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写一篇应景的文章</b></p><p><b style="font-size: 20px;">《盘点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考试》</b></p><p>考试自然是在学生时代我们逃不开的话题,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那么喜欢考试。每当考前总会在床上辗转反侧,感觉自己啥也没学会。一到考试就莫名紧张,看到题目感觉自己会的全没考,考的全不会。只是不知道为何,考完之后的我们却似乎很喜欢聊考试,有那种“活过一劫”的喜悦感,无论结果是啥,吐槽考试已经成为常态。</p><p><br></p><p>回想起来,我们已经学习了快十年了,想来也是不容易的。我对于考试的看法也在一点点发生着转变,神奇的是,我在回忆的时候居然会觉得那些折磨人的考试似乎也是一个酣畅淋漓的过程。或许,当我们适应了一件事之后,它就会变得更加丰富,而它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同时变得丰富。</p> <p>小学的时候,还没有期中考试的概念。那时的我们每天都在被奇葩的劳技和手工作业折磨着,考试对于我们更像是对于寒暑假的通行证。小学只有语数英三科,一共考三天,一天只考一科。考完试就放学,然后回到家里,一下午复习数学都觉得时间不够。因为小学的考试很简单,几乎一个小时写起来都富裕。题目几乎没有难度,主要考的都是写题的时候细不细心。可是,试卷发下来之后要写错因,老师却从来不让写“粗心马虎”。弱弱地说一句,我真的是粗心,才算错了啊,怎么办!(苦啊)</p><p><br></p><p>当时的考试我们的目标都是三百分,偶尔数学或者语文拿了个99、98和别人比起来都觉得自己太辣鸡了。当时的考试似乎对我们的触动并不那么大,因为从来不会排名,而且自己也不清楚这到底有什么用。小学低年级的那段日子,或许就是在现在看来极其无聊的娱乐中不明不白地度过了。</p><p><br></p><p><b><i>每当想起曾经学习的那段日子,真就是那样“唰”地一下就都不见了。不知道等到十年后再想想现在,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感觉?</i></b></p> <p>小学中高年级的时候,就流行很多英语考试。家长们那里就传要让孩子考KET、PET(不知道列位都有没有考过),谁没个跟风的习惯呢,于是那时的我就一天到晚在为这些回头看看几乎没啥用的英语考试花费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那时我学习英语口语去参加三一口语考试,挺像是一个闯关考试的,先考一级,如果你的等级在B 及以上,可以考下一级。我直接考的三级,为此还上了一个课外班。虽说小时候的我真的为了英语学习付出了很多时间,但是我也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和好朋友,如此说来,那段经历还是相当有趣而美好的。</p><p><br></p><p>当时和我一起学习口语的有一个小男孩,他长得瘦高,看起来嬉皮笑脸,但是学习起来就很认真。他一直不服气我英语比他好,每次都要和我比赛谁先写完考试题。(哈哈现在看来好可爱哦)后来,我们一起参加了口语三级考试。考完后的他就一直躲着我,最后来上课了,他没法逃了,就直接坦白说他的口语只得了B。当时我笑话他说我轻轻松松拿A,那个男孩不服气地又去好好学习了。</p><p><br></p><p>我曾经问他,四级考试他还考吗?他说他考,但是很快就没有他的消息了。过了一年之后,我的四级考试也过了,我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男孩,只是当时的我很难再见到那个男孩了。我在想,或许男孩是“退隐”要发奋图强,等再次见面,他可以威风地站在我面前指点我的英语,让我对他士别一年,当刮目相看。可是我们没在见到他。</p><p><br></p><p>我接着去考口语五级,只拿了C,因此我的口语闯关考试就停留在了四年级的那个秋天。神奇的是,就在我考完五级后,决定去学习新概念的时候,我居然碰到了那个男孩。他带上了眼镜。我很想去打招呼,但是心里一直在犹豫,“似乎我们也没有那么熟,碰到对方了又怎么样呢?”于是我错过了和这个男孩再一次见面的唯一一次机会。我一直看着他消失在教室走廊的尽头,在转弯处他回头张望了一番,游荡的眼神不知是否也无意扫荡到了他曾经的这位学习伙伴的身影。</p><p><b><i>三一口语考试曾一度对于我来说,不算是对于学习的检测,而是一个考散了一位朋友的考试。不,也不能这么说,或许我们只是本该走散的朋友,只是碰巧赶上了口语考试罢了。</i></b></p> <p>口语考试还未告一段落,家长们就又开始说一定要让孩子考PET,因此我就去考PET了。那是我第一次去到XDF,认识了一群比我年龄稍大的同学们,统共考了两次。第一次并没有通过,后来去考成人版,一次通过了。让我对于PET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听力和口语两部分的考试。</p><p><br></p><p>听力考试最需要全神贯注,只是在我身边的那位老考官,在最后几题的时候一直在擤鼻子,搅得我什么都没听见。虽然我知道那几题肯定是正确率不高了,但是我并不讨厌那位老监考官,那是一位还挺和善的老爷爷。在我们离开教室的时候还对我们笑了笑,其实那个很随意的一个微笑,但是却缓解了整场考试的焦虑。</p><p><br></p><p>再有还是口语考试。PET的口语考试是两个人一起考,每个人的搭档都是随机分配的。那天我从中午就在一间教室等待考试,一组一组的人都被叫走了,却还是没有听到我的名字。整间教室很老旧,已经是下午接近六点的时候了,我瘫在桌子上,发誓自己即使不过也不想再考PET了。就在此时,我听到我的名字和另一个人的名字,就在第一排站起来一个男孩,个子很矮,走起路来相当稳当。我和男孩拿着准考证坐到了考场门口的椅子上,为了尽快熟悉搭档,我和他聊了起来。他比我小两岁,第一次参加PET考试,他几乎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就是想来锻炼锻炼。我听着男孩对于自己的信心,似乎也在努力地寻找着曾经也同样自信的我,只是在见到了身边那些大佬之后,让我逐渐失去了考试的自信,往往都是怀着一颗沉重的内心走入考场。<i>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正是这样的妄自菲薄让我也失去了不少。</i></p><p><br></p><p>考场门打开了,我和男孩同时起身,准备进考场。男孩绅士地开门,伸手示意我先进,我对他微微点头。后来考试的问题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那个对自己信心满满又有礼貌的小男孩却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希望将来的他依旧葆有他那份真诚的自信。</p> <p>五六年级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要把五下、六上的期末考试认真对待,因为这关系到推优名额。当时的我和一位朋友沉迷于写某些传记(哈哈虽然已经不了了之了),那时的我也荒废了不少学业。结果考完试之后,我就已经预见到自己肯定是得不到推优名额了。果不其然,贴在大堂镜子上的名单里面没有我。<b><i>那一次我认识到,考试不能只是一些有趣的经历,或者一种体验,它也有功利性的意义,考试从来都没有脱离开功利性,只是它并不全是而已。</i></b></p><p><br></p><p>小学的毕业考,我居然考得超级好,虽说老师告诉我们毕业考也相当重要,但是事实证明它也只是一次检测了。但是感谢那次考试,让我的小学学习有了一个完美的收场。</p> <p><br></p><p><br></p><p><br></p><p>到了初中,学科多起来,考试也变得多起来。我想,我们大概都是从那时起,习惯了一场场考试,习惯了一坐就是一上午的语文考试,习惯了考完试地上掉一堆头发的数学考试、完形填空永远是鸡汤真善美的英语考试、一万个小心却掉入一万个陷阱的物理考试、理科中最善良的化学考试、让你意识到自己根本不了解自身的生物考试、老师迷之自信学生迷之恐惧的地理考试、自己一遍遍改写历史的历史考试,和你玩文字游戏的政治考试。(以上仅针对初中考试,我知道高中考试不可能这么善良的)</p><p><br></p><p>记得初一的时候,我和班长居然在第一次期中考试考了同一个分,结果人家期末考试潇潇洒洒地拿了个年级第一。我很高兴可以在初中的学校里遇见那些卧虎藏龙的朋友和同学们,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和激励的,已经不局限于那几张考卷了,我们越发地在乎起来自己对于学科本身的认识。从考试到知识的转变,至今我也在受益。当时我说过一句话,“那是我热爱的科学,而不是学科”(虽然被某个和蔼可亲的班主任“嘲讽”了一番哈哈哈,不过这话的确挺中二的)</p> <p>初三的考试,永远是出乎你的意料。最适合举例的就是珂儿,这位时而河东狮吼,时而温柔得让你害怕的语文老师。她每一次都会抱着和上半身差不多高的一摞卷子“啪”地放在讲台上,然后问我们“我就问你们,你们是想做这摞卷子,还是咱们讲上次的考试卷子。我可告诉你们了,别的班可都考了,你们自己看着办!我可是让你们自己选了昂!”</p><p><br></p><p>哭笑不得,这谁敢不选呢?还不如直接说做呢。然后一张一张地发,我们边做她就走着判。如果你写的不好,就在一旁摇摇头“唉”一声,此时正在写卷子的自己心里一万个难受啊。就这样,初三的所有语文课都是在考试。永远有做不完的卷子,永远有一个敬业又让我们敬畏的语文老师。回想起来初三每天的语文考试,那或许就是目前为止我最耐受考试的一段时间了。</p> <p><b>2018年的12月22号,那是最早的中考考试部分——英语听说机考。</b></p><p>每次机考前都要试音,需要读一句话:“This is an apple . I like apples. Apples are good for ourselves.”当然我记得没人会读那句中文:“人生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p><p>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上午一二场的,那到<b>volunteer</b>的名题就是上午那两场的一道选择题。当时的我最开始也选错了,但是听第二遍的时候,我突然敏感地意识到volunteer那个选项不对,然后在那道题时间到之前改了回来。回想起这些刺激的瞬间,仿佛曾经让我头疼的考试都满满是回忆。</p><p><br></p><p><br></p><p>一模可谓是我考试的巅峰,那个高得离谱的区排名也因此在中考前一直萦绕的脑中。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感受到自己其实也是在乎排名的。其实,在乎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是过头的在乎会让你忘了自己本该在意的那些事情。</p><p><br></p><p><br></p><p>一模之后的重要考试就是体育中考。我本来很担心自己的篮球会失误,但是八中的篮球馆地面真是太赞了,让我超满分线很多完成了考试。穿上仰卧起坐的计数衣服,那真是一刻也不敢停地坐着。毕竟在之前的半年中每天都在练习,只是为了那一个上午啊。其他考试和体育中考相比,都不如体育考试紧张刺激。当最后刷学生卡得到30分离开八中考场的时候,我仍旧在回味这场体育考试,这大概就是看到因为付出而收获结果的那种满足感吧。(说句题外话,今年中考体育变随堂测了,虽然是轻松了不少,但是却失去了那样一种特别的体验)</p> <p>二模考试,果然应验了那位班主任的话……(9和90是一样的)</p><p><br></p><p>这些辛苦却美好的考试生活已经成为初三的常态时,我们班因为出现水痘被隔离在实验室了。当时的我们每个人占有一个完整的试验台,那是最后面对中考时我们班的状态。到了那个时候,曾经我们对于中考所有的想象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事到临头,无论如何都要直接迎接了,只是希望别枉费了自己那些努力就好。</p><p><br></p><p>中考题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就比如三个点的圆综题,哈哈哈或许一谈到这道题我们就可以断定对方一定是19届考生了。这么久过去了,中考完的感受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来,<b><i>那是第一次由我们掌控自己将来的考试,这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周围环境的第一次考试。将来这样的考试还会有很多,就像是人生,究其重点,也不过就是那几次重要的选择和考验罢了。</i></b></p><p><br></p><p><br></p><p>虽说现在的我对于中考成绩已经可以云淡风轻地谈论了,但是刚出的时候我的确不满意啊。因此那时的我还曾经用“田忌赛马”来比喻我一模二模和中考,其实不必为此寻找理由了,每件事情都会有一个结果,但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却不常常是结果。</p> <p>小学是同学,到了高中还是同学的luang(知道我说的是谁吧)就曾经对我说过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她说:“每次无关紧要的考试你都考那么好,一到重要的考试就崩了,你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调整昂!”(好的,我知道您是认真的)这句话所说的,我也不是没有思考过,考试同时也是在克服自己本身的一些缺点,从而有所成长啊。</p><p><br></p><p><b>盘点了这些我们经历过的考试,或许唤起了我们的回忆,或许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考试的关系。尽管如此,考试依旧还是考试,但是坐在试卷前的自己已经“身经百战”,又何必畏惧这个“老对手”呢?</b></p><p><br></p><p><b>考试,就必定会有成绩,但是它的过程和对我们的影响同样满载着意义。因此,我想用之前在语文作业里写过的一句话作结,那就是:</b></p><p><b><i>“生活,本就不该只为一个结局而活着吧?”</i></b></p> <p><br></p><p><br></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后记——</b></p><p><b>今天,结束了疫情期间的网上考试,这样的一次体验确实值得记录下来,或许还要等日后的沉淀,我再把它放入文字吧。Btw,回忆有时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