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

风清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述国亡诗》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蜀主孟昶(chang)的妃子花蕊夫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词内容意味深长,婉转凄凉的表现出了这位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国破家亡的心酸和无奈。这首诗词也惊呆了雄才大略正准备统一中原的宋太祖赵匡胤,不由得大声喝彩,赞叹不绝。</p> 公元960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篡夺了周恭帝(柴宗训年7岁)的皇位。在随后的岁月里,赵匡胤踌躇满志,不断的征讨剿灭五代十国乱世中的割据小政权。公元964年,赵匡胤发动了灭后蜀的战争,四十几天内就兵临成都城下,后蜀主孟昶惊慌失措,开城投降。 投降的孟昶及花蕊夫人都被押解到了汴京,赵匡胤召见了孟昶及家人,包括花蕊夫人。赵匡胤封孟昶为秦国公,赵匡胤早就听说过花蕊夫人的大名,如今一见花蕊夫人更是羡叹不已,惊为天人,读了花蕊夫人的七言绝句以后更加爱慕不已。"醉翁之意不在酒",为了得到花蕊夫人,赵匡胤想出一计,设宴召请孟昶。孟昶回去以后第二天就离奇的死去了,离他投降至死只有七天时间。这其中的秘密路人皆知。<br><br>时间不长,赵匡胤就迫不及待的纳花蕊夫人为妃子。赵匡胤原本想立花蕊夫人为皇后,但遭到了宰相赵普的反对,认为花蕊夫人是亡国妃子,立之不祥,赵匡胤考虑再三,听从了赵普的意见。 花蕊夫人,历史上有徐姓和费姓一说,姓氏存疑。被孟昶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因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br><br>经过了亡国之痛的花蕊夫人心中一定是无限的惆怅。事实上,宋军兵临成都城下时只有六万人马,而城内后蜀军队还有十四万人马,但都被宋军的声势吓破了胆。六神无主的孟昶也感慨叹息的说"我父子推衣解食,养士至四十年,及大敌当前,不能为我杀一将士,今欲固磊拒敌,敢问何人为我效命?"但大势已去,孟昶无力回天,只能开城投降。此情此景,就有了花蕊夫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感慨和叹息。 <p>她的另一首词《采桑子》则更能反映后蜀灭亡以后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b></p><p><br></p><p>实际上,孟昶绝不是一个昏君,应该说孟昶虽然偏安蜀地,但他治理蜀国时也是精励图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还兴修水利,注重农桑,极为勤勉于朝政,使后蜀焕发出一种勃勃生机,有别于五代十国的乱世,实属不易。至于孟昶最后的亡国,后人评论多是说孟昶和花蕊夫人纵情声色的缘故导致了亡国,我认为是片面的。</p> 经过了五代十国乱世军阀长期的混战,社会急需稳定,人们需要安居乐业已经是大势所趋。五代十国中的后周皇帝柴世宗的势力如日中天,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后周都检点赵匡胤陈桥兵变,随后发动了统一天下的一系列战争,天下一统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朝代更迭也是历史的自然规律。就事论事,孟昶执政后期虽然也怠政,但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哪一个能逃脱这个规律呢?所以,把孟昶亡国的原因归罪于和花蕊夫人的风花雪月显然是有失偏颇,也是极不公平的。<br><br>历史上的孟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皇帝,只不过孟昶不善于政治而已。 花蕊夫人和孟昶的感情非常好,花蕊夫人被迫成为赵匡胤的妃子,但也念念不忘旧主孟昶,私下里还画孟昶的画像祭拜。<br><br>几年以后,身心疲惫的花蕊夫人也在郁闷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