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陈星平的美篇:一、《画说上海老屋风情·陈星平速写集》(2020、5、17)

画家陈星平

<p>一、"上海老屋"在变迁中,越来越少了</p><p><br></p><p>上海,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全国38座历史名城之一。(下图:曾为英国租界的外滩海关钟楼等楼群)</p> <p><br></p><p>1、上海市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万人。</p><p>(下图:2008年,站在外滩防汛墙上,画黄浦江及对岸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摩天大楼群)</p> <p><br></p><p>2、上海,近世纪"暴发",但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下图: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古色古香的上海豫园湖心亭,咸丰五年改为茶楼至今。也是上海滩中国风情的标志性建筑)</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上海,近世纪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东临东海,位于跨越内陆腹地多省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的入海口,背伏着中华广袤大地,面向太平洋。北面、西面与华夏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下图:2005年画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摩天大楼群速写)</p> <p>4、上海,得名源于“上海浦”。</p><p>有上海,便有“下海"。</p><p>昔时原有个近海的"下海浦"。</p><p>(下图:消逝了的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块原来的老屋)</p> <p>5、"下海浦"旁有"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在今时虹口区提篮桥地区-昆明路73号)。当年沿海百姓崇拜护海神妈祖祈福保佑,进庙烧香,常经提篮过桥,那处故名提篮桥……(下图:尚在的下海庙)</p> <p>6、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p><p>春秋时上海属吴国;战国时先属越国、后属楚国。楚考烈王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上海为其封邑之部分:)黄歇治水流经上海的江,称黄歇浦,后称黄浦江。(下图:杨浦大桥主桥墩下·歇浦路边轮渡船上画的速写画面)</p> <p>7、上海,简称“沪”,国家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下图:站在浦西北京东路1号画东外滩、及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摩天楼群)</p> <p>8、相传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捕鱼具“扈”,这一带被称为“沪渎”,后来就简称"沪"了。</p><p>(下图: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块-消逝了的彭家宅老屋)</p> <p>9、1948年12月上海市曾划分为30个区。</p><p>1949年上海的一些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署,后由江苏省管辖。</p><p>(下图:消逝了的浦东白莲泾何家宅老屋)</p> <p>10、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p><p>(下图:中.共.一大.会址。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p> <p><br></p><p>11、市政府曾下辖: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10个郊区。后来有变化。</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卢湾区蒙自东路老屋风情)</p> <p><br></p><p>12、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又被划入上海市。(下图:消逝了的浦东原南汇县-周浦古镇·周市路边老屋风情)</p> <p><br></p><p>13、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p><p>(下图:老屋改造的"新天地"一角)</p> <p>14、上海市,后有段时间,分十区十县。</p><p>十区:</p><p>静安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普陀区、杨浦区、虹口区、长宁区、徐汇区、闸北区。</p><p> 十县: </p><p>上海县、川沙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嘉定县、宝山县、崇明县。</p><p>(下图:黄浦江边.东方明珠电视塔旁的观光隧道口)</p> <p>15、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山县改为宝山区。(下图:宝山区孔庙大成殿)</p> <p>16、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川沙县的建制撤销,同时将划归到南市、黄浦、杨浦的地区及闵行的三林乡收回,成立了浦东新区。</p><p>(下图: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地块的-国际会议中心)</p> <p><br></p><p>17、(下图:浦东东方艺术中心旁,世纪大道、杨高中路边的.世纪不锈钢雕塑-日晷)</p> <p>18、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立嘉定区。</p><p>1993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组建新的闵行区。</p><p>20世纪末,松江县、青浦县和金山县也改为区。</p><p>(下图:原金山县的水乡古镇-枫泾)</p> <p>19、(下图:嘉定南翔古镇)</p> <p><br></p><p>20、2000年南市区划入黄浦区。</p><p>2011年6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组建新的黄浦区。(南市區、盧灣區先後并入黃浦區;閘北區并入靜安區)</p><p>(下图:原卢湾区·思南路、皋兰路口老洋房别墅)。</p> <p>21、2001年1月奉贤县、南汇县撤县建区。</p><p>(下图:消逝了的浦东新区原南汇县周浦古镇老屋)</p> <p><br></p><p>22、如今,多座越江隧道、跨江大桥,将浦西浦东连接一体,浦东获得了大发展,浦东新区则成为上海滩人口最多、地域最宽的一个新区。(下图:上海滩最早建起的跨江大桥-南浦大桥桥畔速写)</p> <p>23、2016年7月22日,上海市下辖的崇明县撤县设区。至此,上海市原辖县全撤了。横沙岛及长兴岛原属宝山区,于2005年划归崇明县)(下图: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消逝了的老屋)</p> <p>24、(下图: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地块,现存的一幢老房子-今为吴昌硕纪念馆)</p><p><br></p><p><br></p> <p>25、与浦西外滩隔江相望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现在是一片摩天大楼……</p> <p>26、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当年,都是一大片此般的矮屋老房子。</p> <p>27、上海的发展.总是有些周折的。</p><p>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曾属上海市。</p><p>1961年上海市辖12区、10县。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下图:原南市区沙场街"老虎灶".后 出租住人了)</p> <p>二、上海的古往历史演变</p><p><br></p><p>28、百年来,上海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但追溯上海的历史并不短。据考证,在距今5000年前的菘泽文化时期,上海地区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海的先民就已在此留下了足迹。</p><p>(下图:松江方塔园)</p> <p>29、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以西地区。</p><p>(下图:消逝了的上海老城厢内·方浜中路老屋)</p> <p>30、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分属华亭县和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p><p>宋熙宁十年(1077年),设上海务。</p><p>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县,上海始有区一级建置。上海地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p> <p>31、宋代,上海设镇。那时已开始成为一个新兴贸易港口,时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西岸有个上海镇,这便是“上海”名的由来。</p><p>(下图:原南市区·如意街、新新街、老新街街口老屋风情速写画面)</p> <p>32、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隶之。</p><p>(下图:松江醉白祠大门景观速写画面)</p> <p>33、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辖于松江府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的以南市区、青浦县大部、闵行区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和南汇县。</p><p>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p><p>(下图:上海植物园内·l 黄道婆纪念馆-"黄母祠")</p> <p>34、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p><p>明末清初,上海整体的提升,逐步形成规模……</p><p>(下图:松江醉白祠 )</p> <p>35、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上海县洋泾浜以北一带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以虹口一带划为美租界。道光二十九年上海县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带为法租界。(下图:复旦大学老校门)</p> <p>36、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p><p>(下图:上海七百年的"老城厢"今尚在的"沉香阁)</p> <p>37、嘉庆十五年(1810年)缩存600平方公里,县域约今吴淞江故道以南市区、浦东新区大部、闵行区大部。县城为原南市区人民路、中华路环线内区域俗称"老城厢"。</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蔡阳弄2号老屋风情)</p><p><br></p> <p>38、上海也是有些古迹的。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龙华寺,是上海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有说龙华寺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另说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下图:龙华寺)</p> <p>39、然而有文献可考的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寺名沿用至今。(下图:龙华寺旁老屋)</p> <p>40、中国历史上的庚子年,发生的几件大事:184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2020年的新冠肺炎。</p><p>(下图:现在黄浦区,原南市区豫园商城的仿古建筑)</p> <p>41、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1842年年8月29日,被迫跟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签定的"五口通商",规定我国沿海的五个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将开辟为通商口岸,中国紧锁的大门打开了。</p><p>(下图:徐汇区衡山路的国际礼拜堂)</p> <p>42、据说,八国联军仅用几千人,竟打败了清政府几十万的部队。清军当时,在北京有56000人,在天津有25000人,在山海关有14000人,在东北有9万人,清军的总数是18.5万人。</p><p>(下图:原卢湾区瑞金医院对面的.绍兴路老洋房别墅)</p> <p>43、1840年年鸦片战争后, 1843年,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下图:当年的外滩英租界,今为"外滩源"景点)</p> <p>44、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p> <p><br></p><p><br></p><p>45、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建跑马厅</p><p>1861年英商霍格等人在人民广场地区450余亩土地上建立起上海历史上第三个跑马厅,和总会大楼</p><p>(下图:黄浦区南京西路、南陂路口当年的跑马厅大楼 -今时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p> <p>46、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了租界。之后,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下图:静安区新楼盘下的老建筑-美琪大戏院)</p><p><br></p> <p>47、自1843年以后100多年里,外国殖民主义者及.淘金者,还有来上海打工谋生的穷苦人涌聚,上海因此有了“冒险家的乐园”之称。</p><p>(下图:超高层高楼脚下的的广东路、浙江中路口,老楼房变得十分矮小了)</p> <p>48、至此,上海市区划分为不同的管辖区,苏州河以北老闸(宋代建)和新闸(清代建)。这一带因大量贫苦农民的流入,逐渐兴起,形成北市。</p><p>(下图:苏州河畔浙江路桥边的今时状貌)</p> <p><br></p><p>49、1849年,法国在上海设立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上海实际上被划分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p><p>(下图:四川北路、天潼路口,邮政老洋楼依然屹立在苏州河畔)</p> <p>50、同治二年(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公共租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改称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此后,租界多次扩大。</p><p>(下图:虹口区多伦路洋楼)</p> <p>51、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并宣布租界为特别区。</p><p>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p><p>(下图:老城厢里的上海豫园商城一角)</p> <p>52、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次年12月,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等县和上海县浦西地区划归汪伪上海市政府管辖。</p><p>(下图: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的.上海宋庆龄故居,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曾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53、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伪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p><p>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历时百年的上海租界结束。</p><p>(下图:徐汇区的桂林公园,始建于1929年,1932年竣工。原系流氓大享.上海黑社会大佬黄金荣私人别墅,又名黄家花园。</p> <p><br></p><p>二、多姿多彩的"上海老屋"</p><p><br></p><p><br></p><p>54、因为上海居住的人多,来往人群也多,上海的"老屋"千姿百态,洋洋洒洒,蔚成大观……</p><p>若论房屋的数量、形式的多种多样,上海在全国恐怕要夺冠……</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薛家浜路、南区街口老屋风情)</p> <p>55、月岁变化,沧海桑田。昔日的上海,是松江府的一个县。如今乾坤大颠倒,今天的松江,是上海市16个区中的一个区了。</p><p>说起"松江",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先民就创造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型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史载,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p><p>(下图:松江古城楼"云间第一楼".内后为松江二中校园)</p> <p>56、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前进……</p><p>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p><p>城市的发展,使得很多的老屋,成片成片地拆了……</p><p>(图为:成都北路高架路边-山海关路624弄旁的街面房老屋)</p> <p>57、我自小爱好艺术,喜欢书画,尤其喜欢到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画速写,喜欢用画笔去与生活"碰撞"……在上海画什么呢?我选择了去画建筑、画老屋老街区,画民俗风土人情……</p><p>(下图杨浦区.周家牌路"润玉里"石库门"。此类房舍进去,里面常有许多的联排石库门)</p> <p>58、"石库门"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一种中西合壁式的新型住宅。有独幢、联排等多种。看看差不多.细看却是风格状态有变化的。</p><p>(下图:原闸北区.新闸路613弄多排的石库门,一排达19个门洞)</p> <p>59、昔时上海市区的河浜是很多的。后大都被填河筑路了。如方浜中路、薛家浜路、陆家浜路、肇家浜路等。最早,"浦东",多是上海人说的"乡下"(乡村乡镇)。相对说,"乡下"河浜今时却保留的多些。</p><p>(下图:消逝了的,浦东周浦古镇.巽龙桥河畔老屋)</p> <p>60、以前,上海老城区各个区,总可看到这般低矮的老屋,利于防海风,冬暖夏凉,小巧玲珑,带着老虎窗(像老虎𥖁着而名)的实惠的老瓦屋。</p><p>(下图:消逝了的,杨浦区杭州路、近临青路口老屋)</p> <p>61、上海的一些老屋、老街区,那些风土人情,很多的原生态意蕴,没有着意的粉饰和过多的"梳妆打扮",更多的是自然状态,一种经岁月洗礼、风吹雨打,而显露出的质朴无华,少矫柔做作的坦然自在和"本相"……</p><p>(下图: 原南市区近紫霞路、生义码头街的-王家嘴角街老屋风情)</p> <p>62、这里老洋房,和传统瓦屋"混搭",四周高楼兴起,这块老屋街区憋了几十年,终于"动.迁"了……</p><p>(下图:黄浦区[原南市区]如意街、老新街、新新街口的老屋、老街区)</p> <p>63、在老城区画着,画着,随着都市的发展,许多的老屋、老街区,一批批地给"动.迁"了、消逝了……</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北施家弄、近王家嘴角街的老屋风情)</p> <p>64、象黄浦江畔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环球金融大厦、金茂大厦等群楼遮天盖日地遍布,全盘将昔日老屋区域的地盘,全覆盖占领……</p><p>(下图:消逝了的,浦东陆家嘴地块.东宁路61号-烂泥渡路老屋未"拆.迁"前的速写画面)</p> <p>65、这些,属于土里土气、别有特色的浦东老屋。以前如此这般的老屋,浦东的古镇、乡村里挺多的,现在却很稀少了……</p><p>(下图:消逝了的,浦东周浦古镇竹行街、周市路口老屋风情)</p> <p>66、如此般的浦东老屋,以及前文提到的陆家嘴"彭家宅",均属于昔日的"大户人家"。</p><p>(下图:浦东川沙续镇兰芬堂"黄炎培故居")</p> <p>67、昔日黄浦江边有比邻连接的诸多此般老屋,如今巳经拆净无余……</p><p>前几何时,"浦西浦东两重天"……</p><p>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之说。现在的浦东经开发发展,则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了。</p><p>(下图:浦东南路旁的临沂路边,在原来的老屋区地基上,全面重新布局建设的新楼舍……)</p> <p><br></p><p>68、上海的都市发展,寸土黄金,"动.迁"一度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成为潮流。时有个"危棚简屋"的说法,首当其冲最早、最广泛被"拆.迁"让出脚下地皮的,就这一类的"危棚简屋"。</p><p>(下图:原南市区复兴东路旁的新新街老屋风情)</p> <p>69、老屋、老街区的房舍,因常呈高低错落状,不经意中,却象天才的装置艺术家的"作品"那千姿百态的点、线、面的组合,有传统的沿袭,也有逆袭、甚而独具特色、别开生面,并且"大胆创造",常常拥有极富"建筑"创造力的另类思维……</p><p>(下图:老城厢内.原南市区凝和路、乔家路口的老屋风情)</p> <p>70、以前上海滩街面房,楼上住人、楼下开铺面做生意的二、三层的楼房挺多的。</p><p>(下图:消逝了的杨浦区·临青路.杭州𡿨路口老屋风情)</p> <p>71、没有想到的是:我身临其境的老屋速写,这些老屋不少给"拆"了……</p><p>无意中我所画的速写画面,却留存了昔时的印象、和老屋毁尽后"一去不复返"的时代记忆……</p><p>(下图: 消逝了的,原南市区紫霞路59弄口"济阳里"老屋风情)</p> <p>72、老屋区绝没有"摩天大厦",一般都是较低矮的平房搭"老虎窗",二层、三层的多些,四层,五层以上的就少了,据说老屋区,有规定,私建翻修不得超过四层楼。</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小普陀街和平浴室、近董家渡路的老屋风情)</p> <p>73、上海的城市发展,伴随着"动.迁"、"拆.迁"的兴起。同时,出现了"危棚简屋"一词。</p><p>(下图:老城厢内.凝和路边的金家旗杆弄老屋)</p> <p class="ql-block">74、"危棚简屋"的涵盖面,是比较宽的。几乎除老洋房别墅、老式公寓楼、石库门之外的各种老屋,都可以归入"危棚简屋"一类。此类老屋在上海滩是十分多的,上海滩原来的各区都有很多。我的感觉是:传统的"危棚简屋",多于"石库门"……</p><p class="ql-block">这些地方,是上海滩以前的"弱势群体"最主要的栖身住宅处,其量绝不亚于"石库门"……</p><p class="ql-block">(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薛家浜路、南区街、芦席街、梅家弄的十字街头老屋风情)</p> <p>75、上海的这种"危棚简屋"老屋,传承了千百年土木砖、尖顶披瓦结构,为江南风格的传统楼房老屋。</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王家码头路、前近定福弄口老屋风情)</p> <p>76、自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后,上海滩外资外商涌进,行栈、码头、租界、银行等兴起,上海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始了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的迈步……</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王家码头路、蔡阳弄口老屋风情)</p> <p>77、老屋虽老,不"显山露水"隐藏着的朴素视觉、和建筑学的"形式美感",却显耀着光芒四射的"审美趣味"……</p><p>这就是诸多画家、建筑、摄影艺术家,每每被"老屋"倾倒的美学意义……</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生义码头路、近王家嘴角街老屋风情)</p> <p>78、(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盐码头街、外咸瓜街口老屋风情)</p> <p>79、(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竹行码头街弄内前近王家码头路口老屋风情速写画面)</p> <p class="ql-block">80、(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小普陀街道21弄、南区街口老屋风情)</p> <p>81、上海原来的老屋区,绝没有"摩天大厦",一般都是较低矮的平房搭"老虎窗",还有多是二层、三层的楼房……</p><p>(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填河筑路后的昔日薛家浜路老屋风情)</p><p><br></p> <p class="ql-block">82、居住在这些传统老屋的市民,大多勤劳俭朴,平平凡凡,有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还是有着生活的乐趣的……</p><p class="ql-block">(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牌楼弄33、35号的昔日老屋风情)</p> <p>83、在这些老屋区还常有置身于一个实用而奇幻的"装置艺术空间",徜徉其中,能够"品赏"不少"创意"别致地开拓空间,别出心裁营造奇姿百态房屋构架动人心弦的景致…</p><p>(下图:消逝了的杨浦区.渭南路、近平凉路口的老屋风情)</p> <p>84、(下图:消逝了的,原南市区.近黄浦江的大德路54、57号与陆家浜饹256弄46号.组成的弄内昔日老屋风情)</p> <p>85、"老城厢"里的老屋"混杂"情况多见。常有传统老屋与"石库门"鱼水相融的"组合",但是很见别扭的……</p><p>(下图:原南市区.凝和路109号、金家旗杆弄对面的昔日老屋风情)</p><p><br></p> <p>86、老屋、老屋区,房屋旧了、老了,实用功能越来越滞后了,还是"拆"了吧……</p><p>盼着"折.迁"改善居住环境、发点"财"的市民不为少数"……</p><p>(下图: 消逝了的,原南市区桑园街一带老屋风情)</p> <p>87、上海滩的许多老屋,组成蜘蛛网般的弄堂街区,进入,在一些狭窄的弄堂里左弯右拐,真象至身于迷宫一般。不是熟门熟路,还真难走出这"迷魂阵"。有时七绕八绕费了些时间,要么"此路不通",要么又转回了老地方……</p><p>(下图: 消逝了的,原南市区董家渡路、王家码头路之间的定福弄40弄1号门前速写)</p> <p>88、(下图:消逝了的,虹口区272-282号、飞虹支路口·老屋风情)</p> <p>89、(下图:消逝了的,杨浦区通州路121弄"同兴里"的昔日老屋风情)</p><p><br></p> <p><br></p><p>90、(下图:消逝了的,长宁区古北支路11、13、15-32号一带旧时风情。此处有拱桥,只过人,不过汽车。过桥了就是普陀区。高烟囱是上海酵母厂家。)</p> <p>91、在徐汇区等"上只角"地域,"下只角"的地方并不少。如斜土路长长的密集的街面老屋比邻,从1621 弄口进去却是大片大片的"危棚简屋"。而这种情形上海滩过去是很普遍的……</p><p>(下图:消逝了的,原徐汇区.大木桥路102弄.丁弄25号、5号老屋风情)</p> <p>9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曾经的最大棚户区-普陀区"三湾一弄”,从曾经“名扬"沪上的穷街陋巷,到屹立在苏州河畔气势磅礴的现代化小区的"华丽变身",此历史成了上海城市建设更新的缩影,上海旧区改造史浓墨重彩的一笔。</p><p>(下图: 消逝了,的普陀区"三湾一宅"的潘家湾支路143弄30、41号老屋区风情)</p> <p class="ql-block">93、"两湾一宅"指"潭子湾、潘家湾、王家宅",与邻近的"朱家湾、药水弄"合称为"三湾一宅"。</p> <p class="ql-block">94、“两湾一宅”地处中山北路以南,恒丰北路斜拉桥以西,苏州河以北,光复路以东。原有居民一万余户,各类企业160家。无一家医院、浴室,居民使用马桶和煤球炉,挤在狭小空间里深受环境脏乱之苦。(下图:消逝了的,普陀区潭子湾彭越浦边.老屋风情)</p> <p>95、一块老屋街区.共用三五个水龙头的现象在昔日并不鲜见。不是水龙头买不起而是供水设备答道的改造活难做.、跟不上.住在此处,只能耐心乐观地"认命"……</p><p>(下图:消逝了的,浦东陆家嘴烂泥渡路524弄2、4、5号老屋风情)</p> <p>96、如今的浦东新区是上海,人最多、地最大的区。老屋,尤其靠近黄浦江一带,完全属于"荡平"的概念.。</p><p>(下图:消逝了的,黄浦江边"老白渡陈家宅37号老屋昔日风情)</p> <p>97、上海的传统式老屋,建造时统筹规划方面不及今时,虽然也会有整体的大体安排,但灵活的"各自为政"、随势营造、随势变转的成份也不轻。所以千姿百态、变化多样的房屋样式,就应运而生。这其实是一种美妙无穷、充盈智慧的"天道意识",一种强烈的艺术性"创意"、和"创造性思维"……</p><p>(下图:消逝了的,普陀区潭子湾227弄2号4号老屋风情)</p> <p class="ql-block">98、以前的闸北区也属于"下只角"。2015年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静安区与闸北区正式合并,组成新的静安区,从此.闸北区便消失了。原闸北区"老屋"非常多.如今是凤毛麟角了。老屋消逝韵情形上海很普遍……</p><p class="ql-block">(下图:静安区[原闸北区]中华新路的老屋)</p> <p>99、(下图:静安区[原闸北区]中华新路387弄弄内的老屋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