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都江堰风景区

青松探海

<p>  下午六点,来到都江堰南门口,门票已经停售,不得而入。</p><p> 都江堰景区坐落在玉垒山西麓。来到东麓,直攀玉垒山。山林静寂,道路泥泞,地势愈高,路径愈难行。</p><p> 爬上山顶,眼前却是一处工地。山势陡峭,林木苍郁,不见江流。</p><p> 寻路下山,沿石阶踏上了公路。公路宛转,盘绕而上,直通江畔。</p> <p>  转过山角,迎面有一座古庙——二王庙。庙宇红椽黛瓦,古木森森。这是后人为李冰父子所立的祠庙。</p><p> 李冰主持开凿渠堰,疏浚河道,修筑道路,被川西人奉为“川主”,视若神明,在山上为李冰父子立祠,岁岁祭祀。宋代,两人被敕封为王。</p> <p>  经过二王庙,转眼就到秦堰楼。都江堰开凿于秦代,又称“秦渠”。在桂林开凿的灵渠,称“秦凿渠”。秦代,在各地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使水患成灾的平原变为了千里沃野,也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p><p> 秦堰楼位于玉垒山上、岷江畔,原是玉垒山上的观景平台。1958年,毛泽东参加成都会议,来到都江堰。毛泽东在玉垒山俯瞰岷江和都江堰,并且远眺青城山与西岭雪山。后来,观景平台上建起了秦堰楼。</p><p> 2008年,汶川一带发生大地震,秦堰楼遭到损毁,后又重建。</p><p> 玉垒山上,二王庙和秦堰楼等,都是都江堰景区北入口。</p> <p>  此时,秦堰楼关闭,不得而入。黄昏之际,站在山岗,俯瞰岷江。</p><p> 岷江从莽莽群山之间一路流出,江流宛转,水面亮闪闪,沙堤纵列。最长的那道沙堤,称作“百丈堤”。岷江江流,便被这些沙堤分作数条。这是岷江在都江堰中的第一次分流。远处的江流,被导入到外江之中。</p> <p>  晚八点,夜色渐冥,原路下山。山林中一片漆黑,石径上悄无人声。打开手电,一路紧行,脚步不停。</p><p> 玉垒山东麓,坐落着灌口古镇。古镇因都江堰而得名,历史悠久。</p><p> 街上灯火通明。走进路旁小店,买了一大瓶可乐饮料。小店内清静,女店主正在观摩吴式太极拳的视频。川中一带崇尚道教,武术源远流长。</p><p> 晚九点,一路经“灌县文庙”,来到都江堰景区外南桥。站在桥上,望着飞泻的江水,听着震耳的涛声,灯光幽蓝,气氛颇感神秘!</p><p> 晚十点,回到旅馆,洗涮休息。</p> <p>  下午四点, 暑热消退, 出门上街,乘车来到玉垒山公园前。</p><p> 都江堰景区南入口为离堆公园,东入口则为玉垒山公园。两座公园,被宝瓶口和内江一分为二。</p><p> 离堆,玉垒山西麓,李冰修堰,开山凿石,建造灌渠,凿出宝瓶口,西侧高地孤处,因称“离堆”。</p><p> 玉垒山公园前,有一座门牌坊,三门四柱,正中镌金字“玉垒山”,左侧镌“凤翔”,右侧镌“龙吟”。龙吟,内江涛声;凤翔,玉垒山形。</p><p> 进入公园,抬头就仰见楼阁——玉垒阁,形似宝塔,气势巍巍。</p> 玉垒山,林木蓊郁,石阶宽大,道路陡直。缓步拾级而上,穿门坊,经高阁,过殿堂,古韵悠长。<div> 经过石碑——“灌口城隍庙”,穿过“城隍大殿”,直奔岷江畔。<br> 林丛翠而翳日,灌草茂而蔽水。蜿蜒的山径,就如同一道绿色长廊。清风拂过,传来“轰轰”的江流声,仿佛瀑声,好似龙吟。<br>  这里就是古栈道——松茂古道,四川进入青藏高原的唯一交通要道,是一条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有着“南方丝绸之路”之称。<div>  松茂古道,南起都江堰灌口镇,途经汶川、茂县等地,沿岷江河谷,一路北上,直达川西松潘地区。</div></div> 沿江悠然而行,来到玉垒关前。玉垒关,始建于三国,重建于唐初,城门楼高大,门洞拱券,檐角耸翘。城楼高悬横匾“川西锁钥”。<div>  玉垒山为成都平原的防护屏障,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通咽喉。唐代,玉垒关是抵御吐蕃的关隘。</div><div> 当年,杜甫站在玉垒关上远望,国难客愁入怀:“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动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春花入目之时,国事涌上心头,忧国之情沛然而生。</div><div> 站在玉垒关,俯瞰都江堰工程,只见江心处有一座长堤——金刚堤,形状狭长,绿树葱茏,形如翔凤。</div><div> 金刚堤,岷江第二次分流之处。分水鱼嘴,就位于在金刚堤前端。</div><div> 金刚堤把江流又分成内外两条:一条穿过铁索桥,沿沙堤内侧流入;另一条穿过桥闸,沿沙堤外侧泄出。</div> 回望金刚堤。远处是离堆公园,红墙环绕。红墙之内,就是伏龙观,殿阁矗立,碧瓦琉璃,绿丛掩映。<div>  金刚堤与离堆之间,是飞沙堰。江流经飞沙堰,第三次分流到外江。飞沙堰是平阔的卵石滩,碎石遍布,高出宝瓶口约两米。冬春枯水季节,飞沙堰浮出水面,砂石成滩;汛期,奔腾的洪水挟带着沙石流入内江中,受到离堆阻挡,产生涡流和离心力,混浊的江水越过飞沙堰,溢进外江;清澈的江水涌入宝瓶口,直达平原。</div><div> 飞沙堰与离堆公园间还有河道,沿离堆公园通向外江,是泄洪渠道,也是岷江江流第四次分流之处。</div> <p>  离开玉垒关,沿阶下到岷江边。江流奔涌,水声滔滔,气势盛大!</p><p> 经过“二王庙”,来到安澜桥。安澜桥长一百五十多米,横贯江面,桥面悠荡,摇摆如舟,桥亭攒尖。</p><p> 踏上索桥,踏上金刚堤桥亭——过江亭,直奔分水鱼嘴。</p><p> 都江堰,旧称“灌县灌口镇”。都江,即内江,因流经成都而得名。都江堰,位于河谷与平原的交汇处,河网密布,沟渠纵横,呈扇状分布。玉垒山下、岷江岸边,为茶马古渡。</p> <p>  安澜桥,桥身狭长,桥墩简陋。混凝土桥墩,上撑圆木,拉着铁索,铺着木板。两端桥亭,掩映树丛中。</p><p> 据传,秦李冰开凿都江堰之前,这里已出现竹藤桥。唐与吐蕃争战,围绕川西维州,前后长达二百多年。玉垒山上高筑城堡,江便修建竹桥。茶马古渡,俨然变成一座军事重镇。 明末,索桥被焚,渡船便往来两岸。</p><p> 清代,摆渡翻船,百余人丧生。乡绅何先德夫妇出资,兴建竹索桥,取名“安澜桥”,人称“夫妻桥”。安澜桥,有“安度危澜”之意。</p><p> 1974年,岷江建起两座桥梁——一座水泥钢索桥、一座水泥大闸桥,告别了流传长达两千多年的竹索桥。钢索桥——安澜桥,连接内江两岸;闸桥——沙黑河桥,连接外江两岸。</p> 一路来到金刚堤前的分水鱼嘴。分水鱼嘴,是一座尖形混凝土堰坝,坝上布满了鱼鳞片似细碎的河卵石,犹如一条巨大的鱼嘴,静卧江水中。尖尖的鱼嘴迎着疾速而来的岷江水,好似溯流而上,虽静而犹动。<div>  分水鱼嘴扁平,形状略呈圆锥,斜侧插入江中,可在汛期分导江流,也可减轻洪水对堤坝的冲击。</div><div> 鱼嘴左侧,河道宽阔,称外江;鱼嘴右侧,河道比较狭窄,叫内江,被用来灌溉农田。为害一方的水患,就这样变成了为人所用的灌渠!</div><div> 分水鱼嘴,原由笼石杩槎组成。每年冬春枯水季节,都要“岁修”,淘沙清淤,加固堰坝。清明节这天,都江堰人举行盛大的“放水”仪式,庆祝岁修竣工,称此为“放水节”。人们砍杩槎,放笼石,注入内江水。成都平原,就开始了农耕和春播。</div><div> 上世纪七十年代,水泥坝建成。笨重的笼石和杩槎从此被取而代之。岁修制取消,放水节也淡出记忆。</div> 分水鱼嘴上方,是一座观景台。只见分水鱼嘴前分布着几座小沙堤,堤形狭长,那里就是“百丈堤”。<div>  百丈沙堤、分水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等众多的水利设施,构成都江堰分水导流的工程体系。<div><div>  远眺前方, 江面狭窄, 山峦叠嶂。那里就是岷江河谷——岷江大峡谷,也是千年松茂古道的必经之处。</div></div></div> 下午七点左右,离开分水鱼嘴,跨过外江沙黑河闸桥,来到江对岸。<br>  江边有座码头,水泥地面绽裂,显然早已废弃。<div>  站在码头,可近距离观看岷江。江流迅疾,打着漩涡儿,翻着白浪,滔滔而来,滚滚而去,涛声贯耳!</div> 马一鸣玩兴顿生,拾着碎石子,打起水漂儿。石子飞出,钻入水中,没有一丝踪影,并不见泛开的水圈!马一鸣却乐此不疲,兴致极高。<div>  江对面,就是分水鱼嘴和闸桥。玉垒山起伏,林木葱茏,满山苍郁;玉垒阁高耸,矗立山巅,直插云空。<br>  安澜桥,原为一道过江竹索桥,长约三百二十多米,横贯岷江两岸。外江闸桥建成后,竹索桥全部拆除。新建的钢索桥,改在下游百米外。<br>  外江桥闸,可控制外江水流量,以保证内江灌溉和生活的需要。</div> 岷江与大渡河,同属高原河谷,相对落差大。高山夹水,巨石潜沉,河流曲折,水势激荡,响声贯耳。 <p>  远眺西南,那里就是西岭雪山。云雾茫茫,山峰隐隐。虽不见雪峰,然而令人神往!“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唯有此时此刻,才领略到这一诗画般的意境!</p> <p>  七点半,天色黄昏,离开码头,跨过闸桥,沿外江绕道返回。</p><p> 外江,在这里又称“金马河”,乐山汇合大渡河,宜宾汇入金沙江,始称长江。长江经巫峡,东流入海。</p><p> 《尚书》记载:“岷山导江”,古人便把岷江视作长江之源。明末,徐霞客“万里遐征”,直抵金沙江,作《江源考》,金沙江成为长江源。</p><p> 外江河道宽敞,江流宛转曲回,河滩上卵石圆硕泛白,大如覆盆。</p> <p>  信步而行,来到金刚堤的尾端。跨过长长的闸桥,来到飞沙堰之上。堰上有座亭,亭中有碑,碑上刻字,为“都江堰宝堰一千万亩纪念碑”。都江堰,已灌溉上千万母的农田!</p><p> 内江水流激荡,卷起层层白浪,有如巨龙翻腾。玉垒山,漫山葱郁。玉垒关城楼高矗山崖间,灯火通明,金光闪耀,如云中高阁,景象奇丽!</p> 晚八点,夜色渐冥,灯光四起。宝瓶口崖上,亭阁耸翘,灿如明星。左侧有“斗犀亭”,重檐六角攒尖;右侧有“斗犀台”,单檐六角攒尖。古亭遥立,檐角如翼翅,振然欲飞。<div>  夜幕渐渐笼罩山峰,小亭悬空,如琉璃彩灯,夜色愈浓,灯光愈亮。<div>  传说,李冰曾化身为一头犀牛,跳入江中, 恶战一场, 制服岷江恶龙,才保得川西地区风调雨顺。</div></div> 飞沙堰后是离堆公园和宝瓶口。宝瓶口闪烁着蓝光,江水幽幽。<div>  离堆上有一座古观——伏龙观,单檐歇山楼,栋宇高大,金碧辉煌。金黄色灯光,辉映着蓝幽幽的江面,景象奇异,如梦似幻。  <div>  伏龙观左侧,就是内江宝瓶口;伏龙观右侧,还有一条狭窄水道——人字堤,这是洪水暴涨时的泄洪口。堤下有暗渠,为成都提供工业用水。</div></div><div> 1958年,毛泽东视察都江堰时,提出了千年大计的要求,1974年春,都江堰人新建起了混凝土外江闸桥、混凝土钢丝索桥和混凝土分水鱼嘴,用八千多立方米混凝土加固宝瓶口、离堆等岷江江岸,加固各水利设施。2008年,汶川地震,江堰完好无损。</div> 离开飞沙堰,跨过人字堤索桥,进入离堆公园,沿内江奔景区出口。<div>  回望玉垒山,玉垒阁蓦然入目。玉垒阁,塔高有七层,六角攒尖顶,灯火通明,色彩亮丽。飞檐斗拱间,闪亮着一盏盏光亮夺目的金色明灯,犹如一串串晶亮的宝珠,金碧辉煌。灯光闪耀,把夜空映得深蓝如洗。</div> 内江水,波光粼粼,水声轰轰,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竭力地咆哮,狂怒地冲腾。小小内江,水流迅猛,野性十足!<div>  当年,李冰采用“火烧水激”,耗时八年,终于开凿出一条宽十米、深二十米的引水渠道,变害而为利。水渠状似瓶颈,故得名“宝瓶口”。内江进入宝瓶口,经过众多分水渠,形成自流灌溉系统,注入成都平原。<br><div>  离开都江堰景区,乘公交返回。市场上买了个西瓜。瓜瓤红而不甜,味道寡淡,大概与潮湿天气有关。</div><div> 洗涮休息,明天前往九寨沟。</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