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屏不隔爱,变形不变质——长山小学侯璐研后反思

长山镇蒙古族中心小学

<p>  这是一个没有如约而至的学期,这更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假期,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春暖花开”而奋斗。作为教师的我们,在静待花开的时候,坚守岗位,离校不离岗,停课不停研,以积极的心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p><p> 备课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继松原市教育学院孙主任深度备课系列讲座后,我县进修学校邹主任组织筹划了深度备课的探究与实践——《比例的基本性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同课同研</span></p> <p>  为了激发前郭小数人的教研精神,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4月13日邹主任在萝卜开会群招兵买马,成立了六年级同课异构教研群,4月14日正式发布分工任务,我们先期研修成员被分为了三个小组,分别负责研究孙主任的前三期讲座:《深度备课的四个定位》、《细化两个读懂》、《理清三个核心》。</p> <p>  我和刘玉娇、包玲、刘兰兰三位老师分到一组,共同研究《细化两个读懂》。就像我们的群名—“四小只、大能量”。我组成员在组长刘玉娇老师的带领下迅速进入研读状态,并进行了多次集中交流讨论,互提意见。由于我在群内算是经验较少的老师,所以对于小伙伴们给出的建议格外重视,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及时改正,以达到更准确更完美的呈现。研读过程中,我反复聆听了孙主任第二讲的内容,认真阅读了教材及参考书,对《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备课方法也有了更清晰的理解。</p> <p>  经过两周的小组研讨,4月27日起我们分组进行了汇报交流,各组老师通过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解说并提出了疑惑。其他教师认真观看、积极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通过修改、整合、完善,呈现出了最后的研修成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组汇报</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组成果</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组汇报</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组成果</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三组汇报</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三组成果</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研教师激烈讨论</p> <p>  在整个同备同研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孙主任和邹主任对我们的鼓励与指引,两位主任从未缺席,不辞辛苦地指导着我们,常常交流到深夜,一路的陪伴,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迅速成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同课异构</span></p> <p>  为了有效落实松原市教育学院“停课不停研”的有关要求,切实践行孙晓红主任“深度备课的研究与实践”系列讲座内容,有效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进修学校小教部决定开展小学数学学科网络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并给各校发布了关于举办全县小学数学六年级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p><p>我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六年数学研修群,并要求一至五年级的年轻教师也要加入,共同研究、共同成长。</p> <p>  我校的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共经历三个步骤:</p> <p>(一)准备阶段</p><p> 教师个人先行学习。重温孙晓红主任系列讲座内容,学习核心团队前期研修成果。</p> <p>(二)实施阶段</p><p> 参研教师在群内集中研讨交流,六年组苏丽春老师针对自己的预案发言,其他老师侧重两个细化、三个核心、四个定位的角度提出建议,完善预案,最后进行活动总结。</p> <p>(三)总结阶段</p><p> 完成最终教学预案和校本研修活动总结。</p> <p>  在参加了我校校本研修活动后,我经历了第二次成长,我校六年组中有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分析与把握令我自愧不如,深知自己仍需加强努力,加快进步的脚步。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与参考书,工作之余也要多阅读与数学教学相关的书籍,从而丰富自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精彩呈现</span></p> <p>  5月15日下午2点,关注统整,心中有数—深度备课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如期进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教师,玉娇老师精彩的主持,讨论区里激烈的讨论,预示着活动的圆满召开。</p> <p>  活动正式开始前,我们共同欣赏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展示着不同学校教师的风采,让我们看到了勇敢追梦、执着向前的前郭小数人。</p> <p>  此次活动分为五个阶段:</p> <p>(一)邹春艳主任致词</p><p> 最美丽的发声,就是在线研学。邹主任对活动的详细解说让我对线上教研有了更深的体会,如今,现代化已逐渐走向我们,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研活动。线上教研是我们教师再次学习的一个平台,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及时抓住这种免费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充实自我,争取天天有变化!时时有进步!</p> <p>(二)观看研修成果</p><p> 就像邹主任说的那样,前期的研修视频,我们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再次聆听时依然激动不已,这里饱含了两位主任的付出,与我们每一位研修成员的努力。在研修过程中,我们从没有间断过学习,记录学习内容,及时发表自己的想法,与众老师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为我县这次网络教研活动尽了自己的一点力量。</p> <p>(三)校长经验交流</p><p> 根据前期的研修成果,我县各校及时召开了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活动。举全体教师之智,研深度备课之法。前郭镇中心小学和白依拉嘎乡中心小学的两位校长,针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了经验分享。两位校长风格迥异,一个高端大气,一个低调朴实,但不管是哪一种呈现,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两所学校对教研活动的重视,感受到了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学习到了教师们的勤奋精神。</p> <p>(四)汇报老师发言</p><p>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一心则无一人之用。三位汇报老师的优秀教学预案,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也展示了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通过三位老师的精彩解读,让我们更加清楚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设计学习活动,认识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有效地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p> <p>(五)孙晓红主任总结</p><p> 孙主任细致的讲解,让我有了第三次成长,理念的诠释、操作的指导、方向的引领让我对深度备课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数学内涵,真正地懂得了只有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p> <p>  如今,现代化已逐渐走向我们,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研活动。隔屏不隔爱,变形不变质。在这个特殊时期网络教研成为我们与同行们交流最重要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教师的队伍日趋壮大,信息资源库的信息积累日趋丰富,交流功能和方式的日趋完善,网络教研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p><p> 对于我这种青年教师来说,这种方式的集体教研活动更能让我得到锻炼与成长。下面具体谈几点我的感受。</p><p> 第一,得到锻炼。在这次教研活动整个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不断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个活动使我在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中得到了成长,懂得了如何研读教材、读懂教参、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核心目标、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等等。通过此次活动使我真正的战胜了自我,更加谦虚谨慎、严谨务实,并将指引和推动我一直前行。</p><p> 第二,体验快乐。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由于对教材生疏,授课经验欠缺,所以如何备好一节课是一个问题。青年教师往往不知道怎么教,抓不住重难点,更不知如何突破重难点,于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但是通过此次活动,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让我有法可循,有据可依,备课思路变得豁然开朗,在大家愉悦的沟通中解答了我的困惑,使我感受到了教研的乐趣。</p><p> 第三,增强合作意识。此次活动组内的每个老师都被分配到一些任务。最后的研修成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所以每个教师的任务就都显得极为重要,不但增强了老师们的责任感,也推动着每一位老师去完美地完成任务。整个过程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环境。在研讨中我发现,以教材为载体的集体讨论不仅仅是专业与技艺的切磋,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体悟一种集体劳动后的幸福和愉快。</p><p> 非常幸运能够经历此次活动的完整过程,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法,指明了目标,我会坚持走在小数教学的这条路上,不断努力,不停脚步,不忘初心。</p><p> 疫情困住的是我们停留在家中的脚步,困不住我们对教研的热情,困不住我们对教学事业的热爱,让用我们最踏实的本职工作,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教研

研修

活动

备课

教师

我们

主任

老师

教学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