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晓阳,九江市彭泽县人。现年76岁,退出二线前,曾任彭泽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共青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九江市人民检察院调研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退出二线后,自2002年起,他主动请缨,连续18年砥砺前行在乡村扶贫的路上。6000多个日月星辰,坚守毕生为民承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8载春秋,不离不弃,持之以恒,他坚持吃住在百姓家,与百姓打成一片;18载春秋,吃苦耐劳,废寝忘食,攻坚克难,始终拖着糖尿病的身子奔跑在乡间的小道上。</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8载春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奔波于省市县跑资金,争项目,先后帮扶4个贫困村和2个村建点。</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自2002年起,第一站去的是武宁县的村建点~田东村;2003年初又挑起了修水县扶贫点~双井村的扶贫任务重担,两个村点的工作在2006年底全面完成任务。2007年初就去了永修县的村建点~乐平村,同年又肩负起星子县~波湖村的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任,直至2010年底全面完成任务。</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1年又主动请缨去彭泽县的扶贫点~先锋村帮扶,该村为村建、扶贫、新农村建设三点合一帮扶,共整合资金1500余万元搞建设,做出了全省的亮点,使其全面脱贫。</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6年又转辙去了彭泽县的帮扶点~康庄村,该村也为村建、扶贫、新农村建设三点合一帮扶点,康庄村的帮扶工作正在进行,计划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任务。</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的扶贫之路,18年来,在4个扶贫点2个村建点共争取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搞建设,使其全面脱贫。十八载,砥砺跋涉扶贫路,倾真情,智力妙奏大爱歌。</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晓阳同志(以下简称王检)退出二线后,他主动请缨去市人民检察院定点帮扶单位做扶贫开发工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五”期间他来到了彭泽县天红镇先锋村帮扶,五年里,他与先锋村人民朝夕相处,因此,只要是先锋村人,对这位老领导的生活、工作作风都非常敬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先锋村“十二五” 期间被列为省级扶持贫困村后,九江市人民检察院为定点帮扶单位。</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先锋村是有360户、人口1620人、耕地面积1220亩(人均不足0.8亩),荒山一万余亩的边远山区小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该村地处偏远,交通极为落后,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经济发展缓慢,全村没有一幢像样的楼房,文教、卫生极为落后,学校、医疗室没有固定的公共场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市人民检察院帮扶工作队王晓阳驻村后,他亲事亲为,积极奔波各方共谋发展之计。</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他是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以真挚的情感融入群众。他做扶贫和村建工作一轮接着一轮。当新的一轮扶贫、村建工作一开始,已退休的他又主动找院领导,请求继续负责此项工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院领导感到他年纪大,身体不够好,老伴又患有多种疾病,需要人有照顾,他却说:“正是自己的年纪大了,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时间不多了,想在有生之年找一个工作平台为老百姓多做点事”。鉴于他的一片执着和真情,院领导只有批准了他的请求。</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是2011年11月份在交接好上一轮扶贫工作后来到我们村的。我清楚地记得他来我们村的情景,他头戴草帽、身穿夹克、肩背包裹、手拿雨伞、脚穿一双磨破了的运动鞋来的。</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为了他的到来,在饮食住行上做了一些准备,专门在村部设置了一间客房和办公室,本意是让他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和工作坏境,可却遭到了他的拒绝。</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告诫我们:“我来你们村是来做扶贫工作的,我要同困难的人民群众吃住在一起,我只有融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群众才会跟你说真话、讲实情,便于开展工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顿时为他的真情被打动了,立刻按照他的想法去安排。我们当时在想,就安排在村部附近的村干部家让他住下吧!这样也便于照顾他的生活,也方便联系工作,当他得知此情后,又被他拒绝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最后,我们只有狠下心来,安排他去村民家住宿了。当他来到村民家后,先交足了一个月的生活费、住宿费、水电费后才安心地住下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后来,我们才知道,王检之前下到每个村后,他都坚持每月在扶贫点上要住上20多天,每年有300余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活动,不搞任何特殊,自己每次到点上每天还交10元钱的伙食费,每月交100元钱的住宿水电费,从不给村里增加任何负担,在我们村他也是这样做的。</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村民们一开始,简直不相信,还会有这样廉洁自律的干部。村民们纷纷传开说:“毛泽东时代的干部又回来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一直认为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群众才会向你讲真话,你讲的话群众才会相信。</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无论在哪一个帮扶点,村民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想尽一切办法热情帮助,村里有纠纷积极协调解决,村里的红白喜事主动参加。为此,几年来他个人花费了数万元,为解决当地群众困难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为推进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有些村民好奇,问他这样做为了什么?他总是平淡地回答:“我岁数大了,也没有什么期望,只是希望自己在身体还行的时候,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多做点有益的事,享受着做事的乐趣,也想让群众从我身上看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好形象。再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本,看到你们富裕了,我心里就高兴。”这些发自肺腑之言,让人们对他又多了一份敬意。</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思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他是带着崇高的使命扶贫,以踏实的作风感染群众。他认为扶贫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为当地的百姓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变“输血”为“造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为此,他的工作方法是:采取一听、二看、三访、四座谈的办法。即听取村两委的村情汇报;实地查看全村和各个村落的外部环境;访问广大村民,了解村情民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下村的一个月内,实地查看了每一垅田地、每一处山塘水库、每一处荒山林地;走访村民代表,特别是老党员老干部、老队长和老教师;并先后召开了多次有各方人士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茶话会,搞清村情,找准贫困的原因。</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还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务工返乡人员代表,去外地参观学习,然后静下心来,再与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反复谈心,交换意见,提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扶贫开发规划。</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是带着强烈的责任扶贫,以自身的行动引导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破旧房屋拆迁工作是最难做的,可是他却能很好的把群众工作做得又好又舒心。</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般三次做不通农户的思想工作,村干部就不会再登门做工作了,可是他不予余力的去做工作,细心地去听群众的担心和诉求,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直到把群众工作做通、做舒心、做满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挂在他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他始终细致耐心的听取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意见及建议,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的同时及时修改完善扶贫开发的思路和计划。</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为民办实事、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带着组织的重托扶贫,以办事的成效激励群众。为切实改变我村的贫穷面貌,他多方奔走,反复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工作,为村民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深感教育是百年大计的王检,看到村里只有学前班和一二年级的办学条件,三年级学生以上要步行近十里路去镇中心小学读书的情况下,他积极奔波争项目、争资金,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一所可以容纳三个行政村的村级完全小学,彻底解决上学难的问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生活在农村的王检深知农村道路的坎坷,看到村组交通不畅,村民运输行走不便,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生产,而有关部门配合难度大,人员资金不到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向省、市交通部门申请立项、整合资金200万元解决了修建村组水泥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生长在农村的王检,知道导致交通不畅的原因还有村组间的桥梁损坏严重,他积极争取市直有关部门资金约100万元,重建楼台、张家山等4座桥梁,彻彻底解决了村民交通难的状况。</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新农村建设中,为解决资金的不足严重阻碍着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他不辞辛苦,去有关部门卖面子争取财政、行业部门、社会等各方资金,共整合资金300万元,圆满地完成了全村9个自然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并成功地通过了省、市、县的验收。</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知道农村洪涝灾害频发,由于缺少资金,全村多条年久失修的河港和水毁溃堤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争取到水利部门资金100余万元,分别对溃堤的河港、水堤进行加固除险修复,彻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利条件。</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长期工作在农村的王检,明白水利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而先锋村的水利设施都是年久失修,他争取市、县水利局主要领导到我村实地考察,把小二型龙泉洞水库列入维修计划,该工程投入资金80万元,现已修建完成,深底解除了病库隐患,增加了灌溉面积,使大片良田稳产丰产。</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熟悉农村情况的王检,了解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而村民农闲时间较多,为了更好的丰富村民的农闲生活,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他不辞辛苦地奔波有关部门争取市、县文化部门资金60万元,建成了内设:图书室、乒乓球室、多媒体室等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现已对村民开放,使村民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读书掌握了解一两门农业技术和致富产业。</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为了改善医疗条件,鉴于先锋村卫生所,只有机构,没有医疗服务地点,没有医疗设备,只有两名乡村医生。医疗条件很差,给老百姓看病带来极大的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曾多次向卫生部门申请在先锋村建一幢标准化的卫生所。终于如人所愿,筹措资金15万余元,建起了一幢标准化的卫生所,老百姓个个拍手叫好! </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式发展,加快推进中心村的建设。因此,王检从长远谋划的角度出发,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农民逐步向中心村镇转移。</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盛家、东边自然村庄又是先锋村的中心区域,与国家AAAA级龙宫洞风景区接壤,“定龙公路”穿境而过,先锋村村部、先锋完小、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中心幼儿园、卫生所、警务室、农家乐、小型购物超市、村民健身广场、篮球场均在盛家、东边自然村区域内,因此,决定在在盛家、东边自然村建立中心村。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已投入资全460余万元完成了村庄房屋徽派结构改造。</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为了先锋村的产业发展,找到一条脱贫致富路,通过他的努力,多次与“龙宫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协商,将村民闲置下来的农田流转给公司搞旅游开发。先锋村已把“种农田”变成“卖风光”,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将1000余亩农田,流转于“千亩花海”的建设。</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龙宫花海”乡村旅游项目,集花卉观赏、特色种植采摘、农耕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于一体, 从景区由洞内走向洞外,山上走向山下,把游客从单纯的观洞短途游延伸到“观花海、摘 果实、品果子、赏民俗、拓展运动”长线游,符合现代人到农村呼吸没雾霾的新鲜空气、品尝农家菜的生活方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龙宫花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带动效果极为可观,目前整个花海已经盘活了闲置土地近2000亩,已发展农家乐达50家,景区民宿近20家,农产品销售点1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的“龙宫洞风景区”以“千年古迹+千年溶洞+千亩花海”为模式,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特色景区,先锋村以独特的地理优势,真可谓:“花海洞天、别样先锋”正在华丽蜕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目前的“龙宫花海”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现在的先锋村,真是花的海洋!各种各样的鲜花会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瞧!红的、黄的、紫的、白的、粉的……一朵朵、一片片、一簇簇,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里的世界就是不一样!</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心系群众万千事、带病奋战了无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有着十几年扶贫工作经验的王检,常年驻村帮助扶贫开发。他自进村后的第一天起,就一头扎进工作中去。</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方面帮助村“两委”制定发展规划,选择一条致富路子,拿出一整套工作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另一方面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吃住在老百姓家里,按月交纳伙食费、水电费,从不报销旅差费。他工作不分昼夜。刮风下雨,白天走地头、上大山、下河沟、摸村情,晚上下村组、访农户、召开各种会议,了解民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76岁高龄,身患高血压,高血糖,颈椎、腰椎、关节痛等疾病,这些慢性病需要长年吃药治疗。特别是现在患上了难治之症,并做了切除手术,可他任然坚守在扶贫一线。老中医推荐了一种治疗方法,就是长年吃中药汤剂调理。无耐,王检是带着中药灌子工作的,他晚上把中药煎好,白天就用特大的水杯装满汤药当茶饮,不了解王检病情的人们,还以为他是喝“饮料”呢!</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虽患一身疾病,可他工作起来比年轻人还来劲。他从无休息日,每个月都得驻村20天左右,其余时间是跑省、市、县找领导、找有关部门,争项目、争资金。偶尔因病住院,也是用电话联系工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他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发扬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他忠于职守,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换来了广大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和拥护。村民们对他的评价有“五个一”,即: “一顶草帽、一盏手电、一颗真心、一腔热血、一股实劲”!</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联系领导、汇报工作,着力推进帮扶工作进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热爱扶贫工作的王晓阳同志深刻知道帮扶工作的不易,他积极向领导沟通、汇报工作,让领导加大帮扶力度和完善帮扶政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市人民检察院熊少健检察长曾多次率院党组成员到先锋村指导工作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每逢春节,市人民检察院领导陪同王检带着慰问金走访贫困户。</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检在扶贫期间,曾多次要请省、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先锋村指导工作,并给予人力财力政策上的支持,合力谋划支持先锋村扶贫开发工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几年来,共争取各方面资金达1500多万元。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先锋村的村民看到了领导的重视、资金的帮扶、政策的扶持,更是看到了帮扶的希望、美好的未来,村民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和产业发展上面来,使帮扶工作更好地推进实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先锋村,伴随着一条条扶贫政策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自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一切要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措施;感谢省、市、县有关部门的支持;感谢市人民检察院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更要感谢市人民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王晓阳同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晓阳同志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也有人对此不解:“放下舒适的退休生活,王检到底图什么?”王检在一次会上作了回答:“过去十几年,我一直在武宁、永修、星子、修水做扶贫工作,这次有幸回到家乡~彭泽,能为家乡老百姓做点事情,即使倒在这儿,我也无憾!”</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子规啼血是一个很古老而又很美丽的传说。王检在阔别多年后又回到故乡帮扶的动人故事,也会像杜鹃泣血一样流传下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晓阳的先进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5年王晓阳获得“江西省最美扶贫人”称号;2016年10月份王晓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2017年王晓阳荣获“全国老有所为贡献奖”;2020年王晓阳被评为“江西省离退体干部先进个人”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对于荣誉,他视若云烟。王晓阳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身体条件许可,在有生之年都要找个好的平台,为党、为社会、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是啊, 正是带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和热情,年迈的王晓阳向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而又突出的扶贫成绩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