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12年7月19日左贡县骑行108公里到邦达镇累计骑行1070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第13天,早上我们沿着玉曲河一路向北,今天路面很好,偶尔也有些烂路但都不长。玉曲河沿途风光很美,我们一边骑车,一边拍照,心情愉快,不知不觉骑了30多公里来到田妥镇,田妥镇有一座小桥可到对面村庄,这时早上的太阳正好照在对面的村庄上,好奇心驱使我骑了过去,走进村庄抓拍几张淳朴藏民生活照,然后立即赶上队伍。</p><p><br></p><p>中午在地边看见一藏民家庭在用餐,他们看见我们路过,热情招呼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酥油茶,我们也不客气,把车一放就围了上去,喝酥油茶,吃糌粑,当然我们也拿了些巧克力给他女儿和孙女吃,在得到允许后我抓拍了几张照片,由于时间紧,我们没有久留继续赶路,下午5点半到达目的地邦达镇。</p><p><br></p><p> 明天我们计划从邦达镇(海拔4120米)过业拉山(海拔4658米)到八宿(海拔3280米)骑行97公里。</p> <p>田妥镇的小桥</p> <p>准备上学去的田妥镇小学生</p><p><br></p> <p>小学生的妈妈和弟弟</p><p><br></p> <p>中午遇见一家藏民在田边用餐</p><p><br></p> <p>淳朴善良的藏族老人</p><p><br></p> <p>这是他的女儿和孙女</p><p><br></p> <p>与藏民一家分手后,我们继续赶路</p><p><br></p> <p>玉曲河河套风光</p><p><br></p> <p> </p><p><br></p> <p>高原古塔</p><p><br></p> <p>一路相遇的骑友</p><p><br></p> <p>数字吉利的318路牌</p><p><br></p> <p>邦达镇前面的小村庄——克色村</p><p><br></p> <p>村民们在一起聊天</p><p><br></p> <p>小村古塔</p><p><br></p> <p>手持转经筒的慈祥藏族老太太</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0日邦达镇骑行97公里到八宿累计骑行1167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第14天,天气阴转多云。早上出了邦达镇就开始爬坡,路是来回的绕,走了2个小时回头望,邦达镇还在脚下。10点到达垭口,业拉山海拔4658米,我们到垭口时有大雾,所以看不见雪山,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加了防寒服,检查刹车就开始一路大下坡。</p><p><br></p><p>下到半山腰,著名业拉山108拐出现在眼前。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不仅打通了横隔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天堑,更为路过此处的游人留下了壮丽风景。快到山脚一个叫“同尼村”的藏民村庄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有层层的青棵田,青棵已到了收割季节,藏民们正在忙着收割。周围的山体呈五颜六色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吸引了众多游人和骑行者不畏艰险,前来一饱眼福。</p><p> </p><p>明天我们计划从八宿(海拔3280米)出发,过安久拉山(海拔4475米)最后到达然乌镇,骑行91公里。</p><p><br></p> <p>出门就是13公里爬坡</p><p><br></p> <p>骑行两个小时回望,邦达镇还在脚下</p><p><br></p> <p>业拉山风光</p><p><br></p> <p>群山在我的脚下</p><p><br></p> <p>业拉山垭口海拔4658米</p><p><br></p> <p>远眺著名景点108拐</p><p><br></p> <p>每一个来过的骑行者都不会忘记穿行108拐的惊险过程</p><p><br></p> <p>山脚下青稞已到了收割的季节</p><p><br></p> <p>放毛驴的藏族儿童</p><p><br></p> <p>车在路上骑,人在画中行</p><p><br></p> <p>通过老虎嘴</p><p><br></p> <p>远眺怒江桥</p><p><br></p> <p>怒江河套风光</p><p><br></p> <p>怒江河套风光</p><p><br></p> <p>八宿第一景:六字真言(哦;吗咪;呗呗;哄)</p><p><br></p><p><br></p> <p>八宿第二景:石猴</p><p><br></p> <p>八宿第三景:多拉神山庙转经筒</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1日八宿骑行91公里到然乌镇,累计骑行1258公里</b></p><p><br></p><p>今天要翻越滇藏线上第七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安久拉山海拔4475米。早上7点出发遇逆风,68公里长坡我们骑行了9个小时,下午4点终于看到垭口经幡,到了安久拉山垭口大家赶紧拍照,然后穿上防寒服开始了23公里的大下坡,到然乌镇已经是晚上6点。</p><p><br></p><p> 明天我们计划包车去离然乌镇30公里左右的米堆冰川看看,后天前往波密</p><p><br></p> <p>出发上路山下藏民家园</p><p><br></p> <p>逆风68公里长上坡考验每一位骑友</p><p><br></p> <p>安久拉山垭口风光</p><p><br></p> <p>安久拉山垭口海拔4475米</p><p><br></p> <p>离开垭口开始大下坡</p><p><br></p> <p>防落石长廊快速通过</p><p><br></p> <p>晚上6点到达然乌镇</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2日然乌镇休整一天去米堆冰川旅游</b></p><p><br></p><p>今天天气多云,我们四人包车去米堆冰川。米堆冰川位于西藏波密县以东的米堆村离然乌镇约30公里,米堆冰川海拨6385米,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p><p><br></p><p>明天我们计划从然乌镇(海拔3960米)出发到波密县(海拔2725米)骑行132公里。</p><p><br></p> <p>米堆村神秘的经幡</p><p><br></p> <p>原始的米堆村</p><p><br></p> <p>翻过这道围栏就进入米堆冰川景区</p><p><br></p> <p>米堆冰川海拨6385米,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p><p><br></p> <p> </p><p><br></p> <p> </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3日然乌镇骑行132公里到波密累计骑行1390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的第16天,天气多云。今天我们走得很早,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就上路了,开始沿然乌湖边上走(然乌湖就在318国道旁)它的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过了然乌湖来到一个叫“瓦村”的村庄,早上正是炊烟升起的时候,一个原始粗犷的藏民村寨展现在我们面前,经幡随风飘扬,真是人间仙境。</p><p><br></p><p>今天的柏油马路超级地好,汽车也很少,虽然路面时有起伏但总体是下坡多。车在路上骑,人在画中行,蓝天白云雪山浑然天成,我们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造化惊叹不已。</p><p><br></p><p>明天我们计划从波密(海拔2750米)出发,过102塌方区,最后到达通麦(海拔2070米)骑行92公里。</p> <p>清晨,我们是最早上路的人</p><p><br></p> <p>美丽的然乌湖紧挨318国道</p><p><br></p> <p>飘荡在然乌湖边上的神秘经幡</p><p><br></p> <p>然乌湖风光</p><p><br></p> <p>清晨的瓦村,云雾缭绕炊烟起</p><p><br></p> <p>瓦村早起的藏民</p><p><br></p> <p>友善的瓦村妇女</p><p><br></p> <p>晨雾中继续前行</p><p><br></p> <p>一幅绝妙的水墨画</p><p><br></p> <p>蓝天,白云,雪山,经幡一路相伴</p><p><br></p> <p>蓝天,白云,雪山,经幡一路相伴</p><p><br></p> <p>蓝天,白云,雪山,经幡一路相伴</p><p><br></p> <p>蓝天,白云,雪山,经幡一路相伴</p><p><br></p> <p>这样的景色谁会放过</p><p><br></p> <p>下午四点,波密县进入了我们的视线</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4日波密骑行92公里到通麦累计骑行1482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的第17天,天气中雨转多云。早上一出波密县城,爬坡追上一对父子骑车去拉萨,父亲三十多岁,儿子12岁读小学六年级,他们是从南京坐火车到成都的,从成都开始骑行川藏线。</p><p><br></p><p>边骑行我边问小孩,你和你爸爸骑了这么远,路上没有搭车吗?小孩说没有。小孩是不会说谎话的,一路上的骑友都很佩服他们,父亲的用意大家都明白,从小培养小孩的意志,对于他以后的人生是非常有意义的,到了坡顶,征得父亲同意给他们父子拍了一张合影作为纪念。</p><p><br></p><p>明天我们计划从通麦(海拔2070米)出发,过东久乡最后到鲁朗(海拔3370米)骑行75公里。</p> <p>清晨离开波密县城</p><p><br></p> <p>晨雾下宁静的草原</p><p><br></p> <p>滇藏线上见到的最年轻的骑行者,12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5日通麦骑行75公里到鲁朗累计骑行1557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的第18天,天气阴转多云。自滇藏线开通以来,有一段路由于冻土和经常发生泥石流自然灾害,始终是原始土路,它地势险要,左边是帕隆藏布江,右边是悬崖峭壁及陡坡,这就是通麦天险。</p><p><br></p><p>每年都有车辆和骑友不幸在此遇难,所以大部分骑友到这里都会选择搭车通过。我们几个通过认真考虑,还是决定冒一次险,骑一次真正完整意义的滇藏线之旅。</p><p><br></p><p>明天我们计划从鲁朗(海拔3370米)经色季拉山(海拔4720米)最后到达八一镇(海拔2930米)骑行73公里。</p><p><br></p> <p>早上的通麦风光</p><p><br></p> <p>通麦原始森林</p><p><br></p> <p>准备通过通麦天险的藏式卡车</p><p><br></p> <p>通麦大桥是一座双塔悬索桥,只能单辆车通过</p><p><br></p> <p>两车相会,小车退</p><p><br></p> <p>长达14公里的通麦天险,经常发生泥石流,山崩,雪崩,滑坡等地质灾害,当地人称通麦坟场</p><p><br></p> <p>骑行通过通麦天险</p><p><br></p> <p>下午6点我们到达鲁朗</p><p><br></p> <p>高山下的鲁朗田园风光</p><p><br></p> <p> </p><p><br></p> <p>静静的小溪,草肥马壮</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6日鲁朗骑行73公里到八一镇累计骑行1630公里</b></p><p><br></p><p>早上7点半出门,在晨雾下鲁朗风景很美;开阔的草地,遍地的野花,清澈的溪流,红顶的房屋,真有点瑞士阿尔卑斯的味道。过了这片高山田园风光,就是一路上坡。</p><p><br></p><p>中午12点我们终于到达色季拉山垭口,大家拍照后,马上加衣服(垭口风大),检查刹车,然后开始30公里大下坡,虽然路况比较好,但弯道很多很急,我们谨慎控制车速,安全第一!下午5点到达西藏第二大城市八一镇。</p><p><br></p><p>明天我们计划从八一镇(海拔2930米)出发经百巴镇最后到工布江达(海拔3440米)骑行134公里。</p><p><br></p> <p>宁静祥和的鲁朗草原</p><p><br></p> <p>高原林海</p><p><br></p> <p>鲁朗的藏语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p><p><br></p> <p>色季拉山垭口,海拔4720米</p><p><br></p> <p>色季拉山独有的花卉</p><p><br></p> <p>色季拉山垭口经幡</p><p><br></p> <p>路遇朝圣的藏民</p><p><br></p> <p>下午5点林芝市首府八一镇到了</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7日八一镇骑行134公里到工布江达累计骑行1764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第20天,从今天起我们将用三天的时间翻越我们进藏以来最后一座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p><p> </p><p>今天的路程很长,要骑行134公里,早上六点钟出发,出门时街上的早餐店还没有开,我们吃的是昨晚在超市买的方便面和蛋糕。一路上我们抓紧时间沿着尼洋河逆流而上,下午4点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这场大雨一直陪伴我们到达目的地工布江达。</p><p><br></p><p>明天我们将从工布江达(海拔3440米)出发,经百巴镇最后到达松多(海拔4288米)。</p><p><br></p> <p>清晨天边刚出现淡淡的白云,我们就已经上路了</p><p><br></p> <p>宁静的尼洋河</p><p><br></p> <p>路遇藏族骑友米玛(右一)</p><p><br></p> <p>前面出现一个古城堡</p><p><br></p> <p>城堡叫格萨尔古堡,有1600多年历史</p><p><br></p> <p>百巴镇,中午在这里吃午饭</p><p><br></p> <p>冒大雨骑行在山路上</p><p><br></p> <p>大雨一直陪伴我们到工布江达</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8日八一镇骑行99公里到松多累计骑行1863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第21天,天气阴转多云。今天继续沿着尼洋河逆流而上,近100公里的路程感觉都在上坡,骑行10公里左右看见一块巨石挺立河中,上面隐约写着四个大字:“中流砥柱”,该石被当地藏民奉为神石。</p><p><br></p><p>接下来的骑行由于风景一般,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骑行上,下午4点到达松多。</p><p><br></p><p>明天是我们骑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将从松多(海拔4288米)出发,翻越米拉山(海拔5013米),最后到达拉萨(海拔3650米),骑行180公里。</p><p><br></p> <p>清晨的工布江达街景</p><p><br></p> <p>洁白的腰带云萦绕山间</p><p><br></p> <p>尼洋河上神秘的廊桥</p><p><br></p> <p>“中流砥柱”,被当地藏民奉为神石</p><p><br></p> <p>挂满经幡的小桥</p><p><br></p> <p>用水做动力的转经筒</p><p><br></p> <p>松多到了</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29日松多骑行180公里到拉萨累计骑行2043公里</b></p><p><br></p><p>今天是我们骑行第22天,天气多云,今天我们要翻越滇藏线骑行以来,最后一座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p><p><br></p><p>最后一天的骑行是滇藏线骑行以来一天骑行公里数最多的一天,凌晨6点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想想今天是最后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想想今天就要到拉萨了,我们加足马力,十点半就骑到米拉山垭口。</p><p><br></p><p>米拉山垭口由于离拉萨最近,海拔最高,所以游客特别多。下午2点我们到了墨竹工卡,墨竹工卡是松赞干布的故乡,我们只停留了几分钟,拍了照又继续前行,晚上八点半我们终于看见了“拉萨欢迎你的横幅”,夜里10点终于到达拉萨。</p><p><br></p> <p>天刚蒙蒙亮离开松多</p><p><br></p> <p>12公里的缓上坡向米拉山挺进</p><p><br></p> <p>米拉山脚下,到垭口还有16公里陡坡</p><p><br></p> <p>半坡上虎视眈眈的牦牛</p><p><br></p> <p>上午10点我们到达米拉山垭口</p><p><br></p> <p>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p><p><br></p> <p>米拉山垭口景色非常壮观</p><p><br></p> <p>骑友把自己从丽江请来的经幡挂在这离拉萨最近的垭口上</p><p><br></p> <p>墨竹工卡到了</p><p><br></p> <p>天真可爱的墨竹工卡藏族儿童</p><p><br></p> <p>墨竹工卡松赞干布出生地</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月30日拉萨</b></p><p>结束语:经过22天的艰苦骑行,我们翻越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九座,骑行2043公里,路上历经艰险,有苦,有乐,饱览西藏那神奇的自然风光,全程没有搭车。一路走来,感谢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关注,骑行永远在路上,朋友们下次骑长途再见!</p><p><br></p> <p>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风光(一)</p><p><br></p> <p>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风光(二)</p><p><br></p><p><br></p><p><br></p> <p>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风光(三)</p><p><br></p><p><br></p><p><br></p> <p>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风光(四)</p><p><br></p><p><br></p><p><br></p> <p>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风光(五)</p><p><br></p><p><br></p><p><br></p> <p>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风光(六)</p><p><br></p><p><br></p><p><br></p> <p>大昭寺广场朝拜的人们</p><p><br></p> <p>八角街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p><p><br></p> <p>八角街上的康巴汉子</p><p><br></p> <p>布达拉宫后山佛塔</p><p><br></p> <p>布达拉宫西藏人民心中永恒的圣地</p><p><br></p> <p>布达拉宫广场</p><p><br></p> <p>布达拉宫广场举车,骑行者最高境界</p><p><br></p> <p> </p><p><br></p> <p> </p><p><br></p> <p> </p><p><br></p> <p>布达拉宫夜景</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