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校友会订制春分白茶的情况说明

茶者

<p>春分白茶开茶仪式</p> <p>尊敬的各位校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您订制的2020年春分白茶已通过中通快递寄出,相信过些天大家将陆续收到这一款带着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荒野气息的白茶。茶是寄出了,心却开始忐忑不安,不知校友们将如何评价这款茶,这款茶将与怎样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做为一个农大人,非常感激张书记的垂爱,题写了主题词,张书记的墨宝,将是我心目中一笔宝贵的资产,非常感谢北京校友会唐会长的关照,促成这饼农大人专属白茶的诞生,非常感谢谭秘书长,吕老师等众多校友的支持,作为一个农大人,因一饼白茶,让我感受到母校的温暖,感受到校友们的深情厚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使各位校友能更加了解这款茶的来龙去脉,现有关情况汇报如下:</p> <p>茶叶采摘</p> <p>一,工艺过程:这款茶从三月二十日春分日开始正式生产,历时一个多月,茶叶从采摘,萎凋,渥堆,审评,烘培,拣掦,蒸压,烘干,包装等数十个工序,确实做到精益求精。</p><p>①采摘:茶青采摘自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海拔六百米以上的茶园,主要是龟凤,咸福,南山三个村庄,这样便于控制茶青的山场气息,使茶味更加纯正,并且主要采用“蒌青”,所谓“蒌青”就是茶农将上山采摘的茶青,放进采茶专用茶蒌,直接送到厂里上架生产,这样避免茶青受到损伤,影响茶青的走水及后期茶叶风味,茶树品种是“福安大白茶”,俗称“皇帝茶”,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003-1985。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8%、茶多酚28.2%、儿茶素总量12.7%、咖啡碱3.8%。是制作白茶的优质原料。</p><p>②萎凋,全部采用竹制水筛架,将茶青薄薄的摊在竹筛上。先后经历室内抽湿萎凋,日光萎凋,后期自然风干三个过程,非常费时,要三天或更长时间,这主要取决于天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茶青的走水更均匀,彻底,不把青做死。</p><p>③渥堆。在一般的白茶教科书上是没有这个工艺的,但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我的理解中,这是萎凋工艺的延续,这样做有二个目的,一是使茶青的走水更均匀,使叶与叶之间的水分有一个互相渗透,均衡的过程,二是使茶青有轻微的发酵,脱去青涩味,有花香。这个过程很漫长,快则四,五天,慢则数周,</p><p>④烘干。正常白茶的烘干有二种方式,传统工艺中用日光烘干,这样容易受制于天气也不容把握品质。正常是用室内烘干提香机,用六十度左右的温度,烘培一个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本款白茶其实是经过二次烘干,第一次是日光晒,第二次是室内烘干提香机烘干,这样能确保白茶饼在压制前无任何杂味。</p><p>⑤拣掦。白茶在采摘及生产过程中,难免有粗梗,粗老叶等杂质,为确保外形条索均衡统一和口感的纯正,,必须用人工进行拣掦,一个熟练女工一天仅能拣掦二十几斤的茶叶,所以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p>⑥蒸压成形,白茶饼的蒸压一般在专门的蒸压工厂进行,由于这批春分白茶的特殊性,在茶叶进厂之前,请工厂将蒸压器具进行全部清洗,防止低端茶的气昧混杂在好茶之中,为防止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将其它白茶混入,我们专门安排一个员工,全程守候在现场,直到所有茶饼压制完成,进入烘培室。</p><p>⑦烘烤。压制完成的白茶饼,必须在一个专用的烘烤车间中,用五十左右的恒温,进行长达四十多小时的烘烤,直至茶饼完成干透,成形,有熟香出现。</p><p>⑧审评。审评其实是贯穿整个生产的过程,几乎每一个工艺前后,都需要进行审评,观看茶叶外形,色泽,滋味,叶底等几个参数,一般取五克白茶,放入审评杯中,浸泡五分钟,直到将所有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缺点泡出,以便在下一道工序中进行改进。,</p> <p>室内萎凋</p> <p>日光萎凋</p> <p>二,包装。这次的包装设计由桓靖师弟负责安排,设计以国画山水和燕子回归为主题,再配上张书记的墨宝,整个画面显得唯美,有韵味,在生产上采用双重礼盒的结构,在用材和工艺上也颇费心思,虽然成本增加许多,但显得有档次,便于收藏与送礼。当然,因为时间较为仓促,在包装生产工艺还存不足之处,这点请校友们谅解。</p><p>三,这款茶品质特点;经过反复品鉴,大家认为此款白茶白毫凸显,芽叶隽秀,茶饼外形均整,茶香醇正,冲泡后汤水醇厚,回甘较明显,茶味正,耐泡度高,叶底颜色嫩绿,色泽均衡,芽叶较完整,从外观到内质,基本具备了好茶的特性。由于是早春新茶,稍有青味,如果浸泡太久,舌尖有些收敛的感觉,这是早春新茶的特点,稍过些时间,自然会转换的更加醇和。</p> <p>开茶之日白云山桃花盛开</p> <p>四:品鉴建议</p><p>①,校友们收到茶叶后,如果没有马上送人,建议首先打开外礼盒,将内盒取出,单独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地方,因为礼盒在生产过程中,有胶水等异味,担心窜味。</p><p>②,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建议稍过些时间再品鉴,对于白茶,有“春茶秋喝,秋茶春喝”的说法,甚至说是: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其原因是白茶在生产过程中,鲜叶没有受到较大程度的外力作用,白茶的品质演变,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转化过程。白茶,因岁月,更加美好!</p><p>③,如果需要立即品鉴,建议校友取三克左右的茶叶,放入盖碗或玻璃杯,用沸水冲泡,当然,有条件的也可以煮茶。如果是用盖碗,出水稍快一些,正常可以泡七泡以上,第一泡味比较淡,二,三泡渐渐出味,四,五泡之后汤水会更加醇和。</p><p>④,品鉴过程:按照我的理解,品鉴一款茶,有“闻,品,观”三个阶段。</p><p>&nbsp;&nbsp;&nbsp;&nbsp;&nbsp; “闻”是闻干茶香是否纯正,没有杂味,异味,其味的醇正,拥有自然的茶香,是一款好茶的主要特征。味不正,有几个原因,首先是茶青的品种不纯正,在采摘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将不同品系的茶青混杂在一起。其次是工艺没有到位,比如萎凋过程中脱水没透彻,如果是红茶,发酵过程发酵参数不准确,产生有害菌类等等。三是将多种不同风格,不同时段的茶硬性拚配在一起,不协调,当然有杂味。对高端茶,强调的是原料,山场及制作工艺的纯正,只有中低端的商务茶为追求数量,才需要进行拚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品”字三个口,说的就是对茶叶进行全方位的品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专用审评杯进行长达三分钟甚至五分钟的浸泡,将茶叶的缺点全部泡出。正如我们将物质放置到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进行分析,一个好的品茶师,可以通过审评,确定茶叶工艺过程中某一个环节的失误或不足。当然,一般茶客不必要如此,但可以感觉茶汤是否柔顺,厚实,有浓郁的茶味,入喉是否顺畅,回甘是否明显等等。当然,对茶汤的品鉴,也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观”有三个过程,一是观干茶,对于白茶来说,干茶的色泽是否均匀,有自然的光泽,如果是新茶,芽叶的基调应该是嫩绿而不是乌黑,白毫是否凸显,毫锋是否尖锐,二是观汤色,汤色是否纯净,透彻,不混沌,既使在强光下比如手电筒的光线下,也看不到杂质,透明,纯净。三是观叶底,在冲泡五,六泡之后,倒掉汤水,观看叶底,这是表现一泡茶叶品质最直接的办法。观叶底是否色泽统一,均匀,没有杂色,芽叶是否完整,显示一个完整的椭圆形芽叶形状,无碎片,对于高端茶叶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当然如果在强光比如手电筒的光线下,观看叶底效果会更明显。这也是一个小窍门。</p> <p>手提袋与礼盒</p> <p>礼盒中的内盒</p> <p><b style="font-size: 18px;">  总而言之:衷心感谢母校领导,北京校友会唐会长和各位校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对茶行业的垂爱。</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我不敢说这是一款完美的茶,但我敢保证,这是一款货真价实, 生态健康,用心制作的好茶,有一定的品鉴与收藏价值。</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让我们在美妙的茶香中品鉴春天的气息,感受岁月的情愫,让我们在飘逸的茶香之中,体会母校!老师!校友给予我们的那一份真挚的情感!</b></p> <p>茶饼的棉纸包装</p> <p>棉纸底部</p> <p>茶饼正面</p> <p>茶饼背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