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三脑室造瘘(ETV)

洪伟9232

<p>一、适应证及优点:</p><p>  脑积水分为梗阻性和交通性脑积水。ETV主要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术前评估脑脊液的吸收功能正常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正常。其打通脑脊液循环目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度引流,避免异物植入,手术时间短,但对交通性脑积水疗效不佳。</p><p>二、手术方法</p><p>  1.围手术期准备:(1)评估脑积水原因,判断手术风险及可行性分析。(2)完善头颅CT及MRI冠矢状位。</p><p>  2.手术简要过程:</p><p> (1)术前切口及钻孔设计:钻孔位置、Monroe孔和造瘘口一条直线。钻孔位置一般冠状缝至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3cm,骨孔直径不必过大约1cm,利于内镜的稳定减少脑组织牵拉。</p><p>  (2) 侧脑室穿刺:一般脑针常规侧脑室前角穿刺,后原路脑室镜植入侧脑室。</p><p> (3) 脑室周围结构辨别:M孔前界穹隆柱,后界脉络丛;脉络丛静脉伴随脉络丛与透明隔静脉和丘纹静脉联合。沿M孔进入三脑室,前方为淡粉红色漏斗隐窝、其次窄细薄弱部分是三脑室底、再后为双侧乳头体。</p><p>  (4)球囊造瘘:脑室镜下定位后,先以球囊导管旋转轻轻穿过三脑室底,再向球囊内缓慢注入0.4毫升生理盐水,瘘孔逐渐扩大,轻轻反复进行,一般瘘口直径达到5-6mm以上。经瘘口可见黏连的蛛网膜、liliquist膜。明确可见斜坡、桥脑、基底动脉及分支、动眼N等。</p> 平面图(摘) 模型示侧脑室及三脑室周边结构 模型示侧脑室及三脑室周边结构 侧脑室M孔周围结构 三脑室底结构 造瘘口球囊扩张 球囊扩张蛛网膜 通过造瘘口可见斜坡、基底动脉及分支、颅神经等(1) 通过造瘘口可见斜坡、基底动脉及分支、颅神经等(2) 通过造瘘口可见斜坡、基底动脉及分支、颅神经等(3) 2020-05-16 00:50 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