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渊谈《朦胧摄影之慢门摇拍法干货技巧》

琅琊老顽童&行摄天下

5月15日晚,如影随形摄影俱乐部采取语音+图片的形式,推出了一堂丰富新颖的摄影公开课,邀请如影随形特约指导老师吴思渊先生为广大影友推出了《朦胧摄影之慢门摇拍法干货技巧》公开课。吴老师以十几年对朦胧摄影的探索和积淀为基础,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讲述了朦胧摄影的由来、发展和技巧等干货,听课影友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以下是听课过程中的笔记,未经吴老师审阅,谬误在所难免,仅供影友间传播分享。<br><br> 很多摄影界的朋友们,尤其是喜欢朦胧摄影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是父子摄影,我父亲叫吴铁壁,他也非常酷爱摄影,而且我与我的父亲一同并肩作战,现在应该有14年了。从2010年起,我们就开始研究朦胧摄影,对朦胧摄影不断的进行尝试、归纳和总结,我们在朦胧摄影这个路上已经走了有十多年了。我们对朦胧摄影总结出了八大方法,分别是穿透法、雾虚法、水虚法、摇拍法、追随法、多曝法、慢速法、虚焦法。今天我们主要讲讲摇拍法。<br> 因为很多老师、朋友们都觉得,摄影走到今天,纪实摄影当然很重要,是基础,很多的朋友们很喜欢,但有些朋友觉得走到今天的时候觉得突破不了自己了,因为大的风景基本上都拍遍了,所以我们现在就开始追求一些另类的、非主流的一些作品,那么怎么拍呢?照相机它本身是一个复制的工具,但是我们通过摇拍、多次曝光、晃动相机、虚焦等等的方法,可以让这个画面更加的高于生活,拍出我们眼中见不到的而又非常美丽的画面。<br>  我先给大家看几张照片。 <p>  前两张是在离宏村比较近的一个叫芦村的地方,通过晃动相机,结合多次曝光拍摄而成的。有很多朋友看到我们作品的时候,都说是后期合成的,不可能拍成这样,后来有的时候我有的朋友在身边儿,我当时就演示了一下,他们这才相信。所以,通过我们的多次曝光,通过晃动相机这些技法,我们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虚美的世界。后面这几张是拍摄的故宫,是晚上去的,大家一看就看得出来,我们过去在拍光绘或者拍车流的时候都会利用这种慢速的技术,但怎么就能跟时节结合起来呢,很多朋友可能还以为我这个是合成的,因为两张图合成的,其实我们是在前期用多次曝光直接就完成的,我们没用后期,是在前期直接利用相机的功能而拍摄而成的,其中像月亮拉出的这个影儿,还有故宫下面这个晃动出的S型的这种曲线,这些都是通过慢门拍摄而成的,通过慢门然后再结合多次曝光。</p> 这张图也是一个慢门的作品,这是一个外国的小姑娘,酒吧的台上唱歌儿,在她的这个背景是有很多的光,我就是将相机在拍摄的时候先停顿一下,是让这个小女孩儿她清晰,然后以她为中心旋转相机,这样的话就出了这种漩涡的效果。<br> 我刚才给大家讲的这些案例中的这几张照片,都是高于生活的,我们在肉眼中是看不出这些效果的,只有通过我们手中的照相机才能把它拍摄出来,这个需要我们的脑子、需要我们想得到,想到了并且再做到它,首先是有思路,然后是有技术,今天也是主要讲一讲这个摇拍法的,这个技术方面的东西可能更多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种干货。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朦胧摄影是基于纪实摄影的一次再创造的过程,其目标是表现作品更强烈的艺术性。<br> 这些需要通过慢门、摇晃相机以及多次曝光等技术进行表现,是属于中级或以上的摄影者所选择的。这种技法要求摄影者在之前就得具备这种构图的认识和熟练掌握相机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没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互联网这么发达,我们完全是有条件,通过语音的这种方式向大家讲述我们的朦胧技法,如果听的不太明白的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非常方便。<br>  我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摇拍法。其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出来,摇就是摇晃相机,拍就是拍摄,也就是按下快门儿,通俗的理解就是边晃相机边摁快门。我们为什么要晃要动这个相机呢?静止的相机拍摄不是很好吗?大家不都是觉得锐度很高很好很清楚吗?干嘛要晃相机呢,画面儿一晃不都虚了吗?那么好,我们再给大家看一些图片。<br> 这是一张大家觉得很清晰的桃花儿,下面看看利用技法之后利用摇拍法之后是什么样。 上面这个桃花儿呢,粉色这个桃花儿很清晰,我们用手机都能拍得出来这种效果,而下面这个桃花儿,虽然很朦朦胧胧的,但是似乎每一个花朵它都蒸发出了它的香气,而且动感十足,这就是我们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 这两张郁金香的图片,也是对比很强,上面很清晰,就是对郁金香的一个复制,而下面的这个黄色的郁金香蓝底子,是利用了慢速还有多次曝光结合而成的,慢速的时候可能要长达两秒或者三秒的样子,然后加减光镜拍摄而成。待会,具体的方法给大家讲一下啊。 同样是郁金香红花儿的这种花丛,上面的这张就是直接拍摄而成,近实远虚,这个是大光圈拍摄而成,而下边这张图是我在拍摄郁金香的时候晃动了一下相机,并且在晃动的时候进行了S型的一个晃动,这样的话,这个郁金香它就显出了这种花儿的这种蒸香,非常的有意思,有动感,就有点儿像是一道很香的菜,现在还在漂着它的这种香气一样,这个没有用多次曝光,是用慢门直接拍摄而成。 残荷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一动不动的,我们怎么能够给他拍摄出来这种刮风一样的效果呢,就是把这种寒冬的这种凌烈的寒风给拍摄出来呢,那我们只需晃动一下相机,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有人喜欢西方的油画,也有人喜欢东方的水墨画,水墨画也分工笔还有泼墨写意,我是比较倾向于泼墨写意,这个大泼墨的感觉,什么胶墨干墨阴湿的这种效果非常喜欢,所以我在拍摄摇拍的时候,通过多次曝光叠加再通过晃动相机,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大写意的效果,而且要大胆的去晃动,这点就正好和那些纪实摄影是相反的,他们是要求锐度高,要求清晰,而我们呢,是要求这种动感,要求模糊。 白鹭很多朋友尤其打鸟的朋友都喜欢拍摄,每年我和父亲都会去几次北戴河,秋天的时候北戴河有一个湿地公园,就在离鸽子窝不远,在滨海大道的一个大桥下面,成百上千只白鹭会在那儿捉鱼,我们用的大长焦,必须用长焦镜头拍摄,一开始我们也是实实在在的拍,后来觉得拍得有点山穷水尽的感觉了,拍不出新意来了。正好相机有这个功能,然后我们呢也利用这个变焦的这种镜头,还有慢门,去拍摄出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效果。<br>  我给大家这几张图例,就是告诉大家朦胧拍摄与纪实拍摄的不同风格,纪实与写意是创作摄影作品的两条思路,一个着重表现型,一个着重表现意,两者都缺少不了需要表达的内涵,总之你喜欢什么就去拍什么好了。百花齐放其实是最好的结果。我一直主张咱们摄影师百花齐放,大家谁喜欢什么就拍什么好,谁也别骂谁,谁也别说谁。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吃油条,有人喜欢吃油饼,有的人就喜欢吃包子,只要是找到自己喜欢的这个食品就好啊,摄影也是一样。<br>写意摄影是作者利用这个摄影设备来表达主观感受的一种创作行为,意即意境,亦是主观的,意是现实和客观环境,意和境要充分结合起来,以准确表达作者内心的想法,写意摄影容纳了更多的艺术成分,相对纪实摄影来说,写意摄影更加含蓄浪漫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那我们的摇拍法呢,就是体现意和境,属于写意摄影,也就是朦胧摄影。那有些朋友说,摇拍法很简单,不就是摇晃相机吗?一拍就拍出一堆片子来,那么我给大家看几张案例啊。<br> 我们在玩朦胧摄影的时候,也需要一些自己的主观的想法,需要怎么构图也很重要,不是说拿起相机随便晃就是了,你看这两张照片他就是瞎晃的,你感觉到他没有主题,你不知道他想表现什么,而且画面也不是特别美。所以我们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技法,最后拍摄出东西其实都是围绕的美。我们是为美而服务,而并不是说我们拍出东西一晃,这就是摇拍法,摇拍的方法是为美而服务的,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作品,这个作品为什么她这么好看、这么富有艺术化,那就是我们的技法是为美而服务的。<br> 那么有的朋友说你讲这么多,我们怎么拍呀?你怎么就能拍的出来?我们怎么一晃就乱七八糟?我们怎么就拍不出来呢?我跟大家说一下摇拍法,虽然看着很简单、很随意,但是想拍摄出好的摇拍作品还需要一些条件,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器材方面的这个条件,长焦镜头,我们基本上用的都是长焦镜头来拍摄的。长焦镜头就是比标准镜头焦距长的镜头啊,长焦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焦段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超远摄镜头的焦距远远大于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什么?首先我跟大家说一下。<br> 像这种标准镜头,一般我们称五零就50毫米的这种镜头就是标准镜头,它不像广角会扭曲,也不像长焦那样会压缩,他是基本上是完全还原了眼前的场景,或者是人物。<br> 所以在定义上呢,以135相机为例,其镜头焦距从85毫米到300毫米的摄影镜头为普通远摄镜头,300毫米以上的为超远摄镜头。我们拍摄这些片子的时候,基本上都用的是超远摄镜头,也就是说,我们经常用400毫米或者是500毫米的镜头,去拍出这些片子来。比如说,尼康的80毫米到400毫米的焦段的这个镜头,还有索尼100到400的镜头,佳能100到400的那个大白,有很多人用的70到200的,也可以勉勉强强能够拍,但是我们不建议用200或200以下的拍,因为拍不出效果来。<br>  为什么我们用这么长焦段的镜头去拍摄呢?因为拍摄的这个大多都是小景,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远远处的景来给他拉得近一些,不仅拉近了,我们还要它景深的虚幻,由于焦段长,所以这种小幅晃动也可以有很强烈的拉丝效果,所以就是用长焦镜头进行晃动,你在镜头稍微一抖,镜头后边儿就是虚的,就拉出丝来了,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拉丝、利用这个晃动能够很好的营造出场景的气氛。<br> 像长焦镜头焦段长,他这个体积也是大一些,但是他确实能够实现很多我们的梦想,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在出行的时候啊,如果喜欢朦胧摄影的朋友,就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身上一定要备一个这样的长焦镜头。<br>  还有一个设备就是三角架,有很多朋友都问,反正都是晃来晃去的,虚了吧唧的,为什么还用三脚架呢?<br> 那我跟大家讲一下,三脚架很重要,我们是在晃动相机,而不是在瞎晃,所以我们要讲究构图,这种基本构图是因为相机很重,使用三脚架呢,则可以更好的掌控我们的构图,避免相机在手中端不动或晃动过头导致画面不再所想的位置或画面或主体晃出了取景器,我们就是要避免这种错误。<br> 有很多朋友都喜欢买那个大单反,个越大越好,觉得再配一个大长焦镜头,然后端起来有好几斤重,我们经常一拍就半天一天,那大家想想,端一天所消耗的体力可真不亚于你带一个三脚架,而且利用长焦镜头拍摄远方的这个被摄体手轻轻一晃,他那个主体就很容易出格了,效果不容易掌控,那何必用手端着呢,不如来一个三脚架,既稳固又好掌控。三脚架有几种分类?我跟大家可以说一下,如果拍这个摇拍法,可以准备这几种云台。<br>  第一个,是摄像手柄云台。一般我们摄影人用的云台都是三维云台或者球形云台,因为架好机位后,需要将相机固定锁死,避免晃动,恰恰相反的是,手柄云台大多是为拍摄视频设计的,因为拍摄视频中需要推拉摇移,所以他就一个手柄,可以很好地掌控相机镜头的方向,适合运动镜头。<br> 这个就是手柄云台,有了它之后,我们一手扶在这个快门上,还有一手握住这个手柄,然后进行晃动,会非常的方便,而且非常的轻松。<br> 那么相机功能我们需要哪些呢?最好是具有速度优先、光圈优先或者M档的这种相机。这是为了速度可控,我们的摇拍法需要的条件就是速度慢或晃动快,但是倘若相机的这个快门速度太快,比如五千分之一秒或者两千分之一秒,你再使劲晃动相机,效果都不会明显,甚至就没有效果,拍出来的画面会很清楚,就没有出现这种虚幻,所以我们摇拍法的诀窍就是慢门,就是快门越慢,需要曝光的时间越长,晃动相机的速度和位移方向合理,是记录运动拉丝的轨迹就越明显。<br>  有些朋友说那你们都用多少速度拍摄的,这个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们会有一些具体的参数,都告诉大家,速度一般都是两秒,一秒0.5秒1/5秒,1/10秒或1/15秒,这些都是可以的。<br> 我们看看啊,第一个应该是尼康相机上面的那个轮盘,第二个是应该是佳能的这个轮盘,我们就拿这两个相机作为一个案例,那个尼康的相机,A档S档就是它的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佳能这个是AV和TV,也是这个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为什么要学好这两个呢?有很多朋友上来都是用M挡,我不反对,人家用M挡可以啊,M挡是个基础,而且在特殊的条件下,比如说光线很暗的,或者是拍车流或者是其他的拍星轨,那M挡是必须用的。<br> 但是通过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相机功能都强大了,所以设计出了a的S档,就是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的这个选项。光圈优先,就是你把光圈设定好了、设定死了,然后速度相机自动匹配;速度优先正好相反,速度优先,是你把快门的速度设定好了,然后按下快门的时候,它自动就能够寻找到它所适配的这个光圈的大小。我们如果要是灵活运用好了光圈和速度优先的话,能够大大的节约我们的时间。你想M档在拍摄的时候,你需要拧动两个轮,一个是控制速度的轮,一个是控制光圈的轮,但是你用a档和S档的时候呢,你只需要按一个,就需要转一个轮就可以了,另一个轮呢相机根据数值自动匹配。<br>  所以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你的时间和失误,是一个理想的操作,所以,如果把M档都玩熟的朋友们,不妨可以再试试这个a档和S档,就是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我们刚才讲了这些器材,还有一个就是减光镜,减光镜是起什么作用呢?<br> 减光镜其实就是一个灰度镜,因为她黑,所以衰弱了镜头的进光量,也就是减慢了快门的速度,所以减光镜就是为了我们喜欢玩慢速做准备的。减光镜是分为螺旋式和这个插片式,这两种大家可以在百度上去查一下,具体你们是喜欢哪种?它这两个连接方式不一样,一个是直接拧在镜头上的,还有一个需要有一个插片的插槽,那个插槽必须先固定在镜头上,然后再把这个片儿往上插,两种各有千秋,大家如果要再想细查的话,可以到百度上去查查货。<br>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器材都准备好了,下面就看我们怎么用了,我们怎么摇呢?有的朋友摸不清头脑,不知道该怎么下手,那为了方便大家玩这个摇拍,我总结出以下这两种摇拍的方法,一个是按力度划分,还有一个是按方向划分,大家看一看,如果按力度划分分为轻摇中摇和大摇。<br> 第一张就是轻摇,轻摇就是轻轻的摇,中摇就是力度适中,大摇呢,就是晃动幅度比较大。<br>  如果按方向分,从方向分为八种,分别是横摇,竖摇,斜摇,S摇,8字摇,跳跃摇,u型摇,旋转,我给大家发一下图片为例。<br> 白鹭,是横摇,就是横向的摇。 竖摇,横竖的竖,上下摇就是上下摇。 那这个残荷,这是斜摇,按对角线摇的。 S摇,你看它这个蒸芳的这个香气,是S型的、波浪形的,那么我在晃动的时候就要进行S型。 还有8字摇,我们在晃动的时候画8字,不断的去画8字,然后这样出来一种奇异的效果,也是一种摇拍的玩法。 这跳跃摇,是怎么拍的呢?这个黄色的郁金香,当时是大于一秒的拍摄,加了减光镜,然后先是通过比如说是半秒,具体参数回头再看一下告诉大家,比如说通过半秒,我先曝光这个郁金香,然后晃动相机,迅速交换相机的这个主题移到另一个位置上,然后进行停顿一下,然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再停顿一下,这样跳跃式的这种晃动相机就成为跳跃,跳跃摇拍出的画面这个构图不一定非得有强烈的连续性,但是他会有星星点点地出现在这个画面的各部分,也是一种艺术效果。 U形摇,这幅怎么拍呢?是两次曝光,第一张是曝光这个荷花,第二张就是这个荷叶上面是有很多的星星点点的,刚下完雨有很多的水珠,在光线逆光的折射下,他就会是亮的,所以我再进行一个u型的晃动,这样两次曝光在机内自动叠加合成,就构成了这幅画。 还有旋转摇,这个就不用说了,因为刚才已经讲过了,旋转摇这个是在酒吧里边,有很多的这种小的射灯,还有霓虹灯,还有舞台灯,我进行晃动相机旋转相机,就出现了这种漩涡式的这种图案,非常的好看。<br> 其实呢,怎么摇都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识,我只是总结了这些,既然有8字摇,那么可不可以有6字摇7字摇等等,那就看大家根据拍摄的场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去发挥,我觉得这个创意是无限的,我们是总结出了八种方法,那也可能还有九种方法、十种方法,或者以至于以后的第二十种方法,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的思维在进步,思想在进步,我们的这个技术掌握熟练了,可能还能发现出更多的这种好玩的东西,而且相机的功能也太强大,过去我们用的时候都是平均曝光,最早的时候,那个多次曝光还是用胶片。<br> 胶片的时候我记得那会我还得拿手机,那个计算器,还得算啊,还得算一下,除一下啊,九次曝光除以九,然后平均每次曝光是多少啊还要计算一下,但是现在很方便,现在相机直接就有一个功能,就直接它就给你算出来了,而且他还有什么变暗模式啊,量化模式啊,模式也多了,以后可能还会再出现更多的模式,那么就大大的给我们创造出了更多的这种条件。<br>好,那么基本上我是今天这个公开课就是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摇拍法,然后给大家说了一下这个思路,还有这个案例,还需要具备哪些设备,比如长焦镜头、三脚架,还有这个减光镜等等,大家过去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我给大家解答一下,还有云台,还有照相机的这个功能。然后以至于我们怎么摇,是轻摇、中摇、大摇,还是按各种方向去摇,大家已经对摇拍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还会再深入讲。<br>以后几节课主要是给大家讲一下穿透法、多曝法、慢速法、水虚法、雾虚法、虚焦法,以至于摇拍法还有追随法,这八种方法,我们都是一一的要给大家去进行讲,深入的去讲,以这种幻灯的这种形式,PPT这种形式,希望大家到时候来听听,如果喜欢的话,希望大家在课上或者课下,都进行交流。大家有哪些疑问可以跟这个平台的老师去讲一下,或者是留言,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我会给大家进行一个解答。<br><br> 现在是答疑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以文字的形式提出来,让吴思渊老师为大家解答一下<br>  有朋友问,如果在摇拍时,如何控制主体的清晰度?清晰度是这样,首先我跟大家说了,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便于可控,而且它这个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主体清晰怎么办呢,比如说慢门,我就用一个慢门,不用多次曝光,还有一种是利用多次曝光去拍,如果不利用多次曝光的话,那个就是一次成像,比如说我用两秒拍摄成这个作品,那么我设定相机为两秒,这时候可能要加减光镜,然后有一秒我分配给一朵花,还有一秒去进行摇动相机,第一秒是为了让主体清晰,让它充分的曝光,然后下一秒进行摇,比如说我那张郁金香。<br> 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多次曝光,比如说像多重曝光这个功能设定为两次曝光,第一次曝光,我实拍一张,第二次曝光,我晃动相机,然后这两张叠加成一张的时候,它就是主体清晰的。<br> 有朋友问:请教如何使照片某个部位清晰而其他地方模糊?在一次曝光的前提下,什么时候按快门什么时候摇镜头啊?其实刚才我已经说了,跟刚才那个案例上一个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设定为这幅画拍摄,我用两秒,那么我一秒分配给这个定帧,定帧的郁金香,然后第二秒的时候我再晃动相机,这样的话它就有实有虚了。<br> 有的朋友说可以解释一下多曝中各种叠加方式的效果吗?各种叠加方式的效果大家可以看,现在我们有什么平均呀,还有叠加呀,还有这个变亮和变暗啊,我们一般是使用平均和这个变暗,平均一般就是跟那个两张照片直接叠加那种效果,变暗是就是我们拿他比较喜欢拍摄这种水墨画,他就用这个,我们就用这个变暗的,这种效果也叫黑暗效果,暗化效果。<br> 有的朋友问摇拍的时候,主体曝光时间和摇晃相机的时间比例是多少啊?这个其实非常微妙啊,就是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实践,因为你不可能拿着秒表去控制这个手指按下的速度对吧,你只有这个感觉,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经验,就是你可以先拍一两张,先试一试,然后看一看效果,然后你再根据这个最后的这个结果,你再去调整这个摇晃相机的时间比例,比如说你那个两秒对吧,你也你可能空,那个没有秒表计算,咱们都是手按的,那可能这个两个一秒,这个可能是不一定就是一半儿一半儿,那么有可能是前边儿快的后边儿慢的,也可能是前边儿慢的,后边儿快的都是都可能,你可以尝试一下吗?拍摄失误都没事儿,有时候失误往往能够出现意外的大片儿,可以多试一试。<br>  有的朋友说,请教如何使照片某个部分清晰或其他地方模糊,那这种方式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光圈,高速度,他的景深就虚化了,还有一种就是长焦,比如说四百五百三百的这种大长焦,你把它拉到了长焦端之后,然后你瞄一朵近处的这个主体,那背景一般都是虚的,而且是被压缩了。<br> 有的朋友问这个残荷的,这个是从右上角而向左下角摇呢,还是反之啊。我认为都是可以的啊,这张照片我应该是从右上角往左下角摇的。这个是斜摇,也叫对角线的摇拍。<br> 请问老师,摇的时候快门一直按着吗?对,如果要是慢速的话,快门儿要一直摁着呀,如果你要松手的话,他不就释放了吗?快门一直在按着,但是相机的方向是在改变着。<br> 请问老师平均曝光和加法曝光什么区别?你这个平均曝光和加法曝光是不是指的就是那个,就是我们的相机模式有四种,一种是平均,一种是叠加,一种暗化,一种亮化,这四种模式,那你那个加法是好像是我估计你说的那个意思就是,一个是需要就是相机给你匹配好了,还有一种是相机没有匹配好,需要你自己计算这个曝光值,比如说九次曝光需要除以九,六次曝光需要除以六啊。如果你问的问题是这个的话,那么平均曝光,应该就是相机已经把你的这个曝光几次曝光的这个每次需要分配值已经给你计算好了,而加法曝光,就是需要你自己去计算一下,但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最准确的啊,这个回头我给你查一下啊,我看看这个加法曝光是什么,我查一下。<br>  我们这个朦胧摄影课是从5月24号开始,后面的几天要分别给大家去详细的介绍这个八种方法,分别是穿透法、雾虚法、水虚法、要拍法、追随法,多爆法、慢速法,还有虚焦法,这些方法我们要给大家逐一的介绍,以PPT的形式给大家去讲,希望大家届时收听收看,谢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