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原创竹畔</p><p><br></p><p>摄影好友</p><p>光明使者</p><p>刘昌鹏</p><p>水香等</p> <p>立夏这天,万木葱绿,百花盛开。</p><p>当年原家住甘井子的十二名下乡桓仁青年,来到甘井子公园故地重游。迎接激情四溢,火辣辣的夏季的到来。</p><p>甘井子公园是甘区最大的公园,虽然没有劳动公园那样别致新潮,但却古朴凝重。是甘井子人游玩休闲健身的最佳去处,是少年的我学习游玩的圣地。</p><p>甘井子过去没有劳动人民自已的公园,1955年,上万人民在这里石山荒坡参加义务劳动,石窝中种龙柏,荒野中植蜀桧,建亭阁修花坛,铺甬道栽百花,建成了3O万平米的公园。后来又增设塑像景观,大型盆景,设立健身器材,逐步形成了今日样子。</p><p><br></p><p><br></p> <p>我少年时,家住大化二宿舍,越南人宿舍窗外,离公园很近。常和小伙伴到此学习,锻练身体,至今还留存当年健身的武场,早年荒坡的松柏已成参天大树。过去从南到北有一条铁轨,如今变成公园人行道。</p><p>从大山中又回大海边,每逢到甘井子访亲会友有余闲,必在椒房下车,沿公园主路行走,寻找小时候在此玩闹的旧址,看着熟悉的树又长多高。</p><p><br></p> <p>情人眼里出西施。甘井子公园,当地人称"花园山“。虽然称不上美,但却是当地人心中最爱。</p><p>桓仁知青首次大聚会选在花园山,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亭,总能引起昔年的回忆。这次打前站的十二名知青又重游故地,百看不厌。</p><p>站长王秋菊来到这里,旧地燃情,重现芳华,不知那来的劲,领着大家观景爬坡,叙说少年游的故事,也不嫌得累,像在五女山似的跑上跑下。</p><p>在龙井斋书院前,竖立一美丽的龙女塑像,在龙女身下有一眼古井。</p><p>传说此地离海很近,百姓打下的千百井,水都是咸的。</p><p>有位英俊善良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就在这里想打一口甜水井,造福与民。</p><p>一天,东海龙王三公主路过此地,被小伙子的义举感动了,感动的热泪滴在井下,瞬间咸水变成甜水。</p><p>小伙子与龙女结为伉俪。人们也把此井叫为龙井,此地称为甘井子。</p><p>不管传说是真是假,但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p><p>知青们纷纷在龙女旁,古井沿留影,想沾沾龙女福气。</p><p>欢乐的巾帼转身进入附近大舞池,翩翩起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舞场每到夜晚,五彩霓虹,飞红流碧,男女青年跳起圆舞曲,人山人海。如今破败不堪,只有我们忆起芳华盛况。</p> <p>古稀之年不言老。王秋菊还要带领大家攀上椒金山主峰。还好这里修建攀山栈道和观景台。我本不想上,想女同志都上,只好随着吧。扶拦而攀,群山遍绿,心阔神怡。这里石多土少,是人们在石缝间植上松柏,变成了今日森林。</p><p>到达顶峯巨大方形观景台,四周楼宇、大海一览无余,分外壮观。</p><p>有人指着山下一排房,"那是我下乡回来的家。”那人指着海,"那是中学游泳的地方。"</p><p>建国更是大侃我爱海魄衫的故事。自豪自己当年是海上救护队员。曾和女同学从大纺海边游到大连岸边,又游回来。这里确实是忆旧观景的好地方。</p><p>夏风吹来,知青又在观景台狂傲地跳起丝绸舞,展示芳华风彩。像是向世界宣告:我们不断攀登健康快乐顶峰,踏平了征途中的沟沟壑壑,我们是经历磨砺的胜利者幸运儿,人生不悔,永不言败。</p><p><br></p><p><br></p><p><br></p> <p>秋菊说,旧地重游相聚,为了什么?就是忆起青少年留痕的岁月,就是为了见见邻居的发小。见见老知青朋友。向曾经给过帮助的 朋友说声谢谢!</p><p>回味曾经的友谊让其燃烧在我们不年轻的生命里。</p><p> 相聚就是为了叙叙我们那个年代的那些事甚至那些糗事。唤起不泯的童心快乐我们自己。</p><p> 相聚为了传承知青不朽的精神! 相聚为了晚年相互守望,相互提携。过好当下快乐老年生活的每一天。</p> <p>下山时,夕阳正红,群山染彩,大海扬波,晚霞璀璨。祝愿知青朋友暮年更健康更快乐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