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渚(之四)

桃溪人

<p>  编撰、制作:沈元元(桃溪人)</p> <p>岳飞与高人张大年正在叙谈</p> <p>岳飞行馆正门</p> <p>岳飞行馆大门前的古亭雕栏(位于桃溪西岸)</p> <p>墨宝:李伯春(全国书协会员)</p> <p>1、岳飞行馆与张家祠堂</p><p>岳飞行馆座落于张渚西街、桃溪河畔,原是张渚后街张氏始祖南唐李昪升元间宰相张居泳的六公子张逵的宅院。椒衍瓜绵,世迭滄桑,此宅最后成为张氏宗祠。</p><p> 张逵,累仕朝廷御史中丞,致仕后深爱桃溪之胜而定居于此。张逵为张渚后街张氏始祖,张氏后人门庭兴旺、子孙发达,先后出了十多位进士。累仕高官的还有朝廷参知政事(墓碑上记载还是吏部尚书)张磐、吏部尚书张漴,以及称为“桃溪三贤士”的赠兵部尚书张纳陛等。</p><p> 南宋建炎三年(1129)三月,受宜兴县令钱谌相邀,岳飞率军来宜兴抗金剿匪,闻曾同朝为官的老友张完致仕后居于张渚,故前往拜访,并赋诗一首《过张溪赠张完》:“无心买酒渴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不料张完已经离世, 接待岳飞的是张完的姪子张大年,张大年看到岳飞的赠诗后便和诗一首《答岳鹏举》:“相逢相别不记春,眼前非旧也非新。声求色见真邪妄,莫认无疑是昔人。”,岳飞与张大年以前虽交往不多,但张氏都积极主张抗全,两人志趣相投,于是岳飞便将指挥部(古称行馆)设于此,并与张大年一家结下深厚友谊。后岳飞四次领兵到宜兴,其中三次驻扎在张渚,将行馆设在张大年家,招兵买马,部署抗击金兵事宜。</p><p>(岳飞赠诗试释:“以往由于驰骋沙场,一直不在意好好对待自己的青春年华,面对镜子,只能空叹岁月的飞度和满头新增的白发了。年轻人一定要耻笑我,骑着疲惫瘦弱的马匹,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前来拜访张家高人啊!”。张大年答诗试释:“我与你是否曾经相见相别过已记不得时间了,眼前所见觉得既非老朋友也非新朋友。仅从你的声音长相来识别似乎有点荒谬和不正常,不要再花功夫来辨认吧,眼前的你肯定是以前的友人了(昔人)。”)</p><p> 后人为唱和诗勒石立碑,称“唱和诗碑”。后碑毁,现存刻石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刻。</p><p> 岳飞在张渚驻军期间还在张家屏风壁上挥笔书写了《题张氏园壁》,简要回顾了自己率军抗击金兵的经过和取得的成绩,抒发了自己决心抗金到底,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后来在《张氏园壁记》基础上,岳飞又在五岳寺壁上提炼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金檄文《五岳祠盟记》。历史沧桑,当时的张氏宅院,后来成为张氏祠堂(简称张公祠),並作为岳飞行馆遗址得以留存。1996年11月岳飞行馆和张公祠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因历史原因,岳飞行馆曾遭破坏。祠内天井中原有的千年银杏树和古井也不复存在。近几年,在张渚广大民众和张氏宗亲强烈呼吁下,由张渚镇人民政府出资进行了修复,于2019年10月竣工。新的岳飞行馆和张家祠堂属于同一幢建筑,分为三进,前为行馆,后为祠堂,大门门楣上悬挂“岳飞行馆”四个烫金大字,古色古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烨烨生辉。行馆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开馆迎接游客观瞻。</p><p> 为此,宜兴市荆溪诗社理事张渚分社社长、</p><p> 宜兴市古镇文化研究会张渚分会会长沈元元(桃溪人)专门赋诗一首以为庆贺:</p><p> 贺岳飞行馆暨张氏祠堂</p><p> 翻新告竣并开馆</p><p>武穆张公友谊深,抗金得胜访高人。</p><p>忧谈国难同谋策,纵论时危共叙心。</p><p>壁上挥书收土志,军中高唱尽忠吟。</p><p>英雄赤胆光华照,行馆祠堂永焕新。</p><p>&nbsp;</p><p>(关于岳飞赠诗对象张完,史学界颇有争议:有人认为岳飞去拜访高人张完时,张完已不久去世,接待岳飞的是张完的姪子,兄遵道的儿子张大年;有人认为张完和张大年是同一人,张大年是张完的字;古人常以字号称呼他人,如称李白为李太白。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完是一位隐居在张渚的处士,故岳飞赠诗中称其为高人。有关资料称:张大年(1045-?),字子橒,张渚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累官至奉直大夫。本文采用接待岳飞,与岳飞有唱和诗的是张大年而非张完。经查张氏宗谱:张完、张盘等都是张式的儿子,张式生共七子:遵道、遵古、遵复、张完、张盘、张湍、张宽。张大年属后街张氏第五代孙,为遵道之子。史考认为,岳飞赠诗为什么不写赠张大年而写赠张完,一是岳飞还不知道张完已离世;二是有可能是岳飞为避今后牵连张大年,故还用“张完”姓名。另根据答诗内容,接待岳飞的不象是张完,而是另一人(张完的姪子张大年)“相逢相别不记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虚妄,莫认无疑是昔人”。此诗表明答诗者当时与岳飞并非太熟,有点生疏了,至少是记不得曾经在一起,曾经相见和分别的时间了。所以第二句有“非旧亦非新”的说法。此句通俗点说,就是眼前的你(岳飞)到底是旧识还是新见,比较模糊了,说不准。第三句“声求色见真虚妄”,意思是光从眼前你这位的声音和服装外观来判别是旧友还是新友,末免有点荒谬吧,所以,第四句跟上“莫认无疑是昔人。”意思是不要再辨认了,毫无疑问是我张家以前的友人了。昔人,原意:前人、前辈、故友解释。这里作张家以前的友人解释。所以从答诗全篇来看,答诗人与岳飞初见时并非太熟,有点面熟陌生,印象不是很深。鉴于以上情况,本人此美篇中采用接待岳飞的是张大年一说。)</p><p><br></p><p>~~~~~~~~~~~~~~~~</p><p>附《题张氏园壁》: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荒夷,讨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收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廷,缚贼主,喋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p><p>~~~~~~~~~~~~~~~~</p> <p>2、城隍庙戏楼</p><p>&nbsp;</p><p>城隍庙戏楼位于张渚镇下场街桃溪河北岸的老城隍庙内。1996年11月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城隍庙戏楼为张渚城隍庙的一部分。张渚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原在新街河口,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火,后移建今址。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有门楼、戏楼、大殿等组成。通面阔17.5米,进深44.25米。</p><p>戏楼面北座南,单间,歇山顶,面阔7.5米,进深5.6米,台口高2.6米。檐下正面饰斗拱6攒,侧面设斗拱4攒,其檐枋上浮雕戏文故事,现均已毁于“文革”。台下墙面以方砖驳面,制作十分精良。其南侧紧靠戏楼有二层门楼五间,面阔17.5米,进深六檩9米。其中保存清光绪七年《重建城隍庙碑记》和清道光二十九年告示碑各一块。戏楼北侧为城隍庙大殿,硬山顶,面阔三间13.5米,进深十二檩15.4米。</p><p>2001年城隍庙主持募资重修大殿。2003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张渚镇人民政府等拨款重修戏楼。</p> <p>3、金龙桥和石码头</p><p>&nbsp;</p><p>在张渚镇镇东尚存有张渚镇区唯一一座古代留存下来的单孔石拱小桥——金龙桥和与之相连的石码头。金龙桥和石码头同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40余年。金龙桥桥长6米、宽2.5米;石码头现存长60余米。桥和石码头虽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有所残损,但桥和石码头设计之精巧、做工之精良,依然令人观后赞叹不已。金龙桥横跨于流入东霞河(桃溪支流)的一条小河出口处,呈东西向,桥的两边原来各有两具朝向相反、大小形态相同、相对称的石雕龙头,形似金龙卧波,惟妙惟肖。整个桥犹如一件精巧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记得小时孩子们常常骑在龙头上玩,因而龙头上被磨出了光亮。令人十分惋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四具龙头(包括桥面上的那块方方正正的雕花合拢石)全被红卫兵作为“四旧”用十八磅的铁锒头所毁。由此留下了这千古遗恨。石码头的河垹、踏阶、拴船石则全用大小厚薄相同的河工条石所砌成,整齐划一,甚是美观(部分已毁损和残缺)。2003年3月19日金龙桥和石码头已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对象,并立下碑刻。</p><p>金龙桥和石码头所在地方,当时曾是张渚石料及石制品的集散地。大量石料和石制品如石墩、石柱、石板、石盆、河工石、阶沿石、步阶石、门槛、过梁、石猪槽等堆满了河岸上。古时,张渚没有通往外面的陆路运输通道,只有唯一的一条对外运输水道桃溪河。为使石制品通过水路源源不断外运,便在建石码头的同时建造了这座精巧的石拱小桥。繁忙兴旺的石料加工业曾为小镇和外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过境迁,昔日张渚的传统手工石材生产早已被今日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所替代,无论生产规模还是工艺水平均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从尚存石码头的规模便可想见昔日小镇石材加工的兴旺和繁忙。如今金龙桥依然在发挥着作为桥梁的作用,但石码头已不再作为码头来使用。那条横跨金龙桥的小河因河床狭窄和严重淤塞而早已失去了通航和停靠船只的功能。</p><p>石拱桥曾是我国古代桥梁的主要样式,体现着我国古代人民杰出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大小小的石拱桥仍随处可见。后来随着乡村和城镇的不断发展,石拱桥因不利于现代车船的通行逐渐被拆除或被钢铁水泥桥梁所代替。现在石拱桥除在一些边远乡镇或是风景区尚可见到外,已是十分稀少。象金龙桥以及相连的石码头这种保存比较完好的古代遗留下来的石桥和石码头已属比较罕见。因此,保存好这些文物古迹是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以后一代又一代人的神圣职责!</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张渚镇志》《张渚后街张氏宗谱》《岳飞在宜兴》《阳羡揽胜》《宜兴山水》《宜兴老街》《宜兴古村》《茗峰撷秀》《张渚地名印趣》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沈元元(桃溪人)、部分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制作:沈元元(桃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品:宜兴市古镇文化研究会张渚分会;宜兴市荆溪诗社张渚分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