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 1, 1);"> 重庆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许绍宗自年幼6岁随父亲(许泽生),受朝廷之调令换防到四川,仼四川边防军管带兼任西军统领 (暨清朝廷派驻西藏防军统领)之时,就从千里之外的河北清县举家迁往四川重庆府定居。其父只身一人率军入藏区维护安定达10年之久。至此许绍宗一家就深深地把根扎进了重庆这个山清水秀、人文历史厚重的美丽之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53年许绍宗时年61岁,奉命复员回乡休养,他並未选择回河北清县祖籍,而是选择了重庆,並把根深深地扎进了重庆这个使他难于忘怀並爱之的地方,他老人家曾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 "重庆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许绍宗回乡休养一直住在重庆沙坪坝区山洞 (原许公馆)深居简出,非常低调。除每周按期参加沙区政协学习研讨外,就在家钻研他青少年时就深爱的中华中医药学,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理念,望闻问切、掌握透彻,其备深彻造诣。为众多邻里乡亲义务诊病都发挥了药到病除之效果,他对百姓的大爱奉献,也深得民众对他的尊崇爱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以后许在家认识了山洞联合诊所所长,王廷玉(女)老先生,王医生当时系重庆沙区人民代表,每次区里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他们二人均参会,並见面时常交流,探讨中医经验,成为老友。文革前许也到古稀之年,其子女中也无人有行医志向,最终忍痛割爱把伴随一生的珍爱宝典 《万病回春》一卷四册通过自己的组织政协无偿捐赠给国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一举动充分展现了许绍宗老人爱国爱民的人格情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58年大跃进时代,人民公社成立,当时歌乐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兼社长牟国林,登门与许商量,恳请许帮忙绘制一幅全公社地形地貌全境地图,以利公社掌控使用。当年许已是66岁老者,他也欣然应答下来,並告知长子许维新也抽空过来完成公社的重托。牟书记在大队办公室专门安排出一间办公室作绘图专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许带子从南北方向沿着全社全境山脉、丘林平地、水田旱坡、水库、池塘等徒步行走勘测,按水平标高和历史地名按其方位绘制标注在草图上,历经数月的艰辛终于完成了歌乐山公社全貌地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图曾首创了全重庆范围的第一幅人民公社全境地貌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牟书记接过地图后十分高兴,为了感谢对许的报答,从五十年代末至文化大革命前,每年春节牟书记都会带公社的同志到(许公馆)许老先生家里祝福、拜年贺新春,以表敬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上世纪五十年代,与许绍宗同为政协委员的一位华侨老朋友,是重庆南开中学的英文教师,其儿女从国外带回俩只进口奶羊。此羊十分奇特,它们头上无角,大家俗称"狗头羊"但此羊种产奶极高,奶质极香且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华侨老先生在校园内饲养了一段时间后,其后辈要求他们到国外定居,但羊不可带去,在他措手无策之际,突然想起了老友许绍宗委员居家山洞,两人一说即合就送予许委员,並立即用车将羊送往许公馆,许绍宗老人十分珍惜老友的信赖,开始了他一生从未干过的牧羊生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许的精心饲养下,很快又生育了五只小羊,十分可爱。每天产奶又高,正好满足一家老小的补其营养。还用此奶周济附近的体虚乡邻及弱小婴孩,受到百姓的高度称道肯定。许因年事渐高,在一次雨后上山放牧时不慎摔倒,虽无大碍,但家里人对许放牧一事,总是担忧,並要求不再牧养了。最终许作出决定: 将可爰产奶极高的七只羊,赠送给了歌乐山人民公社让集体饲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以上几件看似不起眼的锁事,从而却能从细节深处,使我等吾辈更能理解、感悟许将军的另一面,及宏大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了我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斯人已去,风范长存。</span></p> <p><b> 将军一世,门庭生辉</b></p> <p><br></p><p> 许将军曾有过四次婚姻,经笔者与许将军其子女沟通,並征得其同意,特将事由原委叙之于世,以饕读者。</p><p><br></p><p>第一任妻子: 姓初,名洁儒;1890年出生,生育二子一女 (维新、维淑、维华) 英年早逝。</p><p><br></p><p>第二任妻子,黄氏崇贞: 1900年出生,生育一女 (维钰),英年早逝。</p><p><br></p><p>第三任妻子,徐氏仲瑶: 生于1906年11月7日,籍贯成都华阳县,徐出自成都一名望家庭,其父徐孝刚生前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与贺龙、李井泉、王新亭、周士弟 (中共高级干部)。同为解放初成都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成员。</p><p><br></p><p>徐氏仲瑶生育有三子三女 (维翰、维邦、维同、维琴、维俊、维怡)。徐身患肝癌,故于1967年3月浙江长兴县。享年61岁,骨灰经次女维俊护送回渝与夫许绍宗合葬于重庆沙坪坝区山洞。</p><p><br></p><p>第四任妻子,林氏继瑛: 籍贯上海,生于1921年10月19日,故于2009年农历正月16日子时,享年88岁。</p><p><br></p><p>林氐继瑛,其出身贫寒,从幼失其父母,随外祖母生活,因战乱由上海逃难至重庆,与许绍宗搭救结下知遇之恩,后送入重庆女子学校学习,学成后婚嫁许绍宗,成为许第四任妻子。共生育四男四女 (维扬、维民、维钧、维光、维琳、维平、维元、维庆) </p><p>林氏继瑛不但是一位贤妻良母,还是一位巾帼须眉,曾与许绍宗将军一道参加过"武汉大会战" 在许部率领的第二十九集团军任勤务兵、副官並担任司令部的电台通信员,负责电报的收发传送。</p><p>如今许绍宗将军一脉已繁衍传下五代,约260余人,遍布祖国各地及海内外,他(她)们正在各自的领域、岗位勤奋工作,踏实做人,报效社会。</p> <p> 许绍宗在抗战中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使许氐后辈倍感自豪和骄傲。国家统战部、民政部在2005年隆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将参加抗战的将军以上有功人员收录载入史册,並授予抗战胜利纪念章,並于当年将仍健在的遗孀特享民政部每月300元优抚金,以示关怀。许绍宗遗孀林继英也享受此优抚待遇。</p> <p><br></p><p><br></p><p> 注:本文史料部份来源于四川省政府参事室与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合编的《川军抗战亲历记》中许绍宗生前回忆章节,及子女的口述回忆,及其它文史资料综合整理,许绍宗的一段遇险过程是由何充中先生回忆文章《武汉突围,川军总司令许绍宗遇险记》也部份收录本文中。陈仁德先生《神奇网络连结百年文字因缘》也部份收录文中。</p><p>其本文图片大多数由许绍宗子女提供,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笔者删除。</p><p><b> 欢迎转发 留言评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