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像一对亲兄弟 韩永明 佘时箭

佘时箭c

<br> 2013的春天格外灿烂,虽然这只是个普通的年份,但对于六九届知青来说,这一年却有着它的特殊意义:1969年奔赴北大荒兵团的知青们这一年满六十岁了。岁月如梭,青春飞逝。 《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1990.12在革命博物馆举办<div><br></div> 北大荒知青这个群体可不一般,自从1990年年底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革命博物馆举办《魂系黑土地北大荒知青回顾展》,引发全国知青群体的轰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出版北大荒知青的书籍、画册、人名录,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回访北大荒知青专列、文化节、艺术节、商贸节,组织国际、国内旅游专列、旅游专机、游船、邮轮更是五花八门。北大荒知青通过这些活动彼此相识并成为后知青时代的新朋友、好伙伴。 2013年4月6日在平安大街边的一家餐馆里,聚集了约二十位北大荒知青,他们是为三位战友的生日儿来祝贺的:一师6团的李晓奇、二师12团田梦冬、五师45团的韩永明,他们三位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荒友,他们在下乡时本不相识,都是回到北京参加了北大荒知青活动后才相识的。 韩永明、李晓奇、田梦冬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三兄弟<div><br></div> 3团知青鹿文慧召集了这次活动,37团知青李秀人买来了生日大蛋糕。席间,韩永明亮出他当年的出生证和身份证,关键是1953 年的出生证,估计能保存至今的应该是凤毛麟角。席间电视台还进行了现场采访並拍摄了录像,以后还真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次采访的镜头画面。 韩永明保存的当年的出生证(可以当做文物) 参加这次活动之前,就想着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祝福呢?毕竟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北大荒兄弟聚在一起挺不容易的。忽然,一首久违的歌曲蹦到脑海里:“我叫王小义,我叫买买提,当年都是十八岁呀,个头差不离。”这是文革时期热门的军队歌曲,反映了解放军战士在部队工作生活的情景,曲调欢快活泼,很有感染力。就是歌词还不能全面反映我们在北大荒兵团的屯垦戍边的劳动生活。怎么办呢?一个念头飞上脑袋:改词。我说干就干。找出原来的歌谱,三下五除二,一首改编的歌词出炉了:”<div> <br></div><div><div>“我叫王小义,我叫刘大力,当年都是十六岁,个头差不离,个头差不离。<br>六九年北大荒当知青,风霜雨雪在黑土地。屯垦戍边流大汗,保卫祖国到一起。”<br> <br>“知青八年整,天天不分离,我们两个把心谈,说说小秘密,说说小秘密。星期六连队开晚会,我们俩一同上台去,跳上一个民族舞,唱一段革命现代戏。”</div><div><br>哎,歌唱北大荒哎,歌唱黑土地哎,你拉琴哎,我唱歌,越唱越欢喜哎,越唱越欢喜,同志们都说我俩真像一对亲兄弟,亲呀亲兄弟,唻唻唻唻。”<br> <br>“大家说我们俩像亲兄弟,我们俩比亲兄弟更呀更亲密。叫声刘大力,叫声王小义,刘大力哎王小义,知青都是好兄弟,咱们不分离。肩并肩,手挽手,永远向前进,大家一起争取活到一百一,哎,嗨,,,,,活到一百一哎, 嘿!”</div><div><br></div><div> </div></div> 六十岁生日宴会上,北大荒知青高唱:《荒友情》。 庆生宴会酒过三旬、菜过五味之后,大家开始学唱北大荒知青版歌曲《真像一对亲兄弟》,那天还特意邀请6团知青张维维来手风琴伴奏,顿时,不大的宴会场地就充满了勃勃的生气,先是三位寿星学唱,然后群体知青一起合唱,大家在歌声之中回顾着往昔的北大荒和黑土地,也回忆着自己“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的故事。 不久李秀人又组织了一次“荒友甲子生日”专场演出和聚会活动。李秀人是37团知青召集人,才华横溢,干练热情,在北大荒时就是团宣传队的创作编辑女干将,现在创办了自己的展览展示公司也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她还亲自办公司报纸,写了公司的司歌,鼓舞了团队之士气和合作精神。 我们曾经年轻 我们依然年轻 我们永远年轻 这次活动李秀人可是煞费苦心:在会场的大厅里摆放着一幅大型的图片展板,密密麻麻的众多头像,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组北大荒知青成长足迹的照片,每个人儿童时期的呆萌照、北大荒时期的青春照、现在60岁的现实照各一张。在长长的展板上看到有:石肖岩、孟凡贵、韩永明、李秀人、杨应学、孙琳、张石奇、张平平、张东林、田梦冬, 来宾们观看时笑声连连,指指点点,频频点头称赞。每人的三组照片折射出这一代人所走过的坎坷之路,也是一代北大荒知青人生经历真实写照。 李秀人甲子生日创作的沙画视频 <div> 当天的节目丰富多彩,印象最深的是李秀人编写的沙画,描写一位十六岁花季少女奔赴北大荒,一路坎坷,奋力拼搏,一直走到60岁的人生经历,通过沙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其他节目有田梦冬的现代京剧,有北大荒合唱团芮丽瑛的独唱,有李秀人的武术表演,当然还有韩永明和我的男声二重唱《真像一对亲兄弟》。<br></div><div><br></div><div> 今天是我们哥儿俩第一次上台表演这个节目,老韩特别认真非要着正装,我没有深色的西装,于是他送给我一套深色西装,连领带也一并奉送,秀人刚刚送给我们俩的草帽也戴上了,有点儿西部牛仔的味道。台下许多观众都是北大荒知青,我们俩更觉得没有压力了,上台后就各自报了家门儿:“我是兵团收获机厂知青佘时箭,我是兵团五师45团知青韩永明。今天我们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真像一对亲兄弟》是咱们北大荒知青版的,希望大家喜欢。”音乐起,第一段唱完就引起观众的兴趣,于是台下观众跟随音乐的节奏拍着巴掌,我俩一唱一和,外加一点儿小表演、小动作,台上台下互动有加,气氛特别融洽,直到最后一句:“肩并肩,手挽手,永远向前进,大家一起争取活到一百一哎, 嘿!”歌曲结束了,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吹哨声,好不热闹。<br></div> 《真像一对亲兄弟》2013年5月第一次参加演出 台下坐着的孟凡贵立即起身对我们说:“今年六一八活动时,你们这个节目上台表演!”孟爷亲自点将应该说是对我们这个节目的首肯,我们哥俩儿倍受鼓舞,自当加紧排练、完善细节,争取以更好的效果来回报北大荒的知青们。<br><br> 2013年6月很是热闹,由北大荒知青创作、编排、演出的《雪花飘飘》第二轮演出在红塔礼堂举办,三天演出四场,全国各地知青也纷纷赶来观看,红塔礼堂门前更是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每一位持门票还可免费领到一份生日蛋糕,这生日蛋糕就是为祝贺北大荒最小的69届知青六十岁生日而赠送的,在当今社会的文艺演出中,能有这个待遇恐怕还是绝无仅有的。 2013年6月18日三千余名北大荒知青云集蟹岛同庆六十大寿<div><br></div> 2013年6月18日上午,在首都机场附近的蟹岛大礼堂里举办了三千多位北大荒知青的盛世庆生之宴,宴会厅各团团旗高高挂起,三米多高的生日大桃模型摆放在大厅的入口,格外显眼,许多战友们欢聚一起在“大寿桃”前合影留念。这一天活动内容很丰富,由51团知青张平平出资50万元精心制作的“万寿屏风”捐赠给北大荒知青总部,这“寿”字是用上万片明清古瓷片拼接而成,而每一瓷片上都有一个“寿”字,可想而知这尊“万寿屏风”价值斐然,也倾注了创造者的一片匠心。 2013年6月18日蟹岛宴会大厅全貌 这次演出的音响、灯光、LED视频都是由6团的战友负责的,郑宪林总协调,在之前6团在此已经举办过一次活动,熟门熟路。主持人孟凡贵,开场嘉宾姜昆,两位相声界大腕级人物上台更显出北大荒知青群体的分量。舞台前摆放着一个巨型长方形大蛋糕,长30米,宽5米,六个红色大蜡烛摆放在大蛋糕在中间,象征着六十周岁。许多北大荒知青都被这阵势给惊呆了,纷纷掏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30米长、5米宽的生日蛋糕,六个巨型蜡烛台。 大会主持人是孟凡贵,我和韩永明给他当舞台监督,节目都是来自于各团知青战友,所有节目没有排练、没有串场,甚至演出开始后有的演员还没有到场。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孟凡贵充分发挥他的口才,遇事不慌,张口开挂,即兴讲故事、说单口相声,台下知青观众也非常配合,会场气氛极其热烈、欢快。终于轮到我们俩的演出了,面对三千人的大场面,好像有一种更加兴奋的状态,我俩在台上尽情地展示当年兵团战士的风格,台下观众使劲地跟着音乐拍手,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产生了奇妙的剧场效应,歌声、乐声、掌声混合其中,应该说只有北大荒知青这个群体才能经常产生出这样的群体效应。 三千北大荒知青欢聚一堂,庆祝69届知青六十大寿。 <div><div> 参加蟹岛聚会的每位战友都交了100元的餐费,主办者准备了丰富的午餐,还向来宾赠送“北大荒”白酒,布置会场、租赁音响设备和千人合影的阶梯架子,可谓煞费苦心、倾尽全力来满足知青荒友们的要求。我们俩一直在舞台边上上下下,忙个不停,根本没有时间到自己的餐桌去吃饭,还是老孟送来了两块生日蛋糕,喝了一瓶“北冰洋”橘子汽水,就算午饭了。下午的演出和集体合影来不及参加了,我们俩急匆匆又赶回红塔礼堂参加下午《雪花飘飘》剧照拍照,晚上还有一场演出。那些天真的是忙碌不堪,但是为广大北大荒知青服务,奉献我们的爱心感到格外高兴!</div></div> 北大荒知青三节:“艺术节、文化节、商贸节”演出现场 从此,《真像一对亲兄弟》这首歌曲成为我们俩人的符号了,走到哪儿荒友们都指着我们说是“亲兄弟”。一首歌曲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好像有多年未见的兄弟姐妹的感觉。<div> 接下来北大荒知青组织了许多知青活动,比较大型的有在高碑店国粹苑举办北大荒知青的“三节”:即艺术节、文化节、商贸节连续两天举办,北大荒知青各团战友自愿报名参加,每天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结束,两天有将近一百个节目进行表演。<br> 除了我俩依然演唱《真像一对亲兄弟》以外,还要协助主持人孟凡贵台前幕后的工作,佘时箭主要负责音乐播放,韩永明负责麦克有时还客串主持人上台报幕,让老孟多休息一会儿。佘时箭在北大荒时的师兄弟也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两口子在台下观看了我们的演出后说:真好!你俩唱的我们是热血沸腾,一下子就回到了北大荒的战斗、生活的状态里了。</div> 北大荒知青三节:“艺术节、文化节、商贸节”演出现场 从2013年算起到2019年七年的时间过去了,《真像一对亲兄弟》的歌声陪伴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日子,与战友们近距离的沟通、表演、歌唱,也给他们带来一种久违的兴奋和快乐,在歌声中我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永远是一名普通的北大荒知青、北大荒战士,只有融入到这个群体里才能发挥你的光和热。有人这样总结:北大荒知青在社会上就是一默默无闻的个体,勤劳工作、忍辱负重、维系家庭,就像沙粒一样散落人间;一但聚起来他们就像是一团火,给战友们带去温暖、带去光明;而撒出去他们就像满天的星,笑傲苍穹! <div><br></div>《真像一对亲兄弟》演出之一 细细回想一下这些年来,我们俩参加了3团、6团、9团、12团、25团、37团等聚会活动,所到之处都引起极好的演出效果,好像是这支久违的歌曲重新点燃了他们心底的呼唤。尤其是54团19连的知青们在召集人刘志杰的带领下,多次组织以连队知青的聚会活动,全国各地知青也响应号召不远千里赶来参加聚会,一个连队居然来了200多人,足见他们连队的凝聚力有多么强。我们俩也为他们连队的知青们进行了表演,演出效果特别的热烈,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成为当天聚会活动的高潮之一。<br> 《真像一对亲兄弟》演出之二 我们俩还参加了北大荒总部、旅游委组织的旅游活动演出,比如2019年5月15日的徐水知青的联欢活动,2019年6月18日歌诗达邮轮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极大的丰富了知青退休后的文化生活,也使广大知青更加珍惜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艰难时光。 《真像一对亲兄弟》演出之三 <div> “真像亲兄弟”,曾经被历史无情地抛向东北边陲的北大荒一代人,却凝结起了比亲兄弟、亲姐妹还要深厚的情感和友谊。如今我们已经步入退休的行列,真心祝愿北大荒的知青战友们依然高声欢歌、翩翩起舞、永葆青春,“大家一起争取活到一百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