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科学小实验《听听你的心跳》

南府幼稚园

<p>课程简介:</p><p>我们的目标:</p><p>我们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科学为载体,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p><p>我们的内容:</p><p>我们主张更全面,更融合的科学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本课程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化学方面的科学小实验,还会通过有趣的形式渗透植物,动物,天文等科学领域的精彩活动,同时,我们还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等渗透进课程内容的设计中,使科学活动更丰富教育价值。</p><p>我们的优势:</p><p>我们邀请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廖丽英老师作为本课程的总顾问。</p><p>我们的特色:</p><p>我们发扬与传承"科学与艺术同行"这一园本特色,渗透创客、STEMAM教学等先进理念。</p> <p>本次的科学小实验:《听听你的心跳》</p> <p>活动目标:</p><p>1:乐于自制听诊器玩具并探索用听诊器听心跳声。</p><p>2:通过实验感知体验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p><p>3:初步了解听诊器能够听到心跳声和声音的传播有关。</p> <p>需要用到的材料:</p> <p>实验操作步骤图:</p> <p>第一步:把彩纸卷成纸筒状,将纸筒一端贴在耳朵上,靠近周围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听一听,能听的清楚吗?</p> <p>第二步:自制听诊器:把一个气球剪掉口,把气球套在一个小漏斗上,用橡皮筋扎紧。</p> <p>第三步:将软管的一端套在一个漏斗的底部,另一端套在另外一个漏斗的底部,“听诊器”便做好了。</p> <p>第四步:做好后,将套着气球的漏斗放在自己的心脏位置,另外一个漏斗对着耳朵,就可以听到咚咚的心跳声了,你还可以听一听其他小朋友的心跳声哦。</p> <p>科学原理:声音是一种振动现象。发出声音的源,如心脏,实际上就是振动的源头。一般来说,从心脏到耳膜,周围都是开放的空气;心脏振动只能引起空气的微弱振动,微弱的空气振动若不能激起我们耳膜的振动,自然仅凭耳朵是听不见的。但是,如果将金属膜片或塑料膜片(听诊器头,即该实验中的气球)紧压在心脏上,心脏就能引起膜片的强烈振动,这个振动经过导管(即软管)定向的导向耳膜,就能有效地引起耳膜的振动,听到的声音就放大了。</p> <p>活动延伸:</p><p> 家长们可以和宝贝一起完成亲子玩乐,让小朋友对本次活动有更深的理解,有更多的探索精神哦。</p>

听诊器

科学

振动

漏斗

心跳声

心脏

耳膜

实验

气球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