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几乎每年5月都要骑自行车到子午峪游玩,目的是到《樱桃园》《杏园》麦田转转拍拍照,然后到小五台爬爬山。</p><p> 金仙观早就知道,但从没上去过,去年听说修建了秦岭管理中心,进峪要身份证刷卡,这几天天气不错是个摄影的好日子,于是早5.10分出发先到香积寺观日出(日出时间5.40)而后沿子午大道(四月刚完成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新铺的柏油路面骑自行车特爽)到环山路(那是樱桃批发市场)走村道到子午峪沿途有成片的麦田,200多年的板栗林,风景如画,最后刷卡进峪到金仙观游玩。</p> <p>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位于西安市西南约十七公里的神禾原,南临滈水,西傍潏水。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历经千年风雨的香积古寺,古塔巍峨,寺院清幽,雕梁画栋,流丹溢彩,法像庄严,引得国内外的游人、居士、高僧大德的顶礼膜拜。香积寺的善导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由于疫情,香积寺现还没有对外开放,只能在大门外照几张朝霞下的香积寺。</p> <p>太阳还没有出来</p> <p> 子午大道秦岭标识,是每一个骑行进山的打卡休息点。</p> <p>整修提升后的子午大道👍</p> <p>樱桃批发早市。</p> <p>路旁的麦田340村道(这些景色在公路旁是没有的。)</p> <p>希望的田野</p> <p>路旁的杏林</p> <p>杏子熟了😜</p> <p>百年的野板栗林</p> <p><br></p><p> 子午峪之前多次同家人及同事来过,距离上次有快3年多了。15日再次骑自行车来到这里变化很大。峪口新建的类似游客中心的“长安区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让人耳目一新,大厅可以休息,打开水。中心后面是短驳车的停车场,全是崭新的7座商务车,上下山可以乘坐。进山口围起了道闸,进出需要刷身份证通过。其他的和以前一样,峪口附近大量摆摊卖农产品的村民,有拐枣、蜂蜜、山药片等秦岭特产。上山沿路也有。</p><p> 现在自行车已不能骑入,好在现在安保工作做的很好,就把自行车放在停车场,步行2.4公里到金仙观游览,路况很好,全程可通车的公路。</p> <p> 午古道,自长安向南,进子午峪,在碾子坪处越过秦岭中线,到西乡县南边的子午镇,折向西经洋县城关镇到达汉中市,再向南穿过巴山,直抵四川绵阳涪城区。子午古道,北端称“子”,南端称“午”。子午,即阴阳也,全长约420公里。</p><p> 子午道,又名荔枝道,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快马传递荔枝到长安。于是每年“飞骑驰进,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p><p> 据考证,唐代杜甫曾到此一游,并作诗描写子午谷景色和朋友修道的情形:“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青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诚长往,芝草琅玗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今日的书画家也留下了许多题词和感悟。</p> <p> 巍巍大秦岭,悠悠终南山,绵延数百里,神韵甲天下。终南山道脉深厚,源远流长。这里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山,这里是播种道教思想的神仙山,这里是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一福地。西安市金仙观,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的子午峪内。</p><p>金仙观始建于西汉文帝时期,名曰玄都坛。后来,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利用这个祭坛,修建了许多道观,分布在坛顶及周围,在玄都坛周围的道观,最著名的就是金仙观。金仙即“金刚不坏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称谓。因道教神仙起源于西部的昆仑山和西王母,西方属金,故名金仙。唐代是道教活动的最高峰,子午谷内的道教活动也十分兴盛。诗圣杜甫曾写诗赠其在玄都坛下面隐居修道的朋友元逸人(元丹丘),诗中就描写了子午谷的景色和元逸人修道的情形:“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诚常往,芝草琅杆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p><p>玄都坛初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成为重要的道教场所之一。到公元9世纪中叶,即唐开成、会昌、大中年间,有新罗人金可记留学长安,为“宾贡进士”后不求仕进,隐居子午谷中修道,受道教仙祖钟离权传授内丹术,成为传播韩国道教的第一人,金可记在子午谷羽化升仙以后,子午谷更成为道教仙境。后人根据《续仙传 金可记传》于子午谷中修建了新的道观,命名金仙观。从此金仙观不但成为陕西道教重要道观,也被视为韩国道教祖庭和韩国金仙学会的重要圣地之一。2004年,应当地村民的请求,由陕西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西安市道教协会副会长贾慧法和陕西省社科院道学研究中心樊光春主任两位发起,得到长安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子午街道办事处以及金仙观附近南豆角、七里坪两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成立金仙观筹建委员会,四方筹措资金。经过两年建设于2006年农历7月26日完成金仙观主建筑群:主殿、灵官殿、慈航殿、财神殿、单房、客堂等基本竣工首期工程,并举行隆重的开光典礼,且正式对外开放,以满足各界人士瞻礼的需求。2006年至今,金仙观得到四方信众的支持,陆续完成了子午峪山路的拓宽,附属丹房、藏经阁、讲经堂的建设,2011年金仙观举行山门落成典礼。</p><p> 从秦岭北麓通向“子午峪”的道路有不少的古道遗迹。进入峪口不久,可以看到一座石桥,传说是左宗棠捐建的;再向内,在一小溪上有一石砌的龙王庙,雕工煞是精美;近处不远是历史遗迹“慈善桥”。跨过慈善桥,再转过一个山口,一块巨石横亘在面前,像是道观的“影壁”,亦可称是“玄关”,上面左半部分用中文刻着红字的“金仙观”,右半部分则是用绿字刻着的韩文和拼音。巨石后面,则看见“金仙观”真面目矣。这是依山而建的的屋顶。金仙观整个道观的风格与中国其他的道观大不相同。 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韩国道教界人士到“金仙观”遗址“寻根问祖”,根据历史记载重修了“金仙观”。并且由于“金仙观”的恢复,越来越多的韩国道教人士到这里与中国的道教界人士进行宗教活动的交流。道观内可见的韩国文字痕迹颇多。有一方石刻是韩国道教协会会长崔炳柱先生题写的“韩国道教祖庭”。</p> <p> 刚出景区就碰到了老熟人,75岁骑车达人《老舵手》。</p> <p> 9时30分游览完毕,在峪口出卡处看到有记者准备采访,就上去交谈得知他们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准备对秦岭保护开发工作进行采访,我毛遂自荐愿意做采访对象,对秦岭环保开发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我退休后迷上了骑自行车旅游摄影,又居住长安太有发言权了😜),记者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p> <p> 即兴发挥随口而谈,遗憾的是时间太短,还没说完,就被记者打断,就侃了这么一段。</p> <p> 随后记者邀请我工作的同事老舵手,乘摆渡车进入景区,进行一些实地拍摄工作。</p> <p>对老舵手进行采访。</p> <p>准备进山的游客。</p> <p>刷卡进景区。</p> <p>拍摄现场。</p> <p> 我和老舵手及记者同乘摆渡车进景区采访。</p> <p>记者选点准备拍摄。</p> <p>我和老舵手在金仙观拍照留念。</p> <p>16日上午就在央视13频道播了这一点。</p> <p>我们俩在看什么,熊猫🐶山头像不像一只大熊猫。</p> <p> 乘车路线332路334路游9在北豆角村下车步行到景区。</p><p> 景区金仙观都不收门票,一定要带身份证。</p><p> 年龄大的幼童可乘摆渡车10元。</p> <p> 早5.10分出发,11.20到家骑行41公里步行15公里,今天天气不错,蓝天白云拍了不少好的照片,遇到75岁的同单位老职工骑行达人《老舵手》共同协助完成了中央电视台保护秦岭保护开发报道工作。</p>