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b><b style="font-size: 18px;"> 🌿 一黎巴嫩,一个古老、时尚的国度一🌿 </b></h5><p><br></p><h1><b> 三.西顿、提尔</b><b style="color: inherit;"> </b></h1><p><b>(续上集)</b></p> <p><b> 离开西顿,70公里的车程,我们来到拥有四千多年历史,著名的腓尼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提尔(Tyre)古城</b><b>。提尔是北欧神话中战神的名字,这样显赫霸气的名字注定了这座城市不平凡的命运。</b></p><p> <b> 这里是黎巴嫩的最南端,真主党的大本营。一进入提尔,就看到大街上悬挂伊朗领袖霍梅尼·哈梅内伊巨幅头像,还有黎巴嫩真主党领袖哈桑·纳斯鲁拉头像。</b></p> <p> <b>提尔城<font color="#ed2308">1984年被世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font>。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传说认为提尔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紫色颜料的诞生地</b><b>。这个对人类史上的重要贡献就是从地中海的海螺上发现并提炼出紫色颜料—</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骨螺紫。</b><b>据说,25万只骨螺中才能提取约14.17克染料,刚好够染上一条罗马长袍,所以价值连城,被视为只有皇室才能有的颜色。</b></p><p> <b> 此外,</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代字母表</b><b>亦发现于此地,而它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玻璃器皿</b><b>同样也非常著名。</b></p><p><b> 提尔太著名了,不得不说说它的简史:</b></p><p><b> 提尔始</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于公元前2750年</b><b>,由一个大陆定居区和一个离岸不远的中等规模的岛屿城市组成。</b></p><p><b> 公元前1000年,提尔的国王海拉姆通过填海造陆将两个岛屿连接起来,之后他如法炮制在浩瀚的海洋中营造出相当可观的陆地 ,此时这个城市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地中海称霸一时。</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立</b><b>了像</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卡地兹和迦太基</b><b>(北非突尼斯)这样繁荣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殖民地</b><b>。提尔开始吸引扩张者的目光,招来了侵犯者。</b></p><p><b> 公元前6世纪之初,</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巴比伦国王</b><b>带领军队</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攻打提尔</b><b>,将其围困长达13年之久。</b></p><p><b> 公元前4世纪,</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希腊亚历山大大帝</b><b>在封锁该城7个月后,</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将之拿下</b><b>,毁了半个城市。</b></p><p>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公元前63年</b><b>,包括提尔在内的整个古叙利亚都落入</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罗马人之手</b><b>,提尔经历了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兴建了许多重要建筑。包括一条沟渠、一座凯旋门和一个最大的竞技场。而今在考古遗址中保留下来的也主要是这一时期遗留下的建筑。</b></p><p><b> 直到</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124年十字军强大进攻</b><b>,不幸陷落。十字军在此统治了180年,仍旧占海上贸易的重要位置, 但也渐渐衰弱。 </b></p><p> <b> 一战结束,提尔完整地归入了新的国家——黎巴嫩中。</b></p><p><b> 这里还是</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基地(UNIFIL)</b><b>。</b></p> <p><b> 我们先来到<font color="#ed2308">巴斯罗马遗址群(EL Bass Excavations)</font>,门口伫立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牌。</b></p> <p><b> 一进入口就能看见一座</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巨大的墓地</b><b>。既有一片杂乱的墓地石棺,</b></p> <b> 也有很<font color="#ed2308">精致的石棺</font>,它们已有千年历史了。我们来看看这些石棺有什么文化看点。</b> <b> 石棺上的符号:十字架(在上盖上,不太清晰)表示拜占庭时期;圆圈带个钩子意寓生死轮回。</b> <b> 石棺上有狮子头像,为皇权标志,兽中之王。</b> <b> 石棺上有个孔,多为被人撬过,盗过。</b> <p><b> 有的石棺上刻有罗马时期的文字,往往带有诅咒性的含义:不要触动我,否则.....。</b></p> <p><b> 祈祷之地是有所选择的。</b></p> <p><b> 我们走在保存完好的罗马大道上,前方有个</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凯旋门</b><b>,才知道这里是城外,是墓地之区,城内是不可以放置石棺的。</b></p> <p><b> 穿过凯旋门,从城内观赏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20米高的凯旋拱门。</b></p> <p><b> 城内的<font color="#ed2308">罗马大道上</font>纵横的罗马石柱,高高的拱顶,用有效的切割石料,无任何粘合剂,这些石料就可稳稳地叠落在一起。</b></p> <p><b> 来到罗马时期最大的</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战车竞技场</b><b>,能容纳2万多名观众,保存还算完整</b>。</p> <b> <font color="#ed2308">竞技场的看台及看台下的基柱</font>,透过层叠的门所形成深邃的通道,尽头是就是身披紫袍腰缠金银的罗马贵族们在看台上正在观看的,宝马良驹从马场出口奔驰而飞的场景。 </b> <p><b> 我们离开巴斯遗址群到不远处一家<font color="#ed2308">大众海滩餐馆</font>午餐。</b></p> <b> 要的是黎巴嫩的普通菜肴,有两样食品却很有特色:①醇香味浓浓的<font color="#ed2308">茄子泥</font>,菜碟子中心放的是橄榄油;②<font color="#ed2308">皮塔饼</font>。吃的时候,撕下一小块皮塔饼,放上一勺茄子泥,裹起来吃,味道真不错!</b><br> <p><b> 午餐后我们来到遗址的第二区<font color="#ed2308">The City Site </font>(位于海港附近)。这里留下一条<font color="#ed2308">罗马列柱大街</font>以及掉落下来美丽的雕塑。</b></p> <b>远处有一座<font color="#ed2308">红色八角形建筑</font>(The Octagonal Building),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走过去近看。</b> <b> 一座4世纪的<font color="#ed2308">矩形竞技场</font>,能容纳2000名观众。</b> <b> 一条水渠引入浴池。</b> <p><b> 远处有座建于2~3世纪的异常巨大的<font color="#ed2308">罗马公共浴池</font>,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它附近还有座清真寺。</b></p> <p><b> 最后我们沿着<font color="#ed2308">林荫大道</font>走出遗址</b>,<b>返回贝鲁特。</b></p><p><b> 而未能去遗址的北面不远处的12世纪的十字军大教堂,颇感遗憾。</b></p> <p><b> 遗址附近,有一所建于1938年的,黎巴嫩南部第一所中小学校<font color="#ed2308">AI-Jaafareya High School</font>。</b></p> <b> 椰枣树成排的提尔市海港。</b><br> <b> 进入真主党大本营与<font color="#ed2308">巴勒斯坦难民营</font>。提尔位于黎巴嫩的南部,离巴勒斯坦、以色列边界很近。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期间逃往黎巴嫩的绝大多数难民都被联合国救济和工程处(UNRWA)安置在难民营中,最早有16个难民营,目前仍有12个在运转。有登记的难民在44.8万,难民营人口负荷极大,时常会有十口人家在一个单间的情况。这些难民无机会从事很多职业,多数靠联合国提供救济。</b> <p> </p><h1><b> </b> <b>四.</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贝鲁特</b></h1><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巴嫩的首都,</b><b>位于黎巴嫩海岸线中部突出的海岬,面向地中海,背靠黎巴嫩山,气候温和,以其独特建筑风格与气候环境并美而闻名的地中海东岸最大城市。 </b></p><p><b> 1920~1943年属法国托管。二战后,贝鲁特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它成为中东的金融和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素有“中东巴黎”、“地中海畔明珠”的美誉。人口约200万。</b></p><p><b> 贝鲁特是一座文化古城,保存有罗马时期的城墙、庙宇、水池的遗址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虽然经过内战的创伤,贝鲁特仍是黎巴嫩的文化中心。</b></p><p><b> 这里生活节奏快,时尚感强,有大量博物馆、餐厅、酒吧和俱乐部,但非常拥挤,并非是适合休闲城市,倒成了游客从它出发,到其周边各大小城市、遗址、景点旅游完后,一日返回归宿之地。我们在黎巴嫩的旅游就是这样安排的,除了第一天下午特地安排游览贝鲁特市及第二天早晨在去巴尔贝克路上在<font color="#ed2308">鸽子岩</font>停车观赏外,其余景观都是在往返途中车上拍照。</b></p><p><b> 先看看贝鲁特街景吧!</b></p><p><b> 这是我们入住酒店的后街、华为广告、拥挤不堪的街道。</b></p> <b> 在那些白墙红瓦的古老房屋中间,现代化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马路上车水马龙,街面繁华异常。 </b> <h3> <b>我们先来到美丽的贝鲁特海滨一角, 这也是富人居住区。</b><br></h3> <b> 贝鲁特深受暴力的伤害,这里有个<font color="#ed2308">殉难者广场</font>,简洁的无暴力雕塑设计很吸引人。</b> <p><b> 然后,我们进入市区的繁华地段的酒店、大厦、服装等高端消费大街,建筑很有浪漫之处的法式风格。</b></p> <p><b> 繁华却不乏艺术。</b></p> <b>街心公园中伫立着<font color="#ed2308">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雕塑像</font></b>。<b>2005年2月14日就在这里,发生一次严重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包括总理哈里里等21人丧生。<font color="#333333">许多黎巴嫩人将责任归咎于叙利亚,参加示威游行,要求叙利亚撤军;3月14日达到高潮,示威游行在殉难广场举行,</font>人数<font color="#333333">达到近百万,一系列事件日后被称为“雪松革命”。联合国、美、俄和德国全部支持黎巴嫩的撤军要求。叙利亚最终迫于压力,4月27日撤出剩余的1.4万军队,结束了对黎巴嫩长达近30年的占领,黎巴嫩第一次完全获得了独立。</font></b> <b> 街道上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战后遗迹,一座座的塔吊象征着贝鲁特的希望。让你惊奇的是在一座废弃楼房前也安排起休闲消费场地。</b> <b> 我们即将步入市区古罗马遗址,看到重要街口或景点旁都设的关卡、路障,以防汽车炸弹袭击。</b> <p><b> 这是广场周围的<font color="#ed2308">古罗马遗址</font>,沿阶梯向上走就是贝鲁特政府大楼。</b></p> <p><b> 这是<font color="#ed2308">贝鲁特议会大厦</font>。</b></p> <b> 这是<font color="#ed2308">钟楼广场</font>(Ottman Clock Tower)又称星星广场(Nejmeh Sq.)。曾在内战中饱受兵焚,现已旧貌重修。广场上尽的欧式建筑,八条街道从钟楼向四周呈放射状。周围有教堂与清真寺以及很多咖啡馆。</b> <b> 这是<font color="#ed2308">圣乔治十字军教堂</font>。</b> <b> 这座仿土耳其风格的<font color="#333333">蓝色清真寺叫</font><font color="#ed2308">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font><font color="#333333">,</font>是由前总理老哈里里投资修建的,他遇刺身亡后也葬于此,常称作哈里里清真寺。</b> <b>与它为邻的是<font color="#ed2308">圣乔治天主教堂</font>(即马龙派教徒圣乔治大教堂)。这是在中东国家能唯一看到清真寺与天主教堂做邻居的地方。</b> <b> 这是清真寺与天主教堂内的祈祷圣地。华丽的穹顶与吊灯,据说是从伊朗进口的。</b> <b>天色已晚,最后我们来到<font color="#ed2308">贝鲁特露天广场</font>:国旗旗杆、圣诞树、烈士纪念碑,直至地中海海边。</b> <b> 贝鲁特还是个美食之都,走进这家甜食店,干果、巧克力、糕点等食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你很难抗拒那美丽包装的诱惑,至少会买点著名的<font color="#ed2308">爱丽安娜品牌的巧克力</font>品赏一下。</b> <b>黎巴嫩人热情、友好、开朗、大方,给你的旅游带来轻松。在酒店大堂遇到这一家子,他们很乐意接受我的招呼。</b><br> <p class="ql-block"> <b>再见贝鲁特! 你让我观察与学习了不少知识,但你的国家博物馆、贝鲁特美国大学、罗伯特·茂阿瓦德私人博物馆等等著名景点我都没来得及去观看。</b></p><p class="ql-block"><b> 第四天,我们离开贝鲁特,向东游览黎巴嫩最后一个</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古城安杰尔(Aanjar)</b><b>,然后驱车直奔只有83公里远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b></p><p class="ql-block"><b> 离开贝鲁特不远处,我</b><b style="color: inherit;">偷拍到远处的关卡,一座高高的钢筋水泥碉堡里,有多方位的装甲车,高射炮。 </b></p> <p class="ql-block"> <b>这里战争遗留痕迹明显多了,楼房上弹孔,山坡上的战场据点。</b></p> <h1><b> 五. 安杰尔</b></h1><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安杰尔</b><b>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部的贝卡地区</b><b style="color: inherit;">,距贝鲁特58公里。古城建于公元715年,由卡利夫·瓦利德一世(公元705年</b><b>瓦利德一世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六代哈里发,</b><b style="color: inherit;">他去世后,其弟苏莱曼一世上台统治)设计建立的城市,其整体布局条条有理,使人联想起古代的宫殿。</b></p><p class="ql-block"><b> 这里看不到历史的进程,只能看到一个独立的时期——</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倭马亚时期。</b><b>什么是倭马亚时期?公元661年,穆阿维叶建立了阿拉伯哈里发王朝,此后扩大其势力范围,统治了西到北非和西班牙,东至波斯的广大区域,繁荣不过百年,到公元750年王朝就被推翻了,这一时期被历史上称为倭马亚时期。</b></p><p class="ql-block"><b> 安杰尔古城实际存在的时间只有四十几年,到西元744年就因争夺王位之争而遭摧毁。</b></p><p class="ql-block"><b> 安杰尔考古遗址是现存最重要的大规模倭马亚王朝遗迹,早已被公认为倭马亚城市规划设计的唯一见证,凭此</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84年安杰尔得以跻身黎巴嫩的世界文化遗产行列。</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从南门进入古城遗址。</b></p> <b> 古城呈正方形,两条大街在市中心垂直相交呈“十”字形,把城市分割成4个区域,交会处有一座4根石柱支撑的古罗马的凯旋门(tetrapylon,为古罗马时代十字交叉通道上的凯旋门)。</b><b>商店布置在大道两旁,店前矗立着拱门。</b> <b>安杰尔古城格局与罗马城市的布局风格相似,建有许多王宫、清真寺与后花园。 </b> <b>整体布局井井有条条,四面环绕着城墙,每边城墙中央都设有城门,建筑多为石头构成,石墙、石柱、石门,石台,到处是石头。动用了大量资金,建起美丽的宫殿。 </b> <b> 还有古罗马的火坑供暖系统,马赛克舖的浴池。</b> <p><b> 我们走出古城,在遗址门外看遗址。</b></p><p><b> </b></p> <p><b> 遗址门口有一家咖啡店,一家手工银制品商店。商店的女主人和路边两位司机都是亚美尼亚人。 </b></p><p><b> 据报道,如今安杰尔的人全部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亚美尼亚人后裔</b><b>。奥斯曼帝国因为种族歧视及大民族沙文主义,在1915年至1919年,屠杀了150万亚美尼亚人(至今,土国总统埃尔多安不承认)。就在这个集体屠杀事件中,位于黎巴嫩山谷内的小城安杰尔却接纳了五千多名从土耳其逃难而来的亚美尼亚人,让他们在最艰苦的时候在这里避难定居。亚美尼亚人在安杰尔重建家园,多年来把异乡当成故乡。</b></p> <p><b> 之后,我们的行车沿商店门口公路照片上箭头方向拐弯驶向叙利亚,结束在黎巴嫩的行程。1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黎叙边境,开始在叙利亚的旅游。</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 20px;">写在最后 </b></p><p class="ql-block"><b> 黎巴嫩,这个世界上领土面积很小的国家,我用了4天全力行走与观察;回国后,还特地去看描述黎巴嫩底层社会现状的影片“何以为家”;翻阅了大量参考资料,写下1万多字,放上了314张照片,似乎还未尽兴,真想再一次到这国家进一步的探索。</b></p><p class="ql-block"><b> 她太独特了:</b></p><p class="ql-block"><b> ①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地形的多元化令人惊讶</b><b>,4 种主要地形几乎互相平行着从北向南伸展,它们(从西向东)是:沿海平原、黎巴嫩山脉、贝卡山谷和东黎巴嫩山脉。这些地形给黎巴嫩带来发达的海上贸易、雄壮的山色里恢宏的古迹、热带地中海型气候、丰富的物产。既有精神食粮回馈旅行者,也有提供感官与味觉的盛宴。</b></p><p class="ql-block"><b> ②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8种官方宗教派,</b><b>包括伊斯兰教(什叶派、阿拉维派、伊斯玛仪派和逊尼派)、基督教(马龙拍、希腊东正教派和天主教派、亚美尼亚天主教派、格列高利教派…….等11种教派)、德鲁兹教派和犹太教,还有少量的巴哈伊教、摩门教和印度教徒。1943年建国以来教派一直争斗不休。1975年4月因长枪党袭击了贝鲁特一辆公交车,杀死27名巴勒斯坦乘客,引发了穆斯林的报复,开始长达15年的内战,直至1990年10月才结束。</b></p><p class="ql-block"><b> ③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巴勒斯坦难民营和叙利亚难民营。</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世界上这么小的国家,自己人口610万,却</b><b>在其整个历史中为流离失所者提供庇护</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容纳了这两个挥之不去的难民营,恐怕也只有黎巴嫩。</b><b>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逃往黎巴嫩的难民开始,至今约有44万多巴勒斯坦难民;2014年邻国叙利亚的内战对黎巴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超过300万叙利亚难民,其中有130万在黎巴嫩。每一次周边国家的巴以、叙以争端都影响到黎巴嫩的安定。但是,</b></p><p class="ql-block"><b> ④</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黎巴嫩的国民精神</b><b>,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颇为惊讶的是黎巴嫩人却自认为胸襟宽广,包容异己,并引为傲。宗教争斗不断,他们依然以宽容自居。据新闻报道,如果与黎巴嫩人提及内战,虽然都是惨痛的回忆,他们会集体噤声,不愿提起这段伤痛的往事。但对当下的政局却会打开话匣子,各抒己见。也许正是黎巴嫩人的这种国民精神,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总是一脸的笑容相迎。</b></p><p class="ql-block"> <b> 正因为她的独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存,传统和现代在这里融合,5000多年的文化让它别具特色。它曾被《lonely Plant》和《国家地理》称为</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生必去的目的地”和“全球旅行十佳地”。</b></p><p class="ql-block"><b> 尽管我的旅行仅能让我粗略地呈现黎巴嫩的历史文化、现状与景观,但我希望这篇游记(上下)能赋予你一个视角,了解一个真实的、有温度的黎巴嫩。也希望她能成为你的人生必去的目的地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完)</b></p><h5><b> 背景音乐:Yadikar 演唱者:Retim</b></h5><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r></p> <h1> </h1> <b><br></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