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力打通“灯泡”隧道

快乐人生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一为南疆铁路“圆梦”的铁道兵(三)</b></p> <p><b>为南疆铁路“圆梦”的铁道兵五师、六师和四师十九、二十团,铁道兵直属机械团、铁道兵第二通讯工程营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工程局五个团,自1974年4月正式开工,1975年全线陆续铺开,到1979年8月铺轨到库尔勒,近八万筑路大军,经历了修建一个充满各种艰难险阻的铁路工程,是一件勇于挑战不可能的铁路。</b></p> <p><b>南疆铁路全线开工后的困难程度,超出所有决策者、勘探设计者以及施工建设者的想象。全线自然和地质条件较差,两头平缓,中间陡峻。东段线路从吐鲁番沿吐鲁番盆地西部边缘行走至阿拉沟沟口,地势比较平坦,但夏季气候炎热,四季风沙不断,时有12级以上的强风和风沙流,严重危及人员和路基安全。中段由鱼儿沟至和静256公里,线路沿阿拉沟而上,步步登高,从海拔803米一直爬到2985米,穿越奎先达坂后,又沿乌拉斯台沟迂回向下进入焉耆盆地。由于海拔高差较大,沟窄坡陡,线路从乌斯特站迂回弯展至巴伦台,11次跨阿拉沟,25次跨乌拉斯台沟,有5处迂回成“3”型弯线,有2处盘成螺旋形套线,高填深挖,坡陡沟窄,桥隧相连,工程难度大,且十分艰巨。这256公里线路,桥隧共长41公里,占全线桥隧总长的82.7﹪,是全线桥隧工程最集中的地段,铁路要在这狭窄的河谷中“耍龙灯”似地来回穿梭,蜿蜒曲折。再循乌拉斯台沟下至沟口,出天山,经和静、焉耆,直抵西段南疆重镇库尔勒。</b></p><p><br></p><p>(▲上图为火车奔驰在天山南疆铁路上新光3号螺旋隧道桥隧相连处时的情景。)</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面对困难,是意志与精神的凝聚,责任与梦想的融合。</b><b>铁道兵“圆梦”南疆铁路,是指战员永不止步的动力,是催生追梦、筑梦、圆梦砥砺奋进的力量,他们发扬</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b><b>的大无畏精神去奋斗、去兑现。指战员们用简陋的钢钎、大锤、十字镐等工具,巧夺天工,无路修路、无桥修桥、无洞打洞,隆隆的炮声、嘹亮的军歌和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那样一种成千上万人大干的场面,那样一种撼天动地的气势,把沉寂千年的天山南北“闹”得热火朝天,将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变成了通途大路,将铁路路基一节一节地向前延伸,建成7座螺旋形隧道,一座座特大桥、曲线桥拔地而起。创造了“戈壁变通途,天山映朝霞”的奇迹,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天山深处熠熠生辉。</b></p> <p><b>铁道兵十九团承担南疆铁路胜利桥至上新光段1、2、3号隧道和乌拉斯台桥涵施工任务,这是一个在地图上和铁路运营图上找不到的地方。</b></p><p><br></p><p><b>全长3783米S型上新光3号螺旋隧道,是南疆铁路7座螺旋隧道中最险境、最艰苦、最难干、最有特色的一座隧道,形象点说,就是铁路在天山的“山肚子”里转了一整圈,两端的峒口完全重合,高度相差48米。进、出峒的线路呈垂直分布,战士们都称它为“灯泡”隧道。由于整个天山山脉属于冰川发育结构的砂砾堆积岩层,融冻作用和裂隙极易产生大面积坍塌,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力较落后的隧道施工,其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令人难以预料。</b></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修建“天梯”钻山洞</b></p><p><br></p><p><b>上新光三号隧道是控制全线工期的咽喉工程之一。上级要求部队在1976年2月前把隧道掘进准备工作做好,2月1日要争取放响隧道掘进第一炮。</b></p><p><br></p><p><b>即使是面对着许多未知的风险,也依旧阻挡不了指战员们要将“灯泡”隧道打通的决心。那不仅仅是一座隧道,更是南疆几代人的“铁路梦”,是“要搞活天山”走向新发展的康庄大道。</b></p><p><br></p><p><b>四营的施工现场在天山深处一座海拔2700多米高山的半山腰上,山体坡度达七十多度,凹凸不平的石壁交叉,悬在半空的巨石,仿佛在对着指战员们狰狞地笑着,人迹罕至,真是个猿猴也望而生畏的地方。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营首长决定修一条上山的路,这一任务落到十七连三排的肩上。</b></p><p><br></p><p><b>修建这条登山路,云雾在山腰飘浮,峥嵘的崖层像千把钢刀,山下深谷溪流,只能依山坡进行人工开凿,从山顶往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修。“为决战上新光三号隧道开路!”十七连三排的指战员克服初到天山高寒缺氧、一天内气候多变和高山峭壁、无立足之地等困难,腰系安全绳,脚踏悬崖,两人一组,用钢钎和大铁锤撬石开路,有的战士磨破了双手,鲜血染红了大小十个手指,包扎一下继续干;有的战士默默忍着手掌破、腰杆酸、手臂疼,为了争时间抢进度,铁锤打击钢纤的叮咚声从未停止,劳动的号子声在天山之中响亮的喊着,回荡的余波传得很远很远……</b></p><p><br></p><p><b>汗水湿透了军衣,肩头磨起了老茧。十七连谁也说不清执行开辟登山险道任务的三排经受了多少艰苦,征服了多少险阻,付出了多少汗水,经过十六天的奋战,一条二百六十三层台阶从山顶挂了下来,上挂山间白云,下连傍山溪涧,恰似从天上伸下来的梯子,指战员们都亲切地叫它“天梯”。从此,八百多个日夜,四营的指战员们在这个“天梯”上,脚踏磨得溜光发亮的石阶,手扶栏杆,身背重负,汗水涔涔,不屈不挠的向上继续攀登,直到被誉为南疆线上一大壮观“灯泡”隧道竣工。</b></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肩扛身背抢时间</b></p><p><br></p><p><b>巍巍天山,险恶的地势,给施工带来极端困难和艰巨。在这杳无人烟、偏僻、荒凉、艰苦、闭塞的天山腹地,指战员在运输便道未修通前,不等待,不依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将笨重机械分解开,人背肩扛,遇坡爬坡,遇崖攀崖,一步一步攀登,把上千吨设备运到现场。机械设备一时供应不上,大家就用最原始的风镐、风枪、大锤、铁钻、钢钎打眼,马灯、火把照明,一点点开挖,全团官兵用实干诠释追逐“铁路梦”的责任担当。</b></p><p><br></p><p><b>十八连负责的施工准备工作是在一百二十米高的山顶修一个盛三十立方水的蓄水池,需要十七吨砂子、五吨水泥、三吨水,还要把二十多立方米木料和三十多根钢轨运往将要开挖的隧道洞口。</b></p><p><br></p><p><b>这是一场拼人力和耐力的战斗,全靠一种“吃苦、奉献”精神来支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没有路,闯出一条登山路!”指战员们心急如焚,为“搞活天山”追梦、逐梦、圆梦,用青春赌明天,立誓要用一双手撼动天山,用一副肩膀承受钢筋水泥、砂石料、钢轨、枕木的重压。大家“一”字儿排开,每人肩扛一袋水泥,手抠石缝,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起来。</b></p><p><br></p><p><b>许多同志有高山反应,刚爬几步就觉得胸闷气紧,头晕目眩。排长张贵山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症,刚上一段,血压急剧上升,只觉心中烦乱不安,眼前金星飞闪,走几步,就要呕吐一阵子,可他还是坚持在山坡上爬上爬下进行指挥。</b></p><p><br></p><p><b>共产党员倪望英几次摔倒,差点掉进深谷,手上脸上划满了血口,爬起来继续前进。干部战士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有的把自己的一袋扛上去,顾不得喘一口气,擦一把汗,又赶忙接应后面的战友。</b></p><p><br></p><p><b>几天过去了,大家抠破了手指,冻裂了皮肤,全连同志每人都磨穿了一双解放鞋,体重平均下降三斤多,而五吨水泥才刚刚运完。时间已过四分之一,任务仅完成百分之七点九。这样慢的速度怎么行!</b></p><p><br></p><p><b>为了提高工效,大家采用裤子装砂,用保温桶装水,用钢丝绳拉木料和钢轨的办法,每天从清晨太阳还没露脸,一直到夕阳收尽最后一缕霞光,还在往山顶奋力攀登着。</b></p><p><br></p><p><b>有一次,新战士李小六正背着砂袋向上登攀,因为抠着风化石棱,一下子滚了下来。眼看要摔进乱石深谷,下边的同志眼快,硬是用身体挡着,抢救了他。当把他扶起来时,他却像没事一样,嘿嘿一笑,“不要紧,没咋的。”班长见李小六脸李小六脸上挂了两道血口,心疼而又严肃地命令:“快下去,包扎一下,回去休息。”李小六表面上服从了,那知道,他下山绕了一圈,又夹在兄弟班的行列里干了起来。该下班的时候,班长才发现李小六在和他“打游击”。李小六在艰苦的环境里摔打自己,很快锻炼得能扛一百多斤砂子,上下一趟仅用四十多分钟。</b></p><p><br></p><p><b>十八连的同志们就是用蚂蚁搬山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人拉肩扛,日夜登攀,提前五天做好了进洞的准备工作,放响了第一炮。</b></p><p><br></p><p><b>当地一些游牧民看到铁道兵在半山腰里来回穿梭似的忙碌着,感动的说:“没想到还有比我们农民更苦的当兵人啊!”</b></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兵作战克时艰</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在上新光3号隧道口,有一幅励志标语,横批“革命加拼命,无往而不胜”,竖联“红心筑起五彩路,壮志劈开万重山”。这既是指战员攻克“灯泡”隧道的誓言,更是他们的行动和实践。</b></p><p><br></p><p><b>为了加速隧道掘进施工进度,团首长决定在沉睡的天山摆开“分兵作战”、“各个击破”的战场,三营从进口掘进,一营从出口反攻,二营和四营每天爬“天梯”从半山腰入洞,分别从南北与一、三营会合方向奋战,四个营的兵力日夜四班不停地进行掘进、钻孔、装药、爆破、出碴及分段衬砌、浇灌钢筋混凝土衬砌。</b></p> <p><b>铁道兵十九团全体指战员为了打通上新光3号隧道,奋斗一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抗缺氧、战塌方、攻碎岩、斗涌泉,记不清有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塌方排险,多少次半夜在睡梦中被紧急上峒的哨声叫醒,多少顿没有在连队的食堂正正经经吃过午饭,多少次加班后又精神抖擞的出现在隧道掌子面上,不少官兵撑着病痛的身体依然毫不犹豫的赶往现场,多少次为了更好的优化“你追我赶抢进度,优质高产安全早贯通”、“争创百米成峒”等施工方案呕心沥血……</b></p> <p><b>在交通不便,给养不足,物质条件极为匮乏和没有如今的现代化作业条件面前,指战员每天都是站在最高点、最前沿、最难处、最险境,干的是打风枪抢进度的隧道掘进重体力活,却靠吃干菜、咽咸菜、白菜土豆过日子,硬是挺了下来,常年与苦、累、险为伴,顽强奋斗在隧道里。</b></p> <p><b>隧道里本来就一天到晚见不到太阳,涌水不断,水柱四溅,雾沉沉、灰蒙蒙,战士穿着黄棉作业服,再套上雨衣,尽管如此,还是浑身都湿漉漉的,经常是内层被汗水浸透,外层被冰水打湿,出洞后很快就冻成“冰铠银甲”,有时来不及烘烤就穿着半干半湿的棉服继续投入施工,加上喷溅下来的注浆水,洞里又冷又潮,战士从冬到夏、一年到头从来没有穿过干衣服,有的战士穿的棉衣都“开了花”。施工过程中,战士累了就靠在冰冷的石块上稍作休息,渴了就撬一块冰块儿放在嘴里,手冻麻木了就靠近灯泡暖一会……那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在每一名参建官兵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b></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勇战隧道地下水</b></p><p><br></p><p><b>那是1977年的夏天,随着上新光3号螺旋隧道向雪山腹地延伸,长隧深处,鏖战正酣,一股又一股的地下水突然汹涌袭来,掌子面上积水盈尺,导坑上似暴雨倾盆。担任上新光3号隧道进口下导坑掘进任务的十八连的同志们,头顶哗哗暴雨,脚踩地下长河,日夜奋战。</b></p><p><br></p><p><b>一天,一排炮后,炸穿了蓄水层,三股山泉水,以每小时二百立方的流量向隧道里涌流,不一会掌子面就被水淹了,大水向洞口方向冲去。由于这个隧道是千分之十八的反向斜坡,水流不出去,几百米的隧洞,立刻形成一条几米深的流沙河,人员和机械都处在危急之中。</b></p><p><br></p><p><b>指导员孙传华一面指挥战士向洞外撤离,一面组织人员抢救机械设备。指战员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人在机械在,人在隧道通。”班长高云海、安全员王梦喜和粱先碧等几个战士把棉衣一脱,顶着大水和流沙,推着木筏向掌子面游去。</b></p><p><br></p><p><b>那滚滚的洪水随时都有可能使他们与呲牙咧嘴的岩石相撞。但是,他们毫不后退,在乱石滚滚的隧洞里,同地下洪水展开了博斗。有的战士被洪水冲倒了,又爬起来向前游,有的被冻得说不出话来,终于把沉重的通风机顶上木筏,把电缆打捞起来,然后又推到安全区,保住了施工设备。</b></p><p><br></p><p><b>就在这同一时刻,管道班副班长郑云同几次潜入几米深的水里,安装抽水机管道,每潜一次水,都有被泥沙碎石埋没的危险,但他为了保住管道畅通,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迎着滚滚的流石,在水中激战了几小时,几百米管道疏通了,使抽水机正常运转,止住了水位上涨。接着指战员又奋战了四天四夜,把几百方的流沙和碎石装运出洞外,终于战胜了地下洪水。</b></p><p><br></p><p><b>可是,地下水一直连续不断。入冬,洞外都是零下二三十度,战士们一进洞一身水,出洞一身冰,被地下水浸透的棉衣,一出洞口,就冻得像铁甲,只有在火炉旁烤软了,才能脱下来。水鞋和雨裤冻在一起,只有用棍棒敲,才能离开。但是,战士们从不叫声冷,说一声苦。他们说:“衣寒心暖,越苦越甜。”</b></p><p><br></p><p><b>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熊道华从隧道里下夜班回营房,线袜和水鞋冻在一起,脱不下来,一双脚冻得又红又肿,班长叫他休息一天,他说:“冰水能冻肿我的脚,但冻不了我大干快上的心愿,一个工班也不能缺!”</b></p><p><br></p><p><b>排长徐明田在一次塌方中,折断腰椎骨,治愈后,穿上了钢背心,一出洞,湿透了的棉衣就和钢背心冻在一起,腰椎骨疼得迈不开步,他就请战士扶着下山。连队党支部研究不让他进洞,他说:“我是排长,在困难面前,只能冲,不能退,要带头为打通隧道出力呀!”他忍着疼痛,日日夜夜和战士们一起在雨水里排险、装碴、打风枪。全排在他的带动下,奋战地下水,月月夺取高产优胜红旗。十八连就是靠这些钢筋铁骨的战士,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谱写了一曲拼命奋斗的凯歌。</b></p> <p><b>“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团结”、“奋斗”这俩个词,其实自始至终都在铁道兵十九团里轮番演绎着。</b></p><p><br></p><p>(▲照片为铁道兵十九团修建的上新光2、3号隧道群。)</p> <p><b>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就是胜利。战士们就是这样把艰苦的施工环境抛在脑后,把“搞活天山”装在脑中,以冲天的干劲、惊人的毅力,踢开施工中的拦路虎,开山劈岭,战胜了一个又个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用伤痕累累的血肉之躯,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奋力凿隧,打破天山“难以上青天”的禁忌,创造了南疆线叹为观止的“灯泡”桥隧相连的奇迹。</b></p><p><br></p><p>(▲照片为铁道兵十九团修建的上下峒口立体交叉,高差四十八米的上新光3号螺旋“灯泡”隧道。)</p> <p><b>“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种特殊的劳动性质和劳动方式,依然是铁道兵十九团指战员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本钱。上新光三座隧道和乌拉斯台河沟的桥涵施工,历时4年,他们无怨无悔,忠实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b></p><p><br></p><p>(▲照片为乌拉斯台十二号大桥)</p> <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土法上马生产构件</b></p><p><br></p><p><b>铁道兵十九团指战员攻克了上新光1、2、3号隧道群,又马不停蹄转战到寸草不生的库尔勒戈壁滩上安营扎寨,担负库尔勒车站站房配套施工任务。施工中遇到房建门窗供应困难怎么办?指战员就土法上马生产构件。</b></p><p><br></p><p><b>那是1980年5月,正当南疆线库尔勒车站站房施工进入高潮的时候,铁道兵十九团十四连生产的门窗过梁等73种类型、2170块混凝土预制构件,源源不断地运到了施工现场。冬季才过去两个月,怎么一下子就能拿出这样多的构件制品呢?</b></p><p><br></p><p><b>原来,为了克服库尔勒站房施工工期紧,交通不便,气候寒冷等不利因素,十四连想了一个土办法,坚持冬季施工。新疆的冬季长,混凝土构件生产露天作业行不通。如何突破这个难关,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在戈壁滩上挖了一个长38米、宽7.5米、深2.2米的地下室,室内砌炉生火,解决了冬季施工问题。</b></p><p><br></p><p><b>为了增加生产,他们把刚成形的构件放在盛满热水的车斗里,使温度保持在80度左右,这样,保养期由原来的28天缩短为24小时,加快了生产速度。</b></p><p><br></p><p><b>生产大量的产品放到地面上容易冻裂,为保证循环生产,提高产的质量,他们采用挖坑深埋的办法进行保养。在地下构件室挖个40米长、5米宽、2米深的土坑,把已经保养了三天的构件搬到土坑里,铺上草垫子,洒上水,一层一层垒起来,然后盖上土。这样,不仅解决了产品储备问题,由于地下水分浸润构件,还提高了构件质量。</b></p><p><br></p><p><b>为了早日“圆梦”南疆铁路,铁道兵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捷报频传。</b></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重返曾经奋斗过的</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天山上新光3号“灯泡”隧道</b><b style="color: rgb(1, 1, 1);">。</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照片为</span>2019年8月11日,吕国志、智全德、张利红、翟基生、张家文战友在上新光3号“灯泡”隧道出口处留影)</p> <p>(▲重返原铁道兵十九团四营指战员修建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登“天梯”进隧道施工</b>的天山坡。曾经从隧道里运出的碴土仍洒遍在“天梯”半山腰处。照片为2019年8月11日,张家文、吕国志、智全德、翟基生、张利红战友在上新光3号“灯泡”隧道“天梯”处留影)</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里,分享几张尘封的老照片:</b></p><p>(▲铁四师师长牵挂铁十九团指战员。照片左四为老红军、铁四师师长彭绍智,1977年1月在时任铁十九团团长周富〈右一〉等陪同下,到上新光部队看望指战员留影。)</p> <p>(▲铁十九团吴登良副政委〈左一〉、侯金川、贺富功、张国荣〈前排蹲者〉在上新光3号“灯泡”隧道口留影。)</p> <p>(▲照片为铁道兵四师十九团领导班子成员,中间左起:参谋长龚永森、副政委黄家才、政委郭荣茂、团长刘文海、政治处主任崔温泉,在南疆铁路上新光留影。)</p> <p>(▲铁道兵十九团领导在乌拉斯台,前排左起:政治处主任裴允功、团长赵相璞、政委郭荣茂、副团长易德启;后排左一为参谋长张振远、右一为宣传股副股长范启祥。)</p> <p>(▲铁道兵十九团官兵在一起。二排左二起:副政委吴登良、副政委鲍时云、副政委黄家才在乌拉斯台河沟与连队指战员合影。)</p><p><br></p><p> </p> <p>(▲铁道兵十九团参谋长张振远在“争创上新光3号隧道月成峒百米”劳动竞赛动员会上。)</p><p> </p> <p>(▲铁道兵十九团副团长邱学文在上新光3号隧道与战士一起在推运碴土斗车。)</p><p> </p> <p>(▲左一为铁十九团政委黄家才、右一为团长张振远到机械连调研。)</p> <p>(▲连队理论学习小组,认真看书学习,掌握革命理论。)</p> <p>(▲我们当年奋斗在戈壁滩上。照片为铁道兵十九团宣传股罗光明、仲凤鸣、李良、翟基生在机关营房前留影。)</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志在四方:振奋精神干四化,艰苦奋斗创新业。</b>南疆线修通了,铁道兵“兵改工”之前,曾经在天山奋斗过的部分干部要转业了。照片为1981年8月,铁道兵十九团第四批转业干部在机关大门前留影。)</p> <p><b>南疆铁路</b></p><p><b> 文/钟声</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铁路接轨大河沿,</p><p>跨过灼热火焰山。</p><p>列车刚过克石碱,</p><p>随即驶入芳草滩。</p><p>停车盆地鱼尔沟,</p><p>烽火台上无烽烟。</p><p>古时战场无影踪,</p><p>不见甲兵出阳关。</p><p>阿拉沟口风光美,</p><p>绿树婆娑水蜿蜒。</p><p>南疆铁路指挥部,</p><p>二指五师扎营盘。</p><p>几度穿山桥跨涧,</p><p>逆水西上数十旋。</p><p>军事工厂好几处,</p><p>东风星火又燎原。</p><p>铁路海抜四千米,</p><p>长高隧道在奎先。</p><p>穿过达板往西走,</p><p>隧道七处呈螺旋。</p><p>铁路下坡落差大,</p><p>降低高度山里转。</p><p>乌拉斯台大战场,</p><p>沿沟驻兵几个团。</p><p>星光牧村住机关,</p><p>胜利桥旁扎营盘。</p><p>星光隧道颇凶险,</p><p>数十烈士葬陵园。</p><p>雄师十九二零团,</p><p>敢打硬仗克攻坚。</p><p>铁甲奇兵机械团,</p><p>移山填壑战犹酣。</p><p>顺河直往巴伦台,</p><p>天山名镇在跟前。</p><p>街道不大较繁华,</p><p>居民都是蒙和汉。</p><p>和静钢厂建镇上,</p><p>三零团部住山边。</p><p>铁路数过巴仑河,</p><p>出罢峡谷见平川。</p><p>过了和静乃焉暨,</p><p>顷刻到达塔什店。</p><p>荒漠新城不平凡,</p><p>驻扎农工几场团。</p><p>王震当年有卓见,</p><p>率军卸甲垦农田。</p><p>工农齐抓兼戊边,</p><p>新疆社会大发展。</p><p>车出塔店一瞬间,</p><p>路过博斯腾湖岸。</p><p>水草丰茂鱼虾肥,</p><p>百里湖面映蓝天。</p><p>绿色长城环湖畔,</p><p>万倾青纱不见边。</p><p>跨越神话孔雀河,</p><p>铁龙直指塔瑪干。</p><p>南疆重镇库尔勒,</p><p>城东新建火车站。</p><p>铁六师部驻附近,</p><p>指挥施工靠前线。</p><p>八年奋战在天山,</p><p>历经千难和万险。</p><p>铁军所向皆披靡,</p><p>甘洒碧血流热汗。</p><p>雄师十万战南疆,</p><p>为国为民有贡献。</p><p>光阴荏苒四十载,</p><p>激情岁月常浮现。</p><p>人生蹉跎匆匆过,</p><p>魂牵梦绕南疆线。</p> <p><b>照片:</b>选自网络,《铁路穿天山》,部分战友提供</p><p><b>撰文:</b>翟基生</p><p><b>制作:</b>快乐人生</p><p><b>美篇:</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南疆铁路“圆梦”的铁道兵》系列美篇:</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修建南疆铁路决策前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挺进天山逐梦的岁月;</span></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戳力打通“灯泡”隧道;</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鏖战天山牵“铁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