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煌固,状元故里,夕阳萧鼓几船归

桐砚堂

<h3>第一次听陈之耀老师说起煌固镇是南宋状元郞徐元杰故里。我就开始心生向往,徐元杰是无数读书人心中的榜样和标杆,他是我们广信区人的骄傲, 从上饶出发状元故里煌固镇,才半个小时车程就能到达,一路上是黄橙橙的五月枇杷和乡村水泥砖房,路过荷叶连田田的平坦村庄沿畈村,走过低矮的小桥,沿畈的水田,沟溪,古西湾的漂流,煌固村章氏家祠的内溪河,大小水域星罗棋布,水流充盈,挽膝垂手可亲,很有江南的特色,在黄塘村拐弯绕道处,我们看到了一栋古旧的房子。这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古建筑就是状元之家吧?成片及腰的垂序商陆在屋旁蔓延,尘埃几人开始迫不及待的开采这天赐的美味,两个雄伟的石狮子盘踞在门前。大狮子含着圆珠,伸着长长的舌头舔着捧在面前的小狮子。门右旁还有个旗杆顶,墙上刻着重修祠堂捐款名单,门楼上面有三个“来头”,上面有徐氏宗祠几个大字。木门铜环紧锁。左墙壁上刻了整片的文字。上书重镌状元故里,正文应该是梅野集吧。“上饶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字样映入眼帘。进屋是四合院内的格局,二进厅的中间是林林立立添加的承重柱,上厅堂供着徐元杰的塑像,院子两旁是格子窗木门,我们等来了两位德高望重的乡贤,也是老校长,徐氏第二十二代人,徐元杰后后人徐孚义和徐孚树老人,为我们掀开尘封已久的状元历史。</h3><h3><br></h3><h3> 据老人口述,我们站在这个院子就是御书院,是由徐氏后人捐出来读书用的。</h3><h3><br></h3><h3> 公元1192年,原藉在古良(今广信区花厅镇)的徐元杰爷爷徐安通,携家眷来到煌固镇黄塘开族,徐元杰生于绍熙五年(1194年-1246年)黄塘徐家,是徐安国亲弟安通的嫡孙。</h3><h3><br></h3><h3>说起徐安国,也是值得一提的历史人物,他也叫龚安国,字衡仲,号西窗,隆兴癸未年(1163年)榜木待问进士及第,初受岳州教谕,后授连山令,终为抚干,南宋时是上饶四大名儒之一,且与朱熹、辛弃疾、韩南涧 交往甚密,有文集二十五卷,刻梓于兴化之郡斋。现存诗词二十多篇,大多见于《永乐大典》。古良南山的南云书院中有他的两篇赋,赋中的“乐由心生,心乃乐府”道出了古朴的哲理。</h3><h3><br></h3><h3> 园山湖边,徐安国当年曾上书朝廷请求改回徐姓后建造“一乐堂”,“一乐堂”名家朱熹为之书匾,张南轩为之撰记。</h3><h3><br></h3><h3> 可惜,在宋宝祐年间,罹灾火而烬毁,后来谢叠山昂慕徐家之荣贵,欲集乡贤重建之,终因战事频起不果而终,时至今天一丁点的残砖断瓦都不曾遗存。</h3><h3><br></h3><h3> 徐元杰在煌固镇出生后,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徐元杰相依为命,不久后投奔回到古良老家,经族中商议过继给古良徐安国的三儿子徐伸公延续香火,徐伸公自已漆下无子。徐元杰少时经历生在煌固镇,长在古良的人生轨迹,也许是寄人篱下的这段经历,也许是书香门第的基因传承、也许是上风上水钟灵毓秀,成就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h3><h3><br></h3><h3> 从灵山和华坛山几处溪流汇集而来的饶北河守护着煌固镇,在地域上有三面环水,一面傍山的格局,从风水学上说有:“天门开阔,地府紧锁” 的优势,一方水土孕育一方英才。少时,徐元杰就怀有大志,经过发奋苦读,凭着坚忍的毅力考上了状元,在学术上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堂叔徐安通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徐元杰又继续来到煌固镇开枝散叶,并且官至太傅,指导皇帝当政为民,著有梅野集36卷,由徐元杰儿子徐直谅整理成册,历经朝代更佚,今仅余下12卷,其它著作少见,宋词收录其诗“湖上”一首。两位80岁的老人一字不落的背起湖上诗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老人纠正道的:族谱上是风物晴和,不是风日”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游西湖美景。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这是徐元杰心中的太平盛世。</h3><h3><br></h3><h3> 徐元杰52岁不幸遭奸人陷害,后人们如今说起亲人间的悲愤依然不减当年,徐元杰从38岁崭露头角,前面经历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的积累,满腹经纶本可以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而上任才短短的14年的仕途就嘎然终结,他本可以走得更远,名声斐然。这是徐氏家族的遗憾,也是上饶历史文化的痛失,此类事例,诸如夏言,杨时乔等。</h3><h3><br></h3><h3> 有人说:南宋时文坛的半壁江山,都在江西上饶,上饶确实只适合官员退隐生活,文人吟诵交流。培养一位人才要经过父亲,母亲,舅舅,堂叔和更多人接力的抚养。要经过多少位老师的悉心教诲,人才是应该重点保护,发挥最大的价值。</h3><h3><br></h3><h3> 经过徐孚义老人的讲解,我们不光了解到状元郎徐元杰,还知道这个家族承前启后的文化传承,徐孚义老人嘱托我们,一定要帮助收集整理徐元杰文化。这!还是要感谢政府,如果不是当地政府领导重视,我们缘何能走进名人古迹。</h3><h3><br></h3><h3> 离开黄塘,已是暮色四合的黄昏,在沈小苏书记带领下,大家又观看了乡镇打造的一河两岸夜景,华灯初上,岸边星光灯光齐闪烁,黑黝黝的身影涌动,那是附近来散步的居民,人们的交谈声不绝于耳,月夜清风中吹来陌生人的吴音细语,是熟悉的乡愁气息,倦鸟期归的思绪袭来,忽听远处传来击鼓声,越来越近,渐渐的锣鼓喧天,一群白衣汉子坐在一只龙船游荡而来。</h3><h3><br></h3><h3>这下,女人们激动万分,用土话高呼:“煌固龙船划起,嗬吼,呀吼,嗬吼,呀………吼” </h3><h3>扶栏远眺,久久伫立。此情此景,如诗中所述:“夕阳萧鼓几船归” </h3><h3><br></h3><h3>徐公含笑:夕阳萧鼓,不在别处,就在煌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