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期无负平生——读《战天京》有感

陌上暖色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刚刚看完谭伯牛的《战天京》。这本书,我有两本。因为冯唐说好,张宏杰也推荐,所以我就在网上买了一本儿。恰恰当时有个朋友赠书给我,打开包裹一看,其中也有一本《战天京》!如此有口皆碑,那就不得不看了!未读之前我以为这本书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传记,准备读的时候发现题目旁边儿还有一行小字——“晚清军政传信录”。疑惑间翻开内容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谭伯牛没有使用直线叙事的方式,而是围绕晚清中兴时几位名臣的奏折、书信来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刻画还原,并勾连出他们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图谱。难怪要称作“军政传信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说这些个文绉绉的奏折和书信,看起来还是蛮费劲无聊的,但由于作者笔法诙谐,解读精辟,竟然还蛮有意思!我一会儿为风云诡谲的宦海沉浮捏把汗,一会儿为这些书信、奏折、笔记等史料中暗藏的人情世故和官场哲学所折服。感触很多,最深刻的有这么三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点——原来老曾也是“人”。</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别的许多书和文章里面,曾国藩都是圣人一样的存在,立功立德立言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但是从那些他自己书写的日记书信和奏折里,我们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私有欲的曾国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比如说,他在创建湘军早期,与王錱之明争暗斗;在靖港因失误大败,心丧欲死,几度投水自尽,被左宗棠嘲笑;当京官期间获得快速升迁,得益于穆党身份,获得穆彰阿的悉心提点;与咸丰帝博弈斗气失败被雪藏;悉心调教资质有限的九弟曾国荃,揣摩圣意,贪抢战功等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这些描写并不让我因此会觉得“老曾这人怎么这样啊”,反而更加认识到,原来谁都不是天生与众不同,曾国藩也是碰过壁,吃过亏,又从吃亏碰壁中汲取营养,才修炼出了其深刻的政治远见、丰富的办事经验和周到的人情揣摩。尤其让人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他被咸丰帝冷处理之后,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闭门思过,从自身找问题,深刻反省再度出山后终于臻至通达圆融之境。所以,学习曾国藩当先学其不断地自我修正能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点——左宗棠原来是个“钢铁直男”。</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之前对左宗棠知之甚少,但印象里左宗棠也是一个声誉颇高的正面之臣,中学的历史课本说他是“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战天京里,他刚刚出场的时候,还只是区区一幕客,但其志向和才干却已名满天下,甚至有“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样的赞誉。左宗棠在身处微时,最低潮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投身湘军,后得曾国藩等一干京官的提携推荐,完成了幕客到将军的转型。照理说,曾国藩于左宗棠算是有知遇之恩甚至救命之恩的,但两人之不和,却是官场乡里人尽皆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书里细究曾左不和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左宗棠的“直男”脾气。相较于曾国藩的通达圆润,左宗棠简直就是一块儿又臭又硬的石头。按常人眼光,他对曾国藩就算不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相处甚欢。可是他却在曾国蕃与咸丰皇帝斗气丁忧时,斥责其任性妄为,不以国事为重;天京攻破后,曾国藩兄弟谎奏洪幼主已在战乱中丧命,又是左宗棠毫不留情面的写奏折进行了揭露;后来两人又因为处理李元度事件时意见不合,船翻友尽近乎绝交。坊间传说左宗棠还经常贬低嘲笑曾国藩。以至于曾国藩逝世时,曾家人十分担心左宗棠写挽联时再次出言不逊,到时候挽联在灵堂挂还是不挂就足够让人头疼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远在西北,与曾国藩之间有过多次龌龊的左宗棠寄来的挽联,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自视甚高的左宗棠以极低的姿态,极恳切的语言写下了:</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这也就是我读本书的第三点也是最深刻的感悟了——“相期无负平生”。</b><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副挽联让我明白了左宗棠何以同样誉满天下了,他真的是耿直!他对曾国藩的几次为难,虽说在情理上让人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但桩桩件件都是以公为先,绝非私怨,固然“攻错若石”,却又“同心若金”,是和而不同罢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读至“相期无负平生”,几乎湿了眼眶。因为整本书里我都在读风云诡谲的宦海沉浮、暗藏不露的人情世故、以及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官场哲学,不停地唏嘘感慨: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概莫能外!可这副挽联却带着突如其来的温暖,直击心底,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处最惺惺相惜,最纯真美好的那一部分。也更加重了我对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敬仰,论才,两人平分秋色,论官,两人都是中兴名臣。两人共事期间,虽屡有嫌隙,风波迭起,可是仔细想想,却并未互相轻轧,打击陷害。正像一位朋友听了我的读书感想之后点评的一句话——曾左二人性格迥异,却殊途同归,不外乎因为二人都应了那句“心底无私天地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掩卷而思,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有意思的地方,其实就是万人有万像,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里总是难免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性格不同的人也有意见,不合的人也有,我们能做到像曾左一样相期无负平生吗?反观我自己,我刚刚上班的时候好像也是一个愤青。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嫌这个领导管得严,嫌那个部门儿与自己相为难……但是走着走着就慢慢的发现,许多事,原来都是“和”而不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尤其是工作关系中的同事,原本就是为了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这本身就是极难得的缘分。当把“珍惜”放在第一位。工作中当然难免有不同意见,甚至有竞争对手,当把包容和尊重作为重要原则。曾有一位朋友教导我,与人相处,就好比酒桌上敬酒,自己先干为敬,而让对方随意。不苛责,不强求,不要求等价交换。自己先把礼数做足,对方随之则喜,不随亦一笑置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朋友的话于我颇有裨益,为人处世渐渐平和,夜间再读读曾左之类的故事,修练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境界,白天与同事们相处起来,便更觉人人熠熠生辉,团队生气蓬勃。觉得能与这些战友们携手同行,无比荣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逐渐成长成熟的道路上,越来越感谢那些送你书的人,那些在你迷茫期给你指点迷津的人,那些在你转折期给你忠告的人,甚至那些曾把你挤压到逼仄的空间无法喘气的人。原来这世间山河湖海,他们个个都是为你而来,是他们成就了现在的你,哪怕他们已经在人生的某个路口和你分道扬镳,就此别过,他们赠予你的那些东西,依然是你现在解决问题时的答案,是支撑你继续前行的力量,是织就你身上披挂着的盔甲的丝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恩这些遇见,期待未来的遇见。情谊这杯酒,我先干为敬,愿相期无负平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