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同睦村-----青山依旧笑春风

郭鹰

<div>祝愿子孙代代旺,留传誉名播千秋。<br>汀南丁坑好风光,造得庐栏胜过州;</div><div></div><div>同睦,又称同睦坑,过去曾经叫做“丁坑窝”,它位于濯田、策武和河田三个乡镇的交界处,隶属长汀县濯田镇,距离县城30公里。据历史记载,公元926年,唐朝汀州刺史钟翱为避战乱,毅然辞官,率领全家大小沿汀江而下,来到丁坑窝,发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静幽,觉得是块风水宝地,当即赋诗一首,并决定在此隐居。在当地异姓村民的帮助下,建房筑舍、垦荒造田。为感念异姓村民相助之恩,与他们同谋发展、和睦相处,遂改名为“同睦坑”。</div> 2020年5月16日,“同睦烟霞”笔会举行,三十余名省市作家参加笔会。 这是新建的村门,典雅大方,气势不凡。 作家们来到同睦村,受到热烈欢迎。 钟翱是同睦村的一世祖,名理政,字秉钧,生于公元888年,卒于公元967年,是钟姓入闽始祖、唐代汀州刺史钟全慕之孙,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当祖父钟全慕去世之后,闽王王审知褒封钟翱继任祖父之职。在钟翱担任都统史、汀州刺史等职期间,他秉公勤政,百业兴旺,因此官拜金紫光禄大夫。 小径绕着池塘转,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口池塘<br>一个小小的村寨,竟然有36口池塘。 <div>村子不大,从村头走到村尾,大约一公里多。村民往来常要跨越小溪,于是,小溪上就架起了桥,说桥,其实就是一块大石板,全村这样的石板一共18块。</div><div>据传,村里的18块石板,块块有来历;36口塘,塘塘有典故。</div> 展睦堂,又名墨砚祠堂,前门坪侧二口荷塘誉为墨砚台,后有甘泉流出为磨墨用水,对山摆着笔架山峰,笔、墨、纸、砚齐全,天然排列,故名墨砚祠堂。自建祖祠以来各朝代族中人士皆定此为钟氏学堂之所。传说学生在此饱读诗书,讲学作文,都更聪慧清醒,文章超人,科举之年考场应试皆对答如流,能争榜上名。 村庄其实很破败,很萧条,荒草连天,空寂无人。和全国很多村庄一样,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 不过有文友说,越是没人,越好开发,越好做文章。对古村落的保护,是一种职责,也是一种情怀。 唯有先用相机拍下来,再回去好好回味,思考。 一个小小村落,曾经有多辉煌,今天就有多寂寥,一路走来,有太多历史,太多故事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需要我们回去好好消化好好回味。 钟翱古墓位于濯田镇同睦村一处叫灯坑窝的山坑之中。该墓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墓堂墓碑全由花岗岩满拱石雕刻而成,墓高约2米,墓堂两边镌刻有忠、孝、节、义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墓堂前方左右两旁均匀地立有一对石狮子及高达约5米的盘龙石桅杆一对。该墓从唐末至今历时1000余年,现存的钟翱古墓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时任闽浙水师提督的上杭籍钟氏后裔钟宝三倡导捐资重修,被列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桐花落,盛夏来。花开半夏,灿若云霞。 这是参加笔会的美女作家们 500年历史的桂花树。据《长汀县志·循吏传》记载,钟全慕任汀州刺史期间,率领军民披荆斩棘,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时有陈、云、傅三位部将对他忠心耿耿,大力协助他保境安民,共创大业。<br>后来,三位部将又奉闽王之命,出征琉球,大战沙场而壮烈牺牲。钟全慕闻讯痛心疾首,为纪念三位将军,特地从琉球带回一株桂花树,种在村口,并给他们塑神像,设神位,供家人世代奉祀。 <div> 同睦村的魅力,在于它的古朴和丰富,曾经的辉煌已然远去,留下的故事令人久久回味,留下的土墙黑瓦祠堂小桥枫树桐花,是我们牵扯不断的乡愁和思念。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人逃离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来到同睦,只为亲近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风景,熟悉的记忆。</div><div></div><div> (图片由参加笔会的文友们提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