌门人马保国过去以“混元形意太极”闻名,自称职业拳击手也招架不住,在17日,人生首场中国擂台战,却在30秒内就被击倒3次,KO出局。</p><p><br></p><p>68岁的马国保自称曾在英国打了5年的“混元形意太极”,声称“在英国是没法造假的,因此我的东西是真的”,还多次提到能够“唱着歌破裸跤”,并点出他打的太极拳特点在于“接、化、发”,让拳击手无力对抗。</p><p><br></p><p>不料,马国保17日参加“演武堂”比赛,进行他人生中,在中国的首场擂台赛时,对上50岁的业余搏击爱好者王庆民,这场切磋只花了观众30秒,王庆民相当轻松的闪避马的“混元形意太极”直接击中目标,马国保不到半分钟连续被对手击倒在地3次,KO出局。</p><p><br></p><p>中国网友见到马国保的惨状,在微博留言指出“英国不能造假,讽刺谁呢!?”“妈滴,居然来真的!”“装逼不装到底,是要出人命的”;“好功夫,三次才被打晕”;“早说了,跟外人打容易露馅”;“这些《大师》自己啥水平还不清楚吗?为啥敢应战?”</p><p><br></p><p>这些话,未免刻薄了些。是谓墙倒众人推。</p> <p>马大师在对阵中,似乎是个一窍不通的二愣子,身手步法,毫无施展,就给人当头一拳击倒;如是一而再、再而三,频率太快,令人目不暇给,哪怕是玩具不倒翁,也得倒下不可。</p><p><br></p><p>说是30秒,其实,有好几分钟,因为马大师扑地不起,就替他耽心。过了许久,发现他的胸部正合着呼吸的节奏,在起伏着。估计无大碍。就在想,毕竟不是从事专业赛事的,少了那些职业选手对输赢的场面的从容裕如的经历,大话早就抛将出去,吐沫未干,恐怕一时老脸不晓得往哪儿搁,不如将计就计的,躺在地上,顺便小憩片刻。就是俗话说的:踩石头上马,就山坡下驴。</p><p><br></p><p>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总是要还账的。其实,到了‘从心所欲’的年龄,太过于执着,在贪嗔痴上的定力还不到火候,枉为太极大师。打不赢,也是在所难免的。</p><p><br></p><p>太极,练的是形随意念,神达心声,心领神会,影随身,身移步,步送风,风化无形。</p><p><br></p><p>要真正的做到无贪无嗔无痴,果如是,在心法上,便胜了一筹。反之,意在输赢,一是尽染俗气,二是神散而气不凝,鲜得胜算矣!悲哉?</p><p><br></p><p>马太极,俗念未褪,且胸无城府,说话有些不那么太极,行止就有些非常太急。比如说‘在英国是没法造假的,因此我的东西是真的。’。言下之意,在别的地方可以造假。说谁呐?同时,这是典型的挟洋人以自重。</p><p><br></p><p>祸从口出,就这句十三张不靠(家乡麻将术语,相当于‘二百五’、‘虎’)的糙话,平白的挨人家三记饱拳,那也是咎由自取。</p> <p>就联想到安徽含山县的与王安石相关的褒禅山“</p><p><br></p><p>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p> <p>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毁坏。</p><p><br></p><p>四周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禅山记》文章中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p><p><br></p><p>在景区的入口处,立了一块俄国人列宁的语录:王安石是中国宋代的改革家。中国的政治家,凭啥得援引外国人来取证?那也是挟洋人自重的典型的例子。</p> <p>由太极,联想到太急。打太极,要眼急手快,还得移缓就急。那些急于求成、急不可待之徒,徒逞匹夫一时之勇,不晓得急流勇退,便往往情急丧智,心慌意急之下,急于事功,急功近利,急赤白脸的,急不暇择,哪里还顾得上缓急相济,结果,折腾的大势急转直下,便气急败坏,急不择路,任凭风急浪高,一任他不知好歹,不晓得抚恤,顾不得解危难于倒悬之急,除了急敛暴征,以解燃眉之急。别无他法。此等杂碎,遇事失却推拿,把握不住缓急轻重,更不通晓急流勇退之权宜之计之精髓,气急败坏、操之过急,急不择言、狗急跳墙、急不择途、急不可耐、急功好利、急功好施。其结果,弄得是播云扬沙,急风骤雨,自讨没趣。终落得急杵捣心,乃至把上好的脸面,丧失殆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尚不省委曲求全,病急投医之道。</p><p><br></p><p>为这位马大师三叹!为那些马大师辈三叹!</p><p><br></p><p>天下事,得审时度势,不省以柔克刚,学养浮躁,未免操之过急,是会误大事的。徒逞急夫之勇,挨上一顿饱揍,那是迟早的事;且落下千夫所指、万人唾面,贻笑大方。非太极之无极,实乃井底之蛙,自不量力之过也。</p><p><br></p><p>太极,太急,相煎何太急?</p> <p>图片说明:关于家乡褒禅山的照片,网上下载。鸣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