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成长――十五中总部(滨江)后疫情时代数学教学示范课成型纪实

浅唱的花骨朵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探索·成长</b></h1><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十五中总部(滨江)后疫情时代数学教学示范课成型纪实</h3><h3><br></h3><h3> 为了做好开学后教学与居家学习的衔接工作,在这个生机勃勃的五月,柳州市中学2020年春学期教学示范课展示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校区青年教师陆红冰勇敢的扛起了“数学整合课”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h3><h3> 对于“整合课”这种陌生的课型,我们找不到范本临摹,就请专家引领。以柳州市教科所宋程老师和柳北区教研室梁海栗老师为军师,以2019级数学备课组和廖思如工作室为助攻团队。为了呈现一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的优质录像课,大到每一个授课环节、小到每一句衔接语言,我们都反复推敲,精益求精。</h3><h3> 从4月27日备课组商讨课题到4月29日无生授课,再到5月6日有生授课,再到5月13日录像成型。每一次研课都会产生好的点子、新的方案,也就对应了新的教学设计,以致陆红冰老师的《聚焦非负性》教学设计和课件九易其稿,而团队的老师们亦在磨课中获得成长。</h3><h3></h3> <h3><br></h3><h3>4月底的集体研备。<br></h3> <h3>  </h3><h3><br></h3><h3> 廖思如工作室全体老师、十五中总部(滨江)2019级数学备课组老师、柳州市教研室宋程老师、柳北区教研员梁海栗主任走进课堂,认真听课。</h3> <h3>  </h3><h3><br></h3><h3> 廖思如老师主持,宋程老师、梁海栗主任引领,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整合课。</h3> <h3>  </h3><h3><br></h3><h3> 梁海栗主任提出:要上好整合课,就要思考整合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整合。结合空中课堂进行内容和方式上的整合。针对本节课,梁主任建议,课的设计要体现数到式的变化,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使其深刻体会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非负性。</h3> <h3>  </h3><h3><br></h3><h3> 宋程老师说,“面对疫情之下的教学变革,我们要定位好零起点课、串讲课以及整合课。”宋老师提到:“整,是整理,把零散的东西在关键的地方通过某种方式实现衔接;合,是形成一个整体。”并强调,“数学课堂要渗透数学思想,突出主干和核心。”</h3> <h3><br></h3><h3>打磨。</h3> <h3><br></h3><h3>历经数次修改的教学设计。</h3> <h3><br></h3><h3>陆红冰老师录像课进行时。</h3> <h3><br></h3><h3>陆红冰老师说课进行时。</h3> <h3><br></h3><h3>廖思如老师评课进行时。</h3> <h3>  </h3><h3><br></h3><h3> 依托廖思如工作室,十五中总部(滨江)数学组在后疫情时代积极探教学模式,构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培植青年教师,激励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不断反思。</h3><h3> 在探索中,我们锐意进取,不断成长。</h3><h3><br></h3> <h3><br></h3><h3><br></h3><h3><br></h3><h3>文字:黄蕾</h3><h3>图片:马意</h3><h3>审核:廖思如 桂捷</h3>

老师

教学

廖思如

整合

宋程

数学

梁海

滨江

示范课

陆红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