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5月15日,北京教育学院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研究卓越工作室的学习之旅通过线上会议如期举行。工作室负责人方麟副教授主持开展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北京教育学院张学君副教授,为大家做“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的导读。</p> <p> 一说到“红楼梦”,这三个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书名符号,而是被赋予了一种博雅精专的传奇色彩以及光而不耀的内涵品质。当我们面对这样一本内容多、篇幅长、主题情节人物复杂的小说,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把握呢?张老师指出,《红楼梦》的前五回对本书的理解非常重要,那么前五回在曹雪芹的布局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它的精妙之处到底在哪呢?</p><p> 前五回是曹雪芹自己书写,精心设计的,为全书张目,叙述整个故事的因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为贾府布局。读懂前五回,对把握全书的纲要和主要内容非常重要。</p> <p> 一本书的开篇往往会融入作者个人的思想观念。因此开篇第一回,我们可以从故事性和思想性两方面来解读。第一回的故事中有四:石头的故事、神瑛与降珠的故事、甄士隐的故事以及贾雨村的故事。其中最妙的是曹雪芹借甄士隐的一个梦将前两个故事嵌入到“梦境”中,从“天上落到地下”。更值得一提的是,石头要下凡的时候曾经问过一僧一道到底要将自己带到哪里?那个时候一僧一道并没有答复,而是在甄士隐的梦中才告知大家。按说这四个故事本来关系疏远,作者却以奇妙的构思将它们联成一体,不可分割。</p><p> 在思想性方面,第一回包含着三个重要的思想观念。第一是曹雪芹的身世与情怀寄托。第二是曹雪芹的文学观念。第三是《红楼梦》的双重主题。</p> <p>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红楼梦》前五回就是全书的纲领,而第一回更是直示主题的关键所在。</p><p> 在第二回中,张老师首先介绍了书中人物关系介绍的技巧。《红楼梦》一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那么在阅读时,曹雪芹是如何巧妙地避免板滞呢?首先,介绍时可以在中间穿插讲话者对故事的叙述和读人物的评价。其次,转移话题时注意过渡牵线,这样介绍人物时就会显得自然浑成。</p><p> 接着,张老师带领的大家对贾府的人物关系进行了梳理。说到贾府的人物关系表,我们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把握。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p> <p> 最后,张老师着重讲解了在人物评价中的“正邪两赋论”。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表现出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在曹雪芹来看,人并不是简单的好人与坏人、善人与恶人能够区分的,这也使得《红楼梦》在表现复杂人性时,有着更为真实表现和同情式的理解。</p><p> 在第三回中,曹雪芹接着贾雨村写林黛玉,写到了贾雨村的心机与世变,写到了林如海的心底善良,而重点则是林黛玉进贾府。初读时,到处都是陌生的景物和人物,不免有些目不暇接。这时,我们可以从林黛玉的行踪入手,结合作者的笔法安排,阅读三回合。</p> <p> 第四回中,主要讲述了两个故事,一是贾雨村胡乱判案,表现他的世故,交代了四大家族的关系以及甄士隐女儿的下落;而是薛姨妈进贾府,引出薛宝钗。其中张老师着重带领大家学习讨论了红楼人物——贾雨村,激发大家的思考。</p> <p> 第五回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通过判词和红楼梦的曲子,预示全书的女子"金陵十二钗"的命运。 </p><p> 最后就像张老师所说,《红楼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通过张老师的导读,透过《红楼梦》这扇窗,我们能领略中国文化的瑰丽,体会到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红楼梦》是一份永恒之美的存在,这份美来自于它所具有的深刻的时代性和超强的现代性。</p><p style="text-align: right;">芳草地双花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曼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