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的风水靠山——崦山

太行树神焦语录

<p>看景不如听景。但对于崦山来说绝对是个例外。何为阳城“后台”,即靠山也!清•朱樟著《泽州府志》卷之十•方與志九“形胜”述阳城“崦山耸后,析城拱前;沁水绕左……”可见,崦山乃阳城之风水靠山之后台,与析城山之胜景齐名!</p> <p>“崦山 县北三十里,方山之右。环崖松柏隐映危楼。上有白龙神祠,亢旱祈雨于此。前有龙湫。” (湫,水潭)这是府志对崦山的描述。千百年来,每年四月初三(六月初六)前来祈雨和观光的人们都会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据文献记载,崦山白龙庙建于唐武后长寿壬辰年,占地7000平方米,座北向南,为二进院。</p> <p>崦山位于阳城北的町店镇境内,其古建众多,有关帝庙、修德龙池、八卦神池、望雨楼、乌龟石刻、石缝齐鸣等,尤以绿树掩映、翠柏环抱的白龙庙最为壮观。群蛇聚集尤为一绝,优美动听的传说更是不胜枚举。 来这里的人不仅仅可以观看风景,走在原始森林里的小道上更能体验爱与大自然的融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里有阳城唯一的百年情侣树——夫妻柏。</p> <p class="ql-block">说起这对夫妻柏,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相传,河南济源有个孤儿,一年春天跟着年迈的爷爷来崦山进香,在山上遇到一对还愿的母女,相遇之后,两个年轻人相互产生了好感,双方老人一拍即合,当即定下这门婚事。老人把孙子托付给妇人当上门女婿。小夫妻非常高兴,就在方丈的见证下,在崦山八卦龙涎的旁边携手栽了一对柏树,作为爱的信物,互证爱情。小两口结婚后,新郎官随人去往河津贩笼锅,没成想一去三年未归。六月二十四(庙会从初一到三十),崦山庙会,小妇人请老和尚占卜凶吉,老和尚指指夫妻树,只见其中一棵树干横卧,树梢下垂,似有濒死之状。老和尚双手合十,安慰小妇人,阿弥陀佛,还望施主看淡人生,好自为之。小妇人似乎明白了,她请来高香,在白龙神像前双目垂泪,以头叩地,虔诚祈求:夫君三年下河津,生死未卜杳无音。还望老爷起怜悯,保佑奴家顶门人。许是妇人的诚心打动了白龙爷,八卦龙涎院里传来一片惊呼:那棵下垂的柏树树梢突然昂首上挺,直向苍天,两棵树冠像重逢的情人紧紧相拥。老和尚高兴地告诉小妇人,你家夫君大难不死,逢凶化吉,不日便可返回家园。从此,方圆几十里的有情男女纷至沓来,到夫妻树下系红结锁,企盼爱情地久天长。</p> <p>山门入口</p> <p>“赐雨龙柏”扭动身姿,弯曲向上,虬枝飞舞,如龙布雨;“呼风凤柏”枝杈对称,凤头高昂,呼风唤雨,展翅欲飞;“神笔奇柏”树顶圆尖,饱含汁墨,以天为纸,酣畅作文;“官帽神柏”顶端平缓,两侧生翼,风吹翼舞,生动传神;“华盖伞柏”主干立拔,上呈华盖,栖身树下,风雨不惧…… 各种各样,不一而足,目不遐已,造化神奇。</p> <p>修德龙池</p> <p>前殿</p> <p>柱础</p> <p>二门的门楼上有一戏台,是酬神演戏的 场所,正对着大殿。门外有一对石鼓,鼓与鼓架连为一体,鼓架浮雕为绿叶红花,边饰龙纹;鼓顶攀援有几只小石狮,叼首衔尾,相拥嘻戏。进得二从门就是拜厅、 正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p> <p>崦山白龙庙的山门外,两边墙角各有一个守门神,其神头大如斗,腰围五尺,高有丈余。左边门神一身红,面目凶悍,右胳膊高举,手中握一个大人头;右边门神一身白,面目较和善,也是右胳膊高举,手中抓了一只鸡。这两桩神像正是除恶门神“刁虎爷”。</p> <p>古时候,阳城县境内有个恶少,此人正是城南郭姓地主家的独生子郭宝儿,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偷鸡摸狗,还喜欢玩弄少女、少妇,弄的阳城人民鸡犬不宁、人人自危。每年都有少女少妇不堪羞辱自杀事件发生,造成好多家庭的父母亲人痛不欲生。</p> <p>每年崦山庙会,人山人海,不少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也前来凑热闹,恶少郭宝儿也乘此机会睁大眼睛,专门物色人群中的美艳少女。一旦瞅准目标,就强行将少女拐走进行玩弄。郭宝儿的恶行,人们无法制止,他家财大气粗,每次事后都被他那地主老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良民们只好严管自己的闺女莫去崦山会上凑热闹,但少女们各有心事,对外部世界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已有心上人的少女们,总想通过赶会去同情人幽会。</p> <p>崦山白龙庙的显圣王,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于是安排崦山庙的门神“刁虎爷”前去抓拿,为民除害。</p> <p class="ql-block">坡底位于崦山半腰,离崦山最近,人杰地灵,也是受害最厉害的山庄。有家年轻人头年腊月娶了新媳妇,如花似玉,被郭宝儿瞄上了,没过新年正月,就被郭宝儿缠上了,新媳妇夜夜不敢睡觉。新媳妇夜晚睡不好觉,白天没精打采,想起夜晚与郭的荒唐事,羞得抬不起头来,饭也给丈夫做不成,闹得丈夫挺恼火。转眼到了二月二,摊煎饼喂老鸦喜鹊,新媳妇也挣扎得磨了煎饼汁,准备上山登坡喂老鸦喜鹊,顺便在野外逛春踏青散散心。二月二的那天晚上,郭宝儿顺路在增村偷了一只鸡又想前去羞辱调戏这个新媳妇一番,刚来到这家门前,就被等候在此的“刁虎爷“砍下了人头。只因前一天晚上,新媳妇不敢睡觉,打哈唠气,振不起精神,勉强摊了几个,不是烧得太焦,就是没有摊熟。丈夫气得暴跳如雷,第一次发火惩罚可爱的媳妇,他不忍心打在媳妇身上,就一脚将煎饼罐蹬下了炉台。“咔嚓”一声,瓦罐在地上开了花,煎饼汁白花花泼了一地,也溅到了门外。</p> <p class="ql-block">  从此后再没见郭宝儿来转悠,小媳妇也变得精神起来,她脸色红润,眉弯似月,两眼有神,鼻直口方,两腮笑窝突现,像两个小酒盅儿。丈夫看着自己可爱的新媳妇,深深懊悔刚才的粗鲁、忙给媳妇陪不是,将媳妇紧紧抱入怀中。两口子温存了好一会,丈夫将媳妇放上床,给媳妇盖上红被子,表扬媳妇一天做饭辛苦,是一个好乖乖。新媳妇满意地进入梦乡。丈夫起身收拾掉烂罐碎片,胡乱吃了点东西,上床休息去了。第二天早上,有人从崦山回来,说庙门外刁虎爷身上满是煎饼汁,不知是谁泼的,一人手里多了一个人头,正是恶少郭宝儿的狗头,另一人手里多了一只鸡,正是恶少郭宝儿偷的那只鸡。说着说着,就走进了新媳妇家,见屋里不仅零乱,而且煎饼汁泼了一地,墙上门上也是白花花的,以为小俩口昨晚打了架。丈夫笑着说了昨晚发火的事,不想两事映证,产生了联想。大家才知道是崦山门神“刁虎爷“做了好事、为民除害,阳城人民过上了和谐稳定的太平日子,从此阳城人民年年前来崦山祭拜。</p> <p>望雨楼</p> <p>古碑林立。其中有明朝四大清官之首杨继宗碑刻。</p> <p>明代重臣王国光所提的石碑</p> <p>碑刻</p> <p>故事颇多,接着讲。</p><p>传说中闻名遐迩的白岩书院与禅寺相隔一墙,上下两层,青砖蓝瓦,木门阁窗,恬淡雅静。寺内主持乃一博学之僧,在此设馆收徒,规定无大志好学者不收,人数不超过二。阳城匠礼村贫寒出身的少年杨继宗有幸进入,日夜苦读,进士及第后,白岩寺和白岩书院随之声名鹊起。明末崇祯年间,中原人王姓秀才,虽学富五车,却天运不济,二次赴京赶考均名落孙山。他无颜回归故里,流落到阳城,听说北崦山有座白岩书院,曾孕育出明朝四大清官之首的杨继宗,欣然上山。王秀才在经过掌管书院的白岩寺住持长老的严格考核后,接管了白岩书院,并公开招收十名弟子,承诺二年之后的乡试,保证十名徒弟榜上有名;三年之后的会试,保证十名徒弟全部及第。若有一举不中,他将坠崖谢世。他在众多的学子中选拔出十名佼佼者,收归到了门下。他执教灵活,管理严格;十名弟子个个刻苦用功,学业优秀,熟读经史子集,下笔行云流水。</p> <p>花开花谢,冬去春来,眨眼间二年过去,大显身手的这一天终于来到。顺治二年(1645),在省城太原举行的乡试中,王秀才的十名弟子果然全部中举,顺治三年(1646),北京举行会试,王秀才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十名弟子送路启程。到了京城,三考过后,阳城十人九中,唯学业最优的田六善榜上无名。消息传回阳城,全县上下欣喜若狂,仕绅们纷纷慷慨出资,在县城十字街西修建了一座“九凤朝阳”的高大牌坊,以示彰贺,且日日请这些荣归故里的“九凤”赴宴相贺,附庸风雅。</p> <p class="ql-block">王秀才对田六善抱的希望最大,没想到结果居然是这样出人意料。他坚信田六善的能力,暗想这其中定有缘故。闷闷不乐地回到了白岩寺,在寺内质问老和尚:“方丈大师啊,您说老天爷怎么就这么不开眼呢?”老和尚闭着眼,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说:“先生莫急,万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这天上午,白岩上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炸雷响,寺内和尚跑到岩边一看,白岩洞东边的石岩裂开了一道一人宽的石缝,大小和尚和博学多才的王秀才都被这怪异的现象惊得面无血色,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不吉之事。唯有老和尚看后,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笑逐颜开地转身向王秀才道喜:“王先生,祝贺你,田六善考中了。”王秀才迟疑地问:“何以见得?”老和尚手抚银须,胸有成竹:“这叫,天不开眼地开眼,石缝齐鸣传应验。石缝乃‘十凤’也!”秀才只道是老和尚安慰自己,仍然半信半疑。</p> <p>半月之后,在京城客栈里百无聊赖、几近绝望的田六善,正准备打点行李返回故乡时,宫里忽然来人传命,让他赶紧准备参加殿试。原来,本科主考官系泽洲人氏,他见阳城十个举子答卷皆优,本当全点,但又怕别人参本,惹出是非。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意将答卷最佳者的田六善暂放后边。一天,顺治诏见主考官道:“主考大人的故乡真是人才辈出啊,居然一下子考中九人。”主考禀道:“臣秉公执事,不敢徇私。阳城十人,九优一差,差者不服,还告了我的状,请万岁爷过目他的卷子。”顺治接卷一看,可谓笔下生花,字字珠玑。欣然道:“此文何差?如此奇才,岂能不点?莫说阳城有十贤,就是百贤,朕也要点。不过,既然你说他告你状,我倒是想看看此人到底有多大本事。传旨,着泽州府阳城县的举子田六善进殿面试。”田六善上得金殿,毫不惧色,顺治提问,他才思敏捷,引经据典,对答如流。顺治龙颜大悦,当场朱笔御点。于是,田六善就成“天子门生”。至此,阳城十人,全部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消息传到阳城,全县再次振奋,又在县城十字街东文庙背后建一牌楼,上书“十凤齐鸣”,成为县城一大景观,白岩寺的“石缝齐鸣”更是被人广为流传,留下了千古美谈。</p> <p>大殿</p> <p>屋顶琉璃构件做工极其精细,殿正中塑着白龙及其夫人之相,侧为雷公、电母、风婆、云童等,皆各执法器作行云布 雨之状。现存的正殿、拜厅、配殿、钟鼓楼等,均为清代建筑。庙中的清代壁画和碑记等附属之物保存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p> <p>精美的阳城绿色琉璃——仙人骑龙。阳城琉璃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无诗缺雅,来几句:<b>日出东方一抹红,先生骑马仙骑龙。骑马先生街上走,仙骑乌龙飞云中。</b></p> <p>  绿色琉璃——保平安。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p> <p>蓝色琉璃——可聚福 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适合所有需要好运气的人。</p> 观雨台 <p>损毁严重</p> <p>八卦神池的碑刻“八卦龙诞”疑为笔误,应为“八卦龙涎”。</p> <p>八卦龙涎</p> <p>八卦龙涎古井亭之藻井</p> <p>古柏千年</p> <p>虬枝苍凉</p> <p>千年古柏</p> <p>关帝庙</p> <p>龙爪媳妇</p> <p>崦山庙宇,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阳北县政府所驻地(红色革命文物)。仅仅被列入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属对古建古迹名胜的不公。强烈呼吁阳城县委县政府、晋城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升级省保、国宝并重点加以保护,让千年古寺焕发荣光,造福当代,泽及后人。</p> <p>阳城“古八景”已成过眼云烟,</p><p>但阳城“新八景”必有崦山!</p><p>我崇拜古柏,更崇拜崦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