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 婺州清晚期民居三合院巜义种堂》,占地面积338平方左右,两层已修

1

<p>  装饰精美的金氏义种堂(又称楼下厅)坐落于金华马鞍山义种堂坐北朝南,四周则粉墙黛瓦,厢房各两间的三合院平面布局。面阔七间26.6米,进深一间一厢房12.7米,占地面积338平方米。进门为一方天井的三合院布局。正门面石库抬门,进门设天井,两边设厢房。正厅为三开间敞开式楼下厅,前后双步梁,前廊设天花。明间抬架,次间山缝立中柱,抬梁式与穿斗合构架,山墙前廊部位左右开设洞门井一周设八只戏曲人物回纹牛腿,局点赞栩如生,甚是精美。</p> <p> 在金华地区,一般都是五开间。若房屋主人是庶民,七开间是簪越之举。据“双峰金氏宗谱”记载,南宋金安节第十二代直系后裔,具有秀才身份,名字叫金创(玉字辈),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来到马鞍山村讲学。其间,金创亲眼目睹了这里草木旺盛,民间平和殷实,民风向善好学,他心中突然一乐,认为这是个好地方。于是,金创开始从老家休宁县(属安徽省)辗转迁移,最后到马鞍山村定居,是为马鞍山村金氏始祖.经过繁衍,在顺治年间(1638-1661),就了“孝、悌、忠、信“四房(当地话叫四份头),中“孝”房迁居至今金华苏孟乡。</p><p> 马鞍山村人乐善好施,勤俭好学,重视教育,小小村落常年可闻琅琅书声悠悠琴声,各家子弟学习之余,都要参力评论劳作。村民以农耕为主,也涉及旅业、药材、行医、商业、教育等,历史上,马鞍山村尊孔崇儒,大部分人识字,文人墨客韬武略者不乏其人。清末以来,就政府授封“朝议大夫”的金瑞麟,授封“朝议大夫”“中宪大夫”的金玉珂等。金瑞麟告老还乡后,主事营建了这座七间屋。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能建造七开间的建筑了。</p> <p>修好临时搭建的现状图</p> <p>回纹牛腿雕刻精致</p> <p>  金瑞麟乐善好施,疾恶如仇,为人正直光绪甲申年(1884年)给宅子起名义种堂。</p> <p>吊顶加装的雕花</p> <p>厢房剖面图</p> <p>边榀剖面图</p> <p>中榀剖面图</p> <p>正立面图</p> <p>平面图</p> <p>拆前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