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和自由》有感

Zsl

<p>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被人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会爱孩子吗?”你怎么回答?</p><p> 或许你会说:“爱孩子?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给他吃、穿,我养他长大,为他辛苦,我心里爱他。”</p><p> 可是,你每天忙得陪不了他,你一开口,就是埋怨他,责备他,70%的话都是否定的。</p><p> 你辩解说,这些难道不是爱吗?我都是为他好。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怎么能成才?</p><p>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一个父母,我推荐阅读这本书,这是一本爱孩子的书,它的书名叫做《爱和自由》。多少曾经和你有同样想法的父母,因为这本书而幡然醒悟,懂得了如何真正地爱孩子、理解孩子。</p> <p>第一部分,儿童是如何认识世界的?</p><p>(1)儿童带着精神胚胎来到世界。</p><p> 什么是精神胚胎?你看,小婴儿在母体中形成身体,小手小脚小鼻子小眼,可爱极了,这些都是外在的肉体,同时,他的内在也在形成,这种内在的东西在婴儿一出生就开始指导他如何发展,指导他去抓什么、摸什么,让儿童按照预定好的精神发展模式来发展,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就叫做精神胚胎。</p><p> 比方说,儿童大都喜欢玩水和玩沙子,你只要把他带出去,其他再有吸引力的活动他都不参与,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这也是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span></p><p>(2)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p><p> 蒙氏教育认为,儿童所有的智力都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p><p> 你还记得海伦.凯勒如何学会“水”字的吗?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是这样记述的:</p><p>“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如果阻碍幼儿自己操作,便妨碍了儿童自己的探索,就会让儿童丧失自我组织能力,破坏创造性。孩子必须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才会变成生命的一部分,那是孩子自己的。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p> <p>(3)儿童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对心智发展的影响。</p><p> 说起个性,或许你会觉得,调皮捣蛋、胡思乱想的人才富有个性。其实不然,有个性的人是指在思维上,在整个生存状态上跟别人不一样。</p><p> </p> <p>第二部分:正确理解爱和自由。</p><p>(1)正确理解爱。</p><p>这体现在三个方面:</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一个,爱是土壤和阳光,是无条件的。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最最基础的,是安全感。</span>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安全基地。这样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心高,同时快乐无比。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大人一离开,孩子就拼命的哭,因为他得到的爱是不稳定的。</p><p> 爱,不是我们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它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每个想法,每个意识中。</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你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他就是他,你的爱,是无条件的。</span></p> <p>第二个,从爱走到独立。</p><p>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如果你真的爱他,就应该帮助他走向独立。</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什么是独立?独立是孩子和成人实质性的区别,是精神上健康的发展结果。</span>得到充分爱的人,是平静的、体谅人的、想帮助人的,并且他会让自己具备给予的能力。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span></p><p>第三个,让孩子做自己.</p><p> 孩子在生命的最初12年,是自我建构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全部的经历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自我创造上。到青春期时,他开始对外在世界产生想法,18岁,开始实现梦想,30岁,把自我的一切都完成,40岁,就要开始重新考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超越自我了。</p><p> 因此生命有一个本性,就是他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和行动,他来到这个地球上就是来学习的,来让自己进化的。</p> <p>(2)正确理解自由。</p><p> 第一点,何谓自由?</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包含了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的自由,是指活动。也就是,他可以按自己的愿望活动,可以通过感觉来学习。</span>比如说“门”这个概念。儿童必须用身体去感觉门、使用门,你不让他活动,就等于不让他学习和思考。</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二个自由,就是做自己的主人。</span>孩子出生后,必须受人照顾,因此他就跟成人产生了关系,这种关系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由平等,一种是强制。自由平等,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而强制关系,几乎把所有的权力都放在了强势一方的手里。</p><p>第二点,理解孩子</p><p>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既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又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p><p> 此时,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一样。让孩子像木偶一样听话,会很简单。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儿,我们是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的。</p><p> 第三点,纪律和自由</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自由没有边界,就会侵犯别人的自由,这个边界怎么保证呢?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权威和管制。不建立规则就等于暴力。</span>权力都掌握在大人的手里,你就会依照你的情绪,你的看法来对待孩子。规则,就是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它可以使孩子拥有内心力量,让孩子在有序的环境里与他人相处。</p><p> 例如:有一个五岁小男孩,爷爷在家里很权威。有一天,爷爷训斥妈妈,小男孩站起来对爷爷说,“爷爷,你的行为很不好,你不可以这样训斥我妈妈,你伤害了她,你要给我妈妈道歉。”结果,爷爷火冒三丈,说“小兔崽子,管起爷爷来了”。小男孩等爷爷发完脾气,就说,“请你给我妈妈道歉。”爷爷又很生气地说了一通。说完了,小男孩又说,“请你给我妈妈道歉。”爷爷最后只好道歉了。从此以后,爷爷也就被孩子治住了,因为,被孩子的公正、勇气和坚定震住了。这就是孩子对规则的认识,是孩子的成长。</p> <p>第四点,顺从和意志力</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孩子是从爱中决定顺从,从意志中执行顺从。</span>比如,带孩子到飞机场、火车站、图书馆,在哪些环境应保持安静呢?如果是一个在爱和自由中长大的孩子,他会自己把握。因为在自由中,他可以用心灵观察环境,自我调节。他所有的举止和动作都是依赖于自己的判定,他会有自我控制的意志力,明白在什么场合下应当怎么做。即使他看到了什么感兴趣的,很想说话,他也会控制自己。这时,当你说,要保持安静哦。他就会听你的。</p> <p>第三部分:如何实践爱和自由理念,助力孩子成长。</p><p> (1)如何帮助儿童发展智力?</p><p> 蒙特梭利说,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的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叫做智力教育。这个过程完全是一种自我教育,它必须在不停的、自发性的活动中进行。</p><p> 感觉训练最基本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蒙氏教育体系中,有大量的材料和教具来进行这些感觉的训练。而你要做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打扰过他,在关键时刻爱过他,你唤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内在的感觉,帮助他,让他自己建立了清晰准确的概念。</p> <p>(2)如何让孩子达到顺从?</p><p> 顺从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p><p>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顺从分三个阶段。</p><p> 第一个阶段,儿童有时服从,但并非时时如此,这可能给你留下任性的印象。</p><p>比如,三岁以前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三年中,儿童是通过活动,在事物中缓慢形成他的内在品质的。到了一定场合,儿童在椅子上爬上爬下,这事你不能也无法要求他不这样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会帮助儿童建立一种秩序,在一个正式的高雅的地方,我不能够再这样做,你不训斥他,而是提醒他,宽容他,儿童会把这些内化。当这种习惯巩固下来,他就会为儿童服务,为儿童的意志所用。</p><p> 顺从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p><p> 比如说,他端水能够控制自己的水和身体,水杯里的水不洒出来,他就没有障碍。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大人请他帮忙时,他会快乐而幸福。他在这个时候就能顺从,以便在真实的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p><p> 第三个阶段,儿童会渴望顺从,他可能只是顺从他认可的人,比如他会特别听某个老师的话,因为他认识到那个老师的能力远远超出他。然后,随着自己的心智发展,他具有了相当的能力后,就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开始顺从这种规律,到最后,他不再看人,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法则,这就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顺从达到了最高的状态。</p><p>(3)如何为孩子创造好的人文环境?</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蒙特梭利说,“环境必须是有生命的。这个环境要求自由美好,真实自然,老师是最主要的环境——如果这个老师一成不变的话,她就不可能给儿童创造一个有生命的环境。</span>所以,能发展自身,是从事蒙特梭利教育最关键的部分,你只有不断发展你自己,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使孩子有好的人文环境。</p> <p>  总之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你想要孩子成为自己,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就是自由,只要把自由给他,这他才能成为自己,否则的话他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你成为你自己唯一的做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自由。</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千万个孩子因此书而健康、愉悦的成长,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有创造品质的一代新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 “爱和自由”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怎样给予孩子恰当的爱和把握自由的界限,推荐给所有像我们一样爱孩子、关心孩子的老师们,家长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