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山湖校区一一学习、工作、创意进行中

娇山湖赵树果

<p>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极大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注定要成为我们娇山湖校区全体师生的集体记忆。</p> <p>  与书籍为友 丰富教育的幸福</p><p> 开学以来,娇语读书社成员躬身自查,缺什么读什么,少什么补什么。既读专业学术著作,又读文学经典。既读人物传记,又读教育教学理论。广博而有计划,每日不怠。</p><p> 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p> <p>  练好基本功 提升教育的幸福</p><p> 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我校“四梯四力”教师成长团队的必修课。</p><p> 李曼老师执教的“翰墨飘香”第一期书法培训班,40名学员在书法比赛中应运而生。学员们每周集训一次,每天上交一幅作品,李老师每天批改一次,圈画出好字,纠正不规范的笔画。教师的书写有了明显的进步。你看,洪雪丹老师利用开会前的几分钟,认真练字,并请身边的同事指正。</p><p><br></p> <p>  “领读者”朗诵美文开始录播,杨峰校长第一个报名,其他老师跃跃欲试,纷纷报名,近段时间学校的录播室门口常常排成长龙。</p> <p> 与网络结缘 享受主播的幸福</p><p> 一、二、三年级的老师们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为居家“神兽”线上授课。偌大的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没有一个学生,丝亳没有减少老师往日的激情高昂。四、五、六年级的老师们争分夺秒,学习新课,复习旧课,讲课声成了疫情后校园里最美的声音。</p><p><br></p> <p>  防疫不放松 守住学生的幸福</p><p> 我们虽然处在疫情低风险区,但时刻不敢放松警惕。每天早上,共产党员、值班老师早早来到学校,守住每个卡口为学生测量体温、喷涂消毒液。在教室走廊,班主任、值日老师对学生进行二次复测,确保万无一失。</p> <p> 与科研为伴 体味成长的幸福</p><p>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周二、三不同时段分别是各学科教研组的沙龙时间,老师们针对疫情后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展开讨论,常常为一个教学难点的突破争得面红耳赤,之后为解决问题而开怀大笑。</p><p> 徐州市名教师踪红主任说,论文是做出来的。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把自己的想法、行动记录下来,整理成一篇篇论文,参加“教海探航”、“行知杯”等论文比赛。</p><p> 教育就是为孩子的一生发展着想,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寻找出口。所以我们行动的方向就是以生为本,在引领学生的发展中体味着成长的幸福。</p><p> </p> <p>  以防疫为本 开启卫生的新模式</p><p> 办公室卫生大评比开始了,老师们争先恐后,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不到半天工夫,教材、簿本井然有序,窗明几净,花草芬芳,办公室顿时变了大模样。</p> <p>  每天间隔一米打餐,同向间距就餐,学生每天养成了勤洗手、不言语、不挑食的好习惯。值班老师认真负责,指挥学生有序等待。</p> <p>  与学生为伴 提升实践的幸福</p><p> 科学、音乐、美术、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面对疫情新课程集思广益,设计生活小实验,创编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吕萍老师平时带领学生和儿子体验科学小实验的抖音视频,让她一不小心成了“网红老师”。孩子们的防疫手抄报美化了学校的文化墙。画之舞之蹈之,孩子们像花儿一样幸福。</p> <p>  </p><p>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教育活动,虽然不能改变太多,但至少向着幸福教育做着尝试,这何尝不是一种实践的幸福?</p>

老师

幸福

学生

疫情

教育

防疫

每天

录播

教研组

娇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